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冠山道德經

冠山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9-14 16:36:19

A. 山東臨沭的景觀

臨沭縣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窪,縣境東部和北部為低山丘陵,西部沭河沿岸為沖積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間,全縣大小山峰44座,最高海拔394.70米。山地佔土地總面積的3.82%,丘陵佔72.82%,平原佔23.36%。境內有蒼馬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沭河生態旅遊區等名勝。
蒼馬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臨沭縣城東北三公里處,由蒼山、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而成,「蒼山疊翠」自古就有古沂州八景之冠的美譽。蒼山主峰海拔394.7m,翹首東海,含翠欲滴。蒼山疊翠的另一個重要標志,是四奇,即奇石、奇草、奇花、奇林。蒼馬山有其巨大的象形奇石。「老子問天」「駱駝沐月」「虎踞龍盤」「神龜回望」和重約萬噸的腳動石、風動石以及賦有靈性的菱角石等,造形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其次遍布於整個景區而流光溢彩的各種山花,最為突出的是狗皮氈子草和野薔薇。4至10月晶瑩如茵的氈草,刀削般整齊的將山地似綠毯鋪就;滿山遍野且毫無規則地生長於峻谷峭崖的一簇簇野薔薇,隨風搖擺,暗香浮動,讓您在翠綠蔥蔥中體驗大自然的美妙絕倫。生長於蒼山之陰具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千畝青檀林,生態景觀更是國內少有,在蒼山疊翠錦秀畫卷中尤為奪目。「青檀、薔薇、狗皮草」被稱為蒼馬山三樣寶。

這只是一段資料,如果你真的想去看看,可以參考一下網上搜來的圖片:http://image..com/i?fr=bk&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2%D4%C2%ED%C9%BD%CA%A1%BC%B6%B7%E7%BE%B0%C3%FB%CA%A4%C7%F8

B. 苻子的苻子

(謹案:道家祖黃老,蓋三皇五帝之道也,變而為列禦寇莊周,則楊朱之為我也,又變而房中術,而金丹,而符錄,而齋醮,每降益下,而道家幾乎熄矣。於是乎秦漢以來,未有著書象《道德經》者,其象《列子》《莊子》,僅有苻朗,苻朗者,秦苻堅之從兄子也,《隋唐志》《苻子》三十卷,宋不著錄,《路史》徵引,皆取諸類書,非有舊本流傳。蓋亡於唐末。余從類書寫出八十一事,省並復重,得五十事,定著一卷,備道家之一種。就中有雲:至人之道也如鏡,有明有照,有引有致。又雲:為道者日損而月章,為名者日章而月損。又雲:荊山不貴玉,鮫人不貴珠,又雲:木生燭,燭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三復其言,具有名理,本傳稱老莊之流,非過許也。嘉慶丁丑歲秋九月九日,嚴可均謹敘。)
△方外
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免金,及暮而釋竿,其膝所處之崖皆若臼,其跗觸崖若路。魯連曰:「釣所本以在魚,無魚何釣?」太公曰:「不見康王父之釣邪?念蓬萊釣巨海,摧竿投綸,五百年矣,未嘗得一魚,方吾猶一朝耳」。(《御覽》八百三十四,又九百三十五。)
△家策
苻朗棄千釣之劍,抱朴子趨而進□□,以夫千金利劍,剖割之所存焉。苻子之書,大道之所居焉。何夫子棄大而存小乎?苻朗不應。(《書鈔》一百一,又一百二十二,《御覽》三百四十四。案,此抱朴子非葛洪也,葛洪與苻朗不相值。)
△已下篇名闕
黃帝將適昆虞之丘,中路逢容成子,乘翠華之蓋,建日月之旗,驂紫虯,御雙烏、黃帝命方明避路,謂容成子曰:「吾將釣於一壑,棲於一丘。」(《御覽》七十九)
黃帝謂其友無為子曰:我勞天下矣,疲於形役,請息駕於玄圃,子宜代之。無為子曰:「焉能棄我之逸,而為君之勞哉。」乃攀龍而俱去。(《御覽》七十九)
堯以天下讓巢父,巢父曰:「君之牧天下,亦猶予之牧孤犢。君牧天下,是各有其所牧矣。君焉用惴惴然以所牧而與之,余無用天下為也。」於是牽犢而去。(《藝文類聚》九十四)
許由謂堯曰:坐於華殿之上,面雙闕之下,君之榮願,亦已足矣夫。翹曰:「余坐於華殿之上,森然而松生於棟,余立於欞扉之內,霏焉而雲生於牖。雖面雙闕,無異乎崔嵬之冠蓬萊。雖背墉郭,無異乎回巒之縈昆侖,余安知其所以榮。(《御覽》八十,又略見《書鈔》十二。)
虞帝遜禹於洞庭,張樂成於洞庭之野,於是望韶石而九奏。(《路史發揮》五,案《御覽》八十一引苻子曰:「舜禪夏禹於洞庭之野。」路史有多出之句,文亦不同,未詳所本。)
禹讓天下於奇子,奇子曰:「君之佐舜勞矣,鑿山川,通河漢,首無發,股無毛,故舜也以勞報子,我生而逸,不能為君子勞矣。」(《藝文類聚》十一,《御覽》八十二,又四百二十四。)
務光自投於河,盧奴之伯以赤鯉送之。(《御覽》九百三十六)
太伯將讓其國於季歷,謂其傅曰:「太王欲以一國之事而以嗣我,我其羞之,吾聞至人也。不君一世,而萬世以之君,不貴一代,而萬代以之貴,吾焉能貴乎一國,而賤乎萬代哉。」(《藝文類聚》二十一,《御覽》四百二十四。)
武王以天下讓岐封子,岐封子曰:「敦勿勿然以天下為事,君往矣。」余不忍聞之。(《御覽》四百二十四)
漢王聞宋勝子方牧羊於巨澤,鼓而歌南風之詩,使者進謂宋勝子曰:「漢王聞先生之賢,使使者致命於先生,而委國政焉。」宋勝子矍然而顧,謂使者曰:「是何言與?今漢王待四海之士,與十群之羊,其於職司也,奚以異乎?而大王廢牧羊之任,委以四海之政,是錯亂天位,倒置人倫,勝不願為也。乃逃於陰山之陽。(《御覽》八百三十三)
志存四海之外。(《書鈔》十二)
堯舜之智,桀紂以為不智。堯舜以為智,惡知堯舜之非紂,桀紂之非堯舜乎?(《藝文類聚》二十一)
朔人有獻燕昭王以大豕者,曰:「養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邦人謂之豕仙。」王乃命豕宰養六十五年,大如沙墳,足如不勝其體。王異之,令衡官橋而量之,折十橋,豕不量,又命水官舟而量之,其重千釣,其群臣言於王曰:「是豕無用。」燕相謂王曰:「奚不饗之?」王乃命宰夫即膳之。豕既死,乃夕見夢於燕相曰:「造化勞我以豕形,食我以人穢,吾患其生久矣。今仗君之靈,而化吾生也。始得為魯津之伯,而浮舟者食我以粳糧之珍,而欣君之惠,將報子焉,後燕相涉。(一作「游」)於魯津,有赤龜奉璧(一作「銜夜光」原注一雲「夜光珠」)而獻之。(《藝文類聚》二十六,又九十六,《初學記》二十九,《白孔六帖》九十八,《御覽》九百三,又九百三十一。)
心能善知人者如明鏡,善自知者如蚌鏡。鏡以曜明,故鑒人;蚌以含珠,故內照。(《藝文類聚》七十,《御覽》七百十七。)
齊景公好馬,命善畫者圖而訪之。殫百乘之價,期年而不得。像過實也。今使愛賢之君,考古籍以求其人,雖期百年,亦不可得也。(《藝文類聚》九十三,《御覽》八百九十七。)
苻子觀於龍門,有一魚,奮鱗鼓髻而登乎龍門,而為龍。又一術士,凌波激流而不陷,掛鈴行歌,飄浪於龍門,而終日棲遲而不化。苻子曰:「彼同功而事異,跡一而理二,夫何哉?無乃魚以實應,而人以偽求乎。」(《藝文類聚》九十六)
東海有鰲焉,冠蓬萊而浮游於滄海。騰躍而上,則千雲之峰,邁類於群岳,沈沒而下,則隱天之丘,潛嶠於重泉(一作「重川」。)有紅一作氐蟻者,聞而悅之,與群蟻相邀乎海畔,欲觀鰲之行焉。月餘日,鰲潛未出,群蟻將反,遇長風激浪,崇濤萬仞,海中沸,地雷震,群蟻曰:「此將鰲之作也」。數日,風止雷默,海中隱淪如忌,其高概天,或游而西。」群蟻曰:「彼之冠山,何異我之載笠也?」消搖乎壤封之巔,歸伏乎窟穴之下,此乃物我之失,自己而然,何用數百里勞形而觀之乎。(《藝文類聚》九十七,《御覽》九百四十七。)
晉公子重耳奔齊,與五臣游乎大澤之中,見蜘蛛布其網,曳其繩,而執豸以食之。公子重耳乃撫仆之手,駐駟而觀之。顧謂其臣咎犯曰:「此蟲也,智之薄者矣,而猶役其智,布其網,曳其繩,而執豸以食之,況乎人之有智,而不能廓垂天之網,布絡地之繩,以供方丈之御。是曾不如蜘蛛之智,孰不可謂之人乎?咎犯曰:「公子慎勿言也。若終行之,則有邦有嗣也。」(《藝文類聚》九十七,《御覽》九百四十八。)
不安其昧,而人明也,是猶飛(《御覽》一作「夕」)蛾去暗,赴燈而死(《御覽》一作「亡」)者也。(《藝文類聚》九十七,《御覽》八百七十,又九百五十一。)
楚之文子(《御覽》作「交子」)魯之周子,齊之狂子,三子相與居乎泰山之陽,處乎環堵之室,蓽戶(《御覽》作「門」)不扇,蓋茨不翳,而高(《御覽》作「弦」)歌不輟。(宋本《初學記》十八,《御覽》四百八十五。)
至人之道也如鏡,有明有照,有引有致。(《初學記》二十五,《白孔六帖》十三。)
有驢仙者,享年五百歲,負乘而不輟,歷(《御覽》作「居」)無定主,大驛(《御覽》作「周繞」)於天下,(《初學記》二十九,《白孔六帖》九十七,《御覽》九百一。)
盛魄重輪,六合俱照,非日月能乎。(《御覽》三)
水生於石,未有居山(一作「居石」)而溺者;火生於木,未有抱樹(一作「抱木」)而焦者。(《御覽》五十一,又九百五十二。)
桀觀炮烙於瑤台,謂關龍逢曰:「樂乎?」龍逢曰:「樂。」桀曰:「觀刑曰樂,何無惻怛之心焉?」龍逢曰:「天下苦之,而君為樂,臣為君股肱,孰有心悅而股肱不悅乎。」桀曰:「聽子諫。諫得,我改之;諫不得,我刑之。」龍逢曰:「臣嘗觀君之冕,非其冕也,而冕危石,君之履,非其履也,而履春冰,未有冠危石而不壓,蹈春冰而不陷者也。」桀乃笑而應之曰:「是日亡則與俱亡,子知我之亡,而不自知亡乎?子且就炮烙之刑。我觀子亡,子不知我亡,逢布武而趨,行歌曰:造化(一作「造物」)勞我以生,息(一作「休」)我以炮烙。去故涉新,我樂而人不知,乃赴火而死。(《御覽》八十二,又二百八,四百七十五,六百四十七,六百八十六。)
魯侯欲以孔子為司徒,將召三桓而議之,乃謂左丘明曰:「寡人慾以孔子為司徒,而授以魯政焉,寡人將欲詢諸三子。左丘明曰:「孔丘聖人與。夫聖人任政,過者離位焉。君雖欲謀,其將弗合乎?」魯侯曰:「吾子奚以知之。」丘明曰:「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謀失之矣。今君欲以孔丘為司徒,召三桓而議之,亦與狐謀裘,與羊謀羞哉。於是魯侯遂不與三桓謀,而召孔丘為司徒。(《御覽》二百八,又六百九十四。)
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醪,惟飲一鍾,蹇叔曰:「一醪可投河而飲也。」穆公乃以一醪投河,三軍醉矣。(《御覽》二百八十一)
為道者日損而月章,為名者日章而月損。(《御覽》四百三)
玄冥子謂由有子曰:「子有師乎?」由有子曰:「吾將以萬物為師矣。」(《御覽》四百四)
《春秋華林傳》曰:「不知不言,其所以仁。」(《御覽》四百十九)
惠子家窮餓,數日不舉火,乃見梁王,王曰:「夏麥方熟,請割以與子,可乎?」惠子曰:「施來,方遇群川之水長,有一人溺流而下,呼施救之。施應曰:『吾不善游,方將為子告急於東越之王,簡其善游者以救子,可乎?』溺人曰:『我得一瓢之力則活矣,子方告急於東越之王,簡其善游者以救我,是不如求我於重淵之下,魚龍之腹矣。』」(《御覽》四百八十六)
鄭人有逃暑於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從陰。及至暮,反席於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於身,其陰逾去,而其身逾濕,是巧於用晝,而拙於用夕,奚不處曜而辭陰,反林自露,此亦愚之至也。(《御覽》四百九十九)
陶朱富者朱公喪其中子,鄰人往吊之。朱公方擁膝蹲踞,捧頭而笑。鄰人曰:「聞有喪,將唁子致哀。」朱公曰:「生不致哀,死而唁,何鄰人之不通?」(《御覽》五百六十一)
有澤父者,冠葭蘆之笠,納口鹿之履,莎裳褐衣,緩步而去。(《書鈔》一百二十九,《御覽》六百九十三。)
晉之相者桓氏,世傳於楚,善以道假乎財焉。常以其所不射而射之,患晝之不足以卒歲,故以夜而燭之。(《御覽》七百四十五)
夏王使羿射於方尺之皮,徑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則賞子以萬金之費;不中,則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無定色,氣戰於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謂傳彌仁曰:「斯羿也,發無不中,而與之賞罰,則不中的者,何也?」傳彌仁曰:「若羿也,喜焦之災,萬金為之患矣。人能遺其喜懼,去其萬金,則天下之人,皆不愧於羿矣。」夏王曰:「口人聞子之言,始得無欲之道。」(《御覽》七百四十五)
荊山不貴玉,鮫人不貴珠。(《御覽》八百五)
天雖廓矣,野人猶有罩翳之勤。(《御覽》八百三十四)
顏子有疾,三日不食,人問之曰:「吾師食非丹不食,茹非芝不茹,故七百歲,子何不吮瑤以廷生,咀蕊以養齡也。」(《御覽》八百四十九)
吾與玄朱觀東海,釋四馬乎山,玄朱中路而亡馬。苻子使人求之不獲,使鬼索之而獲。(《御覽》八百九十七)
六合不可妄知,故良馬在其中矣。請以六合之觀觀之也。(《御覽》八百九十七)
魏文侯見宋陵子三仕不富,文侯曰:「何貧?」宋陵子曰:「臣見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願百,嘗訪邑里故人,其鄰人貧,有一羊,富者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我成百,則牧數足矣』。鄰者與之,從此觀之,焉知富者非貧,貧者非富也。」(《御覽》九百二)
齊景公謂晏子曰:寡人既得寶千乘聚萬駟矣,方欲珍懸黎會金玉,其得之邪奚若?晏嬰曰:「臣聞琬琰之外有鳥焉,曰金翅,民謂為羽豪,其為鳥也。非龍肺不食,非鳳血不飲,其食也常飢而不飽,其飲也常渴而弗充,生未幾何?夭其天年而死,金玉之珍乃非為君之患也。」(《御覽》九百二十七)
齊魯爭汶陽之田,魯侯有憂色。魯有隱者周豐往觀焉,曰:「臣嘗晝寢,愀然聞群虱之斗乎衣中,甘臣膏腴之肌,珍臣項膂之膚,相與樹黨爭之,日夜不息,相殺者大半,虱父止之曰:『我與爾廬不過縫,所冫食食不過容口,奚用竊爭交戰為哉?』群虱止。今君以七百里地為君之城,亦以足矣,而以汶陽數步之田,惑君之心,曾不如一虱之智,竊為君羞之。」魯侯曰:「善」。(《御覽》九百五十一)
木生燭,燭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御覽》九百五十二)
苻子登乎太山,下臨千仞之淵,上蔭百尺之松,蕭蕭然神王乎一丘矣,言不出乎耒,心不過乎俗人,其猶木大守脂。(《御覽》作「守夜」誤。)瓦難司晨矣。(《御覽》九百五十三,又《書鈔》一百三十五脂篇引末二語。)
趙之相者曰:「林氏有九子皆賢,國人美而稱之,號曰九德之父,十德之門,趙王疾之,乃使擇其果之繁者伐之,其父曰:『果之茂者猶伐之,況其人乎?吾將以爾為累矣。去之則免。」乃攜老持子,逃於白雲之岩,終身不返,趙人思之。(《御覽》九百六十四)
領人謂展禽曰:「魯聘夫子,夫子三黜,無憂色何?」禽曰:「春風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洛,吾不知其枯。」(《御覽》九百九十四)
苻朗:
謹案:道家祖黃老,蓋三皇五帝之道也,變而為列禦寇莊周,則楊朱之為我也,又變而房中術,而金丹,而符錄,而齋醮,每降益下,而道家幾乎熄矣。於是乎秦漢以來,未有著書象《道德經》者,其象《列子》《莊子》,僅有苻朗,苻朗者,秦苻堅之從兄子也,《隋唐志》《苻子》三十卷,宋不著錄,《路史》徵引,皆取諸類書,非有舊本流傳。蓋亡於唐末。余從類書寫出八十一事,省並復重,得五十事,定著一卷,備道家之一種。就中有雲:至人之道也如鏡,有明有照,有引有致。又雲:為道者日損而月章,為名者日章而月損。又雲:荊山不貴玉,鮫人不貴珠,又雲:木生燭,燭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三復其言,具有名理,本傳稱老莊之流,非過許也。嘉慶丁丑歲秋九月九日,嚴可均謹敘。

C. 臨沭縣哪裡好玩

1.蒼山疊翠:蒼山主峰為蒼馬山脈的最高峰。它由南、北、中三峰組成,其中北峰最高,海拔394.7米。整個山體松柏掩映,層層疊疊,蒼翠欲滴,怪石嶙峋,雲霧繚繞,與周圍群山相映成輝, 以自然生態優美而著稱古今。明代詩人舒祥贊曰:「好山面面削芙蓉,吐月摩雲勢更雄。數疊好峰青列戟,幾層青嶂碧連空。巍峨低度淮陰小,突兀高聯泰岳崇。日暮卷簾看昳色,滿山佳氣雨蒙蒙。」

蒼山疊翠有著外界無覓的四奇獨在,即奇石、奇草、奇花、奇林。蒼馬山有其巨大的象形奇石。「老子問天」、「駱駝沐月」、「虎踞龍盤」、「神龜回望」和重約萬噸的腳動石、風動石以及賦有靈性的菱角石等,造形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構成了蒼馬山獨特而壯麗的自然奇觀。其次遍布於整個景區而流光溢彩的各種山花,最為突出的是狗皮氈子草和野薔薇。四至十月,晶瑩如茵的氈草,刀削般整齊地將山地似綠毯鋪就;滿山遍野且毫無規則地生長於峻谷峭崖的一簇簇野薔薇,花如翩翩彩蝶,暗香浮動,令人消魂。再就是生長於蒼山之陰,具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千畝青檀林,生態景觀國內少有,被譽稱「蒼馬山三樣寶,青檀、薔薇、狗皮草」。是蒼山疊翠錦秀畫卷中令人奪目的看點。

2. 始皇登臨處:位於蒼山南峰頂,如今高台與頌碑已毀,僅剩遺址。據載,公元前219年,「帝之琅琊,道南郡入。」秦始皇東巡親臨琅琊郡,並築台以望東海,建碑頌德。方誌記載:秦王柱,便是秦始皇築台望海,建碑頌德之處。經考證,秦王柱即位於蒼山峰巔。

3. 青檀谷位於蒼山主峰之陰的峽谷地帶。南北長近2公里,西鄰萬木蔥郁的響馬嶺,東連馬山,谷幽林秀,終年泉涌汩汩。百年以上樹齡的青檀與刺槐將此處覆蓋得濃郁清涼;狗皮氈草綠茵如毯,專家稱之為中國式高爾夫天然球場。林中百鳥鳴唱;無際的槐花使五月的蒼馬谷地漫天飄白,風送暗香,令人流連忘返。

4.玉虛仙境在蒼山主峰東麓第四峰的陡崖峭壁之上。石洞由兩石相疊而成,洞西側有一巨石,壁上「玉虛仙境」四個漢隸石刻大字清晰可辨。相傳為安期生修煉處。《沂州志》記載:「玉虛宮,在州東八十五里蒼山之陽,昔人以為安其生修煉處,遺址尚在。月夜常有白鶴反唳,香氣撲人。」

5.鬼谷駐跡位於蒼山主峰東麓懸崖處,面東而立的絕壁上「鬼谷駐跡」4個漢隸石刻大字,在松柏掩映下,顯得格外庄嚴而神秘。壁前為一平台,可俯視江淮沃野,平台下行百米有一石洞,即「鬼穀子洞」。相傳,這具有夢幻色彩的雲霧山中,就是兵祖鬼穀子王禪在此培訓孫臏、龐涓的兵學聖地。

6. 疊翠峪與玉虛觀蒼山與馬山之間朝陽地帶有一條谷地,北端有一東西山樑連接蒼馬二山,谷底平曠,北高南低,北窄南寬,呈簸箕狀。這條深谷叫疊翠峪,當地人稱牛口峪。著名的竇王廟和玉虛觀就座落在這幽林深谷之中。

7.草山草山海拔242.3米,與馬山欲斷還連而聳峰獨秀,蒼翠涵幽。古時因山臨海而立,位於蒼山馬山之東南,每日最早見到日出而得名,簡稱朝山。草山系當地百姓上山砍柴的俗稱。朝陽山西側有一泉,冬夏不幹,名為「神泉」。

8.五罐鼻位於蒼山東北側的半山懸崖。一塊巨石矗立在陡壁上,突兀挺拔,頂上平坦,石下萬丈深淵,下視令人目眩。站在這塊石頭上能看見五個方向的景物,同時可從蒼山之外五個方向看到它,所以稱它「五罐鼻」。人們通過長期觀察,得出一個非常准確的信息,即每當這塊巨石上出現彩雲時,一場或大或小的降雨必將來臨。

9. 虎踞龍盤在蒼山南峰之陽,有一巨石,猶如一隻威風凜凜的猛虎正俯視江淮,躍躍欲試。遊人立於疊翠峪東側谷底,抬頭向西北上方仰視,其面部斑紋均依稀可見。與之相距二百米的中峰東側又有一條蒼龍拱震北斗,龍虎雄峙,巍巍壯觀,自古就有「虎踞龍盤」之謂。

10.竇王廟遺址位於疊翠峪深處。相傳當地人為紀念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竇建德而建廟於此。該廟是蘇魯地區極有影響的古寺名剎。屢修屢毀,現僅存遺址。廟西側的石壁上有記載七品芝麻官徐九經當年游山題詩:「遠看一座疊翠山,近看一座疊翠山,山前山後轉著看,真是一座疊翠山」等摩崖石刻。

11.翠湖即凌山頭水庫。因近蒼山疊翠勝景而得名,因蓄蒼源河碧流而成湖。位於蒼馬山風景名勝區西北側。是景區重要景觀之一,又是縣域最大的淡水庫。濕地面積近萬畝,庫容1200餘萬立方米。其水既可灌溉,又是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源地。翠湖碧綠如染,泛金光而含煙波,騰祥雲而升霞霧,山水相依,山憑水而疊翠,水因山而秀美。或輕舟盪漾,或閑雲垂釣,湖光山色,風情萬種,令人流連忘返。

12.馬山相連於蒼山之東。南北走向,由大小12個峰頭組成,雄奇闊大,逶迤連綿,長約5公里,主峰海拔333.5米。其造型恰似亘卧峰巔的巨型神龜,正翹首回望東海,世人稱其為「神龜回望」峰。峰巔北側有一片石重約萬斤,遊人可用小拇指輕輕晃動;主峰南側有一巨石重約萬噸,可用腳踏動,人稱「腳動石」。

13.神龜回望立於馬山西側谷底。舉目向東北方向望去,其主峰奇特的造型,令人感嘆。一尊巨大無比的神龜恰似剛剛從東海躍上馬山峰巔,其翹首回望的神態栩栩如生。相傳,東海龍王生有九子,均被派往人間司職。該神龜系龍第九子,被龍王指派去朝庭,司保皇帝江山萬年永固之職。途中龍九特立馬山回首凝望東海,充滿了對故鄉的無限眷戀。

14. 抗金寨位於馬山南端之上。近2平方公里,古寨、斷垣、殘壁山門、哨台、防守布局等至今仍依稀可辯。據專家評價,此寨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規模最大,且保存尚好的古戰場遺址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及觀賞價值。據《臨沂縣志》記載:「馬山有故寨,宋滕狄御金兵所建也。」《通鑒》記載:「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沂民避蒼山者數十萬。金兵圍困,久攻不下。寨首滕狄告急於魏勝,勝提兵往解蒼山圍。」時過境遷,山寨城垣仍給人以英雄往事之遐想。

15.惠民泉抗金寨中東南側有一泉,水自巨大的岩石下湧出,自成清潭碧流,惠及歷代山民百姓,故名惠民泉。《臨沂縣志》記載,此泉「可飲萬人」。當年人們就是靠這山泉生活,靠堅固的寨牆抵禦金兵。

16.冠山仙境冠山仙境景區,位於蒼馬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內。她東鄰大海,與連雲港花果山相望,西枕沭水碧流,為蒼馬山群峰之一,主峰海拔288.2米。西鄰馬山,北依演武山,兩峰對峙,呈馬鞍狀。因主峰北側有一巨石形成的奇峰,海拔299.5米,若鳳凰之冠而得名。人們清晨立於蒼馬之巔望大海旭日東升,紅霞滿天,冠山被蒙罩在金光萬道的神秘之中,猶如太陽般燦爛,故又曰太山。據東盤觀音禪寺廟碑載,清雍正皇帝甲辰年巡遊此山,並建有太山行宮,現僅存遺址。冠山仙人洞即是最好的例證。冠山以其優美靜雅的環境吸引了道教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傳人尹喜和徐則、張良、徐庶等歷代數位高人在此修煉成仙而名聞天下。

17.仙人洞 仙人洞即神仙洞。位於冠山主峰北側,面對東海。「仙人洞」是冠山主要景觀。位於冠峰北麓有石洞兩穴,上下兩洞相距約3米。傳因古代張良、徐庶在此修煉成仙而得名仙人洞。下洞留有仙人遺跡,《臨沂縣志》稱它「容積不逾方丈,而中有天然之石榻石椅,滑而光澤,若人常坐卧者然。」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代表劉少奇來山東視察指導工作時,曾住在冠山腳下的東盤村。在山花爛熳的1942年5月,劉少奇饒有興趣地與大家一道登上冠山仙人洞處。他被眼前的美麗景觀深深感動,欣然揮毫寫下了「冠山仙境,福地洞天」之佳句,並詼諧地說:「大家齊心努力,等我們的事情辦好了,我也來做神仙」。人民領袖的音容笑貌已經與冠山仙境同青共春,永傳於世。

18.演武山 位於冠山北側。與其他諸峰連而不斷形成朝陽懷抱之勢,別有洞天。主峰海拔284.0米。位於山東南麓有佔地不足二平方公里的小平台,世傳隋唐時羅成曾率部駐扎於此,辟有場地操練兵馬,演習武藝,故稱「演武台」。現尚存演武場、點將台等遺址。

19.長春觀與古銀杏樹相傳,尹喜修仙傳道而建的長春觀遺址,位於冠山與演武山之間的向陽深處。面積約百畝,東西北三面依山,谷幽林密。道觀臨崖而建,即「長春觀」。宋元時期著名道教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曾在觀中誦經傳道,並自諭長春子。觀內有「三清閣」等。《續修臨沂縣志》記載:「三清閣有銀杏二株。」其中,一株在長春觀院內,至今保護完好。樹齡2100餘年, 高24米,主幹約7米,最大圍粗7.7米,須5人合摟。枝繁葉茂,遮陰144平方米。世傳樹為徐則所植,晉八年立碑載之,是目前臨沂市樹齡最長的銀杏樹。另一株在觀前牆外約20米處,古碑記為「尹喜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此樹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毀於戰亂。時隔十年後又在根部抽出一枝新芽,即現觀前銀杏樹,高21米,胸徑1米有餘,挺拔茂盛。此樹歷風雨滄桑,又印證了道家「萬事萬物,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的宇宙觀。當代畫壇泰斗張文俊先生,面對古樹,深情而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應當備加保護」。

20.冠山泉林遍布冠山景區內的優質礦泉達28處之多,其中尤以長春觀兩側的神泉、龍泉、靈泉等最為著名。泉水清冽甘甜,四季涓涌,碧流成溪,其景觀備受遊人青睞。

21. 玉聖園 玉聖園景區包括玉聖園、 觀音禪寺、玉聖山莊、卧龍池、蓮花灣、百鳥村(在建)等,位於臨沭東盤蓮花灣畔,佔地約120畝,系山東寶田石業有限公司於2003年投資600多萬元,在沂陽觀音院的基礎上修建而成。

22.觀音禪寺寺院座落於冠山之陽的東盤玉聖園蓮花灣內。始建於隋唐,是遠近聞名的千古名剎。主要供奉佛祖、觀世音菩薩及十八羅漢等。據百姓傳說,到該院燒香特別靈驗,能達到有求必應的效果。寺院碑載,早在宋元之前,觀音禪寺就是魯南蘇北乃至全國佛教界地位顯赫的古寺名剎。香火極盛,信徒遍及各地。僅元至正已未年至清光緒十九年的六百年間,官府與民間先後五次重修此院,足見該寺院地位之要。21世紀初始,當地著名人士李培梅先生為搶救歷史文化遺產和弘揚佛學,自籌資金400多萬元,在原址上重修了佔地8公頃的

玉聖園觀音禪寺,並義捐給臨沂市佛協對社會開放。

23.夾谷山位於蒼馬山風景名勝區的最東部,是魯蘇兩省的界山,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歷史文化名山。史書《春秋》詳載,公元前500年,由孔子主持魯定公與齊景公舉行會談,從而奠定兩國稱雄政治基礎的重大歷史事件——夾谷齊魯會盟就發生於此山。明代大理寺正卿裴天佑登臨賦詩:「翠微西進祝其城,齊魯當年此會盟,幽洞雲深人已去,左壇松老月還明」。逝者如斯,青山依舊。孔子及兩國郡主在此從事重大政治活動的祭壇及書院、聖廟等歷史遺跡仍依稀可辨。遊人至此仍能感覺到2500年前的歷史氣息。

24.玉山海拔304.6米,位於縣境東北部,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這里山林植被茂密,自然生態良好,環境優雅靜美,一派桃花園里人家的意境。據傳說,早在遠古時代,玉山山脈的大小山頭都是顯露於汪洋大海與陸地過渡段的仙山群島,後因地殼運動,海水退卻,才成為今日的形態。玉山顧名思義玉皇山也。自古就有:「玉山仙都」之美譽。相傳,這里乃是八仙中鐵拐李和曹國舅的故鄉。八仙就是自此山出發過海的。拐老隨身使用的寶葫蘆即為玉山所生長。他臨行前對山主說是借用,但從未聽到歸還的信息。玉山是齊魯夾谷會盟之地,更是明太祖朱元璋發祥地。他早年隱居玉山韜光養晦時的金鑾殿龍墩,鑄劍池等遺址及傳說,家喻戶曉。玉山樹高林森,山青水秀,物產豐優。生長於澗邊溪旁、嶺上崖下的玉山甘露青茶,因其獨特的保健功能,早就蜚聲海內外。

25. 羽山以禹王父子治水的故事而聞名天下,位於縣城東南31公里的蘇魯交界處。海拔269.5米,東西走向,總面積1.5平方公里。山勢挺拔,景色秀麗,有「殛鯀泉」、「禹王廟」、「出雲洞」、「鳳凰石」等名勝,自古為游覽勝地。古詩雲:「羽山一點青,海岸雜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靄」。相傳,夏禹的父親鯀,因治水不力,被舜帝正法於此山,後在鯀死處湧出一山泉,謂之「殛鯀泉」,泉水終年不涸。明《隆慶海州志》載:「羽潭在羽山下,鯀化為黃熊入於羽淵即此」。清《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載:「山西南有淵水即羽泉也,俗謂此山為懲父山」。此山舊稱禹山,後因山石多羽毛狀,更名羽山。亦說因山上古有一種珍鳥,羽毛甚美,得名羽山。羽山是中華民族的史前文化名山,也是遠近聞名的溫泉之鄉。據地質專家分析斷定,羽山地下蘊含著豐富的地熱溫泉。目前已正式列入開發規劃,一個環境優美的溫泉休閑度假區,即將在風光秀麗的羽山腳下誕生。

D. 中國書法大字典的作品目錄

周石鼓文秦泰山刻石�邪台刻石碣石頌漢魯孝王刻石朱博殘碑萊子侯刻石開通褒斜道摩崖大吉買山地記三老諱字忌日記子游殘碑嵩山太室神道石闕銘北海相景君碑石門頌乙瑛碑禮器碑永壽二年�孔宙碑封龍山碑西�華山廟碑史晨碑夏承碑郭有道碑西狹頌楊淮表記韓仁銘尹宙碑曹全碑張遷碑劉平國碑小子殘碑朱君長三字章草千字文芝白帖魏十三字殘帖墓田丙舍帖�季直表宣示表吳谷郎碑西晉出師表月儀帖平復帖東晉蘭亭敘十七帖喪亂帖孔侍中帖袁生帖姨母帖初月帖遲汝帖奉橘帖行穰帖快雪時晴帖思想帖此事帖官奴帖二謝帖虞義�帖樂毅論(集字聖教序)(�福寺斷碑)鴨頭丸帖中秋帖東山帖洛神十三行地黃湯帖二王帖廿九日帖送梨帖蘭草帖伯遠帖廣武將軍碑�賓子碑(西域出土書跡)(木簡)劉宋�龍顏碑江陽王次妃石夫人墓誌石門銘安定王夫人王氏墓誌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觀海童詩雲峰山摩崖太基山摩崖天柱山摩崖百峰山摩崖安樂王墓誌元顯�墓誌元珍墓誌司馬景和妻孟氏墓誌皇甫�墓誌齊郡王�造像記崔敬邕墓誌賈思伯碑司馬�墓誌李璧墓誌司馬顯姿墓誌張猛龍碑高貞碑高慶碑元倪墓誌馬鳴寺眼法師碑元馬璁墓誌鞠彥雲墓誌李超墓誌張玄墓誌東魏比丘洪賓造像記王僧墓誌高湛墓誌敬史君碑北齊崔府君墓誌報德像碑鄉孝舉孝義�敬碑徂徠山佛號摩崖北周匡�刻經頌隋龍藏寺碑美人董氏墓誌啟法寺碑蘇孝慈墓誌張貴男墓誌真草千字文(高昌國墓�)唐孔子廟堂碑積時帖等慈寺碑昭仁寺碑枯樹賦皇甫府君碑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虞恭公墓誌史事帖草書千字文裴鏡民碑屏風書伊闕佛�碑孟法師碑晉祠銘溫泉銘哀冊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倪寬贊行書千字文韓仲良碑絕交書衛景武公李靖碑王居士�塔銘尉遲敬德碑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墓誌書譜草書千字文觀無量壽經梁師亮墓誌�仙太子碑夏日游石淙詩信行禪師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善才寺碑嶽麓寺碑東林寺碑郎官石記肚痛帖草書帖草書古詩四帖老子道德經多賓塔碑祭�稿祭伯稿爭坐位稿麻姑仙壇記宋�碑李玄靜先生碑李氏廟記竹山堂�句裴將軍詩顏勤禮碑自敘帖司馬�碑顏氏家廟碑建中告身帖(忠義堂帖)放生池帖�書帖文殊帖江外帖送書帖草篆帖廣平帖聖母帖草書千字文論書帖秋�八首藏真帖律公帖深慰帖最澄請來目錄跋羅池廟碑金剛般若經玄秘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五代神仙起居帖韭花帖夏熱帖宋赤壁賦寒食帖醉翁亭記李白仙詩巷楚頌帖大江東帖寒食帖跋李白憶舊游詩巷伏波神祠詩巷松風閣詩巷王長者墓誌銘稿范滂傳春遊詞三圖題識顏真卿告身跋贈佛照禪師詩草書帖樂兄帖方圓庵記苕溪詩評紙帖蜀素帖第一山三大字重修大成殿記易聲東福寺方丈二大字元行書千字文天冠山詩帖妙嚴寺記李太白詩巷明西苑詩�山�帖王�詩巷王�書幅(集帖等)澄清堂帖淳化閣帖大觀帖草書�會停雲館法帖余清齊法帖�岡齊法帖玉煙堂法帖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秋碧堂法帖草字�草書 �辨隸辨說文古籀補說文古籀補補

E. 嵩山路線請教

河南鄭州登封嵩山少林寺旅遊全攻略2011年最新(吃、喝、住、行、玩、樂、路線、自助游、一日游) 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旅遊攻略下載!中嶽旅遊驢友必讀-嵩山72峰及最全線路!

中嶽旅遊必讀----嵩山72峰及線路

嵩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海拔1512米。金末宣宗曾屯兵於少室山頂,抵抗元兵,故又稱為「御寨山」。少室山勢,群峰爭艷,千奇百異。整座山如拔地而起,峰巒參差,峽谷縱橫。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峰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所以唐代有「少室若蓮」之說,當地群眾稱之為「九鼎蓮花山」。少室山的南面,山姿很象古人戴的忠靖冠,所以宋代又有「冠山」之名。

從山南看少室諸峰

少室山共36峰,根據其地理位置,又將其分為東、南、西三個部分。東十三峰分別是:迎霞、朝岳、太陽、少陽、明月、連天、紫霄、天德、檀香、丹砂、玉華、葯堂、白道。南十一峰分別是:寶柱、卓劍、清涼、寶勝、紫薇、紫蓋、翠華、瓊壁、凝碧、瑞應。西十二峰分別是:望洛、石城、石筍、香爐、系馬、缽盂、七佛、羅漢、靈隱、來仙、白鹿、白雲。
在東北少林水庫大壩上看東部諸峰

少室山以其險峻挺拔,近年來受到了登山愛好者的青睞。現在人們多走的,一般是南11峰和東13峰,這24座山峰基本集中在一起,從南面看起來是一個整體,如果體力好、耐力好,登山技術也好的話,一天可以走多個山峰,並且還可以從南面諸峰走到東面諸峰。西12峰除個別山峰與南面諸峰和東面諸峰相連外,其它山峰則相對分散在山體西面,高度相對也較低,又處於山脈西部,一般人不易到達那裡,所以現在登西面諸峰的價值不是很大。從太室看少室

少室山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三山兩峽一條線。所謂三山,指的是連天峰、紫霄峰和大寨;兩峽,指的是玉皇大峽谷和待仙峽;一條線是指三皇寨旅遊線路。這三山兩峽一條線,基本把少室所有有特點的地方全包括了。

先說三山,三山基本都是少室最高的山峰,分處少室三個部分,連天以嵩山最高峰而聞名,位於少室南部(不知為什麼劃到東部11峰內),海拔1512米,是嵩山的最高峰,登此峰可以滿足登上中嶽最高峰的願望。紫霄以險峻挺拔而聞名,遠遠看去,山峰直插雲霄,很有氣勢,是登山者最一見就傾心,最能勾起攀登慾望的山峰。大寨山頂地勢平緩,林木高大,植被茂密,有著眾多的山峰和溝壑,風景迷人,是觀看紅葉和冬季登山賞雪的最佳去處。對於這三座山峰,我的博客里已分別作了介紹。

再說兩峽,玉皇大峽谷連接少室山的連天、紫霄、大寨三大山峰,彷彿是在少室山的腹部開裂了一個大豁口。峽谷幽深,落差極大,底部狹窄,最窄處僅有二三米寬。玉皇峽既是人們登紫霄峰下山的必經之路,從連天峰下山時也可以從這里下山,另外這里還有幾條溝可以通到大寨上面,因此它在少室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待仙峽是少室東部的一個大峽谷,與玉皇峽谷不同,待仙峽峽谷開闊。它的東邊是少室的東部門戶三座山峰,分別是迎霞峰、天德峰、朝岳峰,三峰相連,形成一個「山」字形,猶如少室山的一個天然屏障,護衛著其它山峰。峽谷右面就是少陽峰至紫霄峰以及中間的一帶山脊,也就是說,這個山脊的兩邊分別是玉皇大峽谷和待仙峽。待仙峽東口有個安陽宮,南口有個蓮花寺,峽谷里地勢開闊,樹木茂密,流水潺潺,綠草如茵。是休閑遊玩的好地方,又是攀登紫霄峰的必由之路。

太室山頂看少室

這兩峽中,玉皇峽以險峻刺激聞名,待仙峽以風景優美聞名。除此二峽外,少室還有三皇大峽谷、連天大峽谷以及靈霄峽等峽谷。其中從三皇大峽谷可以上連天,靈霄大峽谷頂部與三皇大峽谷頂部相連,是從將軍廟上連天時的一個通道,值得說的東西不多。連天大峽谷則由於處於大山最深處,裡面地形復雜,十分險惡,基本無法通行,所以也多被人們忽略。所以玉皇峽和待仙峽則在少室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一條線就是三皇寨風景區了。它從少室山西部的懸崖邊從南向北穿過整個少室山,整條路線基本都在山半腰上,集雄、險、絕、奇、秀為一體,自然景觀奇特,人文景觀豐富,森林環境幽美,海拔1200米。兼具有華山之險,泰岳之雄,衡山之秀,恆山之奇。在這里既可以體驗少室的險峻挺拔之勢,還可以看到少室最有特點的地理構造和岩石紋理,如果掌握有豐富的地理知識特別是地質知識,還可以去研究嵩山20多億年前形成時的岩石特徵。一路上有寺廟、有峽谷、有崖壁、有吊橋、還有棧道,一般要走三四個小時才能走完全程,對於平時不怎麼爬山的人來說,也是一次不甚輕松的旅程。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合人們前去遊玩,而以秋季風景最佳,可以看到線路兩端色彩豐富的紅葉景觀。是嵩山最值得前往的一個地方。

嵩山七十二峰,以峻極為至尊,連天為最高,而如果說起險峻挺拔、居高臨下,上接天穹,勢壓諸峰的,則非紫霄莫屬。

嵩山自古就有「太室如龍眠,少室如鳳舞」之說,此說很形象地說出了嵩山二室的山勢特徵,那就是太室雄渾,少室峻峭。太室象條東西向躺著的巨龍,氣勢磅礴。但若說起哪座山峰比較突出,就比較難了。除了分散在主體山脈周圍的小山峰尚可看到象個山峰外,大部分山峰都是突出在整體山脈上的小山頭,一點也看不到作為一座山峰所應有的挺拔峻峭之勢。所以,現在經常有人從西邊的永泰寺上觀香峰,望都峰,然而一路順山脊而行,過卧龍峰、獨秀峰、玉人峰、玉女峰、華蓋峰直達峻極,並繼續向東,走起雲峰、玉鏡峰、青童峰等山峰直到太室最東端八龍潭上面的春震峰或者盧崖瀑布上邊的雞鳴峰而下,一天就能走過十多個山峰,並且基本上把太室從西頭開始向東走到山脈的最東頭。

少室就不一樣了,自古少室就有「九鼎蓮花」之稱,從東、南、東北等方向看上去,只見座座山峰直插雲霄,險峻挺拔,很有氣勢。只有從少林寺方向看上去的時候,才會看到少室象堵牆一樣立在寺南。這樣的山勢特徵,造就了少室山異峰突起,群峰爭秀。連天峰是嵩山的最高峰,按理它應該是最有氣勢的,但由於它處於群峰之中,所以其挺拔的身姿都被其它山峰遮擋了,所以即便是最高峰,也很難有機會去展現出來,只有登上了少室山其它山峰後,才能從山樑或者山峰上看到它挺拔的樣子。

而紫霄峰則不同,它處於少室山東部,西邊是少室諸峰,基本無人居住,東邊則是登封市區,從市區就能直接看到它那高高的山尖,由於山頭常有雲霧,所以人們一般看到的只是它的下半部,這樣就更顯得它的高大了。它的東面則有幾座小山峰簇擁圍繞,這又為它的高大作了最好的襯托。其實,就其高度來說,它的高度並不低,估計高度也在1500米以上,如果僅憑目測的話,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會感覺它就是嵩山最高的山峰。
嵩山七十二峰
太室三十六峰
峻極峰為太室最高峰,據縣志等史料記載,上有玉井、玉女窗、封禪壇、石室(韓退之偕蘆仝、李渤曾宿其中),有中頂寺、棲禪升道寺(曰嵩頂三寺),下有雙林寺、中天池、高登崖、乳泉、丹皂盆、松樹窪。現在除自然景觀外,寺已毀壞僅有遺跡可尋。太室三十六峰均有典故和傳說,宋朝詩人樓異寫了二十四峰詠,明代傅梅又補作了十二峰賦。這些詩、賦和傳說耐人尋味,引人嚮往。如玉女峰:峰北有石似玉女,上有天篆七字,人莫能識,詩曰:「玉仙曾此駐雲車,日滿窗紗映雪膚,七字天書人不辯,定知玉女手中符。」三十六峰(其實不止36峰)峰名如下:
太白峰、望都峰、觀香峰、積翠峰、立隼峰、獨秀峰、玉女峰、玉人峰、虎頭峰、玉鏡峰、子晉峰、會仙峰、河帶峰、玉柱峰、卧龍峰、勝觀峰、老翁峰、華蓋峰、鳳凰峰、桂輪峰、三鶴峰、起雲峰、金壺峰、松濤峰、獅子峰、遇聖峰、浮丘峰、周到峰、萬歲峰、黃蓋峰、懸練峰、雞鳴峰、青童峰、春震峰、翠蓋峰、玄龜峰。

太室最高峰為峻極峰。東望春震峰,為春震龍乘陽之意。南為金壺峰,謂浮提國人用肘後金壺墨佐老子李耳寫道德經,餘墨淋漓潑於石上成篆隸蝌蚪文。李耳居太室自號中嶽古先生,後騎千年古松所變青牛出函谷,離嵩西去,金壺峰萬古留名。白鶴觀側為松濤峰,古時嵩山松柏風振其間,松濤滾滾。向南為起雲峰,每出雲,民佔西。野豬坡北為黑龍谷,谷勢上下,陰伏黝深,右坡有巨石狀如爐,亦稱香爐峰(此峰不在36峰之數),其上為石幔峰,陡削高矗,上接雲端如幔垂。往南為鳳凰峰,唐高宗游嵩時有鳳凰集其上,襟聯鳳凰峰的為玉鏡峰,《嵩書》載:「峰下曾見一鏡浮空,光色如玉;再南為虎頭峰,峰上有虎口崖,為唐李筌得黃帝陰符本經處;逍遙谷東為萬歲峰,系漢武帝游嵩路過此峰時,驚聞山呼萬歲而得名;峰上建有登仙台和萬歲亭,峰下建有萬歲觀,縣城北門為萬歲門。偏東為獅子峰,峰形如獅,巍巍雄踞;北側為遇聖峰,東望三鶴峰,道士李八百煉丹於此,三鶴翔其上,又東為浮丘峰,為浮丘仙公所居,下迤望朝嶺,栩栩有生氣。中嶽廟北為黃蓋峰,傳漢武帝游嵩時黃雲蓋其上;再往北為青童峰,漢武帝游嵩至此,遇二青衣童子捧書迎駕,欲問忽不見,亦稱青崗坪。黃蓋峰後為周到峰,周到峰東為雞鳴峰,盧崖瀑布偎依的為懸練峰。」

右南有峰矗立削然為玉柱峰,遠看如玉,近視擎天,峰下有法王寺。玉柱峰旁有老翁峰,峰巔有石輪擎突,聳立數千仞,如戴切雲之崔嵬,而青蒼瘦勁,佝僂天成,嵌若掀唇,足句若豎背,數小石蹲者、卧者、仰者,豎而徙倚者,如兒孫隨從。老翁峰下為天門峰,亦稱桂輪峰,兩崖對起,中豁如闕,故稱天門,亦稱嵩門。登其上南望汝魯諸山,出沒於百里之外,峰西有蝌蚪崖,為漢張芝獲蝌蚪古書處。稍西為玉人峰,漢武帝於此得玉人為廟主,因以名峰。與玉人峰相次者為玉女峰,峰北有石似女,西走為獨秀峰,亦稱金匱峰,峰西為立隼峰,又南為積翠峰,名剎會善寺建其下。最西為太白峰,上多白玉,近永泰寺為子晉峰,為周靈王太子晉所居之地,上有飲鶴池,下有太子溝、太子廟、太子池。永泰寺上為觀香峰,因子晉妹王觀香修道於此而命名。最西北為望都峰,洛都遙遙,望之可及。峻極峰北依者為玄龜峰,即中峰,取北方玄武之義。中峰次之為河帶峰,補稱觀黃峰,踞其上北眺黃河,明滅一線。近峻極峰為會仙峰,漢武帝登嵩時見有八仙人圍棋於此,並建八仙壇。西北為卧龍峰,峰狀似卧龍,上有池為京兆王所鑿,有京兆王墓,亦稱墓坡,近北為華蓋峰。

少室三十六峰

少室三十六峰以奇形異狀命名,峰體挺拔,形態各異,景色迷人。宋朝樓異曾寫《少室山三十六峰賦》,盛贊奇峰美景。宋朝許安仁《望少室》詩曰:「名山終不見真形,萬仞崖上崖杳景。安得雲間跨白鶴,下看三十六青峰。」現將諸峰名稱錄於後:

望洛峰、石城峰、石筍峰、香爐峰、羅漢峰、系馬峰、缽盂峰、七佛峰、靈隱峰、來仙峰、白鹿峰、白雲峰、金牛峰、寶柱峰、卓劍峰、清涼峰、寶勝峰、紫薇峰、紫蓋峰、翠華峰、瓊壁峰、凝碧峰、瑞應峰、迎霞峰、朝岳峰、太陽峰、明月峰、連天峰、少陽峰、紫霄峰、天德峰、檀香峰、丹沙峰、玉華峰、葯堂峰、白道峰。

少室山東13峰:最先得朝霞者為迎霞峰,東拱岳廟者為朝岳峰,依次,大的為太陽峰,小的為少陽峰。近太陽峰西邊為明月峰,稱南勢壓諸峰,望之幾與天接的為少室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次連天峰者為紫宵峰。自東望之,兩峰相依並矗,直刺雲天,獨雙峰高掛天上,亦稱並玉峰,有石天然成帝字,為天德峰,長檀香的為檀香峰,產丹砂的為丹砂峰。再南上產玉膏者為玉華峰,產葯草的為葯堂峰,峰上有白道人洞為白道峰。

南十一峰:最東南形如卧牛的為金牛峰,正南高聳如柱的為寶柱峰,卓立如劍的為卓劍峰。在清涼寺上的為清涼峰,在寶勝寺上的為寶勝峰,多紫薇花的為紫薇峰,雲煙中像義士挺立者為紫蓋峰、翠華峰,上有石色如玉為瓊壁峰,顏色碧綠的為凝碧峰,曾見有神人在其上者為瑞應峰。

西十二峰:逶迤在西,可望洛京的為望洛峰,上有石方如城的石城峰,石立如筍的為石筍峰,狀若香爐的為香爐峰,爐耳像栓馬柱的為系馬峰,頂圓而平,狀如缽盂的為缽盂峰,該峰有懸龕比如聯帷,佛坐禪定處叫萬佛龕,近缽盂峰形如七佛的為七佛峰,形若羅漢者為羅漢峰,近香爐峰上多仙靈者為靈隱峰、來仙峰。曾在峰上獲白鹿者為白鹿峰,時而出現白雲與其它峰不同者為白雲峰,嵩山居民祈雨,若見岩谷生霧,蓬蓬直騰,三日內必雨,屢屢應驗,若見片雲朵朵,油然入谷,轉瞬忽失為歸雲,知天必晴。

嵩山20條驢線

1、玉皇溝—磨肚崖—廋驢背—連天峰—將軍廟
2、玄天廟——窟窿山——小寨——明月峰——吸風口——音樂大典。
3、小玉皇溝——大寨——白鹿峰——望洛峰——正北溝——少林寺。
4、八里溝-嵩山禪院-寶柱峰-帽子山-山神廟
5、山神廟—清涼峰後溝—清涼峰埡口-清涼峰—一線峽—寶柱峰—嵩山禪院—三皇停車場
6、將軍廟下山神廟—清涼峰後溝—帽子山—寶柱峰—嵩山禪院—三皇停車場
7、玄天廟-少陽峰-洋姜溝-玉皇溝
8、待仙溝、樓尖、瘦驢背、磨肚崖、大寨、玉皇溝
9、玉皇溝——小寨——二祖庵——少林寺
10、玉皇溝——太陽峰——玉皇溝
11、將軍廟-瓊壁峰-連天峰-卓劍鋒-白道谷-將軍廟
12、大塔寺-三祖庵-羅漢洞-會仙峰-峻極峰-氣象站-野豬坡
13、永泰寺-望都峰-卧龍峰-峻極峰-鷹愁崖-浮邱峰-迎仙閣
14、永泰寺-觀香峰-望都峰-卧龍峰-嵩陰草甸--永泰寺溝
15、九龍潭-峻極峰-法王寺
16、啟母闕---萬歲峰---鷹愁崖---浮丘峰---迎仙閣
17、中嶽廟——黃蓋峰——青岡坪——盧崖瀑布
18、大塔寺——搠刀泉——森林浴場——望都峰——永泰寺
19、八龍潭——峻極峰——望都峰——永泰寺
20、九龍潭——石佛寺——嵩陰草甸——森林浴場——搠刀泉——大塔寺
嵩山線路強度等級分析

一, 太室山

休閑腐敗線路:
1、嵩陽書院-野豬坡-氣象站-盧崖瀑布
2、盧崖瀑布--氣象站--野驢坡--嵩陽書院
3、嵩陽書院-氣象站-峻極峰-老母洞-嵩陽書院
4、法王寺-峻極峰-氣象站-野豬坡-嵩陽書院
5、法王寺-峻極峰-老母洞-嵩陽書院
6,永泰寺-望都峰--峻極--法王寺
7、老林窩-氣象站-盧崖瀑布(或嵩陽書院)
8、九龍潭-公川村-鐵佛寺(古堡)-九龍潭
9、永泰寺-望都峰-草甸(墓坡)-永泰寺

中等強度線路:
1、永泰寺-望都峰-峻極峰-嵩陽書院(或盧崖瀑布)
2、太子溝-大草甸(墓坡)-望都峰-峻極峰-嵩陽書院(或盧崖瀑布)
3、九龍潭-峻極峰-嵩陽書院或盧崖瀑布
4、八龍潭-峻極峰-嵩陽書院

中等強度有一定風險:
1、迎仙閣-氣象站-峻極峰-老母洞-嵩陽書院

二,少室山

休閑腐敗線路:
1、連天峽谷--三皇寨--少林寺
2、三皇寨-達摩洞(五乳嶺)-少林寺
3、將軍廟--埡口--三皇寨

中等強度有一定風險:
1、將軍廟-瓊壁峰-三皇寨-少林寺
2、將軍廟-連天-玉皇溝
3、將軍廟-連天-樓尖-大仙溝(影視城)
4、正西溝--埡口--大小寨--少林寺

高難度高強度:
1、將軍廟-連天-翠華峰-痩驢背-磨肚石-大寨-南照溝(或龍潭溝)-少林寺
2、少林寺停車場--小寨--大寨--磨肚石--痩驢背--玉皇溝嵩山主脈分為東西兩支,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二山歷史由來已久。太室山下有啟母廟,廟前有啟母闕,廟後有啟母石。啟母即大禹的妻子、夏啟的母親塗山氏女。啟母化石後,塗山氏女之妹同禹繼婚住在少室山下,有少室廟,廟前有少室闕(古代妻稱室),所以禹的第一妻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住的山就叫少室山。太室、少室各有36峰,峰峰有名,峰峰有典、峰峰峻拔、峰峰誘人,歷史上很多名人游歷嵩山,留下了無數詩詠和傳說。

一般的旅遊者,登嵩山走的是旅遊專用登山步道。對於驢族來說,登嵩山多走一些特別長的線路,或者走一些既有難度又有強度的線路,或者選擇那些自己以前沒有走過的線路。經過探索,驢族就在嵩山走出了幾條相對來說比較「經典」的線路。這些線路,線路較長,路線比較復雜,難度比較大。如果沒有人領,可能會在裡面迷路;有的地方還需要有一定的登山技巧,需要有繩子的保護。下面分別介紹:

太室篇

一、永泰寺-盧崖(或八龍潭)

這條線路的特點是基本上沿山脊把嵩山太室山從西向東全部走完。所以對於驢族來說,如果能走一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一般從永泰寺後面的台階路上,過觀香峰,望都峰,卧龍峰,溯倒泉,獨秀峰,玉人峰,玉女峰,華蓋峰,峻極峰,然後走峻極-盧崖的步道,過起雲峰,玉鏡峰,青童峰,懸練峰,雞鳴峰,到盧崖瀑布。或者過峻極後從小路到春震峰,從八龍潭下。這條線路的特點為長,從西到東估計在三十公里左右。其中觀香峰到望都峰及卧龍峰一段,有幾處難度相對較大的地方,其它地方雖在山脊上行走,但難度倒不太大,走這條路需要人有較強的耐力。這條線路也可分兩次來走,即永泰寺-峻極,八龍潭-峻極。

二、王河-峻極

這是一條從嵩陰穿越嵩陽的路線。一般從登封東四公里左右的盧店向北,乘車走鄉間公路到王河村下車,然後向上。一路基本沒有什麼難度,路線一直在嵩山陰面,沿途要上一些光禿禿的山坡,約一個小時後到達一座小廟(好像叫天爺廟),之後向東並開始有樹林。上到山頂後向左一直在太室峰脊行走(到山頂後與從永泰寺-峻極的線路重復)。估計上山需要五個小時左右,下山可以選擇走台階路或者休閑線路,下到登封市區。

三、九龍潭—峻極

這條路線也是從嵩陰穿越嵩陽的路線。與上條線路大概方向一致,也是從盧店向北,乘車走鄉間公路,過王河後繼續前行,到翟窯下車,之後順山溝向九龍潭方向先進,如今九龍潭也是當地的一個景區,不收門票,問路大家都知道。一路沿溪水而上,前半段由於是九龍潭景區,有水潭,有瀑布,走起來比較輕松。到九龍潭後,有兩條上山路線,一條是向左上陡坡,之後向上到山脊,之後向左到峻極,一條是向右上懸崖,其中有兩處難度較大的崖壁,最好系繩保護。上去後在樹林中穿行,有小路很不明顯,夏季尤甚,見到小路後記著往左行,一路在一條峰脊上的林中穿行向上,視野不能及遠,最後上到太室峰脊,向左到峻極。

四、望朝嶺-峻極

這條線路前段是休閑線路,過浮丘峰後,有幾處懸崖,開始兩個難度不大,徒手可以上下,之後下要一段難度較大的懸崖,需要膽大心細,另一處懸崖有20多米高,中間還有負角度,難度很大,需要有繩子保護。之後就沒什麼難度,可以上到盧崖-峻極的步道上到峻極峰。如果天氣不好或者沒有繩子保護,建議走到這里時,左拐下到溝底,從溝底(溝底即是石門溝)上山。

五、逍遙谷-峻極

逍遙谷里有很多往右或往上的峽谷,每條峽谷都能上到峻極,由於生薑等人從十年前就一條峽谷一條峽谷往上走,並分別取了名字,現在鄭州的驢族也一直沿用這些名字,分別是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四號線、五號線。這些峽谷中,每條峽谷都有一處或者兩三處相對難一點的地方,但如果不想走這些地方也可以繞過去,所以除個別地方處,基本也不必用繩子。因為平時走這些峽谷特別是二、三、四號峽谷的人較少,如今峽谷里長滿灌木,幾乎無法通行,大家基本也都不走了,只有一號峽谷和五號峽谷還經常走,隱隱約約應該能看到小路。這五條峽谷最終都上到了氣象站兩邊的盧崖-峻極的步道上。

六、八龍潭——峻極

七、中嶽廟——峻極

八、迎仙閣——鷹愁崖——峻極

最危險的線路。
九、老龍溝——峻極
十、永泰寺-嵩岳寺
這條線路前段是永泰寺-峻極的路線,過卧龍峰後,可以從溯倒泉往右沿山溝向下,最後走到嵩岳寺,之後到嵩陽書院。也有人從嵩岳寺塔上,到溯倒泉後右拐到峻極。從嵩岳寺塔到溯倒泉段前段路線還比較明顯,之後路線不太明顯,另外還可以到山谷右邊的山崖上的一個水晶礦洞,線路比較復雜,需要小心謹慎。
十一、嵩岳寺——三祖庵——峻極
少室篇
一、將軍廟-連天峰-玉皇大峽谷
從登封到三皇寨的旅遊公路走,過蓮花寺的路口往西走約500米,開始從樹林中的小路上山,約45分鍾到一個小時,到達將軍廟,然後向上,過一線天,下溝後沿靈霄峽谷向上(這里有一根引水塑料管,如果不知道路的話,就順著此管走),溝里有幾處相對較難的地方,需要他人幫忙或者用繩子保護。上到溝頂,連的是三皇大峽谷,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寫有「寶柱峰」,從這里往下走,可以順峽谷到三皇寨景區。右拐走三皇大峽谷向上,不久可以看到一塊石壁上寫有「瓊壁峰」,繼續向上,中間有一段需要手腳並用往上爬的岩石。之後就上到山脊,然後順山脊往北走,直達連天峰頂。下山時從連天峰的北面下山,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寫有「連天峰」三個大字,之後一直往下,其中有個地方難度較大,下到溝底後,繼續沿正對面的一條峽谷向上,上到對面山頂,右拐,到達紫霄峰旁邊,無路可走時,順左邊的溝往下下,最終下到玉皇溝底,過水簾洞,從玉皇廟出。這條路的難點在靈霄峽中有一兩處地方,另外就是玉皇溝的水簾洞以及水簾洞下面的一個山崖。在前文《玉皇大峽谷》里已經作了介紹。
二、將軍廟-連天峰-蓮花寺
前段與第一線路相同,下連天峰後,不再繼續上對面山峰,而是沿右邊峽谷下行,過白道洞,練功台,然後到將軍廟上面的溝後順峽谷而下,到蓮花寺停車場(或者右拐到從將軍廟上來的路下山)。這條路在下山過程中,有幾處比較危險的地方,必須小心通過,稍不慎可能會掉到懸崖下。不過基本上還是有驚無險,如果經常走類似路段的話,應該不會覺得太難,對於沒走過的人來說,有點驚心。
三、將軍廟-連天峰-翠花峰-大寨-小寨-吸風口-丹砂峰-少林水庫
前段與第一線路相同,下連天峰後上對面山峰,然後左拐走翠花峰,下鯽魚背、過吸肚崖,到未名峰,上到大寨頂,右拐(左拐也可,只是線路稍長)到大寨口小廟。下大寨口,上到正西溝口後左拐上小寨,走吸風口,過丹砂峰,到少林水庫大壩。這條路線的難點是鯽魚背和吸肚崖,比較凶險難行,需要謹慎通過。下山時也可選擇從大寨口向北,一直向下,最後到少林寺西的公路上,這條下山路線相對短一些,但坡度較大,如果是雨雪天氣,非常濕滑難行,而且一直是這樣的陡坡,還在林中穿行,走起來很不爽。
四、安陽宮-待仙峽-耬門-紫霄峰-玉皇大峽谷
這是上紫霄峰的線路,從安陽宮進入待仙峽,然後從中間右拐上右邊山坡,然後從「耬門」向上,順峽谷一直到頂,順山脊左行,過「長蟲爬」,爬「耬脖子」,到紫霄峰頂。接著從另一邊下行,到紫霄峰另一面的山溝里,然後下到玉皇大峽谷,過水簾洞,從玉皇廟出來。這條線路的難點在「耬門」、「耬脖子」、水簾洞,過耬門後、耬脖子、以及下紫霄峰時坡度較大,而且地面都是泥土,如果是雨後非常濕滑。
五、玉皇溝-正西溝-大寨-小寨-少林水庫
這條線路後半部分基本上是休閑路線,難在前半部分,主要是進入玉皇溝後的「正西溝」一段,再具體些就是過了錳礦洞後到小寨頂那一段,一是有幾處岩壁,二是有一處垂直上升路段,三是要從一個懸崖邊上繞過,最危險的是過了一個洞後,溝底越來越狹窄,溝底全是碎石,稍有不慎即會把石頭帶動下滾,而由於溝窄難行,後面的人幾乎無法躲避。
六、玉皇溝-水簾洞-大寨-小寨-少林水庫
這條線路處於休閑與虐之間,難點在水簾洞附近,其它就沒什麼難的了。
七、三皇寨-梯子溝-五乳峰-少林寺出口
這條線路難度不大,只是路線較長,也是介於休閑與虐之間。等於把少室的西部,北部走了一遍。
八、玉皇溝-水簾洞-大-小寨-二祖庵-少林寺
歸根到底,少室山基本上是圍繞著連天峰、紫霄峰、大寨以及玉皇大峽谷、待仙峽而形成的路線,難度都較大。
以上的線路而且都可以組合成長線路。

F. 臨沂景點大全排行榜是怎樣的

臨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近黃海,地處長三角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結合點,位於魯南臨港產業帶、海洋產業聯動發展示範基地、東隴海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和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的疊加區域,是魯東南地區中心城市,具有濱水特色的現代工貿城市和商貿物流中心。臨沂總面積17191.2平方公里,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市。臨沂有臨沂商城、沂蒙山、岱崮、王羲之故居、竹泉村、天上王城、湯頭溫泉等景點,有曾子、荀子、諸葛亮、王羲之、顏真卿、蕭道成等歷史名人 。

1.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共分為十個功能區:農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區、現代農業示範區、花卉苗木展示區、現代種苗培育推廣區、農耕採摘體驗區、水產養殖示範區、微滴灌溉示範區、民風民俗體驗區、休閑養生度假區、商貿服務區等十個功能區。現已完成了農展館、農展廣場、遊客中心、現代農業展示區、有機蔬菜推廣和採摘體驗區等項目建設,知青文化園、鬱金香博覽園、蘭花苑等項目正有序推進,景區旅遊元素正逐步豐富完善。

G. 山東有什麼名山

山東的山很多:
泰安:
泰山,主峰玉皇頂海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稱。是山東最高峰。位於泰安市。
徂徠山,又稱龍徠山,馱來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主峰太平頂,海拔1027米,相對高度800多米,與泰山玉皇頂的直線距離為30公里。

濟南:
濟南也算是環山包圍,因此山峰眾多,相比起來,其實就是丘陵而已,最高的山--華山,海拔197m。
千佛山齊煙九點指的就是周圍的9座山,千佛山本身就是泰山山脈的余脈,九點就是九座山:
標山
位於濟南城區北部山下,山上關帝廟也已坍塌,僅存鍾鼓二樓。
鳳凰山
與標山相臨,東為「鳳凰」西為「標」。昔日兩山同稱標山。山上綠化,周圍景色也佳。
馬鞍山
位於城區北部,在葯山之南,形似馬鞍,故名。因城南亦有馬鞍山,故又名北馬鞍山。因山巔兩個山頭呈圓形,連在一起,一大一小,又名「日月輪」山。這里亦曾為古戰場。山上土層很厚,樹木茂密,濃蔭蔽日。
匡山
在濟南城區西北隅。因山形似筐,故名。後因「筐」字不雅,遂改為「匡」。昔日,滿山皆松柏,山上有寺院,為佛道二教所居,相傳李白曾於此讀書,內供李白牌位。如今,寺院已毀,僅存近人朱慶瀾1924年題寫的「李白讀書處」大字石刻矗立於山之西麓。
粟山
在城郊西北,較小,喻為「粟」。土層甚厚,花木豐茂,青青蔥蔥。上有真武廟。
葯山
在城區北部,東南距動物園約2公里。又名盧山、齊山、雲山、陽起山。昔日,山下洞中產「陽起石」,可入葯,故名「葯山」。海拔125米,因其有大小九個山峰,山勢險峻,怪石森聳,九峰並列,如同形態各異的蓮花,又名「九頂蓮花山」,俗稱「小九峰」。昔日,山上處處松柏,山頂原有廟,名曰「萬壽堂」,其右為「娘娘廟」,廟宇宏偉壯觀,古樸典雅。萬壽堂內,祀雷公、伊尹、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王叔和、皇甫謐、葛洪、孫思邈等十大名醫。現在,廟堂已毀,然而四周景色依然美好,尤其山以西的洋涓湖,秀色更勝於當年。
鵲山
在黃河北岸,與濼口碼頭斜相對。相傳昔日每年七八月間,烏鵲飛翔,布滿山巔;又相傳先秦名醫扁鵲曾在這里煉丹,死後葬此,故名「鵲山」。山下原有「鍾」、「鼓」二石,以石擊之,如鍾鼓之聲遠揚數里。
卧牛山
又名九里山,在城郊東北部,形似卧牛。
由於卧牛山自古有名,加之形勢險要,景色秀麗,故道、佛二教先後來山上建寺觀。道教首先在山上建玉皇廟、文昌閣、娘娘廟。唐代,佛教於山南麓建永平寺,並有明成化、嘉靖和清道光重修碑數幢。昔日,山上有廟會,廟會期間,附近村民前來進行土特產交易,扎戲台唱戲,熱鬧非常。此廟會習俗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現卧牛山村東西街中段,尚存古槐一株,為寺中遺物。樹干半枯而歪斜,由石柱支撐,其形奇古,老態龍鍾,卻仍冠蓋茂盛。
華山
在濟南市郊東北部,位於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古時稱「華不(fū夫)注」,為歷史名山。蓋其名取自於《詩經·小雅·常棣》,其詩曰:「常(棠)棣之華,鄂不䎬䎬」。「華」即「花」,「鄂不」即「萼跗」,謂之花蒂。山名「華不注」,意為此山如花跗注於水中。華山之所以著名,還因為它是春秋時代的古戰場,齊晉「鞍之戰」即發生於此。山上古跡甚多。金興定四年(1220年),道教全真教宗師丘處機的弟子陳志淵在山南建華陽宮,內祀五帝: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山東巡撫袁宗儒改名為崇正祠,正殿祀逢丑父、閔子騫,兩廡分別祀鐵鉉等二十二人和黃福等十九人。明萬曆時復稱華陽宮,祀四季神。明清兩代,還建有泰山行宮、三元宮,分別供奉碧霞元君和天、地、水三神。山半腰為呂公祠,祀道教純陽帝君呂洞賓。祠旁舊有清泉,澄澈甘美。整座廟宇,有殿有廡,有亭有台,脊連檐牽。如今,華陽宮尚存,四周由牆垣相圍,院內古柏參天,虯盤鱗結,鬱郁森森,四季鳥鳴。宇側、岩壁、林間,碑碣林立。
另外還有 金牛山 、玉函山、 崮山 、郎茂山 、小泰山 、白馬山,青山,五峰山,英雄山等。

青島
中國著名的旅遊名山,被譽為「海上第一仙山"的嶗山,海拔1133M,山東第三高度。另外還有.觀象山、觀海山、信號山、青島山、太平山、嘉定山、煙墩山、小魚山 、老虎山、團島山 、北嶺山、石門山、丹山、少山 、浮煙山,還有周邊的大珠山、大澤山、鶴山等等。

臨沂:
山東蒙山位於沂蒙山區腹地,古稱「東蒙」、「東山」,位於蒙陰縣南部,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素稱「亞岱」。
莒南縣城東北方向10公里的馬蹄山、九頂蓮花山、望海樓、老虎洞山。
沂南縣雙堠鎮有個五彩山,也叫彩蒙景區,開著車可以直奔山頂。
蒙陰跺庄白石塢是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去的人也很多。
郯城的馬陵山是很奇特的山,不高,但是很長,東西都望不到頭。靠近後進山發現它像波浪似的從南往北綿延起伏很長。這是個天然的古戰場,龐涓就是被孫臏射死在這里
孟良崮孟良崮位於臨沂市蒙陰縣跺庄鄉境內,屬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積1.5平方公里。相傳宋朝楊家軍將領孟良曾屯兵於此,故名。後世孟良崮戰役使之揚名海外。
臨沭蒼馬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臨沭縣城東北3公里處,屬馬陵山系。景區由蒼山、馬山、草山、冠山、演武山組成。蒼山主峰為蒼馬山脈的最高峰。它由南、北、中三峰組成,其中北峰最高,海拔394.7米。整個山體松柏掩映,層層疊疊,蒼翠欲滴,怪石嶙峋,雲霧繚繞,與周圍群山相映成輝, 以自然生態優美而著稱古今。位於蒼山南峰頂秦始皇登臨處,如今高台與頌碑已毀,僅剩遺址。在蒼山主峰東麓第四峰的陡崖峭壁之上。石洞由兩石相疊而成,洞西側有一巨石,壁上「玉虛仙境」四個漢隸石刻大字清晰可辨。相傳為安期生修煉處。
「冠山仙境」與區內沂州八景之冠的「蒼山疊翠」不僅自然風光秀美,且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她東鄰大海與花果山相望,幾十公里,西枕蒼山沭水,北依演武山,山頂北側有一巨石隆起形成的奇峰,主峰海拔299.5米,狀若鳳凰之冠而得名冠山。
一六六八年莒郯大震之前,相傳人們清晨立於蒼馬之巔望大海旭日東升,紅霞滿天,靜處於汪洋中的冠山被籠罩在金光萬道的神秘之中,猶如太陽般燦爛,故日冠山為太山。
仙人洞即神仙洞。位於冠山主峰北側,面對東海。「仙人洞」是冠山主要景觀。位於冠峰北麓有石洞兩穴,上下兩洞相距約3米。傳因古代張良、徐庶在此修煉成仙而得名仙人洞。下洞留有仙人遺跡,《臨沂縣志》稱它「容積不逾方丈,而中有天然之石榻石椅,滑而光澤,若人常坐卧者然。」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代表劉少奇來山東視察指導工作時,曾住在冠山腳下的東盤村。
據東盤觀音禪寺碑載大清雍正皇帝甲辰年巡遊此山,建有太山行宮,現僅存遺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冠山以其優美靜雅的自然環境引來了道教創始人老子的道德經傳人尹喜及徐則、張良、徐庶等歷代數位高人在此修煉成仙而名聞天下。

淄博:
魯山是山東四大高山之一,淄博市的東南部,是淄、汶、彌、沂四河的發源地。主峰觀雲峰海拔1108.3米,為魯中最高峰。魯山歷史上是青州府的養馬場。

濰坊:
沂山景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南45公里,屬沂蒙山主脈,為中國五大鎮山之首。海拔1031m,為山東第五高峰。
雲門山、駝山、玲瓏山、仰天山。都很有特色。雖不是很高,但文化底蘊深厚,是典型的北方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文化集合地,如雲門山的雲門仙境,駝山的石窟造像群,雲門山「壽」都是聞名景點。
還有國際風箏節放飛地浮煙山,海拔162米。另外青雲山、吾山、擂鼓山、石門山、峽山、方山、喬山、隋姑山、孤山,朐山,又名覆釜山,

煙台:
煙台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低山區位於市域中部,主要由艾山、羅山、牙山、磁山、昆嵛山、崮山、招虎山等構成,山體多由花崗岩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昆嵛,海拔922M最高峰,另外還有南山、塔山、磁山,棲霞牙山、福山、哈廬山、芝陽山。

威海:
岠嵎山、大乳山,兩山景色十分美麗,岠嵎山幾乎是純凈的不受一點污染的,小溪非常清麗,大乳山邊就是海,真正是山海溶為一體,是威海最漂亮的地方,在山東,就是在全國也算是很漂亮的地方,和嶗山的山水一色同為一絕。
石島赤山 差不多就是佛教聖地,都修了許多高大的佛像和觀音像,已經算不上是天然的山了。
昆嵛山、正棋山、塔山、金線頂、仙姑頂、古陌嶺等等

菏澤:
仿山旅遊景區,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仿山系周代曹國國君墓地,其文化底蘊深厚,作為地域文化標志和祭祀對象,數千年來昌盛不衰,是蘇魯晉冀豫皖周邊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和旅遊勝地。
還有金山,文亭山,風嘴山等等

聊城:
艾山、位山、魚山等

還有很多,暫且就寫這么多吧。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