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談談你對法治的理解

談談你對法治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1-12-31 12:34:06

A. 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認識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回志、主張治理答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1)談談你對法治的理解擴展閱讀:

基本內容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2、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3、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B. 談談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內容是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過程中,根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應當遵循的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這些具體理念。前提就是必須堅持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下,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我們各項工作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樹立大局意識,樹立服務意識,樹立責任意識。對於審判工作,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最基本的客觀要求,不能單純的就審判而審判,不能把審判工作獨立與社會主義特色建設的客觀實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強調調解,要強調通過調解實現和諧。

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觀念。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會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念所決定,一旦形成,便相對固化於人們的思想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持久性,有什麼樣的法治理念,就會表現為什麼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因此可以說,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動的靈魂,決定著法治行為及法治效果。另一方面,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樹立又具有長期性、不穩定性,需要全體政法幹警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與時俱進。 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內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人人都要自覺把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三是嚴格依法辦事,堅持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執法為民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權為民所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政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認識,從執法的角度加深對依法治國豐富內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精神,進一步加強有助於嚴格依法辦事的各項制度建設,將對樹立和維護法律的權威,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C. 解答:談談你對法治政府的理解

法治政府應是政府從決策到執行那個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制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含義
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編輯本段四項制度
(一)重大決策聽證制度方面:決策機關應當聽證而未聽證的,無正當理由不採納合理意見和建議的,未答復聽證申請,造成不良影響;聽證機關在公告聽證事項、遴選聽證代表、主持聽證會議、撰寫聽證報告和辦理聽證事項的過程中,違反有關規定,造成不良影響,或者聽證報告嚴重失實的;決策機關或決策發言人不出席或不派員出席聽證會,或者在聽證會上作不實陳述,以及提供虛假信息或虛假、錯誤資料等。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就要啟動問責。 (二)重要事項公示制度方面:縣級以上行政機關,對於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事項,涉及公共利益、群眾切身利益以及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重要事項,公務員錄用、職稱評定、重要的評優評先、表彰、獎勵等事項,在實施前是否向社會進行公示,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並充分採納合理部分。如果該公示未公示,或公示內容虛假,或不採納群眾合理意見和建議的,應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三)重點工作通報制度方面: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進展情況及成效,重點建設項目的進展情況,向社會公布的服務承諾事項和落實情況,公眾關注以及其他應當向群眾通報的重要事項等。其中,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進展情況及其成效、重點建設項目的進展情況、政府部門服務承諾事項的落實情況等,要求每季度通報1次,公眾關注以及其他應當向群眾通報的重要事項,要適時進行通報,重大突發事件要及時進行通報。對應當通報或按時通報但沒有通報的,或通報情況失實、信息錯誤造成不良影響等情形,要進行問責。 (四)政務信息查詢制度方面:縣級以上行政機關,要通過「96128」政務信息電話專線、政府網站、各級政府政務服務中心、檔案館和公共圖書館等場所設立的政務信息公告欄和電子信息屏等設施、信函和來訪等方式,為公眾查詢政務信息提供服務。縣(區)政府和市、縣(區)政府職能部門要按照「首問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的要求,認真辦理和解答公眾查詢事項。對不履行主動公開義務的,不積極開展政務信息查詢服務工作的,不提供或不及時更新政務信息目錄的,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隱瞞或者不提供應當公開的政務信息的,公開屬於不予公開范圍的政務信息的,有償或變相有償的方式提供本機關已經決定予以公開的政務信息的,故意提供虛假政務信息的,在提供政務信息時,違反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等情形,應當進行問責

D. 談談你對法治的理解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畢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窮富貴賤之分.

E. 談談你對法治文化的理解

我認為你提出的「法治文化」這一命題不夠准確,法治是上層建築,文化內是意識形態。法治是容政體,它反映的是政府執政方式,文化則是反映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法治相對的人治,而文化則沒有相對面,文化是延續順成的,是一個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它只能短暫停頓,不能倒退(除非人類滅絕)。而統治階級對社會的統治方式是可以倒退的,哪怕是短暫的倒退。

F. 談談你對法治思維的理解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專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屬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盡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多年砥礪耕耘,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識也已基本具備。這是之所以提出法治思維命題的前提。

(6)談談你對法治的理解擴展閱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沖突相互交織,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沖突,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根基。當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G. 談談你對法治和人治的看法

人治是社會發展地下的標志,在人治的狀態下,人民不會得到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法治是人治的進級專階段,是更高的形態。他的達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但是根據法律強制性的轉變,法治階段我認為還能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是低級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法律中再也沒有人為的因素,初步體現出公平、正義的要求,是優秀的。人們在法律的規范下,自覺的進行著自己的社會行為。可以說,這個階段,法律的強制性仍然是從外部去規范人們的行為。
第二個是高級階段,法律已經融入道德之中,人們在進行社會行為時,自發的、下意識的從內心產生合法的評價。法屬律的強制性從外部規范人的行為轉變為了人們在實行行為前的帶有強制性質的內心評價。
個人粗淺看法,尚未成熟,請指證。

H. 談談你對法治,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認識與理解,特別是對依法治國的認識與理解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

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

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熱點內容
政府法律顧問運行平台 發布:2025-05-05 18:39:43 瀏覽:179
獨立的地方立法權 發布:2025-05-05 18:38:59 瀏覽:21
順德區北滘鎮法律援助工作站 發布:2025-05-05 18:38:53 瀏覽:250
安徽阜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5 18:27:32 瀏覽:513
刑事訴訟法九十條 發布:2025-05-05 18:22:33 瀏覽:895
讀在職法律碩士的學費 發布:2025-05-05 18:17:04 瀏覽:381
群立法作文 發布:2025-05-05 18:12:54 瀏覽:101
集團公司內部監督規章 發布:2025-05-05 18:12:54 瀏覽:648
法律顧問為機關提供 發布:2025-05-05 18:09:46 瀏覽:67
簡述婚姻法的概念和特徵 發布:2025-05-05 18:05:26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