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壺
① 古時候把人做成美人壺是什麼東西
古時候把人做成美人壺是一種殘忍的殉葬方式,通常用於王侯將相或富貴人家的墓葬中。
美人壺的製作過程極其殘忍。通常,這種殉葬方式會選擇年輕貌美的女子,在她們還活著的時候,通過特殊的手法將她們的身體縮小、彎曲,然後放入一個特製的陶罐中。這個過程非常痛苦,女子們往往因為無法忍受而死亡。也有一些情況下,她們會被活活餓死或窒息而死,然後被放入陶罐中。陶罐的形狀和大小都是根據女子的體型來定製的,所以每個美人壺都是獨一無二的。
美人壺通常會被放置在墓主人的身邊或墓室中顯眼的位置,作為陪葬品。這種殉葬方式的目的可能是為了讓墓主人在死後仍然能夠享受美人的陪伴,也可能是為了彰顯墓主人的權力和財富。無論是哪種原因,這種殉葬方式都是對生命的極度漠視和侮辱。
美人壺作為一種歷史遺跡,現在被視為一種文物。然而,由於其製作過程的殘忍性和道德上的爭議性,美人壺在文物界也備受爭議。一些人認為,這種文物是對歷史的見證和記錄,應該被保護和研究;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種文物是對人性的侮辱和踐踏,應該被銷毀或禁止展示。無論如何,美人壺都是一段殘酷歷史的見證,提醒我們珍惜生命、尊重人權。
② 紫砂壺型專題十四:德鍾
紫砂壺型專題十四:德鍾,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內涵。以「上德不德」的哲學理念為靈感,德鍾壺被賦予了君子之喻,象徵著高尚品質的內斂與藝術的精湛。邵大亨的德鍾壺更是紫砂藝術史上的瑰寶,顧景舟大師高度評價其藝術成就,視為集砂藝大成之作,象徵著藝術與人格的雙重巔峰。
大亨德鍾系列的三個款式,盡管細節各異,但都體現出匠心獨具的設計。每把壺的造型端莊穩重,如君子之風,壺嘴、壺把的曲線自然流暢,壺身的直筒設計展現出高雅的審美與實用性。德鍾紫砂壺的每一個部分,從壺口的輕抿到壺蓋的裝飾線,都體現出精準的工藝與和諧的美感。
德鍾壺不僅是一件器皿,更是道德的象徵,它將傳統仁人志士的行為規范凝聚其中,寓意著道德的集中和匯集。紫砂先賢通過德鍾壺,巧妙地將道德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展現了君子之風與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 黃濤的大蘊德鍾
- 譚偉蘭的劍流德鍾
- 譚偉蘭的劍流德鍾
- 譚偉蘭的劍流德鍾
③ 紫砂壺型講解第13款:德鍾壺
德鍾壺,又名鍾德壺或君子壺,由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創。此壺型以鍾為壺身,以德為修辭,旨在表現道德規范的集大成者。
德鍾壺整體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結構嚴謹。壺鈕設計小巧,與壺身形成縮小版的呼應。壺蓋隆起,蓋面以圈線裝飾,飄逸靈動。口、蓋配合直且緊密,無落帽之虞。嘴、把舒曲有致,耳形把與肩線過渡自然,展現疏朗大氣的風格。直流、耳把的設計,賦予了此壺清正直諫君子之風度。
顧景舟大師在他的著作《宜興紫砂珍賞》中,將德鍾壺的內在與外在之美做了全面而貼切的詮釋。他認為德清儉素,儒雅中和,與壺有緣之人,若能遇見此尊寶器,定能心生正氣,肅起恭敬之心。
在傳統德鍾壺型的基礎上,後人又創作出了多種變形版本,如平底德鍾、高德鍾、方器德鍾、大蘊德鍾、海棠德鍾、筋紋德鍾等,各具特色,韻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