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戰地記者道德

戰地記者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1-03 03:22:57

1. 美軍戰地記者拍攝越戰殘酷的幾個瞬間,那絕望的眼神

美軍在盤問美萊村村民,美軍攝影師稱不能證實這兩人是否遇害。

有美軍偵察直升機目擊屠殺經過。機師休斯.湯普森(Hugh Thompson Jr.)發現美萊村血流成河,於是降落查看。直升機於一條壕溝旁降落,湯普森發現整條壕溝都是屍體和傷者。湯普森請一名陸軍中士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幫忙把傷者從壕溝抬出,米契爾卻表示會幫傷者解脫。

湯普森感到震驚,並向中尉威廉·卡利(William Calley)查詢。卡利表示只是跟從指令。湯普森駕走直升機時,見到有美軍向壕溝開槍。其後,在上空,湯普森見有美軍正向平民靠近。湯普森連忙降落並指示機員,如果美軍向平民開火,他們就要向美軍開火。湯普森則把平民分兩批用直升機載走。

美萊村屠殺的消息被美國陸軍封鎖了一年,後來由美國記者西摩·赫希(Seymont Hersh)所揭發,1969年11月12日《紐約客》(New Yorker)雜志刊出屠殺新聞,導致美國境內反戰情緒高漲,國際社會嘩然,一致以「道德破產」加以責難。赫希於1970年獲得普利茲國際報導獎。

2. 美國和伊拉克打仗如果美國的戰地記者去伊拉克拍攝為什麼不會被殺呢!

1,現在已經很少那麼熱血的戰地記者了,他們離炮火很遠,不管是他們的上司還是他們自己,都是以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為前提去做報道。你看看央視的戰地記者發回來的報道,從來沒有第一現場,能做到「觀眾朋友請看我身後,還在繼續冒著濃煙……」都已經覺得自己很牛逼了,演播廳的播音員還要反復叮囑他們「千萬注意安全……」其實交戰的時候他們躲在地下室里,他們出來拍攝的時候,戰場都已經打掃完了。
2,被殺害的西方記者有不少,剛好你沒看到而已,法國的、拉美的、美國的,都有,有的是被綁架、強奸然後殺害的,有的是真的離炮火很近被炸死了。

3. 「戰地記者」直播的暴打學生的人有處理嗎

可以向網警進行反饋,王錦收到反饋以後會去核實,會聯系當地的公安機關。處來處理。同時,網路平台也會給出相應的處理。

4. 贊美記者的名言

1、記者精神可貴,小小筆尖寫出百味,呼喚正義揭露犯罪,傳播真情褒揚善美,深入千家調查體會,遭遇阻力也不言退,描出生活色彩點點,留下美名讓人敬畏。記者節,祝你用你的智慧,寫下人間的最美。

2、生就一雙慧眼,捕捉民生焦點。練就一支神筆,字字切中時弊。熱血熱心熱情,寫盡民間疾苦。公開公正公平,客觀不畏強權。祝記者節快樂,全民做你堅強後盾。

3、以筆做武器,揚正氣,抵邪氣;以紙練銳氣,正風氣,刪歪氣;以心融和氣,明理氣,頌神氣;以愛秉廉氣,促人氣,帶福氣。記者節,祝新聞工作者才氣、旺氣、帥氣,活氣。

4、今天是記者節,不管你是不是記者,我都祝你節日快樂,願你好運連連登上《人民日報》的頭條,你的事業輝煌走上「新聞聯播」,你的家庭和諧轟動「快樂大本營」,你的生活幸福永遠「天天向上」!

5、筆鋒犀利邪惡懼,字里行間傳真諦。柔情感人潸然淚,新聞廣播天下趣。人人曉得天下事,愚昧不再有天地。記者節日話真情,祝你幸福永有餘。

6、天陰下雨不能阻,手拿攝相記實錄,勤勞認真把稿寫,傳遍街巷報信息,為國為民把汗擦,不屈不服報黑暗,擴大信息傳播速,知天知地知人民,祝國祝家祝記者,送情送禮送祝福。記者們節日快樂。

7、距離不是友誼的絆腳石,不常見不是疏遠的代名詞,發簡訊祝福不是不聚會的借口,想念不是為了更加的思念。記者節到來了,祝你有記者的勤勞能幹,更有記者的任勞任怨,一定會創出一片天。

8、今天記者節,你來當一回記者,我有幾句話你要「記著」:天冷了,一戒酗酒;二戒抽煙;三戒出汗就脫衣;四戒穿衣不保暖;五戒熬夜熬紅眼;六戒懶惰不鍛煉;七戒郁悶不快樂;八戒,為師的話你記著了嗎?

9、一段視頻見證了真實背景,一個鏡頭定格當事人物,一個標題揭開本來面目,一段評論反映了社會焦點。記者日,你們辛苦了,願你們的生活舒心如意!

10、各位觀眾晚上好,今天的新聞由我來為大家報道:今天是我們一年一度的記者節,祝願我們的記者幸福快樂,身體健康,招財進寶,招的錢永遠都花不了!

11、用攝像記錄人生的足跡,用鏡頭捕捉真實的生活,用話筒采訪事實的真相,用靈魂奉獻鍾愛的事業。記者節到了,向敬業愛崗的記者朋友們致敬,祝他們節日快樂!

12、辛辛苦苦加班加點趕稿熬夜,只為真實能盡現人民眼前,兢兢業業勞心勞力跑腿采訪,只為正義能不屈人間,記者節,向那些辛苦工作的記者致敬,祝福!

13、鋒芒執筆,展現真實情景,風采昭昭,不畏強權,只為公理再現,記者,一個辛苦的職業,記者節,為天下所有的記者祝福,祈禱,健康快樂!

14、寫酸甜苦辣,述是非真假,這是你們嚴肅又公平的職責,這是你們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偉大的記者們,你們辛苦了!11.8是你們的節日,祝你們工作順利,平安健康!

15、生活中你聚焦平凡的感動,不辭辛苦,戰場上你抓拍震撼的瞬間,哪怕炮彈紛飛,這個行業沒有性別,沒有大小,正義永遠是你們的脊樑。祝願你們記者節快樂!

5. 蘇聯作家巴烏蘇欺託大斯基

康斯坦丁�6�1格奧爾基耶維奇�6�1巴烏斯托夫斯基(1892.5.31—1968.7.14)),出生於莫斯科密布著百年老菩提樹濃蔭的石榴巷,一個烏克蘭哥薩克後裔的鐵路職員家庭。幼年時全家跟隨父親來到在他眼裡「明媚柔和的春天,是盡情遐思、悠然神王、徹夜不眠的美妙時刻。含著露水的紫丁香叢、基輔花園嫩綠色的樹木花草、白揚樹和蠟燭似的玫瑰色的老栗樹的芬芳,這一切都蘊藏著青春的氣息」的基輔生活。 巴烏斯托夫斯基少年時因父親職業的關系得以乘坐火車到過波蘭的華沙、克里米亞、高加索、奧德薩、莫斯科和布良斯克省的大森林等很多地方,這種經歷使他終身都愛上了旅行並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還在中學里讀書時,巴烏斯托夫斯基喜歡上了寫詩,美麗的詩句增強了他對本國語言的熱愛。中學的最後一年他寫了第一部短篇小說並刊登在基輔文學雜志《火光》(1911)上,從那時起要當作家的念頭就成為他畢生的願望。 巴烏斯托夫斯基先後就讀於基輔大學和莫斯科大學法律系,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因是家中幼子而免於服兵役。輟學的他鑽進了小酒館,見識了各個階層形形色色的人,並接觸了各種方言,「貪婪的記下每個一針見血的字眼」。以後他當過電車司機、售票員,在當衛生員時因不停地向外地運送傷員使他有機會認識並愛上了俄羅斯中部地區的低地:凄冷但可愛的天空,村鎮乳白色的炊煙、滯緩的鍾聲、暴風雪及雪撬吱吱的聲響給他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戰爭使巴烏斯托夫斯基失去了兩位兄長,回到母親身邊作短暫停留的他又開始漫遊,當過鑄鐵工人、水手,期間開始著手寫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幻想家》,直到30年代才完成。十月革命後他參加過紅軍,聽過幾次列寧的演說,並「親眼看到莫斯克在那空前的、朝氣蓬勃的暴風雪時代所發生的一些事件」。 巴烏斯托夫斯基先後在《海員報》和羅斯塔社擔任編輯,1932年春天他遍遊了裏海沿岸,中篇小說《卡拉—布加茲海灣》出版後使他一舉成名,辭去工作後的巴烏斯托夫斯基從此成為職業作家。卡拉—布加茲海灣,在裏海東岸,現屬土庫曼,盛產可提煉硫酸鹽的芒硝。20世紀初曾經成為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爭奪的目標,巴烏斯托夫斯基用游記的方式寫了他在卡拉—布加茲海灣經過人們不懈的努力已初步建成一個強大的工業區。此書寫成後,不但令蘇聯讀者倍感信趣,還博得了高爾基和羅曼�6�1羅蘭的好評。 酷愛旅行的他每去一處地方就意味著要寫一本書:如贊美梅肖爾的《夏天》、描寫坡提的中篇小說《科爾希達》、在卡累利阿等地住過後寫了《查理�6�1倫瑟威的命運》和《湖濱防線》、還有《黑海》等作品。 巴烏斯托夫斯基由於自己的多種生活閱歷和在國內外的游歷使他對生活與大自然充滿了熱愛,在他的很多游記中都以抒情筆調描寫大自然美景,盡管他身處那個年代,寫了不少謳歌祖國建設的內容,但他還是卓有遠見地提出要保護性地開發大自然,對人民的生活也表示了無限關懷。由於巴烏斯托夫斯基的德高望重,在50~60年代,每當其他作家遭到官方批判時,他總會出來為之辯護,表現了一個藹藹長者的正直與關愛。 1965年巴烏斯托夫斯基曾被提名為諾貝爾獎金候選人。 從 1945年他開始寫自傳體長篇小說《人生的故事》,以個人經歷為線索描寫了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的俄國和前蘇聯的廣闊生活畫面,小說第一部《遙遠的年代》於1947年出版,第二部《動盪的青年時代》於1955年出版,巴烏斯托夫斯基原打算再寫兩部,沒等完稿他便與世長辭了,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6. 水均益和妻子離婚娶小13歲女記者,為何獲女兒力挺

水均益的女兒水亦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視頻。

視頻中她一身白色羽絨服並站在一個熊貓旁邊,顯得非常朝氣可愛。

她分享了一系列滑雪相關的信息和注意事項,她的言語很是幽默有趣,再加上看上去清新漂亮,讓很多網友覺得她非常有「明星范兒」。



說起兩人的婚姻還相當的浪漫,那時水均益在中東戰場做戰地記者,王君偶然地撿到了水均益遺失在計程車上的電話本。

戰火連連,他們兩個卻在異鄉相識相知相伴,終於成就了一段轟轟烈烈的佳話眷侶。

1991年的冬天,水均益與王君在眾人的祝福下正式結為連理,不久後王君還介紹水均益到央視工作,並且兩人於1993年生下了女兒水亦詩。

但這段奇跡的浪漫以這種情況收場也是打碎了不少網友的心,水均益又招來了更多的猜測和謾罵。

直到現在他的第一段婚姻還是個謎團,王君是否真的癱瘓?而離婚是否以此為契機,也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真相。

2010年水均益與央視體育頻道的記者楊迪結婚,迎娶一個比自己小了13歲的女子,又讓大眾的道德感坐不住了。

不僅沒有和前妻患難與共,還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另結新歡?

種種的新聞事件讓水均益深陷其中,而他的前妻卻為此而出面澄清:「其實我們在2007年就已經協議離婚,根本不存在婚內出軌。」

水均益的女兒也更是維護父親說:「我爸爸和楊迪阿姨,是正大光明在一起的。」

另外她女兒還表示,只是因為家裡的老人與病人太多,不忍心再加註在水均益身上,王君才主動提出的離婚。其實水均益的父親在2004年去世了,他家裡有一個智障的哥哥還有老母親,他將兩個人一起接到北京與自己一起生活。

家裡雖然還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們也願意輪流的照顧他們,但水均益還是有自己的考慮,便拒絕了。

水均益的哥哥是離不開人的那種情況。他因為少年承受了驚嚇,不僅有語言和社交的障礙,癲癇病也經常發作,時不時地就口吐白沫。

這種情況下就更不可能輪流照顧和折騰了,離開人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水均益的妻子不忍心看著他承受著如此多的重擔,同時還在事業上無時不刻的遭受著外界的質疑。

作為一個正常人如何能忍受這么多的被動負擔,於是提出了離婚。她希望水均益能夠有一個得力的妻子可以好好幫襯他。

7. 形容記者的詞語

博學、機智、機靈、聰敏、能幹
一、博學 [ bó xué ]
解釋:學問廣博精深:~多才。
引證: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
二、機智 [ jī zhì ]
解釋:腦筋靈活,能夠隨機應變:英勇~的戰士。
引證: 丁玲 《韋護》第三章四:「我從前只將我的一面,虛偽的一面,給人看的……現在呢,我有了 麗嘉 ,我為我們愛情的享受而生活,我忘記一切對人的機智了。」
三、機靈 [ jī ling ]
解釋:聰明伶俐;機智:這孩子怪~的。

引證:楊朔 《百花山》一:「一眼就看出這是個精明人,手腳麻俐,走路又輕又快,機靈得像只貓兒。」
四、聰敏 [ cōng mǐn ]
解釋:聰明敏捷:天資~。
引證:茅盾 《子夜》五:「他畢竟是聰敏人,現在是什麼都理會過來了。」
五、能幹 [ néng gàn ]
解釋:有才能,會辦事:她精明~,算得個女中豪傑。
引證:魯迅 《彷徨·祝福》:「那女人雖是山裡人模樣,然而應酬很從容,說話也能幹。」

8. 海明威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

海明威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他於1899年生於芝加哥附近的一個醫生家庭,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擔任駐歐洲記者,並以記者身份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抑鬱,1961年自殺。他的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0、40年代,他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第五縱隊》,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50年代,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代表作《老人與海》1950)。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20年代是海明威文學創作的早期,他寫出了《在我們的時代里》、《春潮》、《沒有女人的男人》和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等作品。這一時期,正值西方世界沉淪為愛略特在社會崩潰背後所看到的荒原時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就是寫戰後一群流落歐洲的青年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們精神世界的深刻變化。小說主人公傑克·巴恩斯是一名美國記者,戰爭毀掉了他的性能力。他愛上了一名英國護士勃瑞特·艾希利,後者也傾心於他,但他們無法結合。

一個美國作家羅伯特·柯恩——一個對生活頗多虛妄與浪漫幻想的人也愛上了勃瑞特,但她並不喜歡他。這一群歷經滄桑的青年,戰後浪跡歐洲大陸,整日無所事事,聚飲、爭吵或毆斗。戰爭奪取了他們的親人,給他們留下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創傷,他們對戰爭極度厭惡,對公理、傳統價值觀產生了懷疑,對人生感到厭倦、迷惘和懊喪。小說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譴責了戰爭,具有反戰色彩。小說因寫了一代人的迷惘而成了「迷惘的一代」文學流派的代表作。

《永別了,武器》(又譯《戰地春夢》)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他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為主題,揭示了「迷惘的一代」出現的歷史原因,控訴了戰爭毀滅人的理想和幸福,戕害人們的心靈,並使千百萬無辜生因此塗炭。這篇作品顯露了海明威散文風格的基本特色和「現代敘事藝術」。作品故事情節簡單而意境純一,語言朴實無華,句子短小凝練,環境描寫達到情景交融。

40年代,他根據在非洲的見聞和印象寫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馬扎羅山的雪》, 還發表了《法蘭西斯·瑪貝康短暫的幸福》。1932年發表了《午後之死》, 尊奉美國建築師羅德維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趨於精煉,縮短了作品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提出了「冰山原則」,只表現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實、含蓄、耐人尋味。

1939年,海明威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創作了著名的長篇小說《喪鍾為誰而鳴》, 這是一部承前啟後的重要作品。它寫了國際縱隊的志願人員羅伯特·喬丹為配合一支游擊隊的一次炸橋行動而犧牲的感人故事,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創作中思想性最強的作品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和擺脫了孤獨、迷惘與悲泣的情緒,把個人融入到社會中,表現出為正義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二戰後,海明威創作進入晚期,其代表作為《老人與海》,由於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海明威一生的創作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以自己的經歷披露了當權者的偽善和現實的殘酷,刻畫了美國年輕一代的迷惘情緒,作品中洋溢著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在探索藝術創作的途徑中使現實主義在開放性的兼容並蓄中獲得了新的光

9. 五、巴頓將軍能屈能伸的品德表現在哪些方面

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與同樣滿嘴罵人字眼、在戰場上大膽潑辣的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相比,巴頓實為貌似大膽真小心。巴頓所做的一項改革迄今仍影響美軍,即隨軍牧師主日講道時間不得超過15分鍾。
巴頓性格暴躁:羅曼蒂克,而且與眾不同。他富有,愛出風頭,不敬仰上帝,然而他又為這三點而感到羞恥,竭力想把它們以早期雜志上登的他的評傳中抹去。他會這樣解釋:「我認為靠祖先的遺產發財本身是無能的表現。」
艾森豪威爾給巴頓下結論說,他有一種「非凡而又殘酷的推動力」。如果他的縱隊因遇到敵人的布雷區而不能前進時,巴頓則像在北非的隆美爾一樣,親自穿過停止前進了的運輸車隊和坦克車隊,不慌不忙地走過敵人的布雷區,以此來鼓舞他的部隊。他堅信,命運之神是不會讓他倒下的。
西點軍校讀書期間,隊列訓練每星期六進行一次,可巴頓常常在星期天下午就苦練下一課。等下個星期六時,他的動作已完美無缺了。同學曾對巴頓說,「喬治,隊列訓練在畢業成績中只記15分,而數學卻有200分。你的數學已經很差了。如果你把用於准備隊列訓練的時間拿出百分之八十來攻一攻教學,你不但仍可通過隊列的考試,而且數學成績也會跟上去。」但巴頓不為所動,依然如故。
他沉溺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有他自己獨創的一套硬性常規,一直都在拚命地摸索,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愛戴。但是,他內心深處又有一種奇怪的恐懼感,一旦得到別人的諒解和愛戴,他又逃避或躲開。
盡管他有充沛的力量和超人的精力,但是他卻有一種病態的懼怕心理,擔心自己身上有某些潛在的弱點——即可能損害他的形象的脆弱性或易碎性——就像一個天才在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全盛時期,總是擔心自己會精神錯亂而感到苦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096059_1.html/ ]

巴頓在這個世界上只敢向兩個人暴露他的內心世界,這就是他的妻子和內弟弗雷德里克·艾爾,因為他們總是同情他的。他那粗暴的態度和刺耳粗野的語言,把別人都拒之於千里之外。他生怕別人與他太接近了會發現他生活中的這一隱秘。他以為,他這種倔強的脾氣與北美印第安族辛尼加人相仿,他們是寧玉碎而不瓦全的。
歸根結底,我認為喬治·巴頓之所以熱愛戰爭,主要是因為他自以為他所具備的特殊而有限的才能註定自己要獻身給戰爭。他沒有任何虛偽的謙恭,而是頗為自負——但僅作為一個職業軍人而言。早在lop年他就曾對他岳父說過,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能力有限的人。他相信,他的一輩子只有去搞一項狹窄的專業才能有出息,這就是他公開承認選擇軍人職業的原因。
馬歇爾堅信,巴頓是軍中在戰場上能夠對付快速運動的德軍並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最優秀的人材。他甚至把巴頓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克敵制勝絕對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充分了解巴頓的局限性。他很清楚巴頓在整個指揮系統中的應有地位,而且准確地了解他能委之於巴頓多少權力和責任。
當諾曼底登陸最初階段的「霸王」戰役地面部隊指揮權問題提出來的時候,馬歇爾對約翰·埃德溫·赫爾將軍說:「巴頓當然是領導這次登陸的最理想人選,但是他過於急躁。需要有一個能夠對他起制約作用的人來限制他的速度,因為熾烈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會使他追求冒險的高速。他上面總要有一個人管著,這就是我把指揮權交給布雷德利的原因……。你不要覺得這樣安排不當。巴頓自己對此是理解的。這就是很容易與此人打交道的原因。」他說這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正值其他所有的人(包括艾森豪威爾在內)都認為與巴頓打交道是個令人頭痛的難題。
從將軍到普通一兵,在戰斗中的責任意味著要不顧個人安危,同時還意味著要能夠無限度地艱苦工作。喬治·巴頓在這兩方面的態度是毋庸置疑的。他曾說過:「一品脫美國人的汗水可挽救美國人的一加侖鮮血。」
「巴頓的個性使他非常適合領導作戰部隊。他的生動活潑的個性感染著他的士兵們的想像力。他們都喜歡談論他。他們根本就不叫他『赤膽鐵心的人』。那全是記者編造出來的。第3集團軍的人都叫他『喬吉』。」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我第一天給巴頓當秘書的時候,」羅斯維奇回憶道,「就可以看出。我是在為兩個人,而不是為一個人服務。巴頓將軍是生活在不同世界中的兩個人的結合體。一方面是他本人的沉著冷靜、講求效率、紀律嚴明和秩序井然的世界。另一方面是他的周圍環境的世界,即我們所處的極度緊張、精神壓力很大的世界。我並不是說巴頓沒有脾氣,也不是說他的脾氣只是一種臨時的權宜手段,就好像誰可以把尼亞加拉大瀑布像廚房裡的水龍頭那樣隨意開關。巴頓的確是有脾氣的,但他的脾氣是蘊藏在他細軟的皮膚下的一個火爐中燃燒的熊熊烈火。他知道如何運用他復雜性格的恆溫器來調節這團烈火。」 「像上帝一樣,」奧爾·普倫中土在談到巴頓時說,「一旦工作中出現了偏差,他准會出現。但是他又和上帝不同,他能涉水趟過小河,憑著他的咒罵就可使陷入泥濘中的坦克和不知所措的坦克手爬出困境,重新趕上隊伍。只要你按要求去干你本職以內應乾的工作,而且不一定要幹得很出色,那麼你就平安無事。但是,你在老頭兒面前最好別出醜,他可不喜歡這個。」
巴頓有多種才能,然而外交卻不屬其列。在他的行為中有時被認為是策略的做法實際上是阿諛行為。當他認為這種阿諛行為能達到他的目的時,他會毫不害臊地去施展。「他是一個拍馬大師,」海軍中校布徹在比較了解巴頓之後在日記中寫道,「一旦他和艾森豪威爾之間有任何分歧意見,他都能以一種恭敬的態度默許最高司令官的意見。例如,在一次活躍地討論歷史問題時,他對艾克說,誰要是懷疑最高司令官觀點的正確性誰就是愚蠢的,尤其是他現在——用巴頓的話來說——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物』。」
亞歷山大這樣寫道:「沒有一個人不承認他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人,這位漂亮的漢子,兩邊胯下都佩著一把桶上鑲有珍珠的手槍。他像許多美國人一樣,友好和樂於助人,而不是咄咄逼人。」
布雷德利寫道,「在巴頓的那部分不愉快的經歷中,他的戲劇性行為使他極為丟臉,他的魯莽行為惹怒了他的指揮它們。在西西里,巴頓的為人與傳奇人物巴頓幾乎沒有相同之處。」
巴頓在西西里的兩次水陸兩棲突擊行動給他的英國朋友留下的印象比他的大部分美國同事所得到的印象深刻得多。溫斯頓·丘吉爾記述安齊奧之役時用贊美的口氣談到過這件事。「我當然一直是擁護美國人所謂的『兜圈前沖』,」他寫道,「我稱其為『貓爪子』。我從來沒有在我們任何一次沙漠進軍中,成功地使用過這種易受海上攻擊的策略。然而在西西里,當巴頓沿著西西里島的北部海岸前進時,他兩次指揮海上側翼包圍,獲得了巨大成果。」
布雷德利寫道:「盡管巴頓是一個精明的有手腕的人,但他抓不住戰斗員的心理。」依布雷德利看來,巴頓招搖過市,炫耀軍威的做法,使士兵反感。「他外出時總是簇擁著一群指揮車,後面跟著一隊軍服整齊的參謀人員,他自己的汽車非常華麗地裝飾著特大號的星章和他指揮部的徽記。這些排場並沒有像巴頓想像的那樣鎮住部隊。相反,他們討厭這些,因為每當車隊開過時,總是塵土飛揚,而部隊卻不得不冒著塵土步履艱難地前進。」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坎特醫生在回憶所謂「打耳光事件」時說,「這就是我所能夠回憶起來的全部經過。我們大家都欽佩巴頓將軍,認為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11月24日,艾森豪威爾用電報向華盛頓發出了「關於美國第7集團軍司令小喬治·巴頓中將行為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從有關這一事件的厚厚一疊檔案里摘錄出來的綜合材料,它還包含了一份說明,對艾森豪威爾將軍第一次給馬歇爾將軍轉呈史汀生部長的報告中看來不夠充分的地方作了補充。以下是第一次發表的全文:
在西西里戰役期間,巴頓將軍是第7集團軍從傑拉直搗墨西拿的持續進擊中的主要支柱。他絕對不能容忍拖延或任何借口的遲誤,結果使該集團軍得以迅速前進,這對早日粉碎西西里敵人的抵抗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整個戰役中,他對自己和對部下都一樣的嚴苛要求,致使他對個別士兵的要求近乎殘酷。
在他兩次去醫院看望傷病員時,都碰到了沒有負傷而被送回後方的病號,他們患有通常所謂的「戰斗憂慮症」,具體來說就是精神失常。其中一人正在發燒。這兩次他都一時暴躁,申斥了這兩個人,其中的一次還動手打了人,並且把那個士兵的鋼盔打落在地。
最初正式向我報告這兩次事件的是一位軍醫,隨後又有3位著名的記者也報告了此事。在收到這3位記者的報告之前,我採取了以下行動: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096059_1.html/ ]

首先,我寫信給巴頓將軍,通知他有人告發了他,並且表示了我對他極為不滿。我對他說,如果再發生這類事件,他就會立即被撤職。此外我告訴他,他必須主動向有關人員道歉,如果需要,就採取必要的步驟,在全軍面前適當地表示悔過。我還告訴他,在我查明地改正錯誤之前,我保留作出撤銷他集團軍司令職務的決定。
其次,我所面臨的問題是,關於這個事件的報道是否會足以破壞巴頓的名譽和影響他在第7集團軍的地位,從而迫使我把他撤職?如果是這樣的話,對聯合國家來說,就會失去一位無比寶貴的英勇善戰的指揮官。或者是否應該採取不太激烈的措施更為適當。我派盧卡斯將軍對事件作全面的調查。我還派另一位將級軍官去西西里,而我本人也去那裡作了一次短暫的訪問,為的是了解第7集團軍里是否存在對巴頓將軍的任何不滿情緒。
巴頓採取了以下的做法:他親自找了有關的當事人和事件發生時在場的人,向他們表示了深切的歉意。據我得到的報告說,道歉得到了諒解。此外,他到了整個第7集團軍的每一個師,召集所有的軍官,對他們表示了他的遺憾,說他竟然犯了可以被認為是不公正和不是美國人所應當犯的過錯。然後,這些帥的軍官們回去後,又把他的話向士兵傳達了。對巴頓採取的這些措施,我同報道這次事件的3位記者進行了研究,看來他們確信,在當時的情況下,採取這些措施是充分的。此外,我又派了戰區檢察長到第7集團軍作一次徹底的調查,特別是查明在這個部隊中是否存在對巴頓的普遍不滿情緒。檢察長向我報告說,大家多少都知道發生了上述性質的事件,但都認為,巴頓將軍總的工作是很出色的,這件事沒有造成大的危害。
在這方面必須記住,一方面巴頓在這些具體事件中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了解此事的軍官都莫不感到氣憤;但另一方面,巴頓親自支持、鼓舞並在物質上幫助士兵,這方面的事例不勝枚舉。其結果是,在整個西西里戰役中第7集團軍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士氣。我親自監督了這次事件的全部調查,並且採取了在當時看來是適當的措施,因為我相信,巴頓在任何進攻戰中,都可發揮巨大的作用,而在這種進攻戰中,作為一個集團軍的指揮官具有忠誠、勇敢和一往無前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昨天,史密斯將軍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新聞界的所有代表都參加了。他按照上述內容說明了整個事情的基本情況,這樣做是因為在美國的公開報道中對事情作了過分的誇張。在這方面,我很贊賞這里的大批美國戰地記者,他們對事實都有一些了解,其中有的還了解全部事實,包括所採取的改正措施和有助於改進巴頓明顯的不正當行為的詳細情況。這些人都傾向於認為,統帥部對這一事件的處理是從戰爭的最高利益出發的,因而願意讓事情到此為止。對他們我是很感激的。
總之,巴頓對兩名士兵的做法確是錯誤的,應當受到嚴厲的批評。這兩名士兵當時都患精神失常,其中一名還在發燒。經過徹底的、包括我親自到西西里調查之後,我認定,上述糾正措施在當時的情況下是適當的、必要的。我們仍相信這一決定是妥當的。最後,據多次給我的報告說,巴頓最近每次在他部下的士兵群眾面前公開露面時,他都受到雷鳴般的鼓掌歡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英國亞歷山大元帥評論說:巴頓是一個推進器,隨時准備去冒險,他應該生活在拿破崙戰爭年代——他會成為拿破崙手下一位傑出的元帥。
「我常常感到驚奇,」布雷德利後來談論說,「這種不顧一切的精神有多麼大的力量!它激勵巴頓馳騁在遼闊的法國疆土。沒有任何其他將領可以與他的雷厲風行和大無畏精神相匹敵。」
「這老頭子簡直是著了魔,」巴頓的副官兼隨從科德曼上校在給他妻子的信中寫道,「他在那狹窄的地帶來來往往、上上下下地跑來跑去。先頭裝甲部隊一輛接一輛日以繼夜地從那裡通過。後頭跟著摩托化步兵……他又是推,又是拉,又是鼓勁,又是哄;又吼又嚷,非常熱鬧。他的日子過得真有意思。
「我確實願意相信歐洲戰區還會有別的指揮官在技術效能方面能與我們自己的指揮官相媲美。可是巴頓將軍具有一種驚人的天賦,這種天賦能推動人of&入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或是不真心想做,實際是不願去做的事情。只有在這位獨一無二、不僅熟悉自己非凡的事業並且熱愛自己本職的軍人的人格和天才(隨你叫它什麼)的直接影響下,人們才能這樣做。在這方面,我還沒有見過或聽說有誰能趕上巴頓一個零頭。」
馬歇爾將軍在評論諾曼底指揮情況時曾坦率地說:
「布雷德利將領導這次登陸,但他是個只著眼於有限目標的將領。我們一旦行動起來,巴頓才是那種有魄力、有創造性、迅速果斷、敢於迎著危險上的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西格弗里德·威斯特法爾將軍(在西線任德國陸軍元帥馮·龍德施泰特的參謀長,當年曾使用渾身解數來對付巴頓)在一封信中寫道:「就巴頓將軍而言,我在那時就認為他是(敵軍)陣營中最傑出的將領。他在行動的果斷、大膽方面尤其突出。這恰恰與蒙哥馬利相反。自北非戰役以來我就了解他,蒙哥馬利總是極端小心謹慎,不願冒任何風險。」
布盧fi特里特將軍(在威斯特法爾之前擔任馮·龍德施泰特的參謀長)寫道:「我們對巴頓將軍的評價極高,認為他是盟軍中最敢作敢為的『裝甲兵將軍』,一個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性和雷厲風行的人。他和我們自己的『裝甲兵將軍』古德里安很相似。大概是由於他最接近於我們對古典軍事統帥的概念,因而他的作戰指揮給我們的印象尤其深刻。他甚至進一步提高了拿破崙的基本教義——兵貴神速。」
赫爾曼·巴爾克將軍(一位精明而寡言的軍人,指揮德軍G集團軍群,後來在齊格菲防線對付第3集團軍)坦率地總結道:「巴頓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傑出的戰術天才。我至今仍將曾與他對抗看做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和難忘的經歷。」
馮·龍德施泰特親口說過:「蒙哥馬利和巴頓是我所遇見的兩個最能乾的從蒙哥馬利元帥非常有條理…··如果有充足的兵力一和時間,那倒不錯。」他在與《星條旗報》駐德記者帕特里克咪切克的一次談話中毫不含糊地說:「巴頓才是出類拔萃的呢!」
隆美爾寫道:「在突尼西亞,美國人為他們取得的經驗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但收益不小。美國將領在那時就已經顯示出他們在戰術調遣方面是很先進的了,雖然我們直到在法國才目睹巴頓集團軍在運動戰中取得的最驚人的成就。」
1945年6月30日,在為巴頓准備裝入「201檔案」的工作能力報告時,布雷德利給巴頓寫了一個不同尋常而又合情合理的評語: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096059_1.html/ ]

「生龍活虎,英勇果敢,精力充沛,性格開朗,但有些急躁。具有高水平的領導才能,在戰斗中一往無前,對敵我雙方的力量。心中有數。一位傑出的軍事領導人……。在我所認識的十位同級將軍中,我把巴頓列為軍事指揮官的首位。他總是樂於並且全力支持上級的計劃,而不管他自己對這些計劃的看法如何。」
斯大林對第3集團軍給予了最高的贊揚,他當著紅軍參謀長的面說,「像第3集團軍橫跨法國的進軍,對紅軍來說是不可想像的,而且肯定是做不到的。」
《紐約時報》於1945年10月19日,在巴頓將軍被解除軍政長官職務不久,發表了一篇題為「軍人巴頓」的社論:
對於如此安穩而平靜的職務調動,也許他能和他的同胞們感到同樣的寬慰。根據他的性格、所受的訓練和經歷,他都不適宜擔當這樣一個角色。如果以為一位放盪任性的戰士一夜之間就能夠獲得一個精明的行政長官的才智,那是錯誤的。艾森豪威爾免除巴頓的職務是對這個錯誤的承認……不管巴頓如何表現自己,他還是一
個科班出身的軍人,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家……他從和平中沒有獲得榮譽,但是在戰爭中贏得的榮譽會長久保持下去。巴頓將軍逝世的第二天,《紐約時報》便發表最著名、最令人感動的致哀社論:歷史已經伸出雙手擁抱了巴頓將軍。他的地位是牢固的。他在美國偉大的軍事將領中將名列前茅……遠在戰爭結束之前,巴頓就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引人注目,妄自尊大,槍不離身,篤信宗教而又褻瀆神靈。由於他首先是一個戰士,因而容易沖動和發火;由於他在急躁的外表之下有一顆善良的。心,所以易受感動而流淚。他是一個奇妙的火與冰的混合體。他在戰斗中熾熱勇猛而殘酷無情,他對目標的追求堅定不移。他決不是一個只知拚命的坦克指揮官,而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有人曾把他同傑布·斯圖爾特、內森·貝德福德·福雷斯特和菲爾·謝里登相比,但是他所經歷的戰斗場面超過他們中的任何一位。他不是一位和平人物。也許他寧願在他所熱愛的部下都在忠誠地跟隨著他的時刻死去。他的祖國會以同樣的忠誠懷念著他。巴頓對年的老友布里蓋德爾將軍給《華盛頓郵報》的編輯的信
我從未見過一個人,在指揮戰斗時比巴頓還要專心致志…他在藝術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和很深的造詣,那種誠摯之心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就好像他在鑽研武器的使用、戰略戰術、軍事史和戰爭心理學的時候一樣。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你們說過「巴頓這個人並不等同於巴頓這個戰士」,恐怕你們還沒有這個權利來評價巴頓是怎樣的一個人。就是這樣一個人,不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都故意不斷地面對每種個人的危險,為的是消除心中的怯懦,因為他知道,在戰爭中這才是最大的敵人。
你們還說過他「只是為了戰爭才創造的」,請讓我來告訴你們,他也是為了友情,為了仁慈,為了同情弱者而創造的。我從不知道,一個朋友可以像他那樣在你困難的時候給你堅定而不懈的幫助……這名戰士和這個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離開了他活著的朋友和他為之奉獻終身的國家,除非再有一個像他一樣英勇的人,否則這個空白是無法填補的。哈里·H咬賽場
我們…咱這個人的墓敬獻花束,他是我們多年的戰友和朋友……,我看見他站在坦克上面開進了聖米耶爾戰場……我們一起在各種地方露宿,什麼小茅屋,空盪盪的旅館,沒頂的教堂,阿根尼的樹林……
喬治·巴頓,你的親密戰友和朋友,無論死去的還是活著的,向你致敬。多年以後,當後人查閱到你的所為,一定會對你產生由衷的敬仰。科德襲的回憶:
在精神上,他一直很年輕。他如嬰兒般真實摯朴。這體現在他的坦誠,喜歡憑直覺和毫無心機上,體現在他的自信、自律和所有斯巴達式的美德上,並且他還有著卓然超群的超人天賦。
他的處世原則、價值觀和全神貫注的精神是超前於如今這個時代的,這個時代的新聞媒體總無休止地尾隨其後,正是因為巴頓不是與我們同時代的人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他為軍事學和熟練掌握高度現代化的作戰原則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把指揮的藝術與常規軍的作戰准則和長處融會貫通。對他來說,職責、愛國、榮譽、忠誠不僅僅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紀念日講話的陳辭濫調,而是最基本的事實——自信、自製……如果是在諾曼底帝國或古羅馬,巴頓將軍一定過得很如魚得水。
他一輩子部條件反射地厭惡各種形式的野蠻行徑,這種稟性是很難或完全不可能和戰爭掛上鉤的——這就反映出了將軍性格中的矛盾……
除了他的敵人外,你們這些指責他的傢伙什麼時候才能住口?他的部下、他的家人、他的司機和勤務兵都不會這么做。難道就因為他在公開場合雷厲風行,在私底下喜歡說些孩子氣的話?被他從戰場上背回來的精疲力竭的師長一兩天後被調養得精神百倍地送回去,他一定不會指責將軍……那些坦克兵和步兵們視巴頓的名字為勝利的象徵,他們也一定不會指責將軍。作為一名成功的領導需要的因素很多,但絕不是只說不做。除了天生愛開小差的人、騙子和不稱職的傢伙,我想不出在他指揮下,誰能有什麼理由這么過分地指責他。巴頓將軍的領導才能是來自一種奉獻的激情。
我從未聽到巴頓將軍講過一個庸俗低級的笑話,也從未鼓勵別人講過。喝酒?除了很少的場合,和每早來點兒威士忌加水,他基本是很少喝的。漂亮的女人?將軍若是對他家裡的姑娘們以外的女性感興趣,那真是稀罕事兒。

10. 有些新聞報道需要去很危險的地方,記者也是高危職業嗎

素有“無冕之王”成為的記者,在日常采訪工作中是沒有危險可言的,但記者也是分為很多類型的,比如身在戰場一線的戰地記者,毫無疑問是不折不扣的高危職業從業者,還有就是從事各種黑幕揭露的深度調查記者,為了盡可能的還原事實真相,經常要採用暗訪的形式進行采訪,從這個角度來說調查記者也屬於高危職業的范疇,除此之外的普通記者都很難讓人聯想到高危職業,尤其是娛樂記者幾乎和危險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聯系。
當然,並非所有的記者都配得上“無冕之王”的贊譽,尤其是現在的很多所謂記者只不過是利用社會大眾對記者的敬畏而中飽私囊,以曝光負面新聞為名義要挾企業和商人索要巨額款項,日前剛剛被依法採取相關措施的戴自更便是負面典型,在其從事媒體行業的過程中大肆斂財直接背叛了新聞工作者的良知,所以說記者究竟是否屬於高危行業也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熱點內容
法院令控 發布:2025-05-04 16:39:31 瀏覽:430
戴口罩的法規 發布:2025-05-04 16:16:15 瀏覽:54
北京朝陽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4 16:16:10 瀏覽:902
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4 16:06:53 瀏覽:892
被害人司法救助 發布:2025-05-04 16:05:18 瀏覽:633
勞動法員工被裁 發布:2025-05-04 16:03:59 瀏覽:592
道德功能制約上智 發布:2025-05-04 16:01:00 瀏覽:491
四川司法拍賣網官網 發布:2025-05-04 16:00:55 瀏覽:325
賬目不清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4 15:54:11 瀏覽:166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考試 發布:2025-05-04 15:54:00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