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提出法治中國

提出法治中國

發布時間: 2025-05-04 21:11:04

Ⅰ 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1)提出法治中國擴展閱讀:

重要論述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法治建設,記錄下歷史演進的軌跡。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經過長期不懈的探索,黨和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創造了和平發展的中國奇跡,昭示著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光明前景。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這是黨中央深刻總結歷史、著眼未來的戰略部署。

從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闡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目標任務,一整套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治理體系加緊構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進。

這次中央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們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實踐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必將推動依法治國邁向新的更高境界。

Ⅱ 我國確立法治社會是什麼時候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建設法治中國,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
建設社內會主義法治中國容,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之一。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道路,有力促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建設。

Ⅲ 我國為什麼要提出法治中國建設

一、法治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現代國家的基本特徵,法治不僅是社會進步的象徵,也是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二、法治為市場經濟提供穩定的環境。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的規范和保障,法治環境能夠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公平競爭的平台,維護市場秩序。
三、法治成為解決中國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工具。法律通過公正的程序實現正義,將糾紛納入法律途徑解決,避免社會矛盾的激化。同時,法治作為一種權力制約機制,明確了權力的邊界和責任,確保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和諧關系,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四、法治是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途徑。法律為公民提供了公正的救濟手段,保障了人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五、法治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根本保障。一個國家只有在法治的軌道上前進,才能實現長治久安,經濟社會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從而達到國富民強的目標。

Ⅳ 中國提出依法治國的第一人是誰

步雲,中國社科院名譽學部委員,法學所博士生導師。

1978年,他發表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標志著法學界的思想解放。

1979年,李步雲與人合寫了《論以法治國》,開了「以法治國第一腔」。

Ⅳ 我國為什麼要提出法治中國建設

因為:

(一)法治是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法治是市場經版濟發展的基本保障
(三)法治是解決中國社會現實權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手段
一是通過程序來實現正義,將糾紛通過技術的手段化解,而不至於轉化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是法治本身是一種「控權」機制,法律在賦予公權力機關國家權力的同時,也一並確立了其權力的界限、責任、行使程序。健全的控權制度以及保護私權的機制,可以有效協調好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最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
(四)法治是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
(五)法治是實現國富民強的根本保障

熱點內容
行政立法行政復議 發布:2025-05-05 00:32:14 瀏覽:693
眉縣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5 00:27:23 瀏覽:773
中國政法司法文明 發布:2025-05-05 00:07:14 瀏覽:198
殘疾人律師 發布:2025-05-04 23:57:47 瀏覽:792
法院審計 發布:2025-05-04 23:56:12 瀏覽:659
一般請個律師多少錢 發布:2025-05-04 23:45:46 瀏覽:946
姚立法江漢市 發布:2025-05-04 23:45:26 瀏覽:310
學校無法律責任原則 發布:2025-05-04 23:44:58 瀏覽:839
法院中法a類官和b類法官什麼區別 發布:2025-05-04 23:31:55 瀏覽:374
國際經濟法期末總結 發布:2025-05-04 23:30:34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