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無形的手

道德無形的手

發布時間: 2022-01-01 18:48:05

1. 「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分別是指什麼

1、有形手是從外部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各種手段。例如政治手段、立法手段、經濟政策法規等。。它可以避免「無形的手」在協調市場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重大缺陷。

在項目評估中,通常把國家計劃人員制定的國家參數看作「有形的手」。計劃人員通過國家參數的制訂體現經濟發展的型式和需要,以達到較高的經濟增長、改善收入分配、提高儲蓄率等重要目標。

2、「看不見的手」是一個隱喻,亞當·斯密(Adam Smith)用來描述這樣一種原理:於個人行為的非故意的結果,一種能產生善果的社會秩序出現了。

雖然斯密在他的著作中從這種意義使用「看不見的手」這個詞只有三次——一次是在《道德情操論》中,一次是他談到早期宗教思想時,他幽默地寫到希臘神話中朱庇特「這只看不見的手」。一次是在《國富論》中,但是這個隱喻所表達的思想是滲透在他的全部社會和道德理論之中的。

(1)道德無形的手擴展閱讀:

看不見的手,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所存在的一個悖論。認為在每個參與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過程中,市場體系會給所有參與者帶來利益,就好像有一隻慈善的看不見的手,在指導著整個經濟過程。

「看不見的手」便成為表示資本主義完全競爭模式的形象用語。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是私有制,人人為自己,都有獲得市場信息的自由,自由競爭,無需政府幹預經濟活動。亞當·斯密的後繼者們以均衡理論的形式完成了對於完全競爭市場機制的精確分析。

2. 仿寫:道德是一雙無形的手,散發送人玫瑰的芬芳,要用到比喻的修辭,和原句構成排比

道德是一盞光明的燈,照亮人們愚昧的心靈,道德是一把沉重的鑰匙,開啟人們成功的大門

3. 道德是一雙無形的手,散發送人玫瑰的芬芳,要用到比喻的修辭,和原句構成排比

法制是萬丈無垠的光,驅散封鎖黎明的黑暗!

4. 道德是一雙無形的手仿句

道德是一條看不見的路,使人有高低

5. 亞當斯密 看不見的手理論 最早出自

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經濟學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簡稱《國富論》中,稱市場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著市場上無數個尋求「自利」的經濟個體的行為,並因此推動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看不見的手」這一說法從此被廣為流傳。

6. 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穩定的兩只無形的手

道德,讓個體自我約束。道德彌補法律的盲點。法律,讓個體有所畏懼,壓制個體冒犯公共秩序的想法或沖動。道德與法律的結合,能達到宏觀和微觀的管理效果。道德不具有強制性,法律具有強制性。

7. 「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經濟理論是誰提出的

亞當·斯密

價格機能: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如此價格自然會調整恰當,而且資源也會配置得當,結果將始社會效益達到最佳的狀態。

他認為人類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並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個人自由競爭,人人在此競爭的環境中,不但會憑著自己理性判斷,追求個人最大的利益,同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指市場)」使社會資源分配達到最佳狀態。

拓展資料:

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的寇克卡迪。亞當·斯密的父親也叫亞當·斯密。

律師、也是蘇格蘭的軍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關監督,在亞當·斯密出生前幾個月去世;母親瑪格麗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大地主約翰·道格拉斯的女兒。

亞當·斯密一生與母親相依為命,終身未娶。

資料參考:網路 亞當·斯密

8. 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理論最早在哪本

【答案】B【答案解析】
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其經濟學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簡稱《國富論》中,稱市場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著市場上無數個尋求「自利」的經濟個體的行為,並因此推動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看不見的手」這一說法從此被廣為流傳。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9. 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到底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一下

「看不見的手」即是市場經濟中的一種手段而已。

正常情況下,市場會以它內在的機制維持其健康的運行。其中主要依據的是市場經濟活動中的 經濟人理性原則,以及由經濟人理性原則支配下的理性選擇。這些選擇逐步形成了市場經濟中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這些機制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 冥冥之中支配著每個人,自覺地按照市場規律運行。

市場機制就是依據經濟人理性原則而運行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消費者依據效用最大化的原則做購買的決策,生產者依據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做銷售決策。市場就在供給和需求之間,根據價格的自然變動,引導資源向著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這時的市場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動著生產者和消費者做出各自的決策。

在此同時「看不見的手」也會給市場經濟帶來一定的危機,所以在此同時也需要「看得見的手」來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例子:

當一種商品的供給關系失衡時,就是說這件商品很多人要買,但是貨物少,就形成了供不應求的關系,於是這個商品價格就提高了,提高後買的人就會少了,因為少人購買,那麼這件商品的價格又會自動的下降。這就是自由的市場經濟了。也就是這個」看不見的手了「。

拓展資料

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命題。最初的意思是,個人在經濟生活中只考慮自己利益,受「看不見的手」驅使,即通過分工和市場的作用,可以達到國家富裕的目的。後來,「看不見的手」便成為表示資本主義完全競爭模式的形象用語。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是私有制,人人為自己,都有獲得市場信息的自由,自由競爭,無需政府幹預經濟活動。亞當·斯密的後繼者們以均衡理論的形式完成了對於完全競爭市場機制的精確分析。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生產是小規模的,一切企業由企業主經營,單獨的生產者對產品的市場價格不發生影響,消費者用貨幣作為「選票」,決定著產量和質量。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價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變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資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勞務。通過看不見的手,企業家獲得利潤,工人獲得由競爭的勞動力供給決定的工資,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供給自動地創造需求,儲蓄與投資保持平衡。通過自由競爭,整個經濟體系達到一般均衡,在處理國際經濟關系時,遵循自由放任原則。政府不對外貿進行管制。「看不見的手」反映了早期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的經濟現實。

看不見的手,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所存在的一個悖論。認為在每個參與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過程中,市場體系會給所有參與者帶來利益,就好像有一隻慈善的看不見的手,在指導著整個經濟過程。

(參考資料:網路:看不見的手)

10. 亞當斯密在那幾章論述了「看不見的手」啊

在《國富論》中,第4卷,第456頁,他在說明為什麼對進口或對使用自己的資本進行限制為不必要時,使用了「看不見的手」一詞。

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命題。最初的意思是,個人在經濟生活中只考慮自己利益,受「看不見的手」驅使,即通過分工和市場的作用,可以達到國家富裕的目的。後來,「看不見的手」便成為表示資本主義完全競爭模式的形象用語。

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是私有制,人人為自己,都有獲得市場信息的自由,自由競爭,無需政府幹預經濟活動。亞當·斯密的後繼者們以均衡理論的形式完成了對於完全競爭市場機制的精確分析。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生產是小規模的,一切企業由企業主經營,單獨的生產者對產品的市場價格不發生影響,消費者用貨幣作為「選票」,決定著產量和質量。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價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變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資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勞務。

通過看不見的手,企業家獲得利潤,工人獲得由競爭的勞動力供給決定的工資,土地所有者獲得地租。供給自動地創造需求,儲蓄與投資保持平衡。通過自由競爭,整個經濟體系達到一般均衡,在處理國際經濟關系時,遵循自由放任原則。政府不對外貿進行管制。「看不見的手」反映了早期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代的經濟現實。

看不見的手,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中所存在的一個悖論。認為在每個參與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過程中,市場體系會給所有參與者帶來利益,就好像有一隻慈善的看不見的手,在指導著整個經濟過程。

(10)道德無形的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到18世紀上半葉,英國在資本主義世界已經遙遙領先。《國富論》的寫作正值工業革命的前夜。當時工場手工業仍是英國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形式,但機器生產代替手工技術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盡管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已經完成,但由於封建勢力在政治上佔有統治地位,封建經濟大量存在,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時代迫切要求一個新的經濟學說體系的誕生。

在格拉斯哥大學教書時,斯密除了關注道德問題外,還經常去格拉斯哥工業區實地考察那裡的經濟生活,漸漸地將自己的學術重心研究轉移到經濟方面。同時,他還參加了格拉斯哥地區的政治經濟學俱樂部。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斯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思想。

1764年斯密辭去道格拉斯大學教授職務,改任青年公爵貝克萊的私人教師,陪同他到歐洲大陸旅行。在巴黎,他結識了法國啟蒙學派代表人物伏爾泰、重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魁奈何杜爾閣等名流,在交往中他受益匪淺。

1767年斯密返鄉後閉門著書。1773年他帶著自己的著作到倫敦准備出版。可到了倫敦後斯密發現,在他隱居的這幾年又出了許多新的資料,他又用了整整三年時間對這本書進行了增補和修訂,終於在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富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看不見的手

熱點內容
一建法規誰講 發布:2025-05-05 10:07:27 瀏覽:952
國浩濟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5 09:55:17 瀏覽:486
法學家王寵惠 發布:2025-05-05 09:48:09 瀏覽:796
法學院壓力 發布:2025-05-05 09:41:13 瀏覽:141
法學cssci 發布:2025-05-05 09:13:26 瀏覽:473
安徽省保險條例 發布:2025-05-05 09:01:00 瀏覽:665
大餐飲法規 發布:2025-05-05 09:00:08 瀏覽:797
依法治區的 發布:2025-05-05 09:00:05 瀏覽:762
建築工程設計責任險適用法律 發布:2025-05-05 08:59:31 瀏覽:184
南開大學法律碩士導師 發布:2025-05-05 08:56:18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