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

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

發布時間: 2022-09-17 07:37:41

❶ 檢察機關如何運用民法典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檢察機關嚴格遵循民法典的要求,懲治不法分子保護良善的百姓,這樣就能維護好法治化營商的環境

❷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大力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決定

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指導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作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到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堅持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用法治來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提升國際競爭力。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增強法規規章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切實解決審批流程長、辦事效率低等營商環境「痛點」「堵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堅實法治保障。二、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建立健全保障營商環境的法規規章體系
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加強堅持中國特色和國際規則相銜接、又符合我省實際的立法,主動對標國際高標准投資和貿易規則,保障落實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科學編制立法規劃和立法工作計劃,優先安排涉及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法規規章,抓緊制定或者修改自主創新促進條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社會信用條例、標准化條例、版權條例、人力資源市場條例、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等。貫徹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根據國家授權及我省立法許可權,開展有針對性立法,支持深圳、珠海用好用足經濟特區立法權,支持廣州開展先行先試立法。加快推進我省與港澳營商規則相銜接。及時總結、復制推廣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
增強法規規章的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對企業辦理商事登記、行政許可、項目報建、稅費繳納、員工招收等事項,明確行政機關辦理的權力責任與法定時限,規范行政自由裁量權。提高法規規章制定和實施的透明度,加強法規規章出台前後的聯動協調,制定實施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法規規章,要充分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並結合實際設置合理緩沖期,為企業執行有關規定預留一定的准備時間。
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擴大公平競爭審查范圍,完善審查標准和操作程序。按照「誰制定誰清理」的原則,抓緊開展營商領域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工作,對妨礙公平競爭、束縛企業發展、違反內外資一致原則的,及時修改或廢止。依法支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試點工作,及時調整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三、依法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優化營商環境的政務服務效能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建立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打造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市場環境。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圍繞破解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依法推進強市放權,賦予各地更多自主權。貫徹實施政府投資條例,提高政府投資效益、規范政府投資行為。依法實行高標準的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政策舉措與規則機制,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推動企業注冊、變更、注銷登記更加便利化,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實現「照後減證」,解決「准入不準營」的問題。減少社會資本市場准入限制,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依法減輕企業負擔,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推動降低涉企收費。推進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大幅精簡審批事項和前置條件,下放審批許可權,合並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流程,優化監管方式。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建立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區域評估、聯合審圖、聯合驗收制度,實現審批流程、信息數據平台、審批管理體系、監管方式「四統一」。
推動構建公平統一、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市場監管制度,形成多元共治的市場監管新格局,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加快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推進「信用廣東」平台建設。建立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協同機制,對市場主體實施分類監管,依法採取守信便利通行、失信約束限制措施。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在發展規劃、項目引資、優惠政策等方面,保持穩定性與連續性。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及跨部門聯合監管,推行信用監管和「互聯網+監管」改革。強化信用信息歸集整合應用,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加強協同監管,創新監管方式,建立綜合執法、聯合執法、規范執法等制度。堅持對新興產業實施包容性審慎監管,營造包容支持創業創新的制度環境。推進土地、資金、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的價格機制。支持和引導社會組織、公眾、媒體協同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促進市場主體合規經營、誠信經營。加強對行業協會商會管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在制定技術標准、規范行業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反映企業意見、幫助企業維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支持政府創新管理服務模式,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優化再造政務服務流程,推進電子政務、行政審批和服務標准化建設,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提高行政效率和協同辦公水平。支持拓展粵省事移動政務平台服務范圍,推進網上審批和服務,加快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確需到現場辦理的要實現「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支持政府整合行政審批職能,制定企業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明確企業辦事的依據、條件、程序和辦結時限,細化裁量標准。建立完善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協調機制,預防和懲戒侵害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及時受理有關投訴、舉報,主動回復處理結果。拓展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加快推進平台交易全覆蓋,提高各類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交易的透明度、公平性。規范中介機構行為,提升中介服務質量水平,推進全省統一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建設。按期完成行業協會商會和行政機構脫鉤的相關工作。

❸ 談談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過程是如何體現依法治國

完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首先要不斷適應改革的需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以引領和保障改革,即應當按照四中全會的要求,編纂民法典,制定期貨法等一系列新法律,修改證券法、票據法等既有的商事交易法,協調整合三資企業法、公司法與合夥企業法等商事組織法,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為完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奠定製度基礎。
具體來說,一是要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減少公權力對私法主體行為的過度干預,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二是依法保障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全面確認和保障市場主體的人身、財產權益,消除人們的不安全感,鼓勵人們在合法的范圍內大膽創業和創新,保障市場主體對法律規則和法律制度的合理期待。三是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四是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不僅要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而且還要依法規范市場主體的競爭行為,樹立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法律意識。
完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也要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的理念,進一步從制度層面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從根本上約束和限制公權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保障權力的正當行使。要扎牢制度的籠子,使權力的運行守邊界、有約束、受監督,逐步建立一個職能科學、職權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與此相適應,需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壓縮行政審批權;轉化政府職能,合理規范政府的行政許可行為,明確審批的內容和程序,推進政府的信息公開。對市場主體而言,法不禁止即自由;對政府而言,法不授權不可為。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需要進一步轉化,將監管模式從事前監管轉變為市場秩序維護,最終使從事核准、審批的政府機關逐漸從市場的監管者轉變為市場的服務者。
完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司法裁判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義。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依法保障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和監督權,禁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插手案件的審理;需要深化司法公開,構建陽光司法。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業已生效裁判文書的執行力度,努力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❹ 如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只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才能真正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任重而道遠。

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以改革推動,以法治護航,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一方面,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法治保障體系,優化法律制度體系內部之間的協調和銜接,將法律對營商環境優化的保障作用落到實處。用改革破除體制機制積弊,用法治方式固化好經驗、好做法,就能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任重而道遠。持續深化改革、促進制度創新,將營商環境優化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就能用良好的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❺ 如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應建立多層次、立體化,基於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點,兼顧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法律法規支撐體系。

一、是縱向加強頂層設計。在外商投資法、行政許可法、公司法、企業破產法和民法典等全局性法律框架的基礎上,針對具體領域的痛點和堵點,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廢立工作。

二、是橫向增強法律法規的協調性。及時調整和清理阻礙營商環境優化的制度問題,對立法項目按照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進行全面清理,逐步構建起不同法律法規之間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營商環境法律法規體系。

三、是提升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有關企業的實際情況,統籌把握出台時機,加強對政策的解讀。在立法過程中應重視來自基層的現實需求和意見,以市場需求和公眾滿意度為導向,增強法律法規的連貫性和可操作性,兼顧立法目標與綜合效益,注重與國際市場經濟通行規則的銜接。

四、是營商環境相關法治手段保障改革應先行先試。在鼓勵各地改革創新的同時,各級政府及時制定和完善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全國人大通過授權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等形式為改革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❻ 法治中廣tv有什麼影響力

守初心能動履職出實招,助力更優法治化營商環境。
法治中廣TV弘揚法治精神,強化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維權意識,打造及時、權威、有影響力的中國法治服務平台。
以普通老百姓比較容易且直觀的接受方式來普及法律知識,說明違法犯罪的嚴重後果,懲戒犯罪,提高老百姓的法律意識。教科書或者是法律法規法條比較枯燥很難讓大眾接受,做成節目的形式更加有吸引力和說服力,輻射的范圍也更加廣發,更有利於我國普法活動的進行。

❼ 雲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辦法

優化營商環境的措施建議如下:
一、司法保障與司法保護相結合。招商引資需要「五湖四海請進來」,來者為客,迎客當需「掃院凈屋」。在現代商品經濟社會中,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往往是地區良好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倡和依法保護「契約精神」更能讓投資者放心、安心。
二、開門納諫與出門建議相結合。要把市場主體包括企業家在內等各方面的經營者請進來,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和意見,特別是對涉訴信訪企業等市場主體的信訪訴求,須由一把手親自接待,梳理問題所在,提出解決方案。
三、加強審管聯動,進一步塑造營商服務新形象。積極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完成與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的對接,全面提高事中事後監管水平。加強窗口從業人員作風整頓,加大紀檢、宣傳、督查等部門與營商環境主管部門聯動力度。
營商環境是指什麼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謂的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
本條例所稱營商環境,是指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
綜上問題所述,政府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了相關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第一條為了擴大對外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促進外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以下簡稱外國合作者)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以下簡稱中國合作者)在中國境內共同舉辦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以下簡稱合作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