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

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

發布時間: 2024-04-11 21:21:51

A.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詳細論述

我國對刑法上因果關系的研究是以馬列主義哲學為指導的,因果關系是哲學上的一對范疇,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同志匯總了馬列主義經典作家們的論述,言簡意賅地寫道:「因果關系是包括時間先後秩序在內的由一種現象必然引起另一種現象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系。」刑法因果關系是哲學因果關系在刑法上的具體應用,二者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刑法因果關系的客觀性、相對性、先後次序性、原因的程度區別原則以及刑法因果關系與犯罪構成之關系諸問題上,我國法學界取得了較統一的認識。但有一些問題仍存在較大爭論.
一、刑法上因果關系的性質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應是指我國刑法中規定的,客觀上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能夠決定或影響刑事責任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是事實因果關系和法律因果關系的統一,基中事實因果關系是刑法因果關系的基礎,而法律因果關系是其本質,是作為刑事責任的客觀根據而存在於刑法中的。

(1)事實上的因果關系。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因果關系就是由於事物相互作用產生的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由於事物的復雜性和聯系的多樣性,引起結果的原因往往是多個的,只要對於結果的產生起了積極作用,無論作用大小,都應作為原因看待,這才是真正的哲學觀點。那麼從刑法上來說,只要行為對於危害結果的產生起了積極作用,都不能否認其原因的性質。
我國刑法界都承認,和哲學上的因果關系一樣,刑法中的因果關系也是存在於客觀世界無限聯系的因果鏈條這中,因此,必須採用孤立、簡化的原則,抽出一定的環節來研究,但對於研究什麼樣的環節存在爭議,即對刑法因果關繫到底是什麼樣的兩個現象間的因果關系,有許多不同觀點:
①認為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人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②認為刑法上所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一定的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某人的行為不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就失去刑法上的意義。
③認為是行為人的違法行為和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
④認為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對象,是客觀上違反刑法的符合犯罪客觀要件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同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⑤有的學者認為,刑法因果關系研究對象應包括三個部分:可能性危害行為與可能性危害結果之間、可能性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以及危害行為與可能性危害結果之間的困果關系。
⑥主為應將刑法的因果關系分為三個層次:哲學意義上(即最普遍意義上)的因果關系、法律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
目前在我國刑法界占通說地位的觀點認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刑法因果關系的特點是:其一,作為此種因果關系中的結果的性質,只能是按照刑法規定屬於犯罪構成要件,並且能夠作為追究刑事責任根據的結果,包括已發生的現實損害,以及發生某種損害的危險狀態。…其二,作為此種因果關系的原因的,是在客觀上符合刑法規定的某種犯罪特徵的行為」 。
事實因果關系的判斷,必須符合「有A才有B」。凡是對危害結果的產生起了必要條件作用的,不論作用的方式、程度、大小都應認為兩者存在因果關系。
(2)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指體現在刑事法律中,作為司法機關定案標準的,追求刑事責任的因果關系。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內容是運用什麼標准確定某一案件中行為與結果之間達到特定法律條文的要求,這是中外刑法學者爭論的焦點。在前文的論述中,對西方法學界的觀點已經簡要提及。而在我國,由於受前蘇聯和前東歐地區法學的重大影響,存在以下幾種學說:
①必然因果關系說。認為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只能是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行為人只對必然因果關系承擔刑事責任。這是畢昂特科夫斯基教授於30年代運用馬列哲學原理提出來的觀點。他認為,在刑法上應區分出必然與偶然結果。行為人只對其行為的必然結果負責。這種學說把偶然原因看作偶然事件,導致因果關系的成立範圍過窄,愛到特拉伊寧的批評。這種學說是我國以前採取的理論。
②偶然因果關系說。該說的基本觀點是:「當危害行為本身並不包含產生危害結果的根據,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偶然介入基他因素,並由介入因素合乎規律地引起了危害結果時,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就是偶然因果關系,介入因素與危害結果之間是必然因果關系。兩者都是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該學說還認為不能將條件與原因絕對分開,二者只是處於不同的等級和層次恧已,因為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這種觀點的最早主張者是庫德里亞夫采夫。
③近來,又出現了國外長期採用的條件說。這是大陸法系法學家提出的觀點。在以上的篇幅中已經論述,不再重復。
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主要有兩個機能,一是定罪的判斷機能,即根據刑法的因果關系,要為誰定罪,也即判斷犯罪的主體。二是量刑的機能,即在各個犯罪主體之間如何讓其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刑法上因果關系可分為定罪的因果關系和量刑的因果關系。另外還可作多種分類:簡單的因果關系和復雜的因果關系;直接的因果關系和間接的因果關系;高概率因果關系和低概率因果關系等。
二、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認定
刑法以其自身的目的、任務和機能,而帶有一定的價值取向,以此為出發點,對社會中人的行為和危害結果進行評判。在現實中,一般都是先有危害結果的發生,然後根據危害結果和各種事實,查明案件,分析事實因果關系聯系,從中判定什麼樣的行為應對此危害結果負責,這即是一個刑法上因果關系的判斷過程。在認定因果關系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刑法上因果關系只是研究某種行為是否某種結果的原因,即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關系,而不是對行為與結果本身的研究;也不能取代對危害結果的認定。
②因果關系具有客觀性。因果關系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客觀聯系,不能離開客觀條件認定因果關系;行為人是否認識到了特定條件,不能左右對因果關系的認定。
③一個危害結果可能由數個危害行為造成,因此,在尋找原因時,不能輕易否認其他行為同時也是該結果發生的原因;在認定某一行為造成某一結果時,也不要輕易否認該行為造成了其他危害結果。
④在行為人的行為介入其他因素時,要判斷某種結果是否行為人的行為造成時,應當考察行為人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況的異常性、介入情況對結果的作用大小等。
三、 刑法上因果關系和犯罪構成
「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是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因果關系是客觀方面的要件,這要我國是通認的觀點,但對於是不是所有的犯罪都存在因果關系,和因果關系是否所有犯罪的必要構成要件存在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犯罪因果關系只存在於部分要求造成一定物質性損害或有形損害的犯罪之中,對於無損害結果的形式犯,則不存在因果關系問題。這是很多人認同的觀點。另一種觀點認為,一切犯罪行為都能給社會造成危害,基中包括事實上的損害和造成損害的危險,損害和危險都是危害結果的范疇,因此所有犯罪都有危害結果的存在,在所有的犯罪中都有因果關系。
解決爭論的關鍵在於是不是承認造成損害的危險屬於危害結果。所謂危害結果是指危害社會的行為對我國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所造成的損害,也即對刑法所保護的犯罪客體造成的危害結果。犯罪客體有物質性和非物質性之分,危害結果因此也可以表現為物質性和非物質性兩種情況。物質性的結果通常可以直接根據數量、重量、狀態或價值直接計算出來,例如:盜竊數額,傷害程度,破壞狀態等。非物質性結果往往是無形的、抽象的、一般不能計量。但我們不可否認它也是危害行為造成的一種危害。「形式犯既是犯罪,必定對犯罪客體造成一定的危害。這就順理成章地承認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

B. 上海大學研究生院法學院在哪個校區

上海大學寶山校區。

上海大學法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始建於1978年的復旦大學分校法律系和建立於1988年的上海工業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4人。現有法學本科專業1個;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法律碩士(法學、非法學)專業學位點;在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經濟學2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知識產權管理、法律金融學2個二級博士學位點。

現有「上海市優秀中青年法學家」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3人,「雙千計劃」2人,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專家1人,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2人,現已形成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

C. 上海政法大學的就業狀況是怎麼樣的

在學習方面 上海政法學院有很多國內知名的教授 如:章友德、倪樂雄、倪正茂、胡戎恩、郭學堂等等 經常會舉辦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 我就參加過很多 如:清華大學孫哲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教授、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楊潔勉(現任外長的胞弟)等等太多啦 學校環境優美 有「佘山腳下的花園學府」的美譽 學校圖書館硬體設施國內一流並經常爆滿(特別是期末考試和四六級考試復習階段) 校園內建築風格獨特多樣 相信你會喜歡 上海政法學院隸屬於上海市教育局和上海市司法局 因此資金相對充裕 管理比較嚴格 希望可以幫到你 O(∩_∩)O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D. 上海大學法學院的學校領導

單位 院長/主任 書記 副院長/副主任 副書記 復旦大學分校
政治系、政法系 王文升(1978-1982) 崔玉華(1978-1982) 徐逸仁(1978-1982) 復旦大學分校
法律系 徐逸仁(1982-1985) 陳有生(1982-1984,代) 陳漢生(1982-1985) 石峰(1982-1985) 鄒瑞安(1984-1985,代) 邱國梁(1982-1985) 上海大學文學院
法律系 徐逸仁(1985-1986) 鄒瑞安(1985-1986,代) 陳漢生(1985-1990) 石峰(1985-1986) 庄金鋒(1987-1990) 虎世和(1987-1990) 陳大鋼(1985-1986) 鄭仲炎(1986-1990) 徐逸仁(1990-1993) 陳漢生(1990-1993) 邱國梁(1987-1990) 葛建華(1990-1993) 倪才龍(1990-1993) 翟建(1990-1993) 鄭仲炎(1990-1993) 上海大學文學院
涉外經濟法系 陳漢生(1993-1997) 石峰(1993-1998) 倪才龍(1993-1996) 李秀蓉(1993-1997) 陳劍平(1997-1998) 鄭仲炎(1993-1994) 包遠寒(1997-1998) 徐靜琳(1993-1998) 陸建承(1996-1998) 包遠寒(1996-1998) 上海大學
知識產權學院 方明倫(1994-2002) 程璞(1994-2002) 許瀛濤(1994-2002) 石峰(1998-2005) 陶鑫良(1994-2002,常務副院長) 張力央(2002-2005) 程璞(1994-2002) 周雅薇(1998-2002) 陶鑫良(2002-2005) 陳劍平(1998-2003) 王沁(2002-2005) 單曉光(2000-2003) 姚鍔(2003-2005) 上海大學
法學院 王衛國(2005-2006) 張力央(2005-2008) 祿正平(2005-2006,執行副院長) 王沁(2005-2011) 趙萬一(2006-2008) 胡建國(2008-2014) 陶鑫良(2005-2009) 劉勁松(2006-2008) 沈四寶(2008-至今) 吳仲鋼(2014-至今) 姚鍔(2005-2011) 傅新華(2011-至今) 李清偉(2011-2014,執行院長) 張秀全(2008-2014) 劉俊敏(2011-至今) 李鳳章(2014-至今,主持工作) 許春明(2014-至今) (以上信息來自上大法學院 )

E. 李建勇的主要經歷

1979.9-1983.7 復旦大學分校(現上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習,( 1983年7月獲法學學士學位) ;
1983.7-1985.8 上海市高教局國際交流處任英語翻譯
1985.9-1988.7 華東師大社會學專業學習,方向為城市社會學(1988年7月獲法學碩士學位)
1988.7-1993.8 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系憲法與社會學教研室講師
1993.9-1995.8中美法學教育交流委員會選派到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學習,專修法理學(法社會學與法經濟學)
1995.9-1996.11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簡稱UBC大學)法學院學習,方向為國際比較勞動法(1996年11月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6.12-1997.12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簡稱UBC大學)特聘副研究員,2007年聘為兼職研究員
1998.1-2002.10 上海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0.9-2006.7華東師大人文地理學專業學習(2006年7月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2.11-2010.10,為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和教授(2006.10--),碩士研究生導師,法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2010.11-上海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法社會學研究中心主任(2011.9--)
2002年以來,先後應邀去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加拿大UBC大學法學院,法國第三馬賽大學法學院,日本九州大學法學院,英國牛津大學法學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短期講學和演講,從中國憲法四個修正案到勞動合同法的制定和實施;從法理分析到法院審判實務,向國外法學師生們介紹中國近些年來的法治進程與法治進步。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上海大學法社會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學會法社會學專業會員會副會長,中國行為法學會理論法學分會副會長。
2010年11月加盟上海大學法學院前,為華東政法大學法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法社會學學科帶頭人,校民盟副主委,法社會學教研室主任等職。

熱點內容
刑法中篡改公文法條 發布:2024-05-18 12:55:17 瀏覽:856
ISO體系文件屬於公司規章制度嗎 發布:2024-05-18 12:43:30 瀏覽:992
朱廣新合同法 發布:2024-05-18 12:43:17 瀏覽:496
柳州司法鑒定中心 發布:2024-05-18 12:31:07 瀏覽:452
孟獻貴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05-18 11:54:14 瀏覽:35
湖北省人民醫院法醫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4-05-18 11:51:51 瀏覽:963
北京市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4-05-18 11:45:02 瀏覽:621
合同法約定的所有權轉移 發布:2024-05-18 11:28:26 瀏覽:976
商標法司法解釋2017年 發布:2024-05-18 09:55:59 瀏覽:13
加繆道德 發布:2024-05-18 09:27:34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