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治國看道德經

治國看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1-05 23:40:53

1. 老子的道德經,是寫給統治者看的嗎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道家的經典著作,雖短短五千多字,但是內容卻包羅萬象,裡面有別具道家特色的治國之道,也有講求「虛心」、「益謙」的修身之學。

因《老子》一書中所展現的「道」,上可治國,下可修身,於此,也有不少人認為《老子》這本書是寫給統治者看的。

是這樣嗎?

這種「道」,絕對不是拘泥於某個群體,而是覆蓋所有「個體」。

因為「道」家的道,從一開始,其立腳點就高。「道」是「萬物之母」、「天地之始」,即「道」從被提出的那一刻,就是覆蓋了整個世界的存在。

一言以概之,《老子》一書中的「道」攘括萬物,是萬事萬物的「道」,而絕非僅限於人世之「治國理政」的道,於此,道家《老子》一書並非是寫給狹義上的「統治者」看的。

註: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文中圖片來自網路,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2. 老子的道德經,大家是怎麼理解的,關於無為而治的治國 管理 做人

老子的無抄為治國的思想,是老子辯證思想的治國上的具體的體現,在道德經第十八章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大道被荒廢了,才有提倡仁義的必要,所以仁義 智慧 孝慈 忠誠出現的太多並不是什麼好事情,這證明天下並不太平,所以作為統治者,要遵循老子的 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原則,有時不能政令多變,應順其自然,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人性本來就是善良的。統治者不去干預的太多,天下就會太平了

3. 道德經真的是只講治國的政治書嗎

不是,道德經就是一本奇書,還像是寫給自己的一樣
所以 政治家看到治國內,陰謀家看到陰謀,兵家容看到兵法
不同的經驗的人,會有不同的收獲
可惜我不會古文
要不然我就不看翻譯
因為翻譯是以別人的經驗進行翻譯的
所以馬雲不看翻譯版的道德經
所以那些名家才會誇道德經

4.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道德經》第幾章

修身齊家,治國平抄天下,這個是大學里襲面的內容。是儒家四書五經中大學的篇目。他告訴你,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修身,因為至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而修身要以修心為本。所以這是儒家經典大學裡面的內容跟道德經沒有關系,但這也是修行道德性的一個基礎,如果你能夠真正地去修心的話,那麼到一定的程度,你是可以看得懂道德經的。
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道德經裡面的內容。

5. 老子的道德經,大家是怎麼理解的,關於無為而治的治國

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是"道",他的整個哲學系統都是由他所預設的"道" 而展開的。形而上的"道"是我們人類的感覺知覺所不能直接接觸的。如果這 個形而上的"道"不與人生發生關系,那麼它只是一個掛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學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濃厚,但他最關心的仍是人生與政治的問題。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實到經驗界中,老子認為凡是自然、無為、柔弱等觀念 都是"道"所表現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無為"的觀念,成為《老子》一 書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觀念都是圍繞這個觀念展開的。 無為是道家思想,是老子提出來的。老子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 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有人認為"無為"就是毫無作為、 消極等待,只是聽從命運的擺布,這實在是誤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說過:"無 為而無不為"(四十八章〉意思是說:"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作不成了。"這 里,"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 效果。這和第三章所說的:"為無為,而無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為無為, 而無不治"的意思是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不上軌 道的。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律,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應時代的潮流,促其 前進。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就是"有為"一一亂為、妄為。"為無為"是講從"無 為"的態度去"為"可見老子並不反對人類的努力,老子說:"萬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創造、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眾的事業。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佔有沖動。人類社會爭端的根源, 就在於人人擴張一己的私慾。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為、不要貪、不要爭 奪、不要佔有、不違背規律.

6. 老子的治國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集中地反映了老子的思想。本文選出《道德經》中有關治國的八個主要內容,逐個分析解釋,概括出老子治國的基本思想。

一,「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君主如果不崇尚賢才,社會就不會出現為了領先別人而互相壓制爭搶的現象。君主如果不崇尚貴重的物品,人民也就不會崇尚貴重的物品,就沒有人去偷盜了。

不崇尚賢才,把賢才與普通人同等地看待,是一種徹底的人人平等思想。「不貴難得之貨」,就是把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與普通東西平等看待。這是對各種物品的平等思想。

這兩種平等思想,只有在人類社會發展到高度文明時才能普及。

這兩種平等思想,只有不爭奪利益的人,才能做到。

八,「為無為,則無不治」。

領導者如果毫無作為,國家將會沒有任何治不了的事。

無為治國的基本思想就是權力下放。

國君不管理國家,權力下放給政府。政府少管理國家,不少權力下放給人民。讓人民有更多自主權,自主決定怎樣生活和發展。

老子的無為治國方法是超群的,是對人類和社會規律深刻洞察的結論。歷史上的君主從來沒有實行過真正的「無為而治」,只有將來人類社會達到高度文明,人民具有高度的自覺工作能力後,國家領導者才能把權力下放,很少管理或不管理國家,實行真正的「無為而治」。

以上八條就是老子無為治國思想的主要內容。

7. 道德經·以正治國的出處

《以正治國》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十七章。
《道德經》,又稱回《道德真經》、《答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8. 看《道德經》好嗎

《道德經》是一部不錯的著作,研讀《道德經》對提升自身修養很有好版處。
《道德經》權,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 所作的哲學著作。《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9. 道德經中有關治國思想的表述有哪些

2013年1月5日 - 而且,老子的治國思想非常超前,與西方近代政治理念往往...第一,關於老子其人和《道德經》的版本問題 老子這個...《道德經》裡面那些看起來像是純哲學的

熱點內容
崇明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1 22:10:03 瀏覽:516
土地出讓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01 22:07:25 瀏覽:558
2021山東省法院系統招考公務員 發布:2025-05-01 21:50:08 瀏覽:63
淄通法院 發布:2025-05-01 21:46:49 瀏覽:880
上海法律律師 發布:2025-05-01 21:43:46 瀏覽:740
非訴法官 發布:2025-05-01 21:18:19 瀏覽:288
涉香港國安法誰立法 發布:2025-05-01 21:16:43 瀏覽:156
司法單位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01 21:06:40 瀏覽:132
鹿城法院王 發布:2025-05-01 20:57:03 瀏覽:576
遼大經濟法研究生課表 發布:2025-05-01 20:53:54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