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副院長
❶ 最新台灣立法院的副院長是誰
曾永權
❷ 台灣立委是干什麼的
台灣立委就是立法委員會,台灣立法院等同於美國參議院,等同國會,立法院的職權。
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決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等職權。凡法、律、條例、通則均需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方得施行。各機關發布之行政命令,則應送立法院查照,也得依法交付委員會審查。
(2)立法院副院長擴展閱讀:
若發現其中有違反、變更或牴觸法律情形,或應以法律規定事項而以命令定之者,立法院均得議決通知原頒機關於二個月內更正或廢止;逾期未更正或廢止者,該命令失效。預算為政府施政之根本,審查、議決預算案,是立法院監督政府施政的最佳途徑。
行政院於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應將下年度總預算案提出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議決;並於會計年度開始十五日前由總統公布。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為增加支出之提議,亦不得就預算科目間予以增減移動。
至於總決算之審核報告則由審計長提出。立法院得經決議於會期中設調閱委員會或調閱專案小組,就特定議案涉及事項要求有關機關提供參考資料,或調閱文件原本,以作為處理該特定議案之依據。
其他如提出憲法修正案、領土變更案及彈劾總統、副總統等案,交由國民大會復決;提出罷免總統、副總統案,交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民表決;
於副總統缺位時,補選副總統;對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考試院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審計長及監察委員任命之同意權;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等,也都屬立法院之職權。
❸ 五院制的主要職權
行政院會議主要職權有:
①提出於立法院的法律、預算、戒嚴、大赦、宣戰、媾和、締約案,以及其他國際事項;
②議決以上行政、司法官吏的任免;③行政院各部、會、署之間不能解決的事項;
④其他依法或行政院院長認為應交行政院會議議決的事項。行政院院長除領導行政院會議外,還有經理全院事務,監督部署,提請國民政府主席依法任免各部部長、次長,各委員會正、副委員長、委員和國民政府法令公布的副署等項職權。 國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機關。1928年12月成立。最初由院長、副院長各1人,立法委員49~99人組成。委員由院長提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審定,由國民政府主席任命。1931年 12月委員改為50~100人,其中半數由院長提請國民政府主席任命,半數由法定人民團體選舉。1947年元旦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規定,1947年12月25日以後,立法委員改為直接民選產生。立法院內設法制、外交、財政、經濟、軍事等委員會,分別審理各種法律案。
立法院的主要職權有:①制定法律;②議決預算;③議決宣戰、媾和、締約案;④質問。此外,立法院院長還有主持立法院會議、指揮監督院務、部署和國民政府法令公布的副署等項職權。 國民政府的最高司法機關。1928年11月成立。設院長、副院長各1人。院長擁有經理全院事務,主持全院會議,提出特赦、減刑及復權事項,必要時出席審理行政法院和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的審判,擔任最高法院院長及所屬各庭庭長會議的主席等項職權。
司法院下轄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司法行政部的隸屬關系,在司法院和行政院之間屢次變更。1947年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確定司法行政部隸屬於司法院。
司法審判制度最初沿用北洋政府時期的四級三審制,1935年7月1日,改為三級三審制。從中央到地方分別設立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各級法院內部相應配置檢察機構。
司法院在1943年9月國民政府組織法修改以前,獨立行使司法權,並獨自對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負責。其職權除司法審判、公務員懲戒、行政審判分別由各級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和行政法院等機關執掌外,本身尚有如下權力:
①司法院關於主管事項可提出議案於立法院;
②統一解釋法令及變更判例;
③對私立法政學校的設立有特許權,對國立大學法律科有監督權。 國民政府的最高考試機關。1930年1月6日成立。設院長、副院長各 1人。考試院主要職權為考選和銓敘,分別由下設的考選委員會和銓敘部掌理。
考選委員會負責考選各級公職人員候選人、任命人員與專門職業人員。考試期間設置典試委員會和試務處,分別辦理試政與試務。典試委員會掌理考試科目的命題、考試成績的評定和及格人員的錄取。考試分高等文官考試與普通文官考試兩種。典試委員由考試院提請國民政府簡派,典試委員長由主考官兼任。普通文官考試的主考官由國民政府簡派,高等文官考試的主考官由國民政府特派。考選委員會與試務處均為臨時機構,考試結束後即告解散。
銓敘部掌理全國文官、法官、外交官及其他公務員與考試錄取人員的考核與銓敘事項,並對各級行政機關的人事處、人事司、人事室或人事管理人員進行指揮、監督。 國民政府的最高監察機構。1931年 2月成立。設院長、副院長各1人,初設監察委員19~29人,由院長提請國民政府任命。1931年12月改為30~50人,其中半數由法定人民團體選舉。1947年12月《中華民國憲法》施行後,監察委員改由各省議會選舉產生。監察委員任期不定,享受法律特別保障,但不得兼任其他官職。監察院的主要職權為彈劾與審計兩項。監察院下設審計部,並分區設立監察使。
監察委員如發現公務人員有違法失職事實時,可單獨提出彈劾,書面開列被彈劾人的違法事實並附上證據。監察院接到彈劾案後,由其他監察委員3人從事審查。審查結果經多數監察委員認為應交付懲戒時,則將被彈劾人移交懲戒機關辦理。
審計部掌理審核全國財政。行使職權的主要對象是各級政府機構,包括國營事業機關在內。
❹ 台灣的「五大院」是哪五大我知道有「行政院」,「立法院」
台灣的「五大院」:「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台灣當局最高行政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和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和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及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系事項;「行政院」對「立法院」所決議的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及重要政策有異議時,須經「總統」的核可,才能移送「立法院」復議,若出席「立法院」的三分之二「立法委員」表決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長」應接受該決議或辭職。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的「立法委員」組成,具有決議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務之權。對於「立法院」的職權,自1990年後經歷次「修憲」,作了較大變更。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職權尚包括:提「憲法」修正案、決議變更領土、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對「總統」提名之「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考試院」正副「院長」及考試委員、「監察院」正副「院長」及監察委員行使同意權,並於每年集會時,聽取「總統」的「國情報告」。
「司法院」系台灣當局的「最高司法」機關,主管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對公務人員的懲戒審議等事項,並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司法院」設大法官會議,院長為主席,行使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命令之職權。下設秘書處、第一廳、第二廳、第三廳、第四廳、參事室、會計處、統計處、人事處、公共關系室以及各種委員會等機構。「司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考試院」系台灣當局最高考試機構,掌理考試、公務人員之銓敘、任免、考績、級俸、升遷、保障、褒獎、撫恤、退休、養老等事項。
「考試院」設考試院會議,由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及考選、銓敘兩部部長組成。下設秘書處、會計室、統計室、人事室、訴願審議委員會、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考試院公報指導委員會等機構。
「考試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幹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院長綜理院務,並為「考試院」會議主席。
「考試院」設考選、銓敘兩部,分別掌理考選行政與文職公務員之銓敘,以及各機關人事機構之管理事項。另外設有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監理委員會。
「考試院」名義上仍為台灣當局的最高考試機關,實際上已形同虛設。
根據台灣「憲法」規定,該院是台灣當局的最高「監察」機關。1948年5月在大陸選出「監察委員」180人,任期6年,於1954年5月期滿。國民黨去台後,蔣介石利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名義,決定「在第二屆委員未能依法選聘與召集之前」,「第一屆委員繼續行使其職權」。
❺ 台灣立法院的「黨團總召」就是「黨鞭」嗎那幹事長呢台立法院的「多/少數黨領袖」稱作什麼
黨團
簡單來說(細部當然還有很多規定),每屆立法委員選舉當選席次達3席且席次較多之5個政黨得各組成黨團。黨團有資格作朝野協商(法案),協商破裂就等院會表決。
黨鞭
首先要有個概念,每個黨作風不同,所以立院黨團的運作方式也不一。某些黨團的黨鞭還蠻明確,例如國民黨書記長這個職務就是黨鞭。相反,也有的即便看似所在職位是黨鞭,實際上是個掛名,黨鞭另有其人。
其次,黨鞭往往不只一個,就有所謂的大小黨鞭們、其他黨鞭們。誰大誰小,誰能當最大的那個,更多時候是看資歷威望、手腕身段和影響力。於是,與其說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是黨鞭,倒不如說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柯建銘是民進黨的黨鞭。
甲級動員令
有重大法案表決時,黨團/黨鞭通常會發出甲級動員令,要求黨團立委遵照黨團指示(不一定要投票 有時可能會選擇退席)。不遵守者,罰款、公布媒體、開除黨籍都有可能。剛剛上面提到了,每個黨團運作方式不同,國民黨有內規,所以很多時候是罰錢;民進黨則是將之公布媒體。
立院龍頭
每屆立委大選後,緊接著就是立院內部的立法院正副院長之爭。立法院長既是五院首長之一更是民意的最高機關,素有立院龍頭寶座之稱。拿下立院最多席次的黨派具有人數投票上的優勢,立法院長之位就是他們的囊中物。按此來看立院多數黨領袖也就可以說是立法院長、立院龍頭。黨鞭和立院龍頭是不同的角色,立法院長不能蠻干,更多時後要作調合,和其他黨派立委的關系不能太差。
❻ 馮秀柱的生平介紹
你要找的是不是洪秀柱。
洪秀柱,1948年4月7日出生台灣 ,女,祖籍浙江餘姚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東北密蘇里州立大學教育碩士,革命實踐研究院第29期結業。曾任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兼任考核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前「台灣立法院副院長」、「中國文化大學」董事會董事。是國民黨內反對台獨、推動兩岸交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曾多次訪問大陸。
❼ 立法院的院長
「立法院院長」是「立法院」的首長,院長及副院長由「立法委員」互相提名、投票後選出。有督導立法院各委員會,維持立法院秩序、處理議事之責,並負責主持立法院會議(簡稱院會)。歷任立法院院長如下: 1、胡漢民(Hu Hanmin)1928年10月8日—1931年3月2日 中國國民黨
2、林森(Lin Sen)1931年3月2日—1932年1月1日(未就任) 中國國民黨
代院長 邵元沖(Shao Yuanchong)1931年3月2日—1932年1月1日(副院長代理) 中國國民黨
3、張繼(Chang Chi)1932年1月1日—1932年1月28日(未就任) 中國國民黨
代院長 覃振(Tan Zhen)1932年1月1日—1932年5月14日(副院長代理) 中國國民黨
代院長 邵元沖(Shao Yuanchong)1932年5月14日—1933年1月12日(副院長代理) 中國國民黨
4、孫科(Sun Fo)1932年1月29日—1948年5月17日(1933年1月12日到院) 中國國民黨 1、孫科(Sun Fo)1948年5月17日—1948年12月23日 中國國民黨
2、童冠賢(Tung Gun-shin)1948年12月24日—1950年10月7日 中國國民黨
3、劉健群(Liu Jin-chin)1950年10月7日—1951年10月19日 中國國民黨
代院長 黃國書(Huang Guo-shu)1951年10月19日—1952年3月11日 中國國民黨
4、張道藩(Chang Tao-fan)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 中國國民黨
5、黃國書(Huang Guo-shu)1961年2月24日—1972年2月22日 中國國民黨
代院長 倪文亞(Ni Wen-ya)1972年2月22日—1972年4月28日 中國國民黨
6、倪文亞(Ni Wen-ya)1972年5月2日—1988年12月20日 中國國民黨
代院長 劉闊才(Liu Kwo-tsai)1988年10月18日—1989年2月24日 中國國民黨
7、劉闊才(Liu Kwo-tsai)1989年2月24日—1990年2月12日 中國國民黨
代院長 梁肅戎(Liang Su-yung)1990年2月12日—1990年2月27日 中國國民黨
8、梁肅戎(Liang Su-yung)1990年2月27日—1991年12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1、劉松藩(Liu Sung-pan)1992年1月17日—1993年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2、劉松藩(Liu Sung-pan)1993年2月1日—1996年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3、劉松藩(Liu Sung-pan)1996年2月1日—1999年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4、王金平(Wang Jin-pyng)1999年2月1日—2002年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5、王金平(Wang Jin-pyng)2002年2月1日—2005年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6、 王金平(Wang Jin-pyng)2005年2月1日—2008年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7、王金平(Wang Jin-pyng)2008年2月1日—2012年1月31日 中國國民黨
8、王金平(Wang Jin-pyng)2012年2月1日—2016年2月1日 中國國民黨
9、蘇嘉全(Su Chia-chyuan)2016年2月1日—今 民主進步黨
❽ 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的家史
人物資料:王金平
王金平,1941年3月出生在台灣省高雄縣路竹鄉的一個農民家庭,1963年大學畢業。1975年,王金平在34歲時當選為「增額立法委員」,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立法委員」。之後,他連選連任,創下了「十連任」的紀錄,自1993年起任「立法院副院長」,1999年起任「立法院長」。1993年起當選國民黨中常委,2000年6月起當選國民黨副主席,2003年11月擔任連宋配競選總部主委,被島內輿論稱為「政壇長青樹,立委不倒翁」。
王金平仕途一帆風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得益於高雄縣第一大地方派系「白派」掌門人、高雄縣前縣長林淵源的大力提攜。1975年12月,王金平當選「增額立委」,主要就是林淵源的支持。1980年王金平因違反「票據法」被起訴,1986年2月被判刑6個月並被罰款320萬元新台幣,政治前途一度跌入谷底。在1986年底的「立委」選舉中,雖未獲國民黨的提名,但王金平憑著「白派」的支持,自行參選獲得連任,奠定了在「白派」的掌門接班人地位。
其次,王金平廣結人緣的作風,在政壇幾乎沒有樹敵,容易爭取到各種勢力的支持。王金平精明靈活,人稱「小諸葛」,有著與其他有稜有角的政治人物不一樣的特性。他交友廣泛,不分紅派、黑派,都能左右逢源。島內輿論分析,王金平有今天的地位,不是靠專業,而是長期經營的人際關系。
❾ 曾永權的主要經歷
曾任增額「國大代表」,「中華奧委會」副主席,「中華體育運動總會」副秘書長,「海關總稅務司署」顧問,國民黨「國大」黨團副書記長。
1993年12月當選第2屆區域「立法委員」,並任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
1994至1996年任國民黨「立法院」黨政協調工作會副主任、主任。
1995年12月當選第3屆區域「立法委員」。
1998年5月任寶泰投信公司董事長,
12月當選第4屆區域「立法委員」。
2000年任寶泰投資公司名譽董事長。
2001年12月連任第5屆區域「立法委員」。
2004年12月當選為第6屆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2007年12月當選為第7屆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2008年2月1日當選為立法院副院長。
2012年1月31日,由洪秀柱接任「立法院副院長」一職,當日馬英九正式宣布曾永權接「總統府」秘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