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原則的基本要求

道德原則的基本要求

發布時間: 2022-01-02 13:01:23

Ⅰ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與基本要求有哪些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是領導幹部和青少年。

Ⅱ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原則是集體主義。

集體主義是人類社會本質的必然選擇。確立社會主版義權道德原則是集體主義,這是社會本質的必然要求。以社會為本位的集體主義,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確立的價值目標。

集體主義是社會經濟關系所表現出來的利益決定的。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基礎是勞動人民共同佔有生產資料,它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關系是勞動人民的共同利益。維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維護勞動人民的共同利益,則是社會主義道德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道德原則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是領導幹部和青少年。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Ⅲ 道德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
A五愛
B集體主義
C為人民服務

D個人主義

解答

A

分析

這是考查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幾個基本方面的理解和區分。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而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基本要求是「五愛」。個人主義是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與集體主義相對立。

題2

簡述「五愛」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意義

解答

「五愛」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基本要求,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五愛」是我國人民根本道德要求和價值取向,是評價人們是否有價值的道德標准。

第二,「五愛」是我國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品德和素質。
第三,「五愛」為執行具體道德規范創造了條件。

分析

這是一道理解題。「五愛」作為我國人民的根本道德要求和價值取向,作為評價人們行為是否有價值的道德標准,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把「五愛」作為人們判斷是非、善惡的標准,對提高我國人民思想道德素質,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為「五愛」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道德責任感,因此做到"五愛"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品德。
「五愛」是道德基本要求,它貫穿於整個道德規范要求中,人們只要能自覺地遵循「五愛」要求,就會努力、自覺地履行其他具體道德規范。
所以,「五愛」作為基本要求,有利於全民道德教育,對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題3

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 )
A 實現共產主義
B 做「四有」新人
C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 實現祖國統一

解答

C

分析

在當代中國,愛國和愛社會主義是一致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期的愛國主義主題,是我國各族人民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國的最高理想,而不是現在的主要奮斗目標。做「四有」新人是我們在理想人格上的追求。實現祖國統一是我國當前很重要的目標之一,但它的理論前提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好了,我國強大起來了,祖國統一就更容易實現了。

題4

簡述愛人民的基本要求

解答

第一,必須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第二, 必須關心人民群眾疾苦,為人民辦好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第三,必須強調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尊。

分析

第一個是從思想上提出的要求。如果思想上沒有真正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是不可能從行動上做到的。

第二點是從行動上提出的要求。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要貫穿在行動上,就要相信、依靠、和尊重人民群眾,努力為人民謀利益;要緊密地與人民群眾在一起,尤其是當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和損害時,要挺身而出,見義勇為,必要時犧牲自己,這是愛人民的最高道德要求。

第三點時從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尊的准則出發。我們社會時一個大家庭,生活在大家庭中每個人,應當對他人奉獻愛心,愛他人、助他人,人們之間應當充滿愛心,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和睦友好和信任的關系。

題5

下列關於勞動的正確的說法是()
A勞動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於一切剝削階級道德的重要標志

B勞動是人類特有的屬性
C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D愛勞動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E是製造工具和運用工具

解答

BCDE

分析

馬克思主義把勞動作為人的本質屬性。認為勞動是人類特有的屬性,是人類生活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任何具有健康人格心態的人的一種創造性需要。而勞動就是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們對待勞動的態度,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社會是不同的。在一切剝削階級的社會里,剝削階級把勞動看作是下賤的事,是下等人才從事的,而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光榮豪邁的事業,勞動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是整個社會的美德。愛勞動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
因此,選項BCDE都是正確的。
選項A把勞動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和一切剝削階級道德的標志是錯誤的。勞動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而不是兩種道德的區別。兩種道德區別的標志是對待勞動的態度。

題6

愛科學的基本要求是()
A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人才
B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術

C在全社會倡導講科學的風氣
D捍衛科學真理
E尊敬老師

解答

ABCD

分析

愛科學就要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人才,這是每個人起碼的道德責任和道德情感;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技術,投身到科教興國的事業中去;要為科學獻身,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捍衛科學真理,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
愛科學就要在全社會倡導講科學的風氣,以建設社會文明。
選項ABCD都符合愛科學的要求。選項E尊重老師本身是對的,但不是愛科學的基本要求,而是公民道德的基本內容。

Ⅳ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一、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三、新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首先,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共同富裕本質的要求。

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是解決經濟利益分享的基本原則,以勞動者為社會所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給相應的物質利益,既保證了個人利益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又鼓勵個人勤奮勞動為社會多創造財富,保證社會集體利益的穩定發展;

體現了調節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公平合理。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就在於它把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而不是絕對對立起來。

其次,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設就是實現公民的政治平等,讓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力來保證自己的權利。

再次,集體主義植根於經濟生活的公平要求,它也是公民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必然形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由於體制的轉型和利益關系的調整,因而出現了不同利益主體在價值觀、價值取向上的不同選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取決於與它相結合的社會制度。我國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它的社會主義性質,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與其相適應,並為之服務。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的在於,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新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社會利益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對二者關系的處理幾乎成了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理所當然也是公民道德建設中的根本問題。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要求公民應當具有集體主義精神。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總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生活中堅持集體主義。

(4)道德原則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

其次,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為人民服務水平的高低,貢獻的大小,不僅與他的人生價值觀相聯系,也與他的知識、素質為基礎的能力相聯系。

第三,要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

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

第四,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

Ⅳ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版,以集體權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2、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

3、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4、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

5、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6、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

7、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

Ⅵ 道德原則是什麼

道德原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人們的行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體系的核 心。他是人們立身處世的基本准則,是判斷行為是非、善惡的尺度。 道德原則集中體現了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根本利益,從道德上規定了個人利益和社會整體利 益之間的關系,以及人們道德行為的整體方向。

Ⅶ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

1、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專也是不同國家屬間即國際社會交往應遵循的原則。
誠實守信是人際互動的基本規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講的辦事要講「信用」,不能「背信棄義」,指的就是誠信原則。它是完善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2、誠信原則
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高級發展階段,是一種現代經濟式它是以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經濟。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交換經濟,在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誠信。但在其高級發展階段,誠信的作用更為突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交換的范圍擴大,交換的品種與數量急劇膨脹,交易對象具有陌生性、間接性。
因此,交換的風險程度加大。一旦失信,造成的損失也特別巨大。因此人們對誠信的呼聲很高。我們現在發展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建立誠信原則更是市場建設的應有之義。

Ⅷ 基本道德規范有哪幾個原則

孟子把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基本道德規范,概括為五個原則,「信」內就是其中之一。

這就是容他所說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先秦以後的思想家們,都把「誠」和「信」作為立身處世的基本道德要求。

宋明道學家們,對「誠」賦予了更重要的地位。

周敦頤把「誠」提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朱熹說:「誠者,至實而無妄之謂。」

陸象山則強調「忠信」,認為「忠者何?不欺之謂也;信者何?不妄之謂也」,「人而不忠信,何以異於禽獸者乎?」從上述這些思想家的言論可以看到,在中國古代傳統道德中,「誠信」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Ⅸ 倫理道德的基本要求

「倫理」或「道德」之謂(Ethics or Morality),在中文與西文中均可作兩個層面上的解釋,即:內在的價值理想或者外在的行為規范。而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實際碰撞中,由於「至簡、至圓」、「陰助教化」的本土傳統之引導,這兩個層面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就其總體情況而言,行為規范意義上的 「倫理化」或者「道德化」始終是漢語基督教的主要路向。這種「單向度」的闡釋框架,使「倫理化」的漢語基督教與基督教所應當包含的倫理資源之間,常常存有一定程度的錯位。不解決這一問題,基督教倫理便無法在中國文化語境中實現其潛在的可能性。[1]
倫理道德是一種規范
堯新瑜在《倫理學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倫理」與「道德」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中的兩個核心概念,但二者長期處於概念模糊和邏輯混亂狀態,導致倫理學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順」。作者通過對這兩個概念進行以詞源學為基礎的三重比較:漢語言文化中的比較、英語文化中的比較、中西文化中的比較,進而得出結論。
區域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既有自我的要求,又受社會的政治、法律、倫理的支配和約束。為了使人真正成為人,社會成為真正的理性社會,就必須有道德的自覺規范。作為社會調控體系的重要手段,倫理道德與法律規定共同構成人們的行為規范內容。

倫理道德 偽劣商品
本專題包括四個主要內容:倫理規范與道德傳統、品德與自律、誠信與德行,以及民事行為與法律規范。
本專題的教學目的在於:通過對道德傳統與倫理規范的學習,對品德與自律、誠信與德行、民事行為與法律規范的知識的掌握,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道德品質和民事法律,引導學生自覺錘煉道德品質、恪守德行規范。
重點和難點是品德的特徵、個體德行由他律到自律、誠信的當代價值、民事行為和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與聯系。
規范
本專題的教學要求是以道德、倫理與法律相結合,探討社會的德行規范。
倫理與道德
總的來說,本節主要闡述了道德和倫理的含義、范疇、道德與倫理的異同;應用倫理學及其分類;中西方論理淵源與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本節介紹了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是指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倫理,從本質而言,是關於人性、人倫關系及結構等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倫理與道德是有著顯著區別的兩個概念,倫理范疇側重於反映人倫關系以及維持人倫關系所必須遵循的規則,道德范疇側重於反映道德活動或道德活動主體自身行為的應當;倫理是客觀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觀法,是自律的。
本節闡述了應用倫理學的目的在於探討如何使道德要求通過社會整體的行為規范與行為程序得以實現。應用倫理學包括生命倫理、環境倫理、網路倫理、休閑倫理等。中國傳統道德是以儒家的道德精神為主,西方倫理道德觀則以個人主義為核心。我國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以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集體主義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

倫理道德
本節目標:讓學生掌握道德和倫理的含義和范疇,分清道德與倫理的異同,認識應用倫理學及其分類,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方倫理的淵源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深化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道德建設的認識,提高學生道德水平。重點和難點是道德與倫理的區別與聯系。

熱點內容
法學大學生職業規劃 發布:2025-05-04 22:32:58 瀏覽:536
現行刑事訴訟法有多少條 發布:2025-05-04 22:32:53 瀏覽:518
公司員工收受回扣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4 22:30:38 瀏覽:306
上海市三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4 22:28:21 瀏覽:598
河北省法律知識競賽初中組試題 發布:2025-05-04 22:22:25 瀏覽:160
法院依職權再審的條件 發布:2025-05-04 22:20:20 瀏覽:201
法院通知簡訊圖片 發布:2025-05-04 22:20:07 瀏覽:226
文宥碩法官 發布:2025-05-04 22:19:34 瀏覽:315
行政法的理論基礎作用 發布:2025-05-04 22:19:19 瀏覽:705
哈爾濱勞動法關於產假的規定 發布:2025-05-04 22:19:18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