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修改前後對照
⑴ 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是
立法活動必須遵循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
立法活動涵蓋法律案的提出、審議、表決以及法律的公布等環節。
狹義的立法活動專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制定過程,而廣義的立法則包括所有國家機關依法制定的法律。
地方人大的立法活動屬於廣義立法的范疇。
通常認為,全國人大及常委會的立法活動是狹義上的立法。
在西方國家,立法概念的界定存在差異。
古代中國與現代化國家中,立法的含義也有所區別。
現代立法通常指特定機關依照既定程序制定或認可,體現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四條明確規定,提出法律案時應附帶法律草案文本、說明及參考資料,修改法律時還需提交修改前後的對照文本。
法律草案的說明應包括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內容,以及協商過程中的重大分歧解決情況。
根據第五十八條,法律的主席令應明確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法律公布後,應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報、中國人大網以及全國發行的報紙上發布。
⑵ 我國的立法機關包括哪些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我國的法律(即相對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狹義)、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包括省級地方性法規和市級地方性法規)擾遲、自治法規(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和規章(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其中,地方政府規章包括省政府規章和市政府規章),由此,制定上述法律的制定機關,就成了我國的立法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五十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第五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委員長會議通過並向社會公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負責編制立法規劃和擬訂寬李旁年度立法計劃,並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
第五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律草案,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慎橡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
專業性較強的法律草案,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第五十四條提出法律案,應當同時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參閱資料。修改法律的,還應當提交修改前後的對照文本。法律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或者修改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內容,以及起草過程中對重大分歧意見的協調處理情況。
第五十五條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列入會議議程前,提案人有權撤回。
第五十六條交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未獲得通過的法律案,如果提案人認為必須制定該法律,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團、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其中,未獲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案,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第五十七條法律應當明確規定施行日期。
⑶ 立法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法律分析: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立法權是國家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決定重大事項,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法權,國家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第五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決定重大事項,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五十四條 提出法律案,應當同時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參閱資料。修改法律的,還應當提交修改前後的對照文本。法律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或者修改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內容,以及起草過程中對重大分歧意見的協調處理情況。
第五十八條 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中國人大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
⑷ 20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案九嗎
立法法沒有修正案的,現在經常說的修正案九是刑法修正案九。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
⑸ 貴州省地方立法條例(2016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維護法制統一,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解釋地方性法規;批准設區的市、自治州(以下簡稱市、州)的地方性法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省人民政府和市、州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備案審查。第三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
(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從本省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點;
(四)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五)堅持立法公開,保障公民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六)法規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第四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就下列事項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需要制定的;
(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地方制定的;
(三)除《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根據需要先行制定的;
(四)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的。第五條涉及本行政區域內特別重大事項、省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范圍內的事項以及省人民代表大會認為應當由其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省人大常委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可以對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修改,但是不得同該地方性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二章省人民代表大會立法程序第六條省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以下簡稱主席團)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省人大常委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第七條1個代表團或者10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第八條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規案,應當同時提出法規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資料。修改法規的,還應當提交修改前後的對照文本。第九條向省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規案,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省人大常委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或者原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常務委員會依照前款規定審議法規案,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徵求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意見,並將有關情況予以反饋;專門委員會和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以下簡稱法制工作機構)進行立法調研,可以邀請有關的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參加。第十條省人大常委會決定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規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30日前將法規草案發給代表。第十一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關於該法規案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派人介紹情況。第十二條列入省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案,有關專門委員會應當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第十三條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第十四條法規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後,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規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⑹ 法律的修改與修訂有何區別
我國法律的修改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修正,另一種是修訂。法律的修正與修訂主隱坦要有以下區別:第一,修改的內容不同法律的修正是指法定機關對法律的部分條款進行的修改,是局部的或者個別的修改。律的修正條款不少,但從總體上來看還是局部的,不是全局的修改,只能是修正,不是修訂。法律的修訂則是指法定機關對法律進行全面的修改,是整體的修改。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五十一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發揮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第五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等形式,加強對立法工作的統籌安排。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徵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需要,確定立法項目,提高立法的及時性、針對性和系統性。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由委員長會議通過並向社會公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負責編制立法規劃和擬訂年度立法計劃,並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要求,督促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落實。
第五十三條灶喚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提前參與有關方面的法律草案起草工作;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律草案,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組織起草。
專業性較強的法律草案,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第五十四條提出法律案,應當同時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參閱資料。修改法律的,還應當提交修改前後的對照文本。法律草鏈老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或者修改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內容,以及起草過程中對重大分歧意見的協調處理情況。
第五十五條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法律案,在列入會議議程前,提案人有權撤回。
第五十六條交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未獲得通過的法律案,如果提案人認為必須制定該法律,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團、委員長會議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其中,未獲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案,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決定。
第五十七條法律應當明確規定施行日期。
第五十八條簽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法律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和中國人大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法律文本為標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