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立法的民族政策
① 國家對少數民族的政策
民族政策是指國家和政黨為調節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採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等的總和。
我國少數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堅持從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積極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② 國家對少數民族有些什麼特殊政策
(1)在政治方面。民族鄉人民政府配備工作人員,應當盡量配備建鄉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員。在上級國家機關的幫助和指導下,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和使用。
(2)在經濟方面。民族鄉人民政府應該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鄉的具體情況和民族特點,因地制宜地積極推進經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財政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優待民族鄉的原則確定,其上一級人民政府在編制財政預算時,應當給民族鄉安排一定的機動財力。
(3)考研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報考地處二、三區招生單位,且畢業後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生;工作單位在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范圍,為原單位定向或委託培養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
(4)擁有相對獨立立法權。
(2)國家立法的民族政策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堅持民族平等團結。
二、民族區域自治。
三、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
四、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五、發展少數民族科教文衛等事業。
六、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七、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八、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③ 國家制定了哪些法律來保障民族政策
.《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實施細則.《國務院實施〈民族區域野租自治法〉若干規定》、《城市民族工作條例.《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橡脊悉》、《看守所條例》規定:「對少數民族人犯和外國籍人犯,應當考慮到他們的民族風俗習慣,在生活上予以適當照顧。」、《就業促進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依法對少數民族勞動者給予適當照顧.、《國旗法》規定:「不以春節為傳統節日的少數民族地區,春節是否升掛國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規定。」、《立法梁乎法》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後生效。、《關於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份的規定》規定,不同民族的公民結婚所生子女,或收養其他民族的幼兒,其民族成份在滿十八周歲以前由父母或養父母商定,滿十八周歲者由本人決定,年滿二十周歲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
這些條文和法律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很多,每天都會有政府機構司法解釋或新舊法規制度來調整民族關系和保護民族照顧少數民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