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禁毒法的立法目的

禁毒法的立法目的

發布時間: 2022-09-18 00:38:13

A. 國家刑法對吸毒者是怎麼規定的

吸毒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但不構成犯罪。

我國《刑法》沒有規定吸食毒品罪。但是吸毒容易引發其他犯罪,吸毒人員犯什麼罪,按什麼罪處罰。單獨的吸食毒品行為不屬於犯罪,但可以給予行政處罰或採取者強制措施。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二條 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機關處15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2000元以下罰款,並沒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吸食、注射毒品成癮的,還應予以強制戒除,進行治療、教育。強制戒除後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實行勞動教養,並在勞動教養中強制戒毒。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禁毒的決定》第八條規定:

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機關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單處或者並處二千元以下罰款,並沒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吸食、注射毒品成癮的,除依照前款規定處罰外,予以強制戒除、進行治療、教育。

強制戒除後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實行勞動教養,並在勞動教養中強制戒除。只有經過尿液化驗,毒品為陽性的才能確定為吸毒人員。

(1)禁毒法的立法目的擴展閱讀:

2017年6月,咸陽市公安局發布《關於敦促吸毒違法犯罪人員主動到案爭取從寬處理的通告》,希望吸毒違法犯罪人員能主動到案 。

2017年6月26日是第30個「6.26」國際禁毒日,為了嚴厲打擊毒品違法犯罪,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寬嚴相濟政策,有效遏制毒品違法犯罪的滋生蔓延,依據《刑法》、《禁毒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咸陽市公安局發布通告。

1、凡吸毒人員在本通告期限內主動到全市各級公安機關、轄區派出所或所在社區接受詢問或登記,自願參加社區戒毒的,一律予以從輕、減輕或者免予處理;逾期拒不到案或者繼續進行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一經查獲,堅決依法從嚴懲處。

二、凡吸食、注射鴉片、嗎啡、海洛因、大麻、冰毒、可卡因、搖頭丸、氯胺酮的(K粉)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麻醉或精神葯品的人員,在本通告期限內,主動到案、回歸社會,自願接受社區戒毒的,不再給予強制隔離戒毒;對有涉毒犯罪前科或二次吸毒的違法犯罪人員,則一律予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三、對有毒品犯罪前科或因涉毒被公安機關處理的吸毒人員,如在本通告期限內主動到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於處罰。其中犯罪情節較輕的,依法給予免除處罰;對有檢舉揭發,提供違法犯罪線索,經公安機關查證屬實,確系有立功表現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有重大立功表現的,依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吸毒人員親友、家屬應當積極規勸有吸毒違法犯罪人員主動到案,接受從寬處理。經親友陪同投案的,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公安機關抓獲到案的,視為主動到案,依法予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五、賓館、娛樂服務場所,出租屋的業主及從業人員對本場所內發現的毒品違法犯罪活動必須予以制止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對既不制止又不報告的,依法追究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的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在規定期限內拒不到案的,公安機關將依法從嚴懲處。資助、窩藏、包庇涉毒違法犯罪人員,或者為涉毒違法犯罪人員通風報信、毀滅證據等提供幫助,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同各類涉毒違法犯罪作斗爭,對檢舉揭發、提供違法犯罪線索,協助抓獲涉毒人員的有功人員,按規定予以獎勵,並依法保護合法權益。對威脅、報復舉報人、控告人、證人的,將依法從嚴懲處。

B.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立法目的

禁毒立法始於鴉片泛濫的近代。起初,世界各國的立法側重於打擊走私、販賣、運輸等毒品犯罪行為,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並未明確非法持有毒品
例如我國的1979年刑法就沒有設立非法持有毒品罪,而只規定了製造、販賣、運輸毒品罪。這並非是立法機關當時未意識到非法持有毒品行為的危害性,認為不需要對此行為進行懲處,而是考慮到此行為往往是走私、販賣、運輸、製造等毒品犯罪行為的前提或後續環節,不具有獨立性,可以被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等行為所吸納,沒有必要將此單獨規定為犯罪。隨著社會的發展,毒品犯罪已成為危害人類社會的國際一大公害,而犯罪分子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作案手段變得愈來愈隱蔽,證明犯罪也愈加困難。於是實踐中經常出現雖然從犯罪分子手中查獲了大宗毒品,但是卻找不到證據證明犯罪分子利用該大宗毒品進行的是什麼犯罪,或者將進行什麼犯罪的現象。這種情況下,犯罪分子就可能因法律的疏漏而逃脫了制裁。因此,將單獨的非法持有毒品行為犯罪化的意義就凸現了出來。
1988年12月20日聯合國制訂的《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葯品和精神葯物公約》明確將非法持有(佔有)毒品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要求各締約國確定為其國內法中的刑事犯罪。次年我國加入該《公約》。
1990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禁毒的決定》首次在我國將非法持有毒品行為規定為犯罪。
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時,將該罪名納入刑法典。筆者認為,上述法律反映了國際組織和國內立法機構這樣一種理念:沒有法律依據,非法涉及毒品的行為都是違法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制裁,不能在立法上給法網留下疏漏之處。設立非法持有毒品罪,對於那些客觀上非法持有了一定數量的毒品,但是卻因沒有證據證明行為人利用該毒品實施了或者將要實施其它犯罪的行為予以刑事歸責提供了法律依據。從這個角度看,非法持有毒品罪是一個補漏性的罪名,即當非法持有一定數量毒品的行為未能被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等行為所吸納時,適用該罪名。同時從毒品犯罪的法律體系看,非法持有毒品罪又是一個保底性的罪名,即只要客觀上存在非法持有一定數量毒品的行為,即使持有的動機和目的是模糊不定的或者是難以求證的,都構成犯罪並受到相應的制裁。禁毒的法網因此更加嚴密。

C. 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根據醫療、教學、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第三條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

第四條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方針。禁毒工作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3)禁毒法的立法目的擴展閱讀

2007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禁毒法》,並於2008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為應對毒品違法犯罪形勢、適應禁毒工作發展需要,在總結多年來禁毒斗爭實踐經驗、吸收國內外已有法律規定、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的第一部全面規范中國禁毒工作的重要法律,是指導中國禁毒工作的基本法。

它的頒布實施,進一步彰顯了中國政府厲行禁毒的一貫立場和堅定決心,完善了中國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的法律體系,對於依法全面推進中國禁毒事業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禁毒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禁毒法》共7章71條。遵循「專群結合」、預防與懲治相結合、教育與救治相結合的原則,明確了禁毒工作方針、領導體制、工作機制、保障機制、法律責任,規范了禁毒宣傳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國際合作等業務工作。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內容:

1、依法規定了禁毒工作領導體制、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禁毒法》規定,國務院設立國家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的禁毒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設立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

依法明確了禁毒委員會的法律地位和職責,確立了禁毒工作的領導體制。同時規定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法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

明確了「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禁毒工作機制。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依法確定了禁毒工作保障機制。

2、依法規定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禁毒工作方針。這一方針更加強調把預防教育作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更加強調運用多種手段綜合治理毒品問題,更加強調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工作同步推進,符合毒品問題發展規律、中國毒情和綜合平衡的國際禁毒戰略。

在禁毒宣傳教育中,《禁毒法》規定國家採取各種形式開展全民禁毒宣傳教育,普及毒品預防知識,增強公民的禁毒意識,提高公民自覺抵制毒品的能力。明確了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有關組織以及學校、父母和監護人針對不同對象開展禁毒宣傳教育的法律義務。

3、依法規定了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管制的種類、范圍、措施和辦法。《禁毒法》規定,國家對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實行管制,對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實行管制,對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的實驗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實行許可和查驗制度。

對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運輸實行許可制度,對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進口、出口實行許可制度。同時,對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開展毒品查緝、可疑毒品犯罪資金監測、娛樂場所巡查制度、禁毒情報信息等作了規定。

4、依法規定了戒毒體制和措施。《禁毒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立足吸毒人員具有病人、違法者、受害者三重屬性,對其既要懲罰、更要教育和救治,對戒毒工作作出了重大改革,規定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員。

廢除了強制戒毒、勞教戒毒制度,將二者整合為強制隔離戒毒;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自願戒毒、戒毒葯物維持治療立法,增設了戒毒康復場所等相關內容。這些改革,一是遵循科學戒毒原則和戒毒療程規律。

從法律層面保障了戒毒治療必經的生理脫毒、身心康復、融入社會三個階段,健全了戒毒康復制度,為建立集生理脫毒、身心康復和融入社會於一體的戒毒康復模式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適應戒毒療程需要,延長法定戒毒期限,規定社區戒毒期限不超過3年;強制隔離戒毒期限為2年,期滿後仍未戒除毒癮的,可以延長1年;社區康復期限不超過3年。

特別是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納入法定戒毒期限,有利於幫助吸毒成癮人員戒除毒癮,鞏固戒毒效果。三是規定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社區康復三項措施緊密銜接,使戒毒人員始終受到法定戒毒措施的管束;對拒絕接受社區戒毒、嚴重違反社區戒毒協議和脫管失控的,不論其是否吸毒,可以直接實行強制隔離戒毒。

四是確定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戒毒工作格局,規定了城市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和公安機關、司法行政、衛生行政、民政、人力資源、勞動保障等部門以及企業事業單位、戒毒人員家庭、社會工作者、禁毒志願者等社會力量開展戒毒工作的規定,有利於從法律上保障各項戒毒措施的落實。

5、依法規定了加強禁毒國際合作的措施。以專章將禁毒公約要求的國際合作義務法律化,規定根據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公約或者按照對等原則,開展禁毒國際合作;國家禁毒委員會根據國務院授權,負責組織開展禁毒國際合作,履行國際禁毒公約義務。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與有關國家或者地區執法機關以及國家組織的禁毒情報信息交流,依法開展禁毒執法合作;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國務院授權,可以通過對外援助等渠道,支持有關國家實施毒品原植物替代種植、發展替代產業;並第一次將「分享犯罪所得資產」寫入法律。

6、規定了違反《禁毒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法律責任。

D. 我國法律是如何打擊毒品犯罪的

我國《刑法》對毒品犯罪的有關規定

我國《刑法》規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第347條);
(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條);
(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條);
(4)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第349條);
(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條);
(6)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第350條);
(7)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條);
(8)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毒品原植物種子、幼苗罪(第352條);
(9)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第353條);
(10)強迫他人吸毒罪(第354條);
(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條);
(12)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罪(第355條)。

走私毒品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1)走私鴉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走私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武裝掩護走私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檢查,情節嚴重的;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處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2)走私鴉片200克以上不滿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滿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走私鴉片不滿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1)依照《刑法》第347條規定,販賣、運輸、製造鴉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販賣、運輸、製造毒品集團的首要分子;武裝掩護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檢查、拘留、逮捕,情節嚴重的;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的,處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2)販賣、運輸、製造鴉片200克以上不滿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滿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販賣、運輸、製造鴉片不滿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滿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4)依照《刑法》第350條之規定,明知他人製造毒品而為其提供或買賣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用於製造麻醉品和精神葯品的物品的,以製造毒品罪的共犯分別論處。單位有上述違法犯罪行為的,除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製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外,並對單位判處罰金或者予以罰款。
(5)依照《刑法》第355條第1款、第2款的規定,依法從事生產、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人員,向販賣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國家管制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按《刑法》第347條規定的販賣毒品罪定罪處罰。單位有上述違法犯罪行為的,除對其直接責任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販賣毒品罪處罰外,並對單位判處罰金或者予以罰款。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根據《刑法》第348條之規定,非法持有鴉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非法持有鴉片200克以上不滿10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不滿50克或者其他毒品數量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根據《刑法》第349條規定,犯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緝毒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機關人員掩護、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依照前款從重處罰;事先通謀的,以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

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依照《刑法》第349條的規定,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於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走私制毒物品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依照《刑法》第350條之規定,非法運輸、攜帶制毒物品進出境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數量大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明知他人製造毒品而為其提供前款規定的物品的,以製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單位犯該罪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同一規定處罰,對單位判處罰金或予以罰款。

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1)依照《刑法》第350條之規定,犯買賣制毒物品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數量大的,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單位犯該罪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同一規定處罰,對單位判處罰金或予以罰款。

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依照《刑法》第353條之規定,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引誘、教唆、欺騙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依照《刑法》第356條之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強迫他人吸毒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1)根據《刑法》第353條第2、3款的規定,強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強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從重處罰。
(2)依照《刑法》第356條之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的,有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容留他人吸毒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1)根據《刑法》第354條的規定,犯本罪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2)對於容留他人吸毒罪的,應當區別以下三種不同的犯罪行為,分別予以從輕到重的處罰:對單純容留行為的,應當處以相對較輕的刑罰;對以牟利為目的容留行為,應當在法定刑幅度內處以相對較重的刑罰;對以販賣毒品為目的容留行為的,應當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從重處罰,並在此基礎上與販賣毒品罪進行數罪並罰。
(3)依照《刑法》第356條之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非法提供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罪的刑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1)依照《刑法》第355條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麻醉品、精神葯品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向走私、販賣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精神葯品的,依照本法第347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非法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毒品的單位,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並對單位判處罰金。
(2)依照《刑法》第356條之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有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遭受著毒品的嚴重侵蝕,禁毒形勢十分嚴峻:全國累計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為114.04萬人,現有吸毒人員為79.1萬,涉毒地區已發展到全國2000多個縣(市、區),佔全國總縣數的3/4以上,我國已由毒品過境國轉變為毒品過境與毒品消費並存的毒品受害國。

首部《禁毒法》年內有望通過

針對我國毒品犯罪的現狀,國家禁毒委員會決定自今年在全國開展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戰爭。但法學專家們指出,在積極開展禁毒人民戰爭的同時,禁毒立法工作刻不容緩。

首都師范大學法學副教授房慧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我國從1990年就陸續頒布了有關禁毒的法律法規,但現在依舊缺乏一部統一、完備的關於禁毒工作的專門法律。中國現行《刑法》關於毒品犯罪的定罪量刑,存在著彈性較大、缺乏量化規定等問題,而地方條例對打擊串聯式的毒品犯罪也有局限性。迄今,中國沒有一部法律對自願戒毒的性質、方式、法律行為等作出明確規定。她特別指出,《立法法》出台後,各法律法規還存在相互矛盾和抵觸,不利於禁毒行動的開展。因此,出台一部全國性的《禁毒法》十分必要。

據悉,《禁毒法》草案正在進行緊張地完善。5月,國家禁毒委員會公開表示將推動《禁毒法》年內頒布實施,並通過立法把禁毒明確為基本國策。

這部法律起草過程中,對吸毒的合理定性問題成了專家們爭論的焦點。「吸毒行為應不應該被定為犯罪」,這個話題引起了廣泛爭議。

吸毒沒被定罪,會導致執法困難?

北京市公安機關的一名緝毒警官告訴記者,一般認為毒品犯罪包括毒品種植、加工製作、運輸走私、窩藏攜帶、吸食注射等諸多環節,由於我國《刑法》沒有將吸毒規定為犯罪,使得大量的吸毒人員游離在刑罰的邊緣而無須承擔任何刑事法律責任。

許多在一線參加戒毒工作的人員指出,許多吸毒者靠以販養吸、以販促吸,既是吸毒者,又是販毒分子,由於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司法實踐中很難認定。

一些法學專家還表示,我國《刑法》歷來主張從嚴懲處毒品犯罪,如果不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吸毒行為定為犯罪,就失去了刑事法律規范的內部協調統一,會造成打擊不力,更無法阻止更多的人吸食毒品。

而中國政法大學曲新久教授則在接受采訪中明確告訴本網記者,我國法律對吸毒者的處罰已經適當,沒有必要加強。

「吸毒是吸毒者自己的個人消費行為,單純的吸毒行為僅僅危害到吸毒者自身,並沒有直接危害到他人和社會。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吸毒、販毒和制毒的規定很明確,不應該會導致執法困難。」曲新久說。

吸毒被定罪,能切斷毒品供應鏈?

接受采訪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告訴記者,吸毒、販毒、制毒是一個整體的鏈條,從宏觀上講,將吸毒定為犯罪有利於縮小毒品的需求市場,從根源上切斷毒品的供應鏈。

「採取法律手段嚴厲懲罰吸毒者,對沒有嘗試過毒品的人也會起到震懾作用,可減少毒品的市場。」夏學鑾強調,在用重典治毒的同時,還要給予吸毒者和容易嘗試毒品的高危人群以人文關懷,將他們的注意力從毒品轉移到正常的事務上來。

曲新久則表示,將吸毒規定為犯罪行為沒有震懾力,吸毒者不會因為吸毒是犯罪行為而停止吸毒。他說,即便將吸毒行為定為犯罪,正常情況下,判處的刑期最多二三年,「這樣的法律處罰結果對於吸毒成癮的人來說,其震懾力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如果將吸毒定為犯罪,不利於吸毒者到醫院或者是戒毒所治療,因為沒有人敢承認自己的吸毒史。

曲新久還認為,將吸毒定為犯罪,作一些不可能太重的刑事處罰,根本不可能遏制毒品犯罪發生乃至增多情況的出現,根本無法切斷毒品犯罪鏈條,「因為毒品犯罪的出現是由於非法暴利的刺激,這個根子除不掉,毒品問題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相反,只有通過人性關懷的措施,減少吸毒者,減少社會對毒品的總體需求,才有可能減少毒品犯罪。

6月22日,在北京安康醫院,本網記者見到了長年和戒毒者一起生活的向日葵社區醫生王志強。他十分贊同曲新久教授的觀點,「吸毒者需要的是治療和關愛,而不是懲罰」。

王志強說,吸毒者對毒品的依賴已經被列為精神病范疇,毒癮也被定義為一種慢性腦病,不是靠懲罰能夠威懾和控制的。吸毒者都希望戒毒,但是戒毒卻不容易。吸毒者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治療。只有當他們為了吸毒侵犯到他人或者社會的利益而且侵犯到一定程度時才可以依法處罰。

吸毒行為最後的定性如何,也許只有等到《禁毒法》最後頒布才能知曉。

E. 禁毒立法的意義是什麼啊

《禁毒法》立法意義

2007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於2008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以下簡稱《禁毒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禁毒工作的法律。

《禁毒法》是我國禁毒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促進禁毒工作良性開展的有力法律保障,是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所取得的重大立法成果,標志著我國禁毒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軌道,《禁毒法》的頒布實施,對於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禁毒人民戰爭,不斷鞏固和擴大禁毒斗爭的成果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必將開創我國禁毒工作的新篇章,必將對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禁毒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禁毒法》的第一條明確規定:「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法。」這一條不僅闡明了《禁毒法》的立法目的,也體現了《禁毒法》立法的重大意義。貫徹和實施《禁毒法》,建設健康、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對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職責要求。

《禁毒法》立法背景

禁毒是我國政府的一貫立場和方針,從解放初期的禁毒運動到新時期的禁毒斗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模式,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制定一部綜合性的《禁毒法》是開展禁毒斗爭的迫切需要。

(一)制定《禁毒法》是應對嚴峻的毒品違法犯罪形勢的需要。

我國政府深入開展禁毒人民戰爭的禁毒戰略,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但是,由於國際、國內、地緣以及歷史、政治、經濟等諸多復雜原因, 我國毒品問題發展蔓延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毒品違法犯罪活動仍日趨嚴重,禁毒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二)制定《禁毒法》是進一步完善我國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法律體系的需要。

隨著禁毒工作的不斷深入,制定一部綜合性的全面規范禁毒工作的禁毒基本法律越來越必要和迫切。制定《禁毒法》是整合現行有關禁毒的法律資源,解決法律法規之間不協調,形成效力層級分明、彼此協調統一的禁毒法律體系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禁毒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需要以法律的形式鞏固下來。

(三)制定《禁毒法》是履行國際禁毒公約的需要。

目前我國已加入了聯合國《1961麻醉品單一公約》、《1971精神葯物公約》和《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品和精神葯物公約》、《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等禁毒國際公約以及其他一些國際禁毒協議或協定。在這些禁毒公約和協議中,對締約國的禁毒立法提出了許多具體要求和建議。與此同時,禁毒國際合作還涉及公安、司法、海關、衛生、葯品監督、商業等很多部門的職責,需要有一個牽頭部門來組織、統籌運作。

《禁毒法》五大亮點

《禁毒法》共七章71條,明確了禁毒工作方針、領導體制、工作機制、保障機制、法律責任,規范了禁毒宣傳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國際合作等業務工作。其中有五大亮點,是我們學習領會《禁毒法》的重點、貫徹落實《禁毒法》的關鍵。

第一大亮點

明確規定「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確立了「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禁毒工作機制。

禁毒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和諸多管理部門,需要強有力的政府統一領導,需要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需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整合各方面資源、發揮各方面積極性。為此,《禁毒法》第一次從法律層面規定了這一工作機制,明確了政府、部門和公民的禁毒職責。

第二大亮點

第一次將禁毒委員會寫入法律,明確規定了各級禁毒委員會的職責,依法確立了禁毒工作領導體制。《禁毒法》確立了禁毒委員會的法律地位。設立禁毒委員會,是政府統一領導禁毒工作最直接的體現;堅持政府對禁毒工作的統一領導,最有力的就是由禁毒委員會履行組織、協調和指導職能。在這次立法中,正是考慮到禁毒工作涉及多部門、多領域,迫切需要一個能夠統籌各部門的領導機構,因此將組織機構寫入法律,這在其他立法中是不多見的,也是由禁毒工作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第三大亮點

依法明確了「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禁毒工作方針。這一方針更加強調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文化、教育、醫療、外交等多種手段治理毒品問題,推動禁毒工作從部門行為轉變為行政行為和社會行為;更加強調禁種、禁制、禁販、禁吸工作同步推進,以法律形式固定由禁毒宣傳教育、堵源截流和緝毒執法、禁吸戒毒、禁種鏟毒、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管制、禁毒國際合作等構成的社會化、專業化、國際化禁毒框架,符合毒品問題發展規律、我國毒情和綜合平衡的國際禁毒戰略。

第四大亮點

明確規定了禁毒保障機制。《禁毒法》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依法確定了禁毒工作保障機制。總結三年禁毒人民戰爭的寶貴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了對禁毒工作的投入,僅中央補助地方禁毒專項經費就達11.7億元,補助地方禁毒基礎設施建設經費5.14億元。正是考慮到禁毒是一項需要長期開展、不斷加強的工作,迫切需要通過立法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為此,《禁毒法》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禁毒經費保障規定,確保禁毒工作有充足的經費保障。

第五大亮點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戒毒工作作出重大改革。《禁毒法》從以人為本的戒毒理念出發,立足吸毒者具有病人、違法者、受害者三重屬性,對吸毒人員要懲罰、更要教育和救治,對戒毒工作作出了重大改革。《禁毒法》對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各種戒毒措施進行了注重人性化與提高戒毒效果並重的整合,規定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幫助吸毒人員戒除毒癮,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員。首次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戒毒葯物維持治療立法,將強制戒毒和勞動教養戒毒整合為強制隔離戒毒,增設了戒毒康復場所等相關內容,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戒毒理念和對吸毒人員的關愛,必將有力推進我國禁吸戒毒工作的長遠發展。

F.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的目的是什麼

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保護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根據醫療、教學、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

第三條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履行禁毒職責或者義務。

第四條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方針。

禁毒工作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第五條國務院設立國家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的禁毒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設立禁毒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毒工作。

第六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毒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禁毒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七條國家鼓勵對禁毒工作的社會捐贈,並依法給予稅收優惠。

第八條國家鼓勵開展禁毒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的緝毒技術、裝備和戒毒方法。

第九條國家鼓勵公民舉報毒品違法犯罪行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予以保護,對舉報有功人員以及在禁毒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條國家鼓勵志願人員參與禁毒宣傳教育和戒毒社會服務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志願人員進行指導、培訓,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6)禁毒法的立法目的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十九條國家對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實行管制。禁止非法種植罌粟、古柯植物、大麻植物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可以用於提煉加工毒品的其他原植物。禁止走私或者非法買賣、運輸、攜帶、持有未經滅活的毒品原植物種子或者幼苗。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發現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予以制止、鏟除。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發現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鏟除,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條國家確定的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種植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

國家確定的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企業的提取加工場所,以及國家設立的麻醉葯品儲存倉庫,列為國家重點警戒目標。

未經許可,擅自進入國家確定的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企業的提取加工場所或者國家設立的麻醉葯品儲存倉庫等警戒區域的,由警戒人員責令其立即離開;拒不離開的,強行帶離現場。

第二十一條國家對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實行管制,對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的實驗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實行許可和查驗制度。

國家對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運輸實行許可制度。

禁止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儲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

第二十二條國家對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進口、出口實行許可制度。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對進口、出口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依法進行管理。禁止走私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

第二十三條發生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被盜、被搶、丟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發單位應當立即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依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後,或者有證據證明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應當及時開展調查,並可以對相關單位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工作。

G. 制定禁毒法的目的是

一、預防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二、懲治毒品違法犯罪行為。三、保護公民身心健康。四、維護社會秩序。
法律分析
關於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的犯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是指採取窩藏犯罪分子或者作假證明等方法,幫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追究的行為。為犯罪分子「窩藏」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是指將犯罪分子的毒品或者進行毒品犯罪得到的財物隱藏在自己的住所或者其他隱蔽的場所,以逃避司法機關追查的行為。為犯罪分子「轉移」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是指將犯罪分子的毒品或者進行毒品犯罪所得的財物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以抗拒司法機關對毒品或者進行毒品犯罪所得財物追繳的行為。「隱瞞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是指當司法機關追查毒品和贓物,向其詢問時,故意不講毒品、犯罪所得財物隱藏處的行為。本款對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犯罪,規定了兩檔刑,只要實施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的行為,即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對於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第四條 禁毒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禁種、禁制、禁販、禁吸並舉的方針。禁毒工作實行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四十九條 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緝毒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掩護、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犯前兩款罪,事先通謀的,以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的共犯論處。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