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是體制性決策
1. 立法體制的基本特徵
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國家的領導核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統一的單一制國家是歷史形成的傳統,這些因素決定中國的立法許可權必須相對集中,不能過於分散,以利於維護法制的統一和國家的統一。同時,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各地情況很不相同,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中國正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項改革,需要不斷完善法制,等等,這些因素又決定中國的立法許可權不能過於集中,必須適應各種不同情況,有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根據這些實際情況,憲法、立法法和有關法律確立的立法體制既是統一的,又是分層次的。所謂統一,一是所有立法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觸。二是國家立法權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統一行使,法律只能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所謂分層次,就是在保證國家法制統一的前提下,國務院、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和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自治地方人大、國務院各部委、省級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分別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實踐證明,這樣一個立法體制,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2. 立法體制的主要內容
憲法、立法法和有關法律在認真總結建國以來中國法制建設的實踐經驗專的基礎上,屬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各自許可權范圍,作了明確規定。主要內容是: 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3. 立法決策與立法質量之間的關系如何理解
堅持立法的科學原則問題,也就是實現立法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現代立法應當是科學活動。立法遵循科學原則,有助於提升立法質量和產生良法,有益於尊重立法規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於在立法中避免或減少錯誤和失誤,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所以現代國家一般都重視遵循立法的科學原則。中國有著悠久的成文法傳統,積累了豐富的立法經驗。但這種經驗中的主要成分,是統治者運用立法的方式治國安邦維護家天下的經驗,其中堪稱科學立法的因素並不算突出。而且,在人治當道的情形下,即便有一些科學立法的經驗、理論和知識,也難以受到重視,更難以使其上升到制度層面而在立法實踐中得以貫徹。最近二十年來,關於立法的科學化問題,在有關立法學者的著述中已引為注意,但立法實踐中對立法的科學化問題,殊少有人看重。這種狀況不能不從負面嚴重影響到立法的質量,使大量的法律、法規難以成為良法,難以在生活中獲取好的實效。轉變這種狀況,提升立法質量,更多地產生良法和更多地減少惡法、笨法,從一個重要的側面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亟待重視科學立法,亟待以制度的形式形成中國立法的科學原則。
立法遵循科學原則,首先需要實現立法觀念的科學化。要把立法當科學看待,以科學的立法觀念影響立法,消除似是而非貽誤立法的所謂新潮觀念和過時觀念。構造立法藍圖,做出立法決策,採取立法措施,應當自覺運用科學理論來指導。對立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教訓,應當給予科學解答和理論總結。立法實踐主要是摸索的實踐、試驗的實踐而不是自覺的實踐,立法經常付出沉重代價、高額學費,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第二,需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要建立科學的立法許可權劃分、立法主體設置和立法運行體制。整個立法制度應當合乎社會和立法發展規律,合乎國情和民情,合適、合理、完善。立法主體應當由高素質的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員組成。第三,更具直接意義的,是要解決方法、策略和其他技術問題。從方法說,立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和注重理論指導相結合,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相結合,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穩定性、連續性和適時變動性相結合,總結借鑒和科學預見相結合,中國特色和國際大勢相結合。從策略說,要正確處理立法的超前、滯後和同步的關系;要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來確定立法指標;要盡可能選擇最佳的立法形式、內容和最佳的法案起草者;要顧及全局並做到全面、系統,同時還要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各個項目的先後順序。從其他要求說,要注意各種法之間的縱向、橫向關系的協調一致,法的內部結構的協調一致;要注意立法的可行性,所立的法要能為人接受,寬嚴適度易於為人遵守;還要特別注意避免和消除立法中的混亂等弊病。
4. 立法體系和立法體制是一個概念嗎如果不是,請分別解釋一下,謝謝啦
立法體系或稱制定法體系,是指規范性法律文件的體系。它與法律體系之間的密切聯系概括地說就是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法律體系是內容,立法體系則是它的文件表達形式,指的是法的外部結構。但兩者又是不同的,其主要表現是:法律體系構成的基本要素是法律規范,法律規范又按照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和調整方法的不同而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所以法律體系就是法律部門的體系。立法體系的構成基本要素是法律條文組成的法律文件,法律文件體系只是法律體系的文字表達形式。http://ke..com/view/1003710.htm
立法體制(legislative system)是關於一國立法機關設置及其立法許可權劃分的體系和制度 ,即有關法的創制的許可權劃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結構,它既包括中央和地方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的劃分制度和結構,也包括中央各國家機關之間及地方各國家機關之間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的劃分制度和結構。
http://ke..com/view/18987.htm
你可以在這兩個網頁上看看哈
5. 立法體制的獨具特色
同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單一的立法體制、復合的立法體制、制衡的立法體制相比,中國現行立法體制獨具特色,屬於其他立法體制。
其一,在中國,立法權不是由一個政權機關甚至一個人行使的,因而不屈於單一的立法體制。
其二,在中國,立法權由兩個以上的政權機關行使,是指中國存在多種立法權,如法律立法權、行政法規立法權、地方性法規立法權,它們分別由不同的政權機關行使,而不簡單是同一個立法權由幾個政權機關行使,因而也不屬於復合的立法體制。
其三,中國立法體制也不是制衡的立法體制,不是建立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權既相互分立又相互制約的原則基礎上的,國家主席和政府總理都產生於全國人大,國家主席是根據人大的決定公布法律,總理不存在批准或否決人大立法的權力,行政法規不得與人大法律相抵觸,地方性法規不得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人大有權撤銷與其所制定的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這些表明中國立法體制內部的從屬關系、統一關系、監督關系,不表明制衡關系。
中國現行立法體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的立法體制。從立法許可權劃分的角度看:它是中央統一領導和一定程度分權的,多級並存、多類結合的立法許可權劃分體制。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和一定程度分權。一方面是指最重要的立法權亦即立憲權和立法律權,屬於中央,並在整個立法體制中處於領導地位。立憲權和立法律權只能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行使,地方沒有這個權,其他任何機關都沒有這個權。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都不得與憲法、法律相抵觸。另一方面,是指國家的整個立法權力,由中央和地方多方面的主體行使。這是中國現行立法體制最深刻的進步或變化。這種相當程度上的分權,通過多級並存和多類結合兩個特徵進一步表現出來。多級並存,即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國家法律,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分別制定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一般地方的有關國家權力機關和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一般地方的有關國家權力機關和政府,在立法上以及在它們所立的規范性法文件的效力上有著級別之差,但這些不同級別的立法律和規范性法文件並存於現行中國立法體制中。多類結合,即上述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同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自治法規,以及經濟特區和港澳特別行政區的立法及其所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類別上有差別。
6. 什麼叫立法模式 最好詳細點 謝謝最好詳細點 謝謝
准確的說應該是立法體制
一、立法體制的含義
(一)、兩種理解
1、廣義
2、狹義
二、決定和影響立法體制的因素
(一)、一國採取什麼樣的立法體制,受該國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民族狀況、歷史傳統等一系列客觀因素的決定和影響
(二)、從法律方面說,一個國家的立法體制是直接由該國的國家形式決定的。國家本在實質上決定了立法權屬於哪個階級;國家形式則在形式上決定了立法權屬於國家機構中哪些機關。國家形式包括國家管理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
1、國家管理形式,即政體,指的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政體由國體所決定,同時又是國體的表現形式。就立法體制而言,政體在形式上直接決定將立法許可權劃分給國家機構體系中的哪些機關。也就是說,政體決定橫向立法許可權劃分,即決定立法許可權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機關之間如何劃分。
2、國家結構形式,指的是國家的整體和其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劃分行政區劃問題。就立法體制而言,國家結構形式直接決定哪些立法許可權屬於中央,哪些立法許可權屬於地方。也就是說,國家結構形式決定縱向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即決定在中央政權和政權
三、立法體制與立法體系、立法權的歸屬、立法事項
(一)、立法體制
1、核心問題:立法許可權如何劃分,並就立法權及立法事項等問題作出說明
2、分類
(1)、君主或貴族主權論
(2)、人民主權論
(二)、立法體系
1、核心問題: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側重的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本身及其效力等級
第二節 立法體制的分類
一、從國家管理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國家立法權的劃分是否以民主的原則和制度為基礎,可以分為專制的立法體制和民主的立法體制
(二)、按照國家立法權是否只由同一類別的國家機關行使,可以分為單一的立法體制和復合的立法體制
(三)、按照國家立法權的行使是否受到其他國家機關的制約,可以分為獨立的立法體制和制衡的立法體制
二、從國家結構形式的角度
(一)、按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可以分為一級立法體制和二級立法體制
(二)、按照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還可以分為中央集權的立法體制和復合的立法體制
(三)、幾點說明
1、以上對立法體制的分類,是從國家形式的角度,根據各國行使國家立法權的情況來進行劃分的
2、一個國家之所以採取某種立法體制,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
2、 立法體制的分類是相對的,許多國家的立法體制只要能有條件地大致劃歸於同一類型的各國立法體制,彼此之間也存在許多差異
7. 法律制定的含義和特徵,什麼是立法體制
法律制定也稱法的創制或立法,是指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專機關,屬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
法律制定有如下特徵;
1、法律制定是國家的一項專有活動。只能由有權制定法律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來行使,其他任何機關、社會組織、團體和個人都不能行使這項職權。
2、法律制定既包括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法律制定活動,也包括經授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法律制定活動。但授權立法要有嚴格的法律限制和充足的授權理由。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的創制活動,也包括法的修改、補充、廢止以及認可的活動。
4、法律的制定是一種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為使民意能夠正常地表達,多數國家都為立法活動設計了職權范圍和程序。
立法體制,它既包括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機關關於立法許可權劃分的制度,也包括中央國家機關之間及地方各級國家機關之間關於法制制定許可權劃分的制度。
8. 立法體制的要素構成
立法體制由三要素構成。一是立法許可權的體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權的歸屬、立法權的性質、立法權的種類和構成、立法權的范圍、立法權的限制、各種立法權之間的關系、立法權在國家權力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立法權與其他國家權力的關系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二是立法權的運行體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權的運行原則、運行過程、運行方式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三是立法權的載體體系和制度,包括行使立法權的立法主體或機構的建置、組織原則、活動形式、活動程序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
這里所謂立法權的運行體系和制度,其含義與通常所說的立法程序不同。後者指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在立法活動中所須遵循的有關提案、審議、表決、通過法案和公布規范性法文件的法定步驟和方法。前者除包括這些內容外,還包括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在提案前和公布後的所有立法活動中所須遵循的法定的和非法定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所須遵循的原則。例如,在進行立法預測、立法規劃、立法決策、立法解釋、立法信息反饋、法的匯編和編纂過程中所有與立法權的運行有關的步驟、方法和原則。除包括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所須遵循的步驟、方法和原則外,還包括不行使立法權但卻擔負立法工作或參與立法工作的機構在立法活動中應當遵循的步驟、方法和原則。
這里所謂立法權的載體體系和制度,其含義與通常所說的立法機關的體系和制度不同。後者指專門制定和變動規范性法文件的立法機關,或雖非專門立法機關但卻行使立法權的國家機關的體系和制度。前者除包括這些內容外,還包括上述國家機關中受命完成立法任務的工作機構和其他不行使立法權但參與立法活動的工作機構的體系和制度。這三方面的體系和制度構成的有機整體,即為立法體制。在這個體制中,立法許可權是基礎和核心,立法權的運行和立法權的載體是基於立法許可權而產生和存在的,並成為立法體制的組成部分。
9. 謝謝各位大大 法律制定的含義和特徵,立法體制 有知道的嗎
一、定義
法律制定,又稱法律創制,法律創立,最通常的稱之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
二、 特徵:
1、法律制定即是國家的一項專有活動,也是國家履行職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2、法律制定既包括有創制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法律制定的活動,也包括經授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法律制定活動;
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律制定活動,也包括法律修改、補充、廢止以及認可活動;
4、現代社會的法律制定活動是一種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
三、立法體制
法律制定的體制,即立法體制,是指有關法的創制的許可權劃分所形成的制度和結構,它既包括中央和地方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的劃分制度和結構,也包括中央各國家機關之間及地方各國家機關之間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的劃分制度和結構。
和樓上的一樣,呵呵,主要是編輯了下, 注意 法律的制定 不僅僅是指」立法「,還包括 法律的廢止與修改等。
10. 法律制定的立法體制
立法合同制是指關於法的創制,許可權上劃分的制度,即對一個國家中各國家機關及其人員制訂、認可、修改、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許可權進行劃分的制度。
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國家機關組織法律規定,我國各級種類國家機關的創制許可權如下:
①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的許可權是: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權力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修改,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②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及其所屬機關的許可權是: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由國務院做出。國務院各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③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的許可權是: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通過和發布決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會,可以擬定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制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由於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④地方國家行政機關的許可權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發布決定和命令。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規章。縣以上人民政府的下屬部門可以發布命令和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