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道德觀現狀
⑴ 當代大學生道德現狀分析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新生力量,承擔著祖國未來的希望。他們道德素質的高低不僅關繫到個人的身心健康,也影響著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的道德觀念是社會道德水平的體現。
一、大學生道德現狀
1. 追求時尚與享樂,缺乏節約意識
部分大學生不顧家庭經濟條件,盲目追求名牌生活,甚至陷入貸款困境。他們追求享受,學習上不勤奮,生活上圖方便。逃課、曠課頻繁,掛科現象普遍,生活中過度依賴外賣和奶茶,經常逛街購物。他們在生活中浪費嚴重,如衣物、水等資源,洗澡時間過長,刷牙時隨意放水。
2. 自我意識強烈,但行為失范
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渴望獨立,但缺乏是非辨別能力和自我約束。因此,出現道德觀念淡薄、行為失范等問題。在男女交往中,公共場合行為親密,感情生活混亂。日常生活中,大聲喧嘩,言語粗俗,不排隊等行為常見。
3. 價值觀扭曲,理想追求淡化
一些學生以個人價值實現為核心,強調個人本位,忽視社會和集體;在物質和精神關繫上,過分關注眼前利益,缺乏長遠目標和奉獻精神。
二、道德現狀形成的原因
1. 社會因素
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精神生活未能同步提升。低俗文化產品影響大學生思想觀念。
2. 學校因素
應試教育導致忽視道德教育,形成錯誤觀念。
3. 家庭因素
獨生子女政策下,家長過度溺愛,忽視家庭教育。家長過分關注成績,忽視道德培養。
4. 個人因素
獨生子女政策導致自我中心,難以正確選擇多元道德標准,知行不一。
三、大學生道德特點
1. 主體性
大學生崇尚自我,注重個人發展,追求自我價值實現。
2. 務實性
大學生在處理國家需求與個人發展時,更注重個人利益。
3. 兼容性
多元價值觀念導致內心困惑和矛盾增多,傾向於兼顧個人努力和他人幫助。
4. 不穩定性
大學生價值選擇易受外界影響,處於不穩定狀態。
四、改善建議
1. 個人:樹立正確價值觀,遵守法紀,通過實踐培養道德能力,形成良好習慣。
2. 學校:開展道德教育,結合知識教育,建立開放式德育觀念,多渠道育人。
3. 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政策,建立支持體系,加強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