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記者道德修養

記者道德修養

發布時間: 2022-01-02 11:21:53

⑴ 記者如何在實踐中增加個人修養

記者個人修養最主要就是實事求是,對報道的事情應該負責,不能編造,提高職業道德修養

⑵ 作為一名記者該具備哪些素質條件

當一名記者應具有精華知識敏銳的觀察力,能捕捉到社會上一些端倪,進行專題寫作的能力;同時也要有信息整理的較好的文筆,寫出來的文字能打動人心,不顯利枯燥;第三,還有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能與別人進行順利的溝通,在采訪過程中,不至於引起別人的反感。

合格記者的三大條件:
1. 勤奮。勤奮是我考核我們自己記者的最直接或者說最簡單的判斷。但是,作為一個合格記者或者說優秀記者,出色記者,勤奮是最基礎的條件之一。所謂「勤能補拙,天道酬勤」就是最好的表達。如果想當一名合格的記者,甚至說想做的更好,勤奮就是必須要堅持的。比如在網路界,徐志斌同志就是一個很值得大家學習的榜樣。

2.敬業。勤奮和敬業不是一回事。敬業對於記者而言,就是對這個行業的熱愛,是對這個行業職業道德的認可,比如遵守事實等。即便沒有很高的薪水,即便是沒日沒夜的加班,即便是各種管制扼殺你的新聞理想,你都不應該對這個職業失去信心。其實,記者這個行業有很多可以讓自己提高的地方,比如你可以和很多優秀的人溝通,比如你可以接觸各種有意思的東西,比如技術,產品,應用等等,總之完全可以不斷提升你的知識,你的素養並培養和發展你的價值觀,讓自己成為一個豐富的人。典型例子,光明日報藺大姐就是表率。

3.多寫多問。文字功底是記者的基本素質,沒有很出色的文筆可以,但必須辭達而以已,要表達清楚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當然,文筆這東西,必須不斷的去練,才能越寫越好,其實項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天天都寫,自嘆不如。但的確寫的越多,文筆自然越好,其實寫博客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手法,可以讓很多人幫你看。為了能寫好,不被別人罵,你就得仔細寫,琢磨寫。不但能練文筆,而且能練就好的邏輯能力和分析能力。寫的同時,要好問,不好問,你就寫不出東西來,這一點,計算機世界的小毛同志就是一個值得大家學習的人。

優秀記者的四大條件:
4.溝通。善於溝通是一個優秀記者必須具備的條件。現在很多記者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上網找資料上,很少去和新聞當事人或者各類人士去溝通。除了不勤奮和敬業外,欠缺溝通是最主要的環節。當然,溝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通過溝通,提高自己對所報道事件的含金量,才能寫出優秀的報道來。其實經濟觀察報和二十一世紀的幾個朋友就做的非常好。

5.交友。溝通的下一個境界就是交友。我一直給我們的記者強調一個事情,就是任何一個受訪人,你必須在幾分鍾之內讓他感覺你們是朋友般的關系,彼此聊天沒有絲毫的障礙。只有彼此當作朋友般的溝通,才能真正的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來,寫出來的東西才能有血有肉。當然,對任何一個受訪者要真誠,這是交朋友的第一要素。要把每一個接受采訪的人當作長期交往的朋友來對待,沒事也要多聯系,才能豐富你自己的資源。

6.學習。不學習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記者的,當然這年月任何一個職業都講究學習。但是對於記者而言,學習的范圍和學習方法就非常重要。比如通信領域的記者,所要學習的東西就非常多。尤其是一些專業領域的知識非常廣泛,對於很多非通信專業的記者就非常的痛苦。因此,必須要學會怎樣去學習,要多問,多聽,多看。這就需要多交往一些行業專家,遇到事情除了自己解決外,有很多專家幫你答疑解惑就非常重要。

7.外語。外語其實只是一個工具,他的核心思想是必須把眼光從中國放到到世界,如果僅僅就中國看中國,就不符合今天的世界發展趨勢。只有以世界的眼光去看待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寫出來的報道才有可讀性,才有深度。因此,掌握好的外語能力是一個優秀記者的必備要素。我在這方面就很不合格,異常慚愧。

出色記者的三大條件:
8. 判斷力。所謂判斷力最簡單的理解其實就是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看上去很簡單,其實不然。比如你要去判斷一個論據或者說法,什麼是符合社會進步的,什麼是代表正義的,什麼是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什麼是符合歷史事實的,什麼是科學合理的,什麼是值得宣揚的等等。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很多記者很容易上當,或者說自己很容易判斷錯。因此,一個出色的記者必須要有很強的判斷力,去判斷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去作出一個正確的判斷,並加以報道。

9. 分析力。分析能力其實是目前國內記者比較欠缺的,其實也是記者和分析師的結合,這就需要記者有豐富的知識,很強的判斷能力,對產業的高度認識,通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調查,分析,得出對產業發展有借鑒意義的東西來。這是資深記者的必備能力。

10. 媒體人。不僅僅是一個記者,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媒體人去對待。比如要去研究媒體發展的歷史,媒體發展的趨勢,媒體在社會進步中所起的作用。媒體的包裝,媒體的經營,包括媒體記者的培養,從一個媒體人的角度去看,如何做適合當代媒體發展的記者,這是記者最高境界的體現。

⑶ 作為一名記者的基本素養是什麼

政治修養、理論修養、知識修養、專業修養、道德修養、技能修養

⑷ 《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論文怎麼寫啊

淺談記者職業道德2007年08月23日 星期四 15:15記者,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與其他人相比,他們更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為社會大眾服務的目的。可是近年來,隨著一些虛假新聞和新聞官司的出現,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也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我們究竟該如何在應對新形勢、新任務的同時提升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已經成為了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邵飄萍前輩說過:「中國的進步,不能脫離新聞的繁榮,不能沒有記者擔當。」記者是新聞界戰斗的壯士,必須要有一定的素質,記者活躍在社會最顯眼的地方,與各方人士周旋,也最易的一般社會之信仰,亦最易流為墮落。所以品性乃記者精神上的要素,其包含人格操守,狹義,誠實,勤勉,忍耐以及種種新聞記者應守之道德。品性,是記者資格的第一要素,新聞職業道德包括的具體范圍和基本內容有:

1、 堅持真理,忠於事實

2、 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3、 深入實際,體察民情

4、 互敬互學,積極競爭

5、 擺正位置,不牟私利

6、 甘為人梯,嚴禁剽竊

記者是社會大眾的傳聲筒,因此,它理應為受眾傳遞最為真實和准確的信息,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這是對黨的事業負責,也是稟承對受眾負責的原則,更是新聞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但近幾年來,許多記者都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新聞的真實性於不顧,連連製造出多起虛假新聞,從而誤導大眾,給社會帶來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嚴重損壞了記者在公眾前的形象,給以後的采訪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除了製造虛假新聞,還有一些記者為了自己工作的方便,不顧別人的困難與處境,揭他人隱私,或逼人談不願意說出來的事。為了能挖到「爆炸」性消息,更是不惜採取騙、哄、詐、恐嚇等手段采訪。英國王妃黛安娜遭遇車禍的悲劇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如果此風不剎,清正,廉潔的記者形象如果不重塑,還侈談什麼「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鳥翼綁上了黃金,鳥還能飛得遠嗎?吸油水的筆是流不出墨水的。

記者本應是人們心中最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人,不過在黛安娜的車禍事件中,卻扮演了一個極為不光彩的角色。雖然這是絕大多數記者都不願見到的,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這個群體中,仍有一小部分人對於這樣的角色樂此不疲。他們除了挖空心思製造「猛料」,還利用記者手中所掌握的輿論權來謀取私利,搞有償新聞,助長了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

面對以上種種情形,作為記者,究竟該如何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真正擔負起社會大眾所賦予的使命呢?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新聞工作是一項光榮的工作,新聞記者是一種神聖的職業。選擇了記者這一職業,就要無愧於記者的光榮稱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牢記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經濟建設中心工作服務的宗旨,愛崗敬業,求實創新,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其次,身為記者,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將我們所看到的新聞事實第一時間傳遞給受眾。斷不能以製造虛假新聞、炒作新聞、搞有償新聞來謀取私利。從而誤導大眾,給新聞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再次,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權,這既是記者的職業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在采訪中,記者當擺正自己與采訪對象的關系,不能高人一等,應以誠待人,虛心請教。更不能因為自己工作的緣故而給他人的生活帶來困擾與不便。

然後,作為記者,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大使命——作黨和人民喉舌的使命。因此,要做一名好記者,就必須學會體察民情,真正為民鼓與呼。時刻關心廣大群眾的疾苦,及時反映他們的呼聲與要求,這樣才能不負人民的厚望。

最後,同行之間應學會互相學習、平等競爭,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為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近年來,對於記者職業道德修養的爭論與思考,不僅限於社會各界人士,同時也包括眾多新聞工作者。他們一直在探討著人性道德與記者職業道德中孰輕孰重的問題,可卻一直沒有得到過一個明確的答案。就像是對凱文�6�1卡特拍攝的那張小孩與禿鷲的新聞照片的一樣,其中的分歧從未間斷。

在采訪中,當面對突發情況,作為記者,究竟是應該奉行做人的基本原則,還是該恪守記者的職業道德。在天災人禍血腥場面前,記者是應該作為志願者去參加救援,還是不顧忌周圍人的感覺和被采訪者是否受到傷害,一再把鏡頭對准血腥和恐怖,追求報道的及時與真實性?大家的看法可能會各不相同。但是,這里確實存在一個記者個人世界觀,價值觀的問題。因此,不同的記者也就會有不同的衡量方式。一如每一個人所選擇的人生道路一樣,充滿著未知與不確定,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是得到大眾的認可還是批評。這或許也就是記者職業道德修養中最讓人困惑的地方。

記者是百姓的耳目,大眾的喉舌,肩負著社會賦予的偉大使命。因此,作為一名記者,只有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質修養,才能不負眾望,將自己看到的事實真相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拉進世界的距離。講真話,讓事實說話,是科學的態度,是宣傳的藝術,也是記者高尚道德品質的體現。

做新聞記者的第一個原則是要修養人格,新聞記者負有批評社會,指導社會的重大責任,如果自己的人格有缺點,又怎麼能批評他人,指導他人呢 ?凡是真理要我們說的,要我們寫的,我們就應該不顧一切的寫,人民心裡所想說的,所認為應當寫的,就決不放棄,決不遲疑的說出來,寫出來。凡是不合真實和違反民意的,就不管有多大的強力在後面緊迫著或在前面誘惑著,我們也必須有勇氣,有毅力把它拋棄,決不輕著一字。

想想邵前輩吧,為了新聞的真實與公正,他秉筆直書,抨擊丑惡,最後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他用鮮血寫下了中國新聞史上盪氣回腸的一章。

同志們,當你在金錢面前猶豫時,請不要忘了你的職責,不要忘了邵前輩的囑托,不要忘了國家的使命,最後,獻上兩副對聯,願與所有記者共勉:

鐵肩辣手,記者當有天下責任

快筆如刀,報人不惜滿腔熱血

公月旦評見聞悉備

執春秋筆褒貶無私

⑸ 你認為一名優秀的記者應具備哪些素養記者的社會責任是什麼請結合凱文卡特

記者應該具備的素質包括:
不斷學習的習慣;追求真相的執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准確朴實的文風;甘於吃苦的精神;豐富廣博的學識;寬容善良的情懷;尚儉守德的品格。
第一章 記者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是指從事新聞職業活動的人員對其職業行為所產生的社會作用和社會意義所應承擔的責任。張曉峰在《新聞職業精神論》中提出社會責任是構成新聞傳播活動的基礎,它是新聞工作者基於一定的政治立場、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業務水平,在內心信念和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自覺履行的對事實、受眾和社會應盡的職責、使命和任務。在很多情況下,報道本身的技巧並不重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神聖的職業道德感,在采訪和寫作時,才會擺脫狹隘眼界的束縛,跳出就事論事的藩籬,站在縱觀社會全局和歷史發展的高度上,把握和反映奔騰向前的時代精神。綜合古今中外廣大新聞學者和新聞實踐者對記者社會責任的諸多理解,筆者認為記者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新聞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反映黨和國家的政治立場、政治主張和政治觀點。新聞媒體的報道所產生的影響,往往涉及到民族乃至國家的利益,因此,記者要堅持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有利於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世界和平為社會責任,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全心全意服務於黨和人民。
二、講究真實性。真實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堅持真實報道,反映事實真相,這是對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要遵守的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新聞本質在於真實,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自身要坦盪誠實,不說假話,不捕風捉影,不扭曲事實,不編造新聞,不誇大報道,新聞的真實性是取信於民的必備條件,如果新聞虛假,新聞媒體就會失去民眾的信任,導致新聞媒體公信力的下降,從而新聞媒體就會失去生存發展的基礎。
三、貼近群眾,反映民聲。新聞報道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始終和群眾保持親密的聯系,傾聽群眾的心聲,以他們的關注為切入點,尋找富有魅力的新聞素材,發掘生活中的亮點。生活中的熱點,往往是公眾的聚焦點,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應該貼近群眾生活,直面生活熱點,正確引導輿論,體現民心之聲。
第二章 國內記者的現狀

第三章 記者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
1、在思想上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劉惠文、魏超在《新聞學傳播學導論》是提出「輿論反映著國家的形象和社會的精神風貌。」輿論導向正確與否,對於我們黨的成長、壯大,對於人民的政權建立、鞏固,對於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繁榮富強,具有重要的作用。
2、在采訪中要遵守「三貼近」原則
光是輿論導向正確,並不能自然而然地起到引導人的作用。還必須使我們采寫的文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才能真正使正確的輿論入耳、入腦、入心,使廣大群眾欣然接受,產生應有的積極效果。有了「三貼近」這個正確的方針,還要靠我們在實踐中身體力行,在具體操作中把它貫徹下去,推廣開來,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實踐證明, 「三貼近」方針雖然簡明易懂,真正做起來,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容易。
3、在操守上要遵守職業道德
吳建在《新聞攝影學》關於此點提出:記者的職業道德是指記者應遵循的行為規范。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是在長期的新聞工作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廣大新聞從業人員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對於記者而言,總的方面看是堅持無產階級黨性原則,敬職敬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新聞。
第四章 對記者社會責任的觀點及見解
新聞媒體是我國黨和人民的喉舌,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而新聞記者是公眾的代言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新聞傳播媒體迅速增長,新聞記者隊伍不斷擴大,面對傳媒市場的激烈競爭,新聞媒體及記者也承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壓力,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記者與其他職業相比,更加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普利策新聞獎是美國新聞界最高獎。在1994年4月公布的獲獎名單中,共有14個獎項,「特寫性新聞攝影」(Feature Photography)獎項獲得者是南非「自由記者」(freelancer)凱文·卡特拍攝的一張蘇丹小女孩的照片。然而,就在普利策頒獎儀式結束3個月後,即1994年7月27日夜裡,警察在南非東北部城市約翰內斯堡發現凱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殺身亡。【此段引自網路文庫】

上述文字均來自網路,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⑹ 若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記者,需要具備哪些職業素養

隨著歷史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己的職業,因為一個比較光鮮亮麗的職業,雖然說可能賺的錢比較少但是能夠讓自己活得更有面子。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成為一個記者是非常有前途的,因為記者經常出現在各種各樣的公共場合,可以見識到很多不同的人,可以為自己的前途鋪路。然而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記者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首先作為一個優秀的記者三觀一定要正,這樣才能夠在記錄的時候不摻雜任何感情。而且作為一個記者也一定要有著吃苦耐勞的優秀品格,因為在很多時候記者都需要在一個地方等待許久才能夠進行采訪。對於一個記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獲取信息的能力,雖然說互聯網非常的發達,但是想要獲得第一手信息還是要進行實地勘察,同時也要自己進行信息的整合,下面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一、三觀要正

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記者,那麼就一定要擁有一個非常正的三觀,擁有一個正直的三觀,除了能夠讓我們的工作變得一帆風順之外,也能夠讓我們的消息變得更加真實。

各位看官,以上就是我對“若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記者,需要具備哪些職業素養?”的回答,如果您還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⑺ 如何加強記者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修養,就是從業人員在道德意識和道德行動方面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後所構回成的職業道德品質答。職業道德修養是1種自律行動,關鍵在於「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任何1個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1方面靠社會的培養和組織的教育;另外一方面就取決於自己的主觀努力。兩個方面是缺1不可的,而且後者更加重要。怎樣通過主觀的努力來提升自己呢?要學會尊重。這里的尊重不光是下級對上級的尊重,還有同事間的尊重,上級對下屬的尊重,和對本職業的尊重。

⑻ 如何加強新聞記者職業道德的思考

1、記者要認識到:新聞工作是一項光榮的工作,新聞記者是一種神聖的職業。選擇了記者這一職業,就要無愧於記者的光榮稱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牢記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經濟建設中心工作服務的宗旨,愛崗敬業,求實創新,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2、身為記者,有義務,也有責任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將自己所看到的新聞事實第一時間傳遞給受眾。斷不能以製造虛假新聞、炒作新聞、搞有償新聞來謀取私利。從而誤導大眾,給新聞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3、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權,這既是記者的職業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在采訪中,記者當擺正自己與采訪對象的關系,不能高人一等,應以誠待人,虛心請教。更不能因為自己工作的緣故而給他人的生活帶來困擾與不便。
4、作為記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重大使命——作黨和人民喉舌的使命。因此,要做一名好記者,就必須學會體察民情,真正為民鼓與呼。時刻關心廣大群眾的疾苦,及時反映他們的呼聲與要求,這樣才能不負人民的厚望。
5、同行之間應學會互相學習、平等競爭,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為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⑼ 1.記者在道德修養方面具備什麼條件

記者在道德修養方面應該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要摻雜自己的個人情感。

熱點內容
道德指衡量 發布:2025-05-05 00:53:34 瀏覽:724
案子在司法局 發布:2025-05-05 00:44:00 瀏覽:333
行政立法行政復議 發布:2025-05-05 00:32:14 瀏覽:693
眉縣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5 00:27:23 瀏覽:773
中國政法司法文明 發布:2025-05-05 00:07:14 瀏覽:198
殘疾人律師 發布:2025-05-04 23:57:47 瀏覽:792
法院審計 發布:2025-05-04 23:56:12 瀏覽:659
一般請個律師多少錢 發布:2025-05-04 23:45:46 瀏覽:946
姚立法江漢市 發布:2025-05-04 23:45:26 瀏覽:310
學校無法律責任原則 發布:2025-05-04 23:44:58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