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新基建立法

新基建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1-03 17:50:04

⑴ 新基建興起,傳統基建是否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基建作為我國重點的工程,在未來依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大型基建所需要的資金都是比較龐大的,其中政 府資金作為其中的一環,一般都是起到帶頭作用,並且以政 府信用作為背書,吸引社會資金的注入,這就是政信金融的作用。並且政信金融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基建項目能夠得以實施,而老百姓也能通過這種優質投資獲得穩定、安全的收益。

⑵ 新基建包括哪些方面

新基建是指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專,面向高質量屬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

⑶ 國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圍

導讀:此前媒體提到的5G、特高壓等「新基建」七大領域僅是列舉,並非全部,官方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

4月20日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官方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這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創新基礎設施則包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內容。

發改委指出,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並非一成不變,未來將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台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同時加快5G網路等建設,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工信部賽迪智庫近日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指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廣泛,投資空間巨大, 不過「新基建」建設需著注意以社會資本投資為主,避免政府大規模投資,要以需求為導向,不搞大水漫灌;在實施上要根據戰略規劃和市場應用需求,統籌規劃好新基建長期發展路線圖和年度投資計劃,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復建設,避免短期投資泡沫。

涵蓋三大領域,投資空間巨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高層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強調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此後,央視列出了「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

在4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介紹,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他指出,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將持續跟蹤研究。」伍浩說。

他表示,近年來,中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加快釋放。

從信息基礎設施看,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網路用戶超過12億,這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和進步。

從融合基礎設施看,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清晰,信息技術積極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助推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

從創新基礎設施看,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設55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有力支撐了科學技術研究。

21世紀經濟報道從工信部賽迪智庫獲得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指出,「新基建」是與傳統的「鐵公基」相對應,結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特徵,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為經濟社會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提供底層支撐的具有乘數效應的戰略性、網路型基礎設施。

白皮書指出,此前央媒列出的七大領域是「新基建」的重要內容之一,並詳細分析了「新基建」在七大領域的建設內容與投資空間。

⑷ 中央新基建政策,是什麼意思

1、新基建是智慧經濟時代貫徹新發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實現國家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舊動能轉換與經濟結構對稱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家基本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

2、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涉及諸多產業鏈 ,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路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

3、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4、2020年5月7日,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獲悉,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這一領域未來三年實施的第一批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

5、2020年5月22日,《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建設。
應答時間:2020-08-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⑸ 新基建的意義是什麼

新基建的意義不僅在於通過提供基礎設施推動相應的新經濟部門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使經濟社會不同領域,使更多的國民獲得普遍化的新經濟紅利。在此輪技術革命浪潮中,數據無疑是最為關鍵的生產要素,但數據要素具有特殊屬性,不能簡單套用之前任何一種生產要素的激勵和約束規則。數據要素存在互補性和專用性,也存在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有效的數據往往依賴於多主體的系統生成,其生產效率既依賴於基礎設施的匹配程度和建設水平,也依賴於企業的創新投入,其生產和使用效率往往涉及多個產權主體和多種異質性數據,既要避免數據壟斷,打破數據壁壘,又要激勵創新性的數據生產和數據使用。如何通過適宜的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如數據要素相關的產權制度、數據的標准體系、數據的安全監管體系等,擴大數據要素的正外部性,提高數據生產和數據綜合利用的效率,是放大數字生產要素效能的根本保證。
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生物科技為代表的第六次技術革命浪潮所對應的新型基礎設施基建不僅在具體項目和對應領域上不同於傳統基礎設施,而且其系統復雜程度也完全不同於歷史上的公路、電網、航線,其具備最終基礎設施功能的產品往往混合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多種屬性。嚴格區分新基建項目中投資領域的經濟屬性,實施精準高效率建設,是提高投資效率避免重復建設和擠出效應的關鍵。以新基建的5G基建為例,基站、規劃屬於公共物品,應由政府投資,但終端運營、5G手機就不屬於公共物品,應由企業投資。工業互聯網涉及工業控制、工業軟體、工業網路和工業信息安全,涉及門類廣、產品多,針對不同行業在智能製造上軟硬體難以實現有效的互聯互通互換的難題,政府更應著力於制度這種「軟」基礎設施的建設,如工業APP的標准制定、工業互聯網的平台建設等,通過制度創新解決標准體系、知識產權、開源開放等發展瓶頸。

⑹ 新基建政策出台,有哪些相關業務會迎來光明前途

首先,將會在相關的動車鐵路項目上產生巨大的變化,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將會整合成一個巨大的資源平台。

新基建政策出台以後,必定影響到的是我國最基礎的基礎設施建設行業,但是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國基礎建設雖然會發展,但是這也是屬於老行業當中的老樣子,最主要的是鐵路行業且在技術的應用上比其他領域更為適應,因此在未來科教領域,很有可能成為新的基建政策的動向和發展方向,以傳統的科教來相比,此次新基建政策勢必會引起新的資源整合和平台的利用,將新發展的教學模式和相關的科研技術相結合,打造出一個具有高資源整合高動態模式的行業。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試用期購買保險 發布:2025-05-03 23:02:57 瀏覽:997
合同法公章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03 23:01:56 瀏覽:388
新行政訴訟法測試題 發布:2025-05-03 23:01:50 瀏覽:215
條例共幾章幾條 發布:2025-05-03 22:54:54 瀏覽:399
合同法的結構分為 發布:2025-05-03 22:43:02 瀏覽:253
山大在職法學碩士 發布:2025-05-03 22:42:25 瀏覽:116
司法仲裁公司 發布:2025-05-03 22:28:38 瀏覽:234
民事訴訟法對申訴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5-03 22:28:37 瀏覽:124
國家勞動法中工作超時怎麼補償 發布:2025-05-03 22:27:33 瀏覽:914
在我國法律責任免除的形式主要有 發布:2025-05-03 22:23:22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