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喪失作文

道德的喪失作文

發布時間: 2025-05-09 17:58:34

❶ 警覺道德與良知的缺失作文

良心無價

【篇一:良心的缺失】
中國傳統美德誠信,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里,被沖得一干二凈。那些為了謀取暴利的不法商家,良心更是缺失。當我看到那些缺失良心的事在新聞上被爆料出來時,總會想到中華的傳統美德「誠信」。
古人雲:「民無信不立。」沒有誠信怎麼可能有立足之地,跟何況是社會?從古到今,有多少事情都和誠信有關。早在春秋時期就有商鞅立木為信,而這個做法使老百姓相信了,進而使秦國強大起來,使之統一全國。還有寓言故事《狼來了》就是因為那個放羊的小孩不誠實,導致村民不在信任他,而使羊群被狼吃掉。這說明了誠信的重要性,做人要以誠信為本。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讓人信賴。
當電視里報道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給多少家庭帶來了不幸,讓那些祖國的花朵,因吃了那些奶粉,而凋謝。最近發生的地溝油事件更令人震驚,看到那些工人在骯臟不堪的地方,提煉地溝油。臭氣熏天,而那些油竟還在餐桌上出現,想想,那些骯臟不堪的油正在被自己一點點吃下去,真是令人作嘔。並且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了多少傷害。誠信,良心。在這些人身上都違背了。難道就為了個人的利益,縱使天下千萬百姓受到危害?這不是因小失大嗎?錢難道就可以掩蓋住自己的良心的缺失?
良心無價,豈可用任何東西來衡量。請捷著良心上路吧,不要輕易把它丟下;請謹慎保存你的良知吧,不要把它給遺失了!
【篇二:良知】
良知通常意義上是指儒家所謂人類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識。這樣最低限度的道德意識應是我們做人應具有的底線,但如今良知卻趨於淡薄,所謂的先天逐漸被後天磨損,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對於這樣的良知缺失我們不應聽之任之,而是要堅守這與生俱來的良知。孩童時我們就被教導要善良要誠實,我們會用盡單薄身軀的全力去幫助那需要幫助的人們。而今我們卻在紛雜的城市中冷漠的穿梭,無視身邊那些急需幫助的人們。有甚者甚至早就拿良知換取了名利。做著黑心的買賣。
良知是個抽象的概念,可以是憐憫、羞恥心,也可以是犯錯後的內疚。但無論是那一點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美好人性,沒有了良知所謂的人性也就逐漸泯滅了。你一定不會忘記三鹿奶粉事件,那些齷齪的商家可謂是人性泯滅,在這些利慾熏心的人身上我們絲毫看不見良知的影子。他們用上天賜予的最美好的禮物去換取了他們視之甚重的金錢,結果呢?一個個可憐的幼兒就這樣被剝奪了健康。
我們看在眼裡於心何忍。那些做了利慾努力的黑心商人自是沒有好下場,只是對於他們的懲罰是如何也換不回那些幼小孩童的健康了。一個良知喪失,道德泯滅的社會將會是如何,我們不願去想。但是我們唯一肯定的是,我們絕不會讓社會走向那樣的黑暗,良知應永遠是全社會人民最底線的共同意識。
沒有良知的社會,就像一片乾涸的沙漠,你永遠也無法看到在其中由美好性靈盛開出的花朵。雖有像三鹿事件這樣令人痛心的「良知沙漠」,幸好,大多數人還在堅守著人性的底線——良知。5.12汶川特大地震後全國人們都眾志成城,及時伸出援手幫助受災同胞重建家園。當然這其中會有攔劫救濟物資這樣可恥的行為,但我們所看到的大多還是良知在人們身上美好的閃光。我們都應堅守良知,堅守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拒絕做一隻被利慾驅使的黑羊。但是不久前南京的彭宇攙扶跌倒老太卻慘遭誣陷的案件卻深深刺痛了我的眼睛。是啊,我們不應只是一味責怪人們喪失良知,也應想想社會上是什麼在一步步吞沒人性的美好。堅守良知說來簡單,但做來卻並不容易。彭宇那一句「我再也不敢做好事了」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良知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美好性靈,但這天賜的禮物更需我們的堅守和保護。在堅守自身良知的同時,我們也應努力營造一個具有共同道德感的和諧社會。良知讓社會更和諧!

❷ 關於校園道德失范現象的作文1200字

道德如燈,照亮人們的成長之路;道德如火,點燃城市之心;道德如甘露,默默滋養人們的心靈。
看到道德這兩個字眼,我不禁想起了這樣一件事,年幼的小悅悅愉快的走在大街上,走著走著,不小心被一輛車給「親」了一口。血像瀑布般似的一下子就噴了出來。而司機只是停了一下,不但沒把血紅色的小悅悅送去醫院,還繼續前行,無情的後輪再次向那柔軟的身軀碾壓!18個人路過,第一位行人,看著小悅悅躺在那冰冷的馬路上,無情的走過;第二個人,無動於衷,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第三位……18位行人過去了,每個人都見死不救,若無其事的過去。他們竟然可以那麼鐵石心腸,無動於衷!幸好有一位撿垃圾的陳婆婆看見倒在血泊里的小悅悅,停下,試圖抱起她。但是小悅悅猶如一灘軟泥陷了下去。那位有著熾熱般的善心的陳婆婆張口吶喊,個個詢問。最終找到了小悅悅的母親,才送她到醫院,遺憾的是,小悅悅因出血過多最終搶救無效而離開這個無情的世界……
此事一報道,立即在全國大江南北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大家不禁要問,道德在中國社會究竟怎麼了?誰給那些冷漠的旁觀者找一個理由,社會風氣的墮落,社會主導價值觀的傾斜,還是法制不完善的表現?言之者鑿鑿,聽之者諾諾,似乎人人知其病根,卻難尋症結。各人自管門前雷,不尋他人瓦上霜,事不管己,人人高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些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的至理名言,便是時下所謂眾人的道德觀,價值觀,社會觀,這些真是當今社會的一大悲哀,將無辜的生命無情的推下了深淵。
一條活生生的性命,考驗著道德在每個人心中的分量!那位陳婆婆雖然靠撿垃圾度過餘生,但是她比那些富豪,司機,過路人富有的多!因為陳婆婆有一顆無私善良,救急扶危,默默奉獻之心,她以那不計得失,無私心的雜念要去救人!這一種精神是多麼的崇高,何等的讓我們這些人敬佩,這樣一對比,我想問,這個社會的道德究竟怎麼了?政府所創建的精神文明難道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嗎?不,絕不是,我堅信。這樣的的人只是少數,這樣的事只是少數,但要知道,即使是少數,也讓人心寒啊!也是社會的一個陰暗面啊!
小悅悅事件,不僅是一場交通肇事的逃逸,而且關繫到一個民族的道德的缺失評判。小悅悅用自己純潔的生命,拷量著人們的靈魂,良心。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用良心的尖刀深刻剖析自身的醜陋,通過刮骨療傷之痛喚起社會的警醒。用具體行動呼喚良心道德的回歸,呼喚五常之道的回歸,即仁義禮智信的回歸,讓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等傳統美德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

❸ 有關社會道德缺失的作文素材,要短一點,小故事那種形式的。

【小編導語】彭宇案、許雲鶴案這些因道德、誠信、良心而引發的社會受關注事件仍在人們心中留有餘悸的時候,秋風瑟瑟的十月又一起新的道德事件引發了社會各屆全民討論,也讓這個秋天更添了寒意——廣東佛山2歲女童連續兩次被車碾壓,18位路人無一人上前施救,最終那位救女童阿姨是一位處在社會底層的拾荒者——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讓18位路人漠然離去?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讓撿垃圾的阿姨熱心施救?是什麼樣的道德標准橫在了當今社會?今天作文頻道就事論事,就近幾年頻發的社會道德事件,為同學們搜索了一系列關於道德的作文素材、時事素材,從道德的定義、道德觀、時事案例等方面全面討論道德,道德缺失作文素材。【事件回放】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女童遭兩車碾壓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麵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鍾後又被一小型貨櫃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鍾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對此不聞不問。最後,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並找到她的媽媽。現在小悅悅在廣州軍區總醫院重症監護室,接近腦死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彭宇案誘惑的缺德 近期,一批所謂彭宇案及其判決受到輿論的持續關注,並被認定為道德滑坡、社會冷漠的原因。似乎在一切人際碰撞中,老年人都傾向於訛錢,而年輕人都是助人為樂者。這種看法其實很粗鄙,客觀上,它替我們社會的道德冷漠找到了一個牽強的借口。我們所提倡的道德,是一種利他主義的價值觀與實踐,它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利己傾向構成一對矛盾,正因為如此,踐行道德從來不是一件可以風行天下的事。中國所謂道德滑坡,其實是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的一個概念,那時候,很多人已經嚴重不滿於社會的道德狀況了。現在用彭宇案來解釋道德滑坡,顯然缺乏說服力。不可否認,彭宇案會增加助人為樂者的顧慮,但彭宇案或許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老人倒地後,很多人傾向於圍觀,卻無法解釋人們圍觀倒地老人之前的道德問題。在南京彭宇案中,彭宇描述倒地老太是被人撞倒的,但肇事者揚長而去;在江蘇南通彭宇案中,被壓在三輪車下的石老太,是被其他過路車輛剮蹭翻車的。如果倒地老太們因為向彭宇索賠而消解了社會的道德熱情,那麼,應當對老太們倒地負責的人揚長而去,本身就是因為他們缺德。老年人也是道德失范、社會失序的受害者。當前,我們社會的道德狀況確實堪憂,但人們缺德的根源到底在哪裡,卻必須准確定位。追根溯源,再對症下葯,才能收到療效。即使彭宇都是無辜的,法院判決他們不必為老人們受到的傷害承擔責任,結果也僅僅是排除了人們助人為樂的後顧之憂,但是,還不足以形成對助人為樂的正向激勵。誰來為老人倒地受傷承擔民事責任,這仍然無解。道德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它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時時刻刻,在人類道德的廣闊領域中,扶起倒地老人其實只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就是助人為樂這一道德律令,其內涵也相當豐富,外延也堪稱廣闊,扶起倒地老人也只是其中一件小事。如果有老人摔倒,有的需要我們伸手扶起,但從救護常識上講,最恰當的做法應當是給120和公安機關報警,由專業機構來負責處理,作文素材《道德缺失作文素材》。我們之所以袖手旁觀,不是因為倒地老人可能訛詐錢財,而是因為我們患了社會冷漠和道德冷漠症。所謂彭宇案的教訓,其實只是一個借口。最近,武漢有位老人倒地後無人扶起,大家止於圍觀,輿論認為這是彭宇案的惡果。我們可以把彭宇案當成不扶起倒地老人的理由,卻找不到公共汽車上年輕人不給老人讓座的借口。武漢的公共汽車都有2到3排老弱病殘孕專座,共有4到6個座位,很多年輕人上車就坐在了這些專座上,有人給老人讓座,但拒絕讓座的人更多。南京有位名教授最近還撰文說,公共汽車座位就應該先佔先得,老年人應當放棄讓年輕人讓座的念想。這種情形,用彭宇案就解釋不通,只能歸咎於公民意識淡漠和缺德。現在,大家都在感慨社會誠信缺失、權錢交易、食品商人和醫院唯利是圖、學校違規收費,其中很多屬於制度問題,但歸根結底也是一個道德問題,其根源值得認真反思。反思是一個重建社會道德秩序的過程,它需要有宏觀的視角,從人性、制度、觀念與實踐等多角度切入。道德冷漠的人,常常伴有良心上的不安,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借口,就能給不安的良心帶來莫大安慰。這是彭宇案的誘惑,我們必須擺脫這種誘惑。(楊於澤)新華網評:法律必須介入道德領域許博淵煙台一位73歲老人9月26日暈倒在街上而無人救助,醒來後手舉200元錢求助,有青年上前將其扶起,沒有拿他的錢就走了。媒體報道後有論者如此評論:有專家建議加大對『訛人』者懲處力度,以法律來懲治訛詐者。道理不差,但救人者尚且拿不出證據,又如何拿出被人訛的證據?法律不是萬能的,強行介入道德領域未必是什麼好事,也管不過來。真正解決『救人反被訛』,解決類似的老人跌倒之後無奈之下的拿錢『自救』,關鍵還是從道德上著手。他還寫道: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見義勇為,必然會匯聚成一股社會正義的洪流。法律不是萬能的,這點我完全同意,世界上沒人說法律是萬能的,除非傻瓜。但是,法律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在某些領域,某種程度上是能的。如果因為不是萬能的,就把它放在一邊,連它有限度的能也不去利用,那也是傻瓜。的確,許多情況下當事人拿不出救人的證據,也拿不出被訛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法律無能為力。因為法律重證據。但是,我們不能排除在能夠拿出證據的情況下,也把法律的武器放在一邊。例如前不久江蘇如皋的訛人事件,就有公交車上的攝像為據。那位訛人的老婦就是在鐵證面前才被迫道歉的。我曾發文呼籲,社會道德必須動用法律武器來捍衛它,搶救它。只此一舉,就可以為道德壯膽,為良心壯膽,同時亦可令那種綁架和強奸道德的缺德之人有所顧忌。事實上,法律已經介入了,只不過是在相反的方向上罷了。2006年南京彭宇一案,鼓樓區法院主審法官就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作如下合理想像:從常理上分析,其(彭宇)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是僅僅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做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雖然此案的最終結果是庭外和解,但對中國社會道德的破壞性無法估量。從此之後,老人跌倒後無人相助的報道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上述論者說關鍵還是從道德上著手,不知道什麼意思。推想起來,也許是教育和呼籲,還有表揚見義勇為者之類吧。煙台老人手舉200元人民幣求助,十目所視,此時上前相助,被訛的風險應該比較小了。如果以此為據,說明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見義勇為,必然會匯聚成一股社會正義的洪流,法律不必介入,道德完全有能力自救,那是無法令人信服的。歷史上,我們一直提倡以德治國,要求人們自我修養,自我完善,吾日三省吾身,修齊治平,而不大善於運用法律武器,不大習慣法治。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提出了建設法治社會的目標,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應該承認,法律在許多地方還是空白,尤其是在被認為小事而偏偏事關道德的一些方面。比如公共綠地里的銀杏熟了,有人公然拿了長竹竿在打,打得地上滿是葉子卻沒人管。又比如綠地里的馬蓮草,有人公然把它的葉子一大把一大把地掐下,拿回家去也沒人管。因為在這里法律是空白,道德也就成了戕害的對象,彌漫開來的是不道德:公共的東西是可以據為己有的。如果有關方面對此加以立法,而且責成有司以法管理,誰竊取公物,就懲罰誰,竊取者就會有所戒懼,道德就有了依靠,就有可能長大成人。結論是:為了培植和維護中國社會道德,法律必須介入道德領域。

❹ 有關道德滑坡的800字作文

我曾經讀過義大利詩人但丁說的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知識與道德的關系,也感覺到道德的重要性。記得我剛進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幾乎明天都在對我們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道德,這一詞也時而出現在我們教科書里,它陪伴了我整整5年,我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倆因此也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時期的劉備也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往往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蘊含著道德的真諦。
前些天我乘公交車去外婆家。車至中途,車廂內已座無虛席。此時,又上來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婦女。靠近車門的一位年輕小夥子忙熱情地站起來讓座,只見中年婦女二話沒說,徑直坐下,隨後有說有笑地逗起孩子來。我在對小夥子投以贊許目光的同時,心中也生出一種怪怪的感覺。 小夥子主動給帶小孩的女同志讓座,固然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總覺得在「理所」與「當然」之間,似乎還少點什麼——中年婦女是否應該向小夥子道謝呢? 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報,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認可,大至社會的認可,小到一個人的認可。假如那名中年婦女對小夥子說上一句感謝的話,相信小夥子心裡會感到一種付出的快樂!芸芸眾生,人人都應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別吝嗇你的感激;獲得了別人的尊重,也要學著去尊重別人。因為,尊重別人也是一種有道德的體現。
在這段時間里,我的心很沉重,我的眼睛時常濕潤。因為在歷史的旅程中發生了一件讓炎黃子孫銘記在心的事——四川大地震。就是在2008年5月12日這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帶走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看著一片片廢墟,一個個孤兒,做為一名中學生,我的心怎能不潸然淚下呢?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獻出我們的一點愛心,溫暖災區人民的心。這時,我放棄了身邊一些美好的事物,拿出了自己一個月的零花錢,捐給了災區人民。是啊,災區需要幫助,災區人民更需要幫助啊!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鑄造愛的橋梁。這難道不能體現我們中華人民的道德高尚嗎?
其實,「道德」就是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在地震中還有些人幸運的活了下來,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一面。看著一片片廢墟,有人在呼喚著自己的母親,這個時候他的母親或許已不在人世,但他還要對他的母親心懷感恩。在地震的面前,我們中國人並沒有氣餒,面對一片片廢墟,我們仍然努力去尋找生命的光芒。一天,兩天,直到第七天,生命在不斷的出現奇跡。溫總理說的好:「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盡100%的努力。是社會給予了他們,關懷了他們。」看完這個故事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有時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該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為他們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我們黨

❺ 缺德的事 作文500字

一個缺德的天才只能是個禍害,一個缺德的民族只能走向滅亡。

有五千年文化低蘊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理應身士卒繼續走在別人的前面,以德育人,以德治國。可2011年的種種事件卻與此相悖,令人寒心,使人不禁質疑,中國人的道德是否不復存在。
小悅悅事件,想必大家不曾忘記,一小女嬰橫躺馬路,先後被車輾過2次,18個行人卻熟視無睹「理所當然」地悠然走過,斷送了一條寶貴的生命。生命受到了踐踏,道德受到了蹂躪。

是「遵循」潛規則?還是「缺德」?

純粹從這件事上看,我們的道德水平實在太低,似乎根本就不存在了。這是個人道德的缺失。現在的部分人面對他人的求助,不再是毫不猶豫地援手於助,更多的是「不假思索」地考慮著幫助他對自己有什麼好處或壞處,會受到怎樣的對待,換來的是贊聲,還是臭罵,亦或是誣陷……無數的顧慮使人很難抉擇,更多的人便選擇沉默,久而久之,這人便麻木了,看人於水火之中淡定自若,什麼仁義道德早已拋之腦後,似乎是一個人的潛意識在遭守著規則,做著天經地義的事,甚至是安心。


無疑最終受害的仍是我們自己,在一群沒道德的人中,你能得到什麼,當你身臨窘境時,他們只會是你的看客,就像對待那個女嬰一樣,那些一個個路人哪怕是挪動他到稍微安全的地方或是撥個電話都不曾見到。「自力更生」的能力於此便顯得尤為重要,於是人孤立了,心靈的防火牆更堅實了,心變得冷暗,道德被冷藏淹沒,反過來還堅定了自己作為看客的身份。

對小悅悅的無所為招來了社會的謾罵,而對困難中的人有所為卻也不見得有好結果。

可曾記得06年「彭宇案」,好心的彭宇被可恨的徐老太誣告,無能的判官以「常理」審判,引發了道德滑坡,心靈撼動。餘震未去一波又起,悲劇再現,上演痛心一幕。今年即2011,在江蘇南通又上演了「彭宇案續集」。長途車司機殷紅彬,乘務員郁維貞在路上扶起一位被撞傷的老太太,老太太沒有感謝他們,反倒索求賠償。幸虧車輛裝了探頭,真相大白,但一顆純凈的心卻被玷污了。更可恨的是,無數的續集還不斷上演。於是乎好人裝探頭,老人掛「免責聲明」牌。人的道德受到了質疑。

只是人的道德缺失,還是受牽系與社會的潛移默化。

好人似乎不得好報,使人既氣又恨。在小月月事件中,缺乏道德的人顯得如此醜陋,個人道德的缺失確實逃脫不了干係的。但從「彭宇案續集」等事實我們可以看深一點。歸根結底,究其本質,這是全社會道德匱乏的結果,這些種種只是它折射的現象。從這個角度細想「小悅悅事件」,便覺得雖是「意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了!


老一輩的人為何都見義勇為舍己為人,那是社會風氣好,教育得當。「見義勇為」就曾是中小學生的日常行為守則,拜雷鋒為偶像,捨命不惜也要助人,只是現在被「篡改」為「量力而行」而已;那時的人出不閉戶,行不拾遺,現在只是物質生活硬體換代提高了,精神內容受到社會利、權等的污染或其他而停滯。道德因此或多或少便受到了影響,得不到及時療治慢慢地便發展蔓延了!


社會中魚龍混雜善惡美醜無所不有,如一個復雜的大染缸。有道的人固然不少,但在這以利益為本,金錢至上的社會,僅憑子一聲道德正義哪能立足於社會。如魯迅先生筆下誠實勤勞的祥子被「吃人」的社會逼迫選擇|「潦倒」「滑頭」那樣,那些有道德的人在當今社會氛圍影響下選擇了沉默。戲劇性的應征彭宇所說「看哪個好心人敢做好事?」換句話說也就是「道德不靠譜!」


我認為理想社會是以教育為主,經濟為輔的,但事實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要吃飯,要享受,道德的概念與要求令人感到虛渺甚至可笑,似乎那隻屬於老子、孔子等聖人,只屬於所謂「舊時代」。確實只有物質的基礎才能擎起這精神巨輪!


確實在現實生活中,堅守道德處世真的很難做到,像我這樣誇誇其談的也未必不是那渾水摸魚缺乏道德的一位。但對此言論,喧嘩取眾引來一些看客,喚起一星點思考也未嘗不可。


當然社會還是不乏道德正義的,缺德的畢竟是部分,不然哪會出現「小悅悅事件中的陳阿姨」等類人。但總不能讓那些缺德的人繼續滋生吧!因此道德的缺失問題是值得重視的。


而現在只能繼續以德育人完善社會法律體系,為道德提供一個成長發展的機會。而個人心中至少留有一片凈土,蘊育道德,不讓他展現與發展,也不能使他消逸殆盡,讓他有生存的機會,有萌芽的可能。


五千年了,中國一直曲折艱難走來,留下的足跡讓人自豪與驚嘆。而現在面對的道德「滑坡」卻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對此我們要謹慎認真對待,而不是用所興的「形象工程」將其搪塞掩飾亦或置之不理。不然中國人就真的太「缺德」了!

❻ 道德去哪兒了作文800字

道德去哪兒了?(890字)
人若無德,行之不遠;國若無德,禮崩樂壞。道德對於公民個體和社會整體的重要性,乃是不言而喻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在耳聞目睹各種怪現象時,經常會發出「人心壞了」的感嘆。所謂「人心壞了」,其實就是道德價值崩潰的一種淺顯說法。我們的時代真的是「人心壞了」嗎?底線真的失守了嗎?綿延千年的傳統道德,孜孜以求的社會新道德,究竟又去哪裡了呢?倘若說,我們的時代真的存在顯而易見的道德問題,那它對國家建設、民族進步又有怎樣的影響?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道德是什麼?這是一個人人明白但又很難回答的問題。孟德斯鳩認為,國之興衰系於公民道德。盧梭說,只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國家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康德說,有兩種事物永遠讓他敬畏,一是頭頂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道德的含義或許復雜深遠,但它無疑始終被認為是人類社會得以良好運轉的基石。人在道德之上生活,社會在道德之上運行,國家在道德之上興旺。無論曾經出現過多少反抗道德的活動,道德從來也不曾失去它在人間的位置。
對於我們這個不斷崛起並穩步走向民族復興的國家而言,道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商業活動的活躍,沖擊著人們固有的價值觀念。新奇的思想、光怪陸離的現象,刷新著人們的行為准則。競爭的激烈,轉型的痛苦,經常迫使人們做出是非選擇。社會管理形態的變革,人際關系的紛雜,也讓心中的道德律時時面臨考驗。

❼ 關於社會道德敗壞的作文500字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因為沒有道德,就好像沒有靈魂.沒有靈魂的人就好像動物、植物和任何沒有生命的東西一樣.所以我知道,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最近,我並沒有參加社會或任何團體組織的道德實踐活動,但是,在生活中,我每天都在親身實踐著「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5月12日晚上,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報道了四川發生了大地震.當時我並不覺得地震有什麼可怕,可是接下來幾天的電視報道讓我驚呆了.震區屋倒房塌,生命瞬間湮沒於廢墟……看著一張張等待救援的焦急面孔,一個個置自己生命於不顧的救援人員,我也著急了.我想著,我是一名少先隊員、市三好學生、學校的大隊長,我應該為災區遇難的同學們做一點什麼啊!
正巧,這時學校號召我們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徵文活動.我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當然要有一顆愛心,而奉獻愛心就是實踐「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我沒有辦法親自趕赴災區去幫助他們,但是我捐出了我所有的零花錢.而且,在學校「五個一活動」的號召下,我班向災區的小朋友捐出了一個新書包、一個鉛筆盒、一身新衣服、一條嶄新的紅領巾,還有一盒幸運星.顆顆幸運星都是我們親手摺疊的,每顆都代表了我們的關懷,每顆都載滿了我們的慰問,都遙寄了我們深深的祝福……
這就是我所實踐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也沒有感人的口號和話語,但件件小事、顆顆愛心,都在踐行著我們小學生對「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理解和感悟

熱點內容
重慶大學建設法規考試試題 發布:2025-05-10 02:49:32 瀏覽:292
甘肅省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5-10 02:43:12 瀏覽:45
道德經溪谷 發布:2025-05-10 02:37:05 瀏覽:634
海城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10 02:36:59 瀏覽:214
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基礎知識 發布:2025-05-10 02:36:58 瀏覽:980
冒用他人身份證件刑法 發布:2025-05-10 02:31:06 瀏覽:712
屬於衛生行政法行為 發布:2025-05-10 02:30:31 瀏覽:219
房屋買賣咨詢律師 發布:2025-05-10 02:24:28 瀏覽:809
道德與法治2015年11月8日 發布:2025-05-10 02:20:37 瀏覽:335
簽字的情書有法律效力么 發布:2025-05-10 02:10:29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