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章及譯文
發布時間: 2025-07-17 20:07:26
① 《道德經》第五章,原文,譯文,自解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
天地無所謂仁愛之心,把萬物都當作"芻狗"來看待;聖人也不執求仁愛之心,把百姓也當作"芻狗"來看待。天地之間,不正像是氣囊或空管那樣的大空泡嗎?它雖空虛但卻不會塌縮,運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於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虛而順任自然。
【自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大概是《道德經》中爭議最多,或者說討論最多的一句了,下面僅僅是我個人的愚見。
自解: 天和地是無所謂仁或不仁,仁或不仁都是人的判斷,在天地看來萬物都是平等的,人和芻狗在天地看來都是平等的。
和第二章的,不貴難得之貨,不尚賢,相呼應。
真正聖人也無所謂仁或不仁,在真正的聖人看來,百姓都是平等的,無所謂高貴低賤,如同人看各種各樣的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自解: 參悟天地的奧秘,感覺天和地之間像有一個充滿了氣的袋子。
裡面沒有實物,卻撐起了天地,偉大無比,天都不能讓它屈服。
通過各種方式,觸動它,想參悟出其中的奧秘。其深奧之處,用盡言語和數字都不能描述,(大不可量,佛教中的「不可說」)不如什麼都不說了,堅守中心吧。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