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不能因人立法

不能因人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1-01 17:51:37

❶ 任何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這表明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對是錯

對的,憲法的最高效力表現在:
第一,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據。1999年憲法修正案專規定:「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而依憲治國的內在要求是憲法至上。這就意味著憲法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同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需要統一的市場規則,更需要統一的法律制度。保持法制統一,統一到哪裡?統一到憲法。憲法所確立的原則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
第二,憲法與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抵觸、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
第三,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憲法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❷ 關於法律溯及力的問題

民事法律法規的溯及力問題:

1、根據《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回法規、地答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根據該條規定確立法的溯及力原則:從舊兼有利。

2、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1條:「合同法實施以後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第5條 人民法院對合同法實施以前已經作出終審裁決的案件進行再審,不適用合同法。

3、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3條:「擔保法施行以前發生的擔保行為,適用擔保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法規和有關司法解釋。」「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釋。」「擔保法施行以後因擔保行為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後尚在一審或二審階段的,適用擔保法和本解釋。」

❸ 很多錯誤的法律怎麼辦是不是制定立法人的罪

法律的制定是由當時的環境和法治知識及水平決定的,我們現在看以前的法律是惡法,但可能當時確實符合社會發展的水平。當然,隨著社會發展,一些法律不符合社會現狀了,我們可以廢止或修訂,就比如我們當前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專利法、商標法、民事訴訟法的修訂一樣。但是,我們並不能說立法人有罪,一方面,如果用今日的眼光去判斷過去的法律未惡法就定立法人的罪,哪還有誰敢制定法律呢?因為法律制定出來後,隨著社會的發展,總是會滯後的,有句法律諺語就說:「法律一制定出來就是滯後的」;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學法律的,就應該知道「發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判斷一人有罪的標准只能是法律規定,既然法律都未規定他有罪,我們又怎麼能私下判定呢?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❹ 請求翻譯:隋無德而有政,故不能守天下而固可一天下.以立法而施及唐,宋,蓋隋亡而法不亡也,

隋朝。沒有德行,但是有政治的策略。有政策。光有制度有政策,卻沒有。能夠實行的得德行。所以不能守天下。隋煬帝亡國。並不是因為他的制度不好,而是因為個人的德行不夠。兒。隋朝的立法是比較完備的。隋朝雖然滅亡了,但是唐宋。仍然沿用,沿用了隋朝的法令法律制度。這就是的一立法而實際唐宋。隋朝隋亡。但是他說理想的制度規矩。並沒有隨著國家的滅亡而消亡。還被唐宋所實行。

❺ 法律上的「以上」「以下」的確切含義

法律條文中的「以上」、「以下」,是常見的表范圍用語,其含義是否包含本數或本級,立法者的意圖、法律文本的表述、受眾的理解,往往是不盡一致的,因此要根據具體法律條款分析。

立法者對「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存在分歧,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八條第二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此「以上」,是否包含本級即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法律文本表達的意思不明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十條規定,外國投資者設立外資企業,應當通過擬設立外資企業所在地的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審批機關提出申請。這里的此「以上」,顯然不包含本級即縣級人民政府。

由此可以看出,盡管這二部法律法規分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制定,但是至少可以說明,立法者對「以上」用語的含義存在分歧,「以下」同理。

「以上」、「以下」之類的詞語,往往關系是非界限、政策界限。如果不能以有效方式對它們加以限定或說明,就容易產生歧義。對含義不確定的詞或片語進行限定修飾,有4種方式:准確表述法,括注法,附專門條款解釋法,專門行文解釋法。

這實際上涉及到立法語言技術問題,需要在《立法法》的修訂或實施細則中予以規范,以提高立法技術,保證立法質量。

(5)不能因人立法擴展閱讀:

漢語學界對「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同樣存在爭論,應該包括本數或本級以寧夏大學教授王明仁的觀點為代表。他認為,從有文獻可查的古漢語開始,「以上」、「以下」的表意和用法都是非常明確的、始終一貫的。

即它在表達范圍時從來就包括范圍的起點和止點在內,也就是包括一般所說的「本數」、「本級」在內。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逐漸出現混亂,到了七八十年代混亂愈演愈烈,其表現也是多種多樣。

此外,受眾對「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也有不同理解。受眾的文化程度不同,對「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理解不同,受眾因利益或動機左右,導致產生有利於自身的理解。

如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一條第(一)項的規定,醫療機構任用兩名以上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的,應從重處罰。兩名以上是否包含兩名,因法律沒有明確規定,行政相對人受利益驅使,自然會產生有利於自身利益的理解,引發訴求。

現行法律條文關於「以上」、「以下」用語的含義及表現形式,法律條文作為法律規范的載體,有很強的規范性。如果法律用語含義產生歧義,將喪失法的指引、評價、預測和教育作用。但是目前不同的法律部門,對此用語的含義規定不一,特別是行政法部門。

現行法律條文關於「以上」、「以下」的含義及表現形式如下:《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五條: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包括本數。該法用專門條款,明確了用語的含義。

刑法》第九十九條:本法所稱以上、以下、以內,包括本數。該法用專門條款,明確了用語的含義。行政法因沒有統一的行政法典,不同的行政法律關於「以上」、「以下」是否包括本數(本級),沒有統一規定,用法上較為混亂。主要表現為未明確用語含義。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工作。

又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一條第(一)項:任用兩名以上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的。「以上」是否包含本級或本數(縣級人民政府或兩名),法律未作說明,容易產生歧義。

❻ 為什麼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因人立法

《臨復時約法》是在「南北議制和」的過程中由南京臨時政府政府匆忙制定的。革命黨人為保衛辛亥革民的成果,他們積極主張盡快制定《臨時約法》,試圖從各個方面主張袁世凱的復辟,鞏固辛亥革命的成果。包括:
1、改《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總統制為責任內閣制,以防「總統之獨裁」;
2、進一步擴大了參議院的權力,加強國會對總統的監督;
3、規定了嚴格的修改程序,以防止袁世凱隨意撕毀約法;
所以它是因袁世凱而設立的。

❼ 咱們中國的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但是立法者只能表述法律,不能創製法律。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立法者應該把自己看作一個自然科學家。他不是在創造法律,也不是在發明法律回,而僅答是在表述法律,他用有意識的實在法把精神關系的內在規律表現出來。如果一個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來代替事情的本質,那麼人們就應該責備他極端任性。同樣,當私人想違反事物的本質任意妄為時,立法者也有權利把這種情況看作是極端任性。」
《離婚法草案》----馬克思
請注意,馬克思在這里使用了【臆想】這個詞。這就是說明:法律的建立必須依據事實,立法者不能憑空創造。立法者必須根據社會的現實來制定法律,而不是閉門造車。
問題中的【創制】一詞就有憑空想像的意思。
所以:立法者只能表述法律(根據事實制定法律),不能創製法律(憑空想像制定法律)。

❽ 縣級人民政府有沒有立法權

沒有,縣級人大和政府無立法權。

新修改的《立法法》只賦予地級市(多為設區的市)的人大和政府在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立法事項,因此縣級人大和政府仍無立法權。

2015年3月15日新修改的《立法法》

第八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定。

❾ 《臨時約法》中因人立法中人指誰

袁世凱,《臨時約法》的主要特點就是對袁世凱加以限制和防範,主要表現在三點。所以體現了現實軟弱性。

熱點內容
法學cssci 發布:2025-05-05 09:13:26 瀏覽:473
安徽省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05 09:01:00 瀏覽:665
大餐飲法規 發布:2025-05-05 09:00:08 瀏覽:797
依法治區的 發布:2025-05-05 09:00:05 瀏覽:762
建築工程設計責任險適用法律 發布:2025-05-05 08:59:31 瀏覽:184
南開大學法律碩士導師 發布:2025-05-05 08:56:18 瀏覽:320
黨內監督條例規定黨的各級 發布:2025-05-05 08:44:03 瀏覽:229
社會與法逃了19年犯人 發布:2025-05-05 08:40:50 瀏覽:15
四川勞動法關於產假規定 發布:2025-05-05 08:40:11 瀏覽:848
2017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 發布:2025-05-05 08:40:10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