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立法的策略
㈠ 網路犯罪的立法
巴西國會參議院2012年11月在審議新的《刑法大典》時,首次把互聯網犯罪列入刑事犯罪范疇。新法對入侵電腦、竊取密碼和違法封鎖網站等行為作出了詳細的說明和定罪,如非法入侵他人電腦將被判三個月至一年監禁;通過遠程式控制制電腦非法竊取私人信息、商業和公司機密,可能獲刑半年至兩年 。
巴西這樣做的原因是近幾年來網路犯罪猖獗。據巴西銀行業聯合會統計,2011年不法分子利用銀行網路服務系統實施的犯罪活動比前一年增長了60%,導致銀行和客戶經濟損失達15億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0.5美元);還有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網路犯罪共使巴西損失159億雷亞爾。
此外,2011年以來黑客兩次侵入巴西總統府網站,並曾「攻陷」參議院、國防部、國家地理統計局、中央銀行等多家機構網站。名人隱私也受到侵犯,如黑客入侵巴西著名女演員卡羅琳娜·迪克曼的電腦,竊取其個人信息並曝光私密照等。
巴西專家認為,此前缺乏專門的法律,制約了對網路犯罪的打擊,一些法官在受理網路犯罪案件時,定罪和量刑無法可依。此刻巴西國會不僅在《刑法大典》中加入打擊網路犯罪的內容,還在加緊審議政府提交的《互聯網管理基本法》,以對互聯網的服務質量、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作出更明確的規定。 日本也曾面臨同樣的問題。在還沒有專門法律打擊網路犯罪行為的時候,相關犯罪嫌疑人如製作和散布電腦病毒的人被逮捕後,只能以「違反著作權法」或「損壞器物」定罪。
對此,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在2011年6月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將製作病毒列為犯罪,該法當年7月14日正式生效。這項法律的「製作病毒罪」條款規定,對以惡意感染他人電腦為目的而製作或提供病毒的行為,處以三年以下徒刑或50萬日元以下罰款;對以惡意感染他人電腦為目的而「取得」或「存儲」病毒的行為,處以兩年以下徒刑或30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俄羅斯立法加強了對兒童免受網上不良信息侵害的保護。俄羅斯議會於2012年7月通過《防止兒童接觸有害其健康和發展的信息法》修正案,並於當年11月正式生效。該法律規定,俄通信、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監督局可根據舉報把提供吸毒、自殺和兒童色情信息的網站列入「黑名單」,然後委託電信運營商通知網站所有者立即刪除有關網頁。如果網站所有者拒絕執行,監管部門有權通過封鎖IP地址或過濾內容的方式阻止該網站信息傳播。
新法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全俄輿論研究中心、列達瓦中心等多家民調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60%至70%的俄羅斯人認為有必要通過法律對網路不良信息傳播加以限制。監管部門設立的網路非法信息舉報網站在2012年11月1日開通當天就收到3000多條舉報,並由此將6個違法網站列入「黑名單」。
俄羅斯還在國際上積極主張由國家對互聯網實施監管。2012年12月,俄羅斯代表團在迪拜舉行的國際電聯大會上提出了「網路主權」等倡議;之前在2011年9月,俄羅斯與烏茲別克、塔吉克和中國一起向聯合國提交了國際信息安全保護法的草案,提出應當限制在互聯網上傳播宣揚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破壞他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的信息,並建立國際網路管理系統。
㈡ 有關網路的法律法規
1、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
為了規范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保障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使用者的合法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2、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為了規范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滿足公眾對互聯網新聞信息的需求,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護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規定,2005年9月25日起施行。
3、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為了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辦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本辦法所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的服務活動。
4、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程序規則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程序規則》,是為了保證域名爭議解決程序的公正性、方便性及快捷性,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的規定而制定。
5、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
為了解決互聯網路域名爭議,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中國互聯網路域名管理辦法》的規定,制訂本辦法。本辦法適用於因互聯網路域名的注冊或者使用而引發的爭議。所爭議域名應當限於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負責管理的「.CN」、「.中國」域名。但是,所爭議域名注冊期限滿兩年的,域名爭議解決機構不予受理。
(2)網路立法的策略擴展閱讀: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㈢ 網路立法是否可行
理論可行,實際不行
㈣ 中國的網路法是否已有立法的條件
網路市場要規范是很難做到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沒辦法做到。畢竟不是實體的,實施起來很難到位,而且很多網路問題還沒有辦法用法律來解決,找到對策,才有立法的必要,不然形同虛設
㈤ 關於網路的立法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辦法》內
《中華人容民共和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路域名管理辦法》等等,但是在我們國家關於這方面的法律沒有形成體系,基本上都是條例和規定,還有些是文化部發布的通知。
㈥ 我國關於網路立法及法律法規相關文件及具體內容
孟憲江法律熱線回答你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等
㈦ 網路立法
1.1 網路知識產權立法
1.1.1 《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
1.1.2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草案)》
1.2 中國網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及相關典型案例
1.2.1 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分析
1.央視公眾公司訴多普達公司等侵犯專有使用權糾紛案
2.鄭成思訴北京書生科技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糾紛
3.新力唱片(香港)有限公司訴世紀悅博公司CHINAMP3音樂極限網侵權糾紛
4.北京鴻宇昊天科技有限公司訴沈麗不正當競爭糾紛
1.2.2 網路知識產權司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網路侵犯著作權
2.網路不正當競爭、網路侵犯商標權、域名糾紛案件
1.2.3 對相關問題的反思和建議
1.確立適當的管轄原則,合理限制管轄權異議的濫用
2.合理確定原告身份和被告適格標准
3.懲戒惡意訴訟、濫用訴權的當事人
4.對鏈接、搜索等問題盡快作出明確規定
5.細化網路侵權賠償標准,平衡作者利益和社會利益
6.通過裁判以及法制宣傳,樹立正確的網路知識產權觀念
7.盡快構建合理許可制度,規范網路經營者行為
1.3 美國GROKSTER案簡介
1.4 保護網路知識產權的其他措施
1.4.1 加強中國互聯網協會行業自律工作委員會的作用
1.4.2 加強和建立知識產權集體組織以協助權利人保護自身權利
1.4.3 大力發展仲裁和調解組織
㈧ 網路安全法的立法方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路安全法》)將於今年6月1日實施,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路安全法》)將於今年6月1日實施,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那麼,關於網路安全法,你到底了解多少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什麼是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法》什麼時候實施?
《網路安全法》於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網路安全法》共有多少個篇章?
《網路安全法》有七個篇章。第一章總則;第二章網路安全支持與促進;第三章網路運行安全;第四章網路信息安全;第五章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第六章法律責任;第七章附則。
《網路安全法》約束對象是什麼?
任何個人和組織在訪問互聯網過程中,涉及到使用和傳輸個人數據的,都必須滿足更嚴格安全要求和法規。《網路安全法》約束網路上的所有參與者,即網路上的所有人,如主管部門、網路運營商、設備服務供應商、信息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個人等。
《網路安全法》將主要管理發生在中國的網路活動,由經過授權的單位負責監控和採取預防措施來防範發生在中國的網路違法活動,或者是發生在國外,但在中國造成了負面的後果(如安全風險和威脅,網路犯罪和電信詐騙等)。
《網路安全法》核心是什麼?
明確了網路空間主權的原則;明確了網路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義務;明確了網路運營者的安全義務;進一步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數據跨境傳輸的規則。
二、該法是我國網路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其中,有六個方面需要重點注意:
1、不得出售個人信息。
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並規定了相應法律責任。
2、嚴厲打擊網路詐騙。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不得利用網路發布與實施詐騙,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
3、以法律形式明確「網路實名制」。
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4、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國家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行重點保護。
5、懲治攻擊破壞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境外組織和個人。
境外的個人或者組織從事攻擊、侵入、干擾、破壞等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活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國務院公安部門和有關部門並可以決定對該個人或者組織採取凍結財產或者其他必要的制裁措施。
6、重大突發事件可採取「網路通信管制」。
因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處置重大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需要,經國務院決定或者批准,可以在特定區域對網路通信採取限制等臨時措施。
㈨ 簡述網路廣告法的立法原則
廣告法的基本原則: 一.公平原則。一9三漆年通過的《國際廣告行為准則》第一 條明確規定:「任何廣告不得有違反通行的公平標準的聲明或陳述。」這一規定基本上可以作為「公平原則」的國際法依據。公平原則也是我國《廣告法》規定的基本原則之一。(註:參見我國《廣告法》第三條。 )根據我國《廣告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平原則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從商品購買者和服務接受者的角度看, 廣告對其有直接的或者潛移默化的影響。若廣告主、廣告經營者或廣告發布者(以下將他們統稱為「廣告行為主體」)利用虛假的、引人誤解的廣告欺騙或者誤導廣告受眾或者消費者,誘導廣告受眾或者消費者購買其產品或者接受其服務,該廣告行為主體的行為就是違反公平原則的行為。廣告受眾或者消費者之所以易於被誤導或誘導,其主要原因在於廣告受眾或者消費者與廣告行為主體在市場信息資源方面具有明顯的不平等性,而且前者的市場信息資源主要來自後者。(二 )凡參與廣告市場競爭的廣告行為主體,都應當依照同一規則從事廣告活動,嚴禁廣告行為主體利用其優勢,採用任何非正當的或者不道德的手段進行不公平競爭。諸如利用回扣、賄賂等手段承攬廣告業務;或者利用自身優勢壟斷廣告市場,阻礙他人參與廣告市場的公平競爭等。(三)在廣告活動中, 廣告行為主體應當平等地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不允許任何廣告行為主體只享有權利而不承擔義務;也不允許某些廣告行為主體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強迫交易對方放棄其依法享有的權利。 二.真實、合法原則。我國《廣告法》第三 條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這一規定是廣告「真實、合法原則」的法律依據。該項原則實際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廣告的真實性」和「廣告的合法性」。廣告的真實性,從正面講,就是要求廣告主在廣告中提出的任何主張和陳述都是客觀真實的,其所依據的數據、資料都是可以證實的,其所援引的依據和證據都是合法有效的;從反面講,就是任何廣告不得通過直接或者間接說明的方法,或者通過省略、含糊或誇大的方法誤導消費者,也不得利用過時的研究成果或者濫用科技資料,讓廣告受眾誤認為其廣告的主張或者說明是真實的。廣告的合法性,是指廣告的形式和內容都必須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不得違反公序良俗或者損害他人利益。廣告的合法性,又可分為廣告內容的合法性和廣告形式的合法性。 三.誠實信用原則。我國《廣告法》第5條規定,廣告主、 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從事廣告活動,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這項原則要求廣告行為主體在廣告活動中應保持善意、誠實,恪守信用,反對任何形式的誤導和欺騙。任何廣告在設計時不得濫用消費者的信任或者利用消費者缺乏經驗或者知識欠缺,弄虛作假、欺騙誤導。更不得利用廣告這種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宣傳形式,詆毀、貶損其他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