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案例
Ⅰ 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都有哪些
一、賴小民受賄、貪污、重婚案這是金融領域一起觸目驚心的腐敗大案,賴小民,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原董事長,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貪污罪和重婚罪判處賴小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經司法機關最終認定,從2008至2018十年時間里,賴小民收受、索取的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17.88億元,是迄今為止人民法院受理的職務犯罪案件中受賄數額最大的貪官。
賴小民不但受賄數額特別巨大,而且犯罪情節特別嚴重,具有主動向他人索取賄賂等多項依法從重情節,賴小民的絕大部分受賄行為發生在黨的十八大之後,屬於典型的不收斂、不收手,頂風作案,犯罪行為的社會影響特別惡劣。
為了滿足個人的貪欲,賴小民違背國家政策,參與一些明令禁止國有金融機構涉足的項目,最終導致一些巨額投資放債業務出現問題,資金難以收回,對國有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秩序造成嚴重侵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金融風險,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二、侵害英烈名譽、榮譽刑事第一案
中國西部邊陲,喀喇昆侖高原,2020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雙方協定,悍然越線挑釁。陸軍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帶領幾名官兵據理交涉,遭到了對方的暴力攻擊。面對數倍於己的外軍,祁發寶和戰友們與對方展開殊死搏鬥,誓死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祁發寶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以及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英勇犧牲、以身殉國。
2月20日,網名「辣筆小球」的犯罪嫌疑人仇子明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以往對於此類案件大都是追究民事責任,2021年3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專門增設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標志著我國在英雄烈士名譽、榮譽保護方面民事、行政、刑事三個層級的規制措施全面建立。「辣筆小球」案成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設立後的全國首案。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刑庭庭長 楊浩: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人民群眾對於這個行為的反應非常強烈,可謂是群情激憤,我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完全符合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犯罪構成的。
三、「10·18」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
一個電話、一條簡訊,或冒充客服退貨退款、或冒充公檢法人員威嚇哄騙、一次「中獎」帶來了一連串陷阱、甜言蜜語背後暗藏著凶險的「殺豬盤」,近年來,電信網路詐騙套路層出不窮,屢打不絕。電詐「毒瘤」、民之公敵;鏟除公害,民之所盼。
猛葯去痾、重拳生威,「10·18」系列案件審判的從嚴從重、依法嚴懲,有力震懾了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彰顯了司法為民、除「騙」務盡的立場與力度。
四、百香果女童被害案
這是一起讓人不忍重提卻又難以釋懷的侵害未成年人兇案。廣西欽州靈山縣小學生楊曉燕,遇害時年僅10歲,人們痛惜地把她叫做「百香果女童」。
2018年10月4日中午,曉燕獨自在家附近售賣百香果,正當她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一雙邪惡的眼睛盯住了曉燕。
案發第二天,面對警方的詢問,楊光毅拒不承認自己作案。案發兩天後,楊光毅在其父親的陪同下到靈山縣公安局伯勞派出所自首。
2019年7月12日,欽州中院以強奸罪一審判處楊光毅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楊光毅不服,提出上訴。2020年3月25日,廣西高院作出二審判決,改判楊光毅死刑,緩期二年執行,依據是楊光毅投案自首,可以依法從輕,改判死緩。
二審改判後,一石激起千層浪,百香果女童遇害案引發公眾熱議,如果惡魔可以因為自首而被法律寬恕,那如何依法保護未成年人?
楊家共有五個孩子,曉燕的父親在她一歲時因見義勇為離世,全家六口人的生活一直靠母親打零工勉強支撐,喪女之痛與改判結果,讓曉燕的母親無法接受,於是委託律師向廣西高院提起申訴。
正義不可缺席,罪刑終有法定。2020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對楊光毅強奸一案調卷審查,經過近6個月的依法審查,2020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再審決定,指令廣西高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認為,原審被告人楊光毅犯罪動機卑劣,犯罪手段特別殘忍,犯罪情節特別惡劣,危害後果特別嚴重,既違國法,又悖天理,更逆人情,雖有自首情節,不足以對其從寬處罰。
五、中國證券集體訴訟第一案
2018年10月16日,一篇揭露康美葯業貨幣資金造假的文章出現在網上,康美葯業股票當天盤中觸及跌停,之後連續三天跌停,市值腰斬,數萬名股民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是證券市場的一顆「毒瘤」,嚴重傷害廣大股民的合法權益,危及市場秩序和金融穩定發展。此前,對於此類行為的行政處罰只能處以幾十萬的頂格罰款,如此惡劣的造假,違法成本卻極低。
但公正不會一直缺席,這一次被割的不再是「韭菜」,財務造假者自己終於躺在了砧板之上。
2021年11月12日,隨著廣州中級人民法院的法槌敲響,長達近三年的康美葯業財務造假案當庭宣判,康美葯業等相關被告承擔投資者損失總金額約24.59億元,賠償金額之高創下了國內A股市場同類案件之最。
六、民法典「自甘冒險」適用第一案
2020年4月20日,當時70歲的宋某與其他球友在北京某公園內進行羽毛球三對三比賽,激烈較量當中,周某殺球進攻、大力暴扣,宋某伸手舉拍,防守未果,當場被羽毛球擊中了右眼。
2021年1月1日,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正式實施,2021年1月4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這是民法典中「自甘風險」原則首次在庭審實踐中應用,成了公眾高度關注的焦點。
法院經審理認為,宋某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對抗性競技比賽,應認定為「自甘風險」的行為,當庭判決,駁回了原告宋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民法典實施一年來,一個個紙面上的法律走進日常生活成了裁判規范與行為准則,腹中的胎兒是否有繼承權、高空拋物受害者如何維權、見義勇為是否會被訛詐,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彰顯了民法典「民」字當頭,以民為本,正在成為「百姓生活的網路全書」。
七、「人臉識別」第一案
「掃碼」與「刷臉」現在已經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態。2019年4月,浙江杭州市民郭兵花費1360元,購買了一張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暢游365天」的雙人卡,並確定以指紋識別方式入園游覽。同年10月,園方將指紋識別升級為「刷臉」入園,並要求用戶錄入人臉信息,否則將無法入園。「刷臉」認證在大多數人看來就是對著手機點點頭、眨眨眼的事兒,但郭兵認為人臉信息屬於高度敏感個人隱私,野生動物世界無權採集,不接受人臉識別,要求園方退卡。園方則認為,從指紋識別升級為人臉識別,是為了提高效率。雙方協商無果,郭兵一紙訴狀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
2021年4月9日,備受關注的「人臉識別第一案」二審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法院判定,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以及指紋識別信息;並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完畢。
杭州市中級法院主審法官韓聖超:法院是旗幟鮮明地提出,只有在消費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經營者才能收集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而且必須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八、吳春紅申請再審無罪賠償案
2020年4月1日是吳春紅永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被宣告無罪釋放,從開始被羈押服刑到重獲自由之身,已經過去了整整5612天。
2004年11月,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兩名幼童食物中毒、一死一傷,同村村民吳春紅被認定為兇手。在此後的三年時間里,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三次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吳春紅死緩,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三次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2008年,商丘中院第四次開庭判處吳春紅無期徒刑,從此,吳春紅和家人走上了多方申訴的漫漫長路。
沉冤昭雪,無罪歸來,盡管無妄的牢獄之災已經結束,但失去自由的五千多個日夜、身心所遭受的痛苦煎熬,成為了吳春紅難以癒合的創傷。2020年6月,吳春紅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國家賠償。
2020年8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國家賠償決定書》,決定賠償吳春紅侵犯人身自由賠償金194萬余元,精神損害撫慰金68萬元,並向吳春紅賠禮道歉。
吳春紅認為賠償金額偏低,向最高人民法院遞交了國家賠償申請復議書。在冤錯案件中,受害人最大的傷害來自精神損害,在中國法治進程中,一些「特例」的出現會為前路標注下鮮明的路標。202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20)最高法委賠25號國家賠償決定,將原來的68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提高至120萬元。
九、種子套牌侵權糾紛案
種子是農業的「晶元」,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黨總書記強調,要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金地公司認為親耕田公司的行為構成侵權,向法院訴請判令親耕田公司停止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300萬元。親耕田公司稱其僅是向種子供需雙方提供自留種子信息,由供需雙方自行交易,並未銷售被訴侵權「金粳 818」稻種。
親耕田公司不服判決,提起上訴。最高人民法院二審認為,應認定親耕田公司系交易的組織者、決策者,構成銷售侵權,對一審法院認定的幫助侵權予以糾正。親耕田公司未獲得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違法銷售「白皮袋」種子,侵權行為情節嚴重,一審法院按照賠償基數的二倍適用懲罰性賠償正確,故判令駁回上訴
Ⅱ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有哪些
1、陳毅制定「入城守則」
1949年5月24日夜裡,上海街頭響起半夜激戰的槍聲。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們小心地打開一點門,從門縫里望出去,只見馬路兩側,整齊地躺滿了抱著槍,合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市民們感到奇怪,「這些軍隊怎麼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不一會,市民們開始走出家門。他們看到戰士已經起來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飯,吃的是饅頭、鹹菜。於是,不少市民拿出熱水瓶,給戰士們倒開水。戰士們笑嘻嘻地搖著頭,謝絕了。
天大亮了,「解放軍露宿街頭」,「解放軍秋毫無犯」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上海,市民蜂擁上街頭,歡迎人民子弟兵,慶祝上海獲得新生。
原來上海大戰役打響前,陳毅就讓秘書長起草了《入城守則》,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Ⅲ 關於法制的事例
以下為法制的事例:
案例一:
一天晚上,某縣中學的4位學生,傍晚闖進了城郊某中學的男生寢室里,掏出匕首威脅並毆打宿舍學生,共搶劫200餘元。由於受害學生報案及時,
Ⅳ 法制教育故事案例
學生違紀、違法現象屢禁不止,開展學生法制安全教育勢在必行,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法制教育故事案例,供大家分享。
法制教育故事案例一
太陽感冒
今天天氣可真熱啊,太陽公公熱的臉通紅通紅的。它想要是能喝那冰水該多好啊,或者吃個冰激凌也好啊。小朋友們有都熱壞了,東東正和小朋友一起吃冰激凌,太陽公公看見了,好讒啊,口水都快掉下來了,東東看見太陽公公熱成這樣,就大聲的問太陽:“太陽公公,你要吃冰激凌嗎?”太陽公公點點頭,東東大聲的對小朋友說:“太陽公公要吃冰激凌!”“我家有冰棍!”“我家有冰汽水!”“我去拿棒棒冰!”小朋友一下子拿來了很多的好東西。太陽公公把嘴巴張大,舌頭一卷,冰激凌、冰汽水都跑到了太陽公公的嘴巴里。突然,小朋友聽見轟隆隆的聲音,“呀,打雷了!”東東抬頭一看,原來是太陽公公打了一個噴嚏,“哈哈太陽公公感冒了!“”太陽公公吃冰激凌感冒了!“太陽公公難為情的低下了頭,
太陽公公只好回家休息去了,它說以後再也不能一下子吃那麼多的冷飲了。
法制教育故事案例二
放鞭炮
一般春節時,我們都能從鞭炮聲中感受那裡濃濃的“年味”。我非常喜歡那徹夜不停的鞭炮聲,一支支騰空而起,震耳欲聾,空曠的夜空被裝點的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
有一次,我還是跟以前一樣躲得遠遠的看別人放鞭炮。一個調皮的小朋友見我獃獃地站在那兒,就故意點了一個花炮扔過來。“砰”的一聲,花炮在我的腳下爆炸了,那炮聲嚇得我直往後退,不小心我的腳底一滑,跌了個四腳朝天,而那幫小夥伴們則笑得前俯後仰,“膽小鬼!膽小鬼!”一旁的一位大哥哥拉起我笑著說:“ 你來自己放鞭炮吧!不用怕!”我感覺很沒面子,有點腦羞成怒,便一賭氣從他手中接過了一門鞭炮放在石頭上,又點燃一支香柱。我探出身子把手伸得長長的,哆哆嗦嗦把香柱伸過去,往炮芯一碰,轉身就跑。可是等了好半天卻沒聽到聲響,原來是沒點燃炮芯。旁邊的小朋友看了又哈哈大笑起來。我只好再次咬緊牙、鼓足勇氣把香柱又伸過去,終於“砰”的一聲,花炮爆炸了,出五顏六色的炮花就像一朵閃動的花朵。小朋友們看了一起拍手鼓勵我,盡管有點後怕,我心裡還是樂滋滋的,接著我又點燃了第二個,第三個„„
“我敢放鞭炮了!”回家把放鞭炮的事跟媽媽一說,她嚇了一大跳,奶奶聽了也緊張得不的了,可要阻止我放鞭炮的讒癮已不可能了。爸爸教我: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有大人陪同。他還教我放鞭炮的方法,把放小鞭分為6種花樣,
一、拿出點小鞭擺成一個大圓圈,然後再擺一個比這個大圓圈小點的圓圈,一直這么擺,象個多層蛋糕一樣放。二、把它插到雪地里燃放。三、把幾個小鞭的捻擰在一起燃放。四、還有一種玩兒法叫“機關槍”,先把一個沒有葯捻的小鞭兒折一下,然後,再把一個有捻的小鞭兒放在沒有捻的中間,開始是哧花,到最後是咋響。這就是我玩兒出的花樣兒。放小鞭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快樂,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喲。同學們:我們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在人流量大、附近有易燃物品、鳥類棲息等地方燃放鞭炮,點燃的鞭炮不爆炸時也不要輕易地忙著去查看,自己玩的時候要留意其他人的鞭炮,引發火災要及時告訴家長„„
法制教育故事案例三
安全小故事
星期六上午,爸爸媽媽都上街去了,只留下小龍娃強強一個人在家裡畫畫。正當強強忙著畫畫時,丁鈴鈴,丁鈴鈴,門鈴響了,強強心想:“爸爸媽媽怎麼會那麼快就回來了呢?”強強帶著興奮的心情去迎接他們,當他跑到門口准備開門時,突然,想起媽媽以前囑咐過的話和老師課堂上講過的安全常識,大人不在家的話不能隨便開門,小心壞人進來做壞事。於是,強強悄悄地透過貓眼,看到門外站著一位不認識的叔叔,手裡拿著一個包,神氣慌張的樣子。強強便問:“您是誰啊?來我家干什麼?”叔叔回答:“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來你家玩的。” 強強自言自語地說:“媽媽、老師說過不能讓陌生人進家,我該怎麼辦呢?” 強強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便對門外的叔叔說:“叔叔,我爸爸媽媽不在家,請您留下電話,等我爸爸媽媽回來了,我再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們,好嗎?”這時,那位叔叔就走了。
過了一會兒,爸爸媽媽回來了,強強把這件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誇他做得對。
猜你喜歡:
1. 法制安全教育故事
2. 大學生法制故事5個
3. 青少年法制教育故事
4. 成功教育故事案例
5. 小學生法制小故事演講稿
Ⅳ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
清朝末期,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規定了臣民的義務和權力 中華民國建立時,頒專布了臨時屬約法,那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對袁世凱的權利進行了約束。還提出了五權分立,國民的權利等等。 在1922年,國民政府收回了部分關稅自主權,在1943年完全...
Ⅵ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有哪些
關於法治的經典事例有:
1、鄭宜棟
其主要事跡是1942年因家庭遭遇飛來橫禍而債台高築。半個多世紀以來,老人節衣縮食,67年裡三度為父還債。世界上最貴重的不是黃金,而是誠信。67年的時間償還了父親的債務,他用一生遵行了公序良俗。誠信,是構建法治中國的精神基石。
Ⅶ 關於法治的案例! 一定要體現法的特徵!謝謝了!
青少年法制教育案例——自殘詐父
20歲的趙某和父母共同生活,平素游手好閑,貪圖享樂,為了讓經商的父親多給一些錢用而費盡心機。某日晚,趙某拿菜刀將自己的左手中指齊指甲根部剁下,讓朋友孫某將剁下的手指用信封裝好送給其父。第二天早晨,孫某又按趙某的旨意給趙父打電話:「你兒子已經被我們綁架了,拿50萬元來贖人,否則你兒子便沒命了。」趙父立即報案,公安機關在趙某和孫某取錢時將二人抓獲。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趙某行為的定性產生了以下幾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趙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趙某和其父生活在一起,各人所有財產和共有財產沒有也不可能進行嚴格區分,而家庭成員對於共有財產擁有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一條第(四)項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根據這條規定的精神,為避免刑罰的機械適用對社會家庭秩序和親屬關系的破壞,對趙某的行為可按家庭經濟糾紛處理。
第二種意見,趙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趙某為了達到騙取其父錢財的目的,自斷手指虛構被綁架的事實,意欲使其父相信其被綁架而自願交出50萬元「贖人」,趙某的行為完全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至於自斷手指的暴力行為只是為了使其詐騙行為更具有可信性和隱蔽性,不影響詐騙罪的成立。
第三種意見,趙某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筆者同意這種觀點,理由如下:
首先,《解釋》第一條第(四)項的規定不可類推適用於本案。本案趙某涉嫌的是敲詐勒索罪,它與盜竊罪在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存在諸多區別。《解釋》僅就審理盜竊案件如何適用法律作了解釋,不應擴大適用至其他犯罪案件。況且,針對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近親屬財物的情形,該《解釋》也只是規定「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司法實踐中,對於偷拿自己家財物數額巨大,或者與外人勾結偷拿自己家財物的,一般應追究刑事責任。本案中,趙某雖然勒索的是自己家的財物,但事實上已侵犯了其父的財產所有權,並使其父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且與外人勾結,數額特別巨大,理應定罪處罰。
Ⅷ 法治的例子
法治案例「同命不同價」。
2005年小紅與兩個同伴搭車去學校,途中發生的車禍奪走三少女的生命。兩位城鎮戶口女孩的家人各得到20餘萬元賠償,14歲的小紅因為是農村戶口,雖從出生起都在街道生活,其父母只得到共9萬余元賠償。
現目前各個地方都在努力縮小城鄉人口之間涉及交通事故「同命不同價」的差距,但本案執行的是「同命有條件的同價」。
以上案例法律依據是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根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計算。這被認為是「同命不同價」的法律淵源。而在司法實踐中,戶籍成為判斷是否城鎮或農村居民的主要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