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新環保法立法的目的

新環保法立法的目的

發布時間: 2025-07-14 17:26:05

⑴ 請問為什麼要制定環境保護法啊 謝謝

我國《環境保護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此條包含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這一點是基礎的直接的目的,這也是環境法的基本的任務,因而是不言而喻的。第二、保障人體健康,這是環境法的根本任務,是最終目標之一,強調人的利益。第三、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即保障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也是環境法的最終目標之一。
要更深度的理解新環保法的意義和作用,可以參與第一環保網對環保法的政策解讀。

⑵ 2024兩會建議:修改《環境保護法》,放寬社會組織開展環境公益訴訟的條件

在2024年的兩會上,有建議提出修改《環境保護法》,以放寬社會組織開展環境公益訴訟的條件。這一議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在2月1日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組織的交流會上。該會議不僅在線下舉行,還通過網路直播,吸引了超過15萬觀眾參與,共同討論環境保護法的改革。
建議的核心內容如下:
1. 挑戰現狀,呼喚改革
自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社會組織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的作用曾一度受到重視。然而,近年來,這種積極態勢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訴訟成本高昂、地方行政部門的干預以及《環境保護法》中設置的過高門檻。為了促進公益訴訟的持續發展,有必要重新審視這些障礙,並通過改革立法來降低社會組織的起訴門檻。
2. 改革建議,聚焦關鍵
建議對《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進行修訂,將關注點放在社會組織的業務能力和主體資格上,而不是僅限於民政部門的登記和連續五年的無違法記錄。這樣的調整將鼓勵更多有能力和意願的社會組織參與,並確保公共利益的捍衛者不會因為觸及利益而受到不公正的對待。立法的目的是保護公共環境,應當超越對社會組織身份的限制。
3. 呼籲行動,尋求突破
為了改變目前的困境,我們呼籲全國人大法工委深入研究,並對《環境保護法》進行實質性的調整,以創造一個更加公平和具有激勵性的公益訴訟環境。這樣的改變不僅有助於提升社會公益訴訟的活力,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綠發會楊洪蘭和綠宣團隊共同提出了這一提案,希望能在2024年的兩會上引發深入的討論,推動環境保護法的改革,確保每一個關心環保的社會組織都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⑶ 國家環保政策有哪些規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國家的核心環保法律。
2. 根據該法第一條,其立法目的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3. 第二條明確了環境的定義,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4. 第三條規定了該法的適用范圍,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⑷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2014法條新增點

新《環境保護法》修訂的亮點(127):

亮點一:

立法目的與環境保護基本原則——充分體現新時期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強化了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

亮點二:

突出環境法主體的環境保護義務;加強了環境保護宣傳,以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1.新環保法強化了保護環境是全社會共同責任的理念,明確了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義務保護環境;2.強化了環境保護的宣傳和教育,以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環境保護責任;3.將聯合國大會確定的世界環境日寫入法律。】

亮點三:

新法要求政府增加環境保護財政投入,並採取有力措施支持環保產業發展。

亮點四:

新法完善環境管理基本制度,以保護改善我國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規范了環境保護規劃制度;完善了環境質量標准制度;完善了環境監測制度;銜接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補充了總量控制制度;完善了排污許可管理制度。】

亮點五:

確立區域聯防聯治機制,強化了地方政府的環境質量責任。

亮點六:

新法明確規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亮點七:

新法加強了對農業污染源監測預警。

亮點八:

對環境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作了專章規定。

亮點九:

明確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賦予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以環境公益訴訟主體地位

亮點十:

賦予環保部門行政強制措施權,加大環境違法責任。【新環保法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針對「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設計了按日計罰;對一些嚴重違法行為,增加了對企事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人身處罰;對環境影響評價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行為規定了連帶法律責任。】

⑸ 環保的目的是什麼

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明確提出了三項主要任務。首先是合理利用環境與資源,同時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這不僅有助於保護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還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其次是建設一個清潔且適宜的居住環境,確保人民的健康不受損害。此外,還需要協調好環境與經濟的關系,以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環境法的立法目的可以被概括為二元論。一方面,直接目的是保護環境與資源,確保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平衡。這包括防止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等。另一方面,環境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只有當環境得到妥善保護時,人們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而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作為支撐。

合理利用環境與資源,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不僅是對自然環境的尊重,也是對未來世代負責的表現。保護環境與資源,可以確保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防止生態環境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害。建設清潔適宜的居住環境,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前提。空氣、水、土壤等環境因素對人們的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促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應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增長。通過環境法的實施,可以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鼓勵綠色產業的發展,從而實現經濟與環境的雙贏。保護環境與資源,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是環境法的重要使命。

熱點內容
經濟法多少道題 發布:2025-07-14 22:02:35 瀏覽:463
常熟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7-14 21:57:20 瀏覽:34
勞動法如何合理調動崗位 發布:2025-07-14 21:57:10 瀏覽:37
工資不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21:57:06 瀏覽:506
原平交警華陰法院 發布:2025-07-14 21:57:01 瀏覽:770
老謀深演算法規 發布:2025-07-14 21:56:34 瀏覽:71
中學生法律知識講座觀後感 發布:2025-07-14 21:51:09 瀏覽:343
深圳勞動法產假工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4 21:47:14 瀏覽:692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愛別人 發布:2025-07-14 21:46:49 瀏覽:42
法不屬於社會意識 發布:2025-07-14 21:45:25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