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道德
A. 中國文化象徵是什麼
中國文化象徵包括以下內容:
1、琴
笛子、二胡、古箏、簫、鼓、古琴、琵琶。
2、棋
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麻將、棋盤等。
3、書(書法、篆刻)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漢字等。
4、畫(繪畫)
中國畫(中國繪畫):中國帛畫和中國國畫(包括: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古代中國畫,寫實中國畫與寫意中國畫的現代中國畫,中國流藝術的當代抽象國畫)。其他還有:石刻浮雕畫、裝飾內畫、敦煌壁畫等,以及中國抽象油畫等。
5、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
6、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7、傳統文學
遠古神話、《詩經》、漢樂府、南北朝民歌、楚辭、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等。
8、傳統思想
老莊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兵家思想等。
9、傳統節日
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等。
10、中國戲劇
崑曲、豫劇、湘劇、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京戲臉譜、地方戲等。
(1)中醫文化道德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象徵—中國元素
「中國元素」應分為三部分,第一是中國固有元素:比如中國的領土(包括30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中國的人種,中國的氣候等等;第二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個不做累述;第三是中國的現代文化元素:比如北京的奧運精神,中國的航天精神,中國的電影文化,中國著名企業的文化等等。
中國元素——凡是在中華民族融合、演化與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由中國人創造、傳承、反映中國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國特質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國元素,包括有形的物質符號和無形的精神內容,即物質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
如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價值體系、民俗事象、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建築、藝術、科技、法律、倫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宮長城,小至窗欞門釘。中國傳統文化都是中國元素,但中國元素不全等於中國傳統文化,還包括中國現代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中國文化,讓世界看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元素
B. 道醫學的作者簡介
熊春錦,字厚金,號空凈,生於1948年,祖籍湖北麻城。當代國學名家,中華道德根文化研究實踐者,現任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長、榆林市老子研究學會名譽會長、歐洲中國康復養生學院院長、柏林老子道學中心第一主席、新加坡南洋文化發展公司董事長、新加坡人類道德促進會永久名譽主席、世界華人藝術家聯合會理事。主要作品有:《德道經》(校注)、《國學道德經典導讀》、《中華國學道德根》、《道德復興論修身》、《道德教育貴修身》、《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醫學》,主編中華德慧智教育袖珍經典讀本和大字拼音本系列叢書(《德道經》、《周易》、《大學·中庸·論語》、《七小經合璧》、《黃帝內經》)等。熊先生出生於一個道學世家,自幼秉承祖上傳統道學,繼承老子道德根文化系統的哲學思想和聖人之治方法論,並予以發揚光大,同時在醫、卜、星、相、山等傳統五技方面也都具有較深的造詣。熊先生曾在武漢市硚口區第一人民醫院歷任主任醫師、副院長、院長,《湖北中醫》雜志社編委等職。熊先生從醫半世,西醫中醫並舉,曾被選為武漢市區人大代表,市級勞模,並獲得醫學科技發明獎。2001年8月,應歐洲中醫中葯研究會邀請,前往柏林參加中醫葯學術交流,並參加了柏林「亞太文化周·中國主賓國」活動,被聘為德國《歐洲中醫葯》雜志特約撰稿人,並在洪堡大學附屬醫院、柏林市政府辦公廳、柏林中國文化中心等做過多場學術報告。熊先生憑藉自身對傳統道學、道醫學的全面繼承和辦學、講學的經驗,結合現代醫學、教育學以及其它社會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對傳統國學中培賢育聖的一元四素教育理念,進行發掘、詮釋和解析,以「萬經之王」的老子《德道經》為核心,以一元四素為理論框架,以「德慧智」為靈魂,建立了與中華傳統教育方式一脈相承的中華德慧智教育理論實踐體系,同時在中國、東南亞、歐洲等地進行推廣實踐。熊先生為道德根文化的復興,奔走吶喊,不遺餘力,在柏林國際《道德經》學術研討會、鹿邑老子國際文化節、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成都道教文化國際論壇、甘肅老子文化國際論壇、西安香港國際《道德經》論壇,湖北省圖書館精英論壇、香港第四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中發表演講,在蘭州大學、延安大學、浙江中醫葯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等陝西、甘肅、大連、青海、寧夏、浙江、北京等高校和中學小學等,進行了巡迴講學,開展道德根文化的宣傳普及工作。
C. 明確提出了中醫學道德准則的著作是
《傷寒雜病論》 張機所著,成書於東漢,為中醫學第一 部辨證論治的專著...提出「大醫精誠」為醫學道德准則和追求 的境界。
D.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1、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
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
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
2、圍棋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所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為勝。因為黑方先走佔了便宜,所以人為規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
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布局),為座子制,由白方先行。現代圍棋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復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
3、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鍾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託,是中國書法區別於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志。
4、崑曲
崑曲(Kun Opera),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
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5、京戲臉譜
中國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藝術門類,在國內外流行的范圍相當廣泛,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識。
臉譜來源於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
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的有識之士出於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E. 自學中醫看什麼書順序
現如今有很多的人都比較喜歡中醫,中醫是凝結了中華文化的一種代表,而且中醫是特別神奇的一種醫學。但是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去正規的大學去學習,有實踐經驗,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夠自學中醫,接觸到中醫。那麼如果是自學中醫的話,在學習這方面應該有哪樣的順序。
一、初學者《醫學三字經》了解醫學文化
對於比較喜歡中醫的人來講,可以從醫學三字經開始學起,這是屬於中醫方面啟蒙類的書籍。可以通過這本書去了解關於中醫的文化和背景,這樣才能夠進一步的去了解。醫學三字經的原文是比較簡潔的,而且這本書有了更多的延伸,還有解讀。該書的作者也是較為有名的中醫名家,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一定能夠收獲更多關於中醫方面的知識。在市面上醫學三字經是有比較多的版本的,有一個是標注了白話版,其實還是對老闆比較受歡迎,有的價錢並不是很高,特別適合學習基礎的人去學習。
有不少人在帶徒弟的時候都必須讀這本書籍,傳統的版本當中,每一條後面都是有現代的注釋的,關於葯性的一種研究,還有常用的各種配方,所以食用價值是非常高的。對於初學者來講,價格還很便宜,而且特別適合通讀。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購買本草綱目,因為在市面上是有太多的版本的,都是參差不齊的,有一些雖然是精美包裝,但是它的文化范疇卻不是很正確。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購買《李時珍醫學全書》這裡面所涵蓋的是所有它的著作包裝也很精美,在質量這方面也是能夠得到保障的。我想在中醫這方面有更加的深造,就可以買名中醫名家所推薦的書。
F. 請有高超職業道德的中醫給出答案.錢和生命相比眾人周知.希望發廣告的.賣葯的.繞行不要亂言.謝謝配合
去正規中醫院。
葯不能亂吃。
沒有一個方靠譜。
G. 怎麼理解中國文化注重生命,道德,和內心,以及中醫文化的差異
這些作為來認知存在的存在,實自際上更加真實。
他們是結論,中國文化很少問為什麼,可以說更加追求實際。
中醫就是這種產物,幾乎都是經驗的總結,很少去向更深層次的原因探索。
而朝代的更替也是如此,無所不用其極的現實。
軍事上同樣,追求實際。在已知條件下追求更多可能性,卻很少尋找更深層次的已知。
實際上好壞參半吧,西方文化應該是補充,替代和排斥都是愚蠢的,因為中國文化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包容萬物。
H. 蘭溪市名中醫館為什麼抓葯都缺斤少兩,道德何在
人家不差你這么一點小錢。人家每個月都要考核抓葯的准確度的,應該是新手給你抓的葯。
I. 道德經中醫氣功學論文參考文獻
汪瑾妍:你好。
《道德經》與中醫:
老子辯證法思想與中醫辨證論治
老子認為,事物都具有相對性,任何事物充滿矛盾,並在這矛盾的對立與統一中獲得發展。如美醜、善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等,皆是相對的,皆是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體。事物在矛盾的對立與統一中獲得發展。所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如何處置這些矛盾?老子提出:「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低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老子》第七十七章)
這一辯證法則被中醫理論所吸收,建立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治病原則。在這個原則指導下,認識到人體生理變化中的許多對立與統一的規律:如陰與陽、虧與盈、虛與實、寒與熱、表與里、上與下等等,在探索這些矛盾規律的基礎上找到了治病的理論依據,並以此根據建立了各種療法,如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熱病寒治,寒病熱治,外病內治,內病外治等。
有些內容,文字上都十分相近。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折之,不足補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老子的見微知著與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老子》第六十四章指出:「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又指出:「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提出了見微知著及「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的思想,對中醫治未病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素問●八正神明論》說:「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可以看出,其與老子的思想是一脈相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