以正道德經
❶ 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
老子寫《道德經》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函谷關的關令尹喜懇請老子著書。老子著述5000字,西出函谷關而去,經尹喜整理而成《道德經》。另一種是老子想要通過這本書,宣傳他的思想文化。
道德真經即《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餘言,分上下篇。老子著。《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的主要思想:
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除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老子》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❷ 《道德經》和《老子》有什麼區別
《道德經》與《老子》兩書,其區別在於稱呼的神聖性與學術性質。
《道德經》作為神聖的經典,與《詩經》《易經》並列,彰顯出其崇高的地位,傳遞著深遠的道德智慧。
而《老子》則更多地被視為思想家的著作,與《莊子》《韓非子》相似,集中展現了一位智者的思想與觀點。
民間傾向於使用《道德經》的稱呼,而在學術界,《老子》的稱謂更為普遍。這種差異體現了不同群體對書籍的理解和偏好。
信奉道教的人可能會更傾向於稱呼為《道德經》,而對道教持保留態度的讀者,則可能選擇《老子》這一稱呼。
我個人偏好使用《老子》這一稱謂,因為它更顯得平實、自然,不帶任何刻意的尊崇或偏見。
在你看來,這兩本書應該用哪個稱呼呢?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❸ 《道德經》和《老子》有什麼區別
沒有區別。《道德經》和《老子》是同一本書。
《老子》又稱《道德經》,它成書於我國春秋末期,作者是老聃。這是一部充滿智慧的著作。《老子》一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
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基石。《老子》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它開辟了研究天道人倫的道路,關注天人關系,為後世學者所推崇。
《老子》一本書,雖然只有5000多字,但內容之豐富,恐怕很少有書可以與之相比。所以任何對它的概括和描述,都只能掛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我讀它從不厭倦。
(3)以正道德經擴展閱讀:
1、著書出關
大約公元前485年(周敬王三十五年、魯哀公十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准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游。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游,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
2、死後加封
相傳老子長壽,大約於公元前471年死於秦國,享年一百零一歲。《莊子·養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胡適認為,老子至多不過活了九十多歲。
公元666年(唐高宗乾封元年)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公元1013年(宋真宗祥符六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❹ 老子的《道德經》在哪兒寫的
老子的《道德經》是在函谷關寫的,據記載,老子出函谷關時,關令伊喜強留之。不得已,留書5000餘字。書言「德」、「道」。後將此書名為《道德經》。大概如此。
❺ 老子寫《道德經》是什麼梗
這是網友惡搞的:
問: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
答:因為老子願意。
老子,名李耳,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也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主張「無為」與「不爭」。他撰寫的《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後世將他的思想學說與黃帝學說合並起來,統稱為「黃老學說」。
無為而治
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而且強調「無為無不為」。「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宏圖大業,都是在道家無為而治指導下取得。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❻ 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
因為老子要通過函谷關,被售守關的長官逼迫,才寫了道德經。相傳,老子離開東周到秦國去,必定要經過函谷關。守關的長官關令尹是個學術、修養非常高的人,見到老子到來,非讓他留下一點文字才讓過關,老子沒辦法才寫下了這部天下奇書。
《道德經》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老子第一個用「道」說明宇宙萬物的生成和演變,五千言《道德經》「道」字出現74次。
道德經其他情況簡介。
《道德經》分《道》和《德》上下兩部分,原來《德》在前《道》在後,後來才逐漸形成今天的結構。《道德經》全文不過五千餘字,但是其文簡其意遠,遠到可以影響中國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
《道德經》中提到的「道法自然」、「知其黑守其白」、「兵者不祥之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學思想一直在作用於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