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治實踐
① 中國的法治建設的重要
重大意義抄: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內和改善黨的領導;容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② 中國古代的德治與法治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在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法制意識、道德意識和文化素質逐步提高,人本意識也不斷加強,對於市場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出現的一系列丑惡現象,黨和國家有關部門一方面加強正面宣傳和治理力度,從嚴打擊少數犯罪分子,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fa)另一方面強化道德意識,倡導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的巨大勸導力,感召力作用,不斷尋找二者相結合的最佳載體形式。如「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兩思」教育、「五好家庭」的評定、英雄選進事跡報告等,正是不斷加加宣傳的結果。(de)這不僅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也體現了矛盾兩點論的辯證法原理,是抓重點、樹典型、促次要、保全面的表現形式。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在強調法治,視法律為治國的最高原則,同時也紛紛講求道德的作用。當今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不僅用法律規范市場秩序,而且重視用道德調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他們在法治與德治的結合上,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國學習借鑒。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發達國家比較重視由政府來推行道德建設。大體上有兩種做法,一是由國家制定統一方案、政策和設置專門結構,統一進行德育管理,日本、法國、新加坡等國家採取這一方法;二是由國家制定政策,僅僅規定德育的目標。至於具體的道德教育工作,則由相關機構、部門根據對象與工作性質,自由實施,不作強行規定。美國、加拿大、北歐一些國家採取這一方法。還有一些國家採取道德立法,把一些道德准則和要求用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使道德規范能夠在國家強制力的保證下對人們的行為起到更好的調節作用。
世界各國中,治理國家講求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最典型的是新加坡,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很大程度得益於法治和德治的結合。新加坡倡導儒家思想治國,同時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法律,其中,將很多道德性要求納入法律規范,如新加坡法律規定,隨地吐痰一次,罰款70新元;上公共廁所忘記沖馬桶,初犯罰款150新元,再犯罰款500新元,這相當於普通工人月工資的三分之一;等等。這表明,在新加坡,法律與道德既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發揮作用,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使人們的日常行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③ 結合自身,闡述大學生應如何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我們大學生,應該積極投入到社會注意法治體系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來
④ 什麼叫法治實踐
是以中國法治實踐為研究對象,以探尋中國法治發展道路為目標,以創新中國法律制度和法治理論為具體任務,以實踐、實證、實驗為研究方法,注重實際、實效,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流派。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個性的法治實驗場域,中國法治改革本身就具有實驗特色,當前正在進行的各種司法改革「試點」就是典型的實驗模式。「實驗主義法治」這個詞彙可以概括、描述當前中國法治改革的一個特徵。
學界和政府協同實驗創新是一種有效模式。各種法治實驗場域需要政府提供。各種法治實驗需要學界和政府協力。一切實驗都要講究實驗效果,而法治評估就是檢驗實驗效果的方法。我們應當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理解和運用法治評估方法。
法治評估不能局限於法治指數、司法透明指數等測評機制的運用,而是應該檢驗評估各種法治實驗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法治評估是中國法治建設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主動融入實踐,學者才能創造出切實有效的法治理論;只有主動融入實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才能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
(4)中國法治實踐擴展閱讀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使命
1、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致力於探尋中國法治發展道路。
中華民族不是一個亦步亦趨的民族,中國歷來都有自己鮮明的風格,中國下定了決心、堅定了信心要走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法治道路。因此,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義不容辭地以探尋中國法治發展道路為使命。
2、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致力於創新中國法律制度。
法治首先意味著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制度,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中國已經有一套法律制度體系,但並不完善,存在種種缺陷,與法治需要的良法還有很大距離。公權力腐敗、私權得不到保護、國家治理體系存在種種弊端等都與法律制度缺陷密切相關。
3、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致力於創新法治中國理論。
法治中國理論是法治中國的重要內涵,有什麼樣的法治理論,就有什麼樣的法治中國。法治理論是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中國法治實踐學派就是要擔當起為法治中國的偉大實踐進行理論總結、提供理論指導、提供學理支撐的重任。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毫不隱晦地宣稱,它的一切理論就是直接服務於法治中國的偉大實踐。
4、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致力於弘揚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一切制度的實施、一切思想理論的實踐都有賴於法治精神的弘揚。法治精神是法治觀念、法治素養、法治信仰等內容的綜合形態,它滲透於法律制度,表現於人們的行為,沉澱於一個國家的文化之中。
⑤ 孫中山的法治思想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是什麼其主張在近代中國難以實現的原因
具體體現:
一九零五年孫中山在成立同盟會宣言中,提出了「國民革命」的口號。所謂國民革命。就是「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即皆負革命之責任。」革命的目的就是建立民國。在這個國家裡,凡為國民皆以平等的資格參加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並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宣言把實現這個目標分為三個步驟,即三個時期:第一期為軍法之治。這個期間,地方行政由軍政府總攝之,有步驟地掃除積弊。如政府之壓制,官吏之貪婪,差役之勒索,刑罰之殘酷,抽捐之橫暴等等。第二期為約法之治。在這個時期,軍政府把地方自治權,交給地方人民;由人民選舉地方議會議員及地方行政官。第三期為憲法之治。即在全國實行約法之治六年後,制定憲法,軍政府解除兵權和行政權,由國民公舉大總統,公舉議員組織國會。
難以實現的原因:
孫中山的法制思想,是中國近代、現代社會矛盾的產物,是中國法制思想史上的一個重大成果。按照孫中山自述,這是他立於二十世紀初年中國的實際,觀察總結歐美近代史上所有政治法律制度的得失利弊,精心設想出來的最「完備」的民主共和國方案。實際上是晚生後起的中國資產階級,在二十世紀開始的世界形勢和國內形勢面前,所能產生的最好願望。列寧說孫中山是一位「充滿高尚精神與英雄氣概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的確,孫中山為建立一個繁榮富強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竭盡赤膽忠心。因此,他的民主共和國方案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制設想。中國共產黨證明了資本主義在中國是行不通的!
⑥ 大學生如何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
應當樹立誠信法制意識。
每個社會都有一個規范體系,這一規范體系的基礎是道版德,而道德確立的根基是權誠信。當今中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誠信,誠信的大廈早已坍塌,造假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人們視誠信法治為無物。一個沒有誠信法治的社會不可能是和諧的社會。因此構建和諧社會誠信在先,人人都必須樹立起誠信法治的意識。
(6)中國法治實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依託。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包括政治和組織保障,人才和物質條件保障、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保障等。
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本質要求和重要內容。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制度及其運行、保障體系。
⑦ 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法制建設的實踐談談如何確立法治思維
結合黨的18大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實踐,談談如何確立法治,誰需要不斷的去學習新中國的法律建設公民要學會遵法,守法知法。
⑧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什麼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
⑨ 法治社會取代人治社會,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條道路上,中國人民的歷史實踐,對人類法治建設
(1)實踐:1912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專部資產階級憲法。屬
(2)特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 (3)成就:1949年,頒布《共同綱領》,起到臨時憲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制定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 (4)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了主權在民,國民的各項權利和自由,確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它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從法律上宣告了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和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座豐碑。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性質和根本政治制度,還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開創了中國人民民主的全新階段。 ⑩ 中國古代的德治與西方社會的法治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德治」以是否符合道德作為評判行為的標准,「法治」以是否符合法意作為評判行為的標准。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