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傳統文化與道德教育

傳統文化與道德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1-21 23:51:44

① 傳統道德與傳統文化有什麼區別

區別在於:國學相較於傳統文化,多了一層學術的含義。

學術簡介:
學術,是指系統專門的學問,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學術,是指對於方法的學習。它區別於學習知識。

國學簡介: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各歷史時期文化精髓的學術。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傳統文化簡介:
傳統文化(Traditional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② 傳統文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

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一個國家教育制度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學校教育也是作為人的個體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個體在學校里接受計劃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范、道德准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國民素質水平;不僅如此,未來世界是人才競爭的世界,學校教育擔負著人才的培養,更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未來。
一、學校教育的主旨
鄧小平同志在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十六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發展目標:「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報告還明確提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其實從孔子的「培養君子感化小人」到斯賓塞的「為完美生活做准備」到今天的素質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人,培養從心理生理都健康發展的人和對社會有用的人。學校教育也無外乎如此。
二、當代學校教育的缺失
我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強調基礎教育要滿足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盡管培養目標提出得很到位,但是學校教育的評價機制一直沒有改變--高考指揮棒一直在指揮著整個教育系統的教育行為,於是學習成績成了教師和學生努力追求的終極目標。不變的評價機制怎麼能實現變化的教育目標呢?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必定導致其它教育內容的缺失,學生越來越失去學習的興趣,成為了只會考試和拿高分的機器,人格的塑造、獨立創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被遠遠的拋諸腦後。素質教育並沒有得到最終的實現。
學校只重視應試教育,沒有將重要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絕大多數學生接受正規、統一的傳統文化教育僅僅在於學校開設的語文、歷史課,其內容也局限在古詩或者朝代簡史,因而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知之甚少。所以學校並沒有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另一方面雖然教師是知識和文化的傳播者,但是很多教師還沒有真正地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己任,甚至自身傳統文化的涵養就很缺乏,因此,他們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對學生施以較大的影響。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是在漫長的民族發展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在於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既是充分說理的,又可以讓人進行實證,它的魅力在於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說服力。因為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只有通過虔誠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問、不要問為什麼,是什麼道理。
那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幾千年來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而且中國傳統文化尤其重視從行為模式、思想傾向、心理傾向、心理素質、自我意識等多個方麵塑造人的行為和人格的塑造。
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個特點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在人與人的關繫上注重人與人的和諧。中國哲學向來不認為人與自然是敵對的關系,而認為人與自然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人與人之間更應該互助合作。強調群體犧牲精神,強調以義生利,勤勞敬業。與以義生利相襯托的是人們的工作態度,勤勞敬業精神就是令人贊賞的美德,並衍生化為社會共識,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儒家文化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提倡莊重自製,重視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會責任感,勤奮工作,很少強調私利,這就形成了追求群體的和諧和有效率的發展,表現出比個人主義文化的更大的優勢。
四、學校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從行為模式、思想傾向、心理傾向、心理素質、自我意識等多個方麵塑造大學生的人格和行為。在教育過程中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格塑造、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增強社會主人翁意識、加強傳統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卻在我們的教育中經常被忽略

③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尨華實驗學校
吉林尨華實驗學校始建於2008年。是經教育局批準的全日制封閉寄宿式學校,涵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教育,具有面向全國招生的資質。學校以興學、立德、育人為本。
目錄
1基本內容
2學校概況
3辦學特色
目錄
1基本內容
2學校概況
3辦學特色
收起
基本內容
學校概況
尨華實驗學校佔地10萬平方米。一期現有教學實驗樓、食堂、學生公寓、教師公寓、操場、素質力行基地等,能夠容納數千名學生就讀。校園設計規范,布局合理,教學、生活、後勤設施先進實用。
學校以傳統文化的教育思想為基礎,秉承知行合一,理事圓融的教育理念,融合古今中外教育優勢於一體,將「德能學」三大方面的有機融合。能夠更好地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辦學特色
尨華實驗學校開設國家正常規定的小學、初中、高中課程。教學本著專精深入的原則,以經典為主要內容,以經典誦讀為主要形式,通過規律以點帶面,把文科等學科知識融入經典里,採用文言文、現代文、英語「三語」密文教學模式。重點開發學生快速閱讀、記憶等潛能,培養學生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於低年級學生布置零書寫作業或極少作業。教學安排上環環相繼,層層遞進。
學校在兼顧文化課的同時,精心打造「素質德行」和「才藝技能」兩個實踐互動平台,緊緊圍繞「德、能、學」三方面的培養,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棵樹苗來培育,使孩子真正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1]
參考資料:1.
尨華文化教育
http://longhwa2008.blog.163.com/
望採納!

④ 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強調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將什麼置於三不朽之首

是立德。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孔穎達疏:「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聖德立於上代,惠澤被於無窮。」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 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 清錢謙益《戶科給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給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為之。」



(4)傳統文化與道德教育擴展閱讀: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對社會有所貢獻。

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

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品德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品德包括:「愛心」、「尊敬」、「言談舉止」、「團結友愛」等。


⑤ 當代大學生怎樣對待傳統文化和道德

中華傳統文化主要教人保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對於道德應該力行。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是很圓滿的,但是現在已經很缺失了。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相有一些事不好的(比如纏足)也沒有什麼了。建議看看視頻《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

⑥ 德育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文化通過對生產力和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促進道德的發展。
文化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知識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對自然界現象和本質的認識的概括和結晶,在人們改造自然的生產活動中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它不僅極大地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且科學技術本身就是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又決定了社會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化,從而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道德觀念、道德行為、道德評價發生根本的變化,從而推動了人類道德水平向前發展。
(二)文化通過世界觀、人生規對道德發生作用和影響。
世界觀和人生觀對於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的指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人們確立什麼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就從根本態度上決定了人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方向和生活道路。文化知識對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化知識有助於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的本質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聯系,從而幫助人們把世界觀和人生觀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形成堅定的信念和意志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態度。這一點對於我們青年來說尤為重要,我們要把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方法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和人生觀作為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它們並不是自發形成的,是建立在通曉人類以往的全部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並且它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知識。因此,只有通過學習或接受教育,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才能牢固的掌握這種世界觀和人生觀,確立共產主義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文化對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變化的直接作用和影響。
道德規范、風俗習慣的產生和發展雖然主要是由於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決定的,但也必須有一定的科學文化基礎。落後的道德規范和風俗習慣的存在,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與文化落後、科學不發達有關。科學文化技術的落後限制了人們的視野,使之對很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本質認識不透,造成了人的愚昧和粗俗。原始社會的血親婚姻關系產生的基礎就是生產力極其低下和對自然規律的無知所致。同樣的道理,宗教神學的存在盡管有眾多的物質的、心理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於人們對自然、社會及人類本身的認識還不發達、不深刻。

⑦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道德教育的關系

文化是道德及道德教育的精神寓所。基於道德與文化之間天然的、本體內意義上不可分割的聯容系,道德教育始終存在於一定的文化譜系之中,體現文化的內在精神和價值理想,是一種文化性存在。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之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

二者在我國文化建設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現代德育的寶貴資源,它所蘊含的德育理念、內容、方法等,對現代德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另一方面,德育也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熱點內容
作文道德與義務 發布:2024-05-03 16:16:03 瀏覽:946
訴訟法各大學排名 發布:2024-05-03 15:24:27 瀏覽:985
公司經理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3 15:03:24 瀏覽:507
道德經推導 發布:2024-05-03 14:05:12 瀏覽:677
道德層面 發布:2024-05-03 13:49:19 瀏覽:226
對於中標通知書的法律效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4-05-03 11:49:42 瀏覽:196
刑事訴訟法二百八十五條規定百度文庫 發布:2024-05-03 11:33:06 瀏覽:143
南岸區政府法律顧問 發布:2024-05-03 11:14:36 瀏覽:63
勞動法合同到期不予續簽 發布:2024-05-03 04:53:47 瀏覽:188
工勤人員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4-05-03 01:02:13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