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道德與經濟發展

社會道德與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 2022-01-05 23:42:01

Ⅰ 經濟發展與道德的關系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道:就是明事理。德:就是付出。道+德:籠統的講就是有素質。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

風俗和習慣有進步和也有落後的。記得,看過這樣一個記錄,從明朝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安徽鳳陽地區以農業經濟生產為主,但由於土地稀少貧瘠、加上頻繁的天災,當地人民經常吃不飽,於是產生了當地人外出行乞的風俗習慣,當萬里出任安徽省委書記時,親身到當地考察,當他看到當地人大多出外行乞和一家母女三口人只有一條褲子可穿的情況時,他責問陪同的當地官員,當地官員的回答就是:我們這個地方的人有外出行乞的風俗習慣。當時萬里氣憤難當,痛責了麻木的當地官員。並發誓要改善當地的生活。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由於我們政府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正確政策,鳳陽人改變了外出行乞的習慣。包括鳳陽在內的全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提升。人們的風俗習慣和素質也有了很大改善。

這就是經濟發展促進道德提升的很好的例證。

再來看看國外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對道德提升促進的情況。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是血腥骯臟和不道德的。

對非洲黑人的慘無人道的奴役,對美洲土著的滅殺,對亞洲人民的殘酷掠奪,對歐洲人民的無情壓迫。所有這些,我們是否就可以認為迄今為此的人類經濟發展最迅速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就是使道德退化而不是促進的呢?

有壓迫的地方註定要有反抗。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國外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基本是安定的,人民也是安居樂業的。這是因為在貪婪的資本主義發展到人民不能容忍的時候,尤其是有了馬克思理性的指出資本主義的弊端的時候,資本主義覺悟了、改良了。

首先,限制了資本主義貪婪的無限制的胃口,出台了反壟斷法,給了小企業生存發展的空間。

其次,在物質上,他們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水平,在社會財富再分配上讓利於人民。

再次,在精神上,他們出台了陪審員制度,讓最平凡的人用他們的良知來執掌法律。

當然,上述資本主義的改良無法克服其本身的固有缺陷。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其對道德的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商品生產促進了道德進步,還具體表現在:自由競爭促進人們增強自主意識,形成獨立人格;等價交換強化人們的平等觀念和民主意識;價值規律推動人們增強主體作用商品經濟所造成的普遍交往,催化著個性的豐富和人性的發展;尤其是在促進人們打破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樹立奮發圖強和開拓進取精神等方面都發揮了極大作用。

綜上所述:經濟發展推動人類道德進步是基本的歷史趨勢,道德進步與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雖然不是絕對平行,在大體上還是同步進行的。道德的提升和進步歸根結底是經濟關系發展的產物。

Ⅱ 經濟發展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思修題

關於商品生產與道德進步的關系 在這個問題
上主要觀點有三種:(一)經濟與倫理兩難沖突論,認為商
品經濟發展與道德進步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沖突,商品經
濟的發展勢必要以道德的退步或犧性為代價.因為,商品
生產必然產生個體意識的覺醒和私有意識膨脹這種道德
演化的「二律背反」.當前道德消極現象的出現,就是社會
主義商品經濟生產競爭機制的產物.有競爭就必然產生
商品經濟活動中的盲目性,有些人就會私慾膨脹,產生投
機心理,一系列不道德現象就隨之出現了.所以,經濟與
倫理的沖突不可避免,經濟的發展註定會影響甚至阻礙
道德進步.(二)經濟與倫理自然協調論.協調論者指出,
沖突論者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有錯誤.若把謀取必要生活
資料界定為謀利,並且以謀利為惡,那麼人類經濟發展史
就成了道德的退步史.與此相反,經濟發展推動人類道德
進步是基本的歷史趨勢,道德進步與人類社會經濟發展
雖然不是絕對平行,在大體上還是同步進行的.道德歸根
結底是經濟關系的產物.商品經濟對道德的影響作用,是
原始經濟和自然經濟望塵莫及的.就像商品經濟是社會
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一樣,道德消極現象是一種伴隨現
象,不是可以選擇的.它產生於自然經濟下舊的封建道德
殘余,也從非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及其相適應的社會關系
中產生.並不只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內在機制的必然產
物.所謂經濟與倫理兩難沖突的論點,誇大了道德的相對
獨立性,這種沖突實際上並不存在.商品生產能促進道德
進步:自由競爭促進人們增強自主意識,形成獨立人格;
等價交換強化人們的平等觀念和民主意識;價值規律推
動人們增強主體作用商品經濟所造成的普遍交往,催化
著個性的豐富和人性的發展;尤其是在促進人們打破因
循守舊的保守思想,樹立奮發圖強和開拓進取精神等方
面都發揮了極大作用.(三)經濟與倫理雙向效應論.論者
認為商品生產的內在本性和運行機制對道德進步有雙重
影響.它在推動人類道德進步的基本趨勢下,也會誘發出
某些消極的道德現象.但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內存的特
殊優越性,可以有力地抑制商品經濟共性可能產生的對
道德的消極影響,把負作用減少到最低的限度.並且認
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對道德的雙向影響並不是勢均力
敵的.其演變趨勢也不是同步的,而是正向效應日趨強
盛,負向效應日趨消弱.這不僅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在實
踐上也是可行的

Ⅲ 經濟發展和道德到底是什麼關系

中國市場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經濟發展與道德建設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的發展。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賦予了人們新的道德觀,為道德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並利於人與人之間結成平等友愛的關系。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現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源於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從計劃經濟快速過渡到市場經濟,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幾種思潮。一是道德出現了嚴重「滑坡」,主要表現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二是道德的本質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現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道德觀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設會干擾市場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把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對立起來。我以為這幾種觀點都是不夠全面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道德建設有雙重影響。其積極的影響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不僅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打下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增強了人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意識和開拓意識,對轉變人們的觀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其消極影響是:市場經濟是利益驅動經濟,對物質利益的過度追求,或把市場經濟原則擴大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會導致道德領域評價標準的迷失,表現為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倫理觀的盛行,以及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出現。這些元疑增大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難度。 對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現象的存在,有些人將其歸咎於市場經濟本身,認為這是經濟發展初期的必然代價。但多數認為,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同時也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與道德並不沖突。主要表現在: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就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是人類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規律。因此,市場經濟並非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經濟現象,而是縱跨了幾種社會形態的經濟現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原則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是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並最終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聯系在一起,決定了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必然是在堅持等價交換。尊重物質利益原則的同時,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統一起來,社會主義道德性質必然是社會主義經濟關系與社會進步要求的集體主義精神的統一,從而真正實現社會的經濟發展和道德進步、經濟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統一。 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場經濟是利益驅動型經濟,是主體多元型經濟,因而很難完全避免商業投機行為。但是,規范的市場經濟同時也是公平競爭型經濟、質量效益型經濟和法制紀律型經濟,是文化含量越來越高的經濟形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模式,其運行秩序要求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道德價值之中實現,所以道德必須介人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成和運作過程,並在其中發揮充分的調控作用。與此同時,人們選擇市場經濟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在人們選擇市場經濟的目的中,就已經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場經濟不是目的,而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當代社會,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性、廣泛性和頻繁性越來越顯示出道德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因而規范經濟行為不僅成為法律頻頻涉及的熱點,也成為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市場經濟需要道德的支撐,道德規范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定。 第三,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生長。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歸根結底是由經濟決定的,經濟的發展必然引起道德觀念的變化和發展。從人類道德發展的大趨勢看,道德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趨於進步的。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不斷得到完善,社會主義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將日益成為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的新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弘揚這種社會主義的價值精神又成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內在要求。 因此,我們不應該單方面注重經濟建設或道德建設,他們應該統合於具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建設的大環境下, 我們所要建立的道德體系,應當是適應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同時又引導和超越市場經濟的。道德建設要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相適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提供動力支持。而經濟的建設也應該是在道德體系所容許的范圍內有序有度

Ⅳ 道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道德是人類文明的表現。經濟發展是促進社會繁榮和人類發展的需要。但是不能因需要發展經濟去破壞道德底線。正常的是經濟越發展。人類越文明。道德更高尚。

Ⅳ 社會經濟對社會道德有哪些影響

有什麼樣的社會經濟關系,就相應地有什麼樣的社會道德。歷史上出現的各種道德體系都是從當時的社會經濟關系所決定的利益關系引申出來的。

迄今人類歷史所經歷的五種社會經濟關系類型,即原始社會經濟關系、奴隸社會經濟關系、封建社會經濟關系、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關系和社會主義社會經濟關系,就決定了有五種社會道德與之相適應。

社會經濟基礎變化了,由它所決定的物質利益關系必然也會發生變化,作為調整利益關系的道德規范和原則也就必然發生變化。一旦舊的社會經濟關系完全被新的社會經濟關系所代替,新的社會道德便或遲或早地會取代舊的道德而居於社會的主導地位。

就是在同一社會經濟形態里,經濟關系發生的局部變化,也會相應地引起社會道德的某些變化。人類道德的發展史,就是道德隨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的歷史。那種認為道德是永恆的、不變的觀點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Ⅵ 辯論題:是經濟發展導致社會道德敗壞還是道德敗壞促進經濟發展了求詳細的闡述和例子

我不認為有可比性

Ⅶ 經濟發展與道德進步之間的關系

當前中國市場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經濟發展與道德建設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的發展。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賦予了人們新的道德觀,為道德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並利於人與人之間結成平等友愛的關系。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現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源於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從計劃經濟快速過渡到市場經濟,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幾種思潮。一是道德出現了嚴重「滑坡」,主要表現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二是道德的本質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現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道德觀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設會干擾市場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把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對立起來。我以為這幾種觀點都是不夠全面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道德建設有雙重影響。其積極的影響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不僅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打下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增強了人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意識和開拓意識,對轉變人們的觀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其消極影響是:市場經濟是利益驅動經濟,對物質利益的過度追求,或把市場經濟原則擴大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會導致道德領域評價標準的迷失,表現為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倫理觀的盛行,以及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出現。這些元疑增大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難度。
對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現象的存在,有些人將其歸咎於市場經濟本身,認為這是經濟發展初期的必然代價。但多數認為,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同時也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與道德並不沖突。主要表現在:
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就是道德經濟。市場經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是人類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規律。因此,市場經濟並非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經濟現象,而是縱跨了幾種社會形態的經濟現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原則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是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並最終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聯系在一起,決定了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必然是在堅持等價交換。尊重物質利益原則的同時,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統一起來,社會主義道德性質必然是社會主義經濟關系與社會進步要求的集體主義精神的統一,從而真正實現社會的經濟發展和道德進步、經濟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統一。
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場經濟是利益驅動型經濟,是主體多元型經濟,因而很難完全避免商業投機行為。但是,規范的市場經濟同時也是公平競爭型經濟、質量效益型經濟和法制紀律型經濟,是文化含量越來越高的經濟形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模式,其運行秩序要求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道德價值之中實現,所以道德必須介人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成和運作過程,並在其中發揮充分的調控作用。與此同時,人們選擇市場經濟本身,就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在人們選擇市場經濟的目的中,就已經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場經濟不是目的,而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當代社會,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性、廣泛性和頻繁性越來越顯示出道德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因而規范經濟行為不僅成為法律頻頻涉及的熱點,也成為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市場經濟需要道德的支撐,道德規范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定。
第三,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生長。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歸根結底是由經濟決定的,經濟的發展必然引起道德觀念的變化和發展。從人類道德發展的大趨勢看,道德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趨於進步的。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不斷得到完善,社會主義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將日益成為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的新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弘揚這種社會主義的價值精神又成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內在要求。
因此,我們不應該單方面注重經濟建設或道德建設,他們應該統合於具有中國特色市場經濟建設的大環境下,
我們所要建立的道德體系,應當是適應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同時又引導和超越市場經濟的。道德建設要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相適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提供動力支持。而經濟的建設也應該是在道德體系所容許的范圍內有序有度的發展。

Ⅷ 經濟發展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當前中國市場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市場經濟發展與道德建設之間的矛盾版。社會主義權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的發展。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賦予了人們新的道德觀,為道德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並利於人與人之間結成平等友愛的關系。另一方面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現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源於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從計劃經濟快速過渡到市場經濟,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幾種思潮。一是道德出現了嚴重「滑坡」,主要表現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二是道德的本質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現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道德觀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設會干擾市場經濟發展...

Ⅸ 怎樣理解社會道德和社會經濟之間的內在關系

本質: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產生的條件:
1.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賴以產生的客觀條件;
2.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
3.生產實踐是道德產生所需要的主客觀統一的社會條件;
4.社會分工是道德從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條件。
以上供參考。

熱點內容
崇明法院院長 發布:2025-05-01 22:10:03 瀏覽:516
土地出讓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01 22:07:25 瀏覽:558
2021山東省法院系統招考公務員 發布:2025-05-01 21:50:08 瀏覽:63
淄通法院 發布:2025-05-01 21:46:49 瀏覽:880
上海法律律師 發布:2025-05-01 21:43:46 瀏覽:740
非訴法官 發布:2025-05-01 21:18:19 瀏覽:288
涉香港國安法誰立法 發布:2025-05-01 21:16:43 瀏覽:156
司法單位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01 21:06:40 瀏覽:132
鹿城法院王 發布:2025-05-01 20:57:03 瀏覽:576
遼大經濟法研究生課表 發布:2025-05-01 20:53:54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