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人民網

依法治國人民網

發布時間: 2025-08-13 13:41:06

⑴ 黨領導國家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是什麼

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政治文明的歷史就是一部治國理政的制度體制、方略方式等的創造史、選擇史和實踐史。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人民從國情和實際出發,選擇並實施自己的治國基本方略,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治國理政的新路?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開始了全國范圍的治國理政。中國共產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黨治國理政開始從依靠政策辦事,逐步過渡到不僅依靠政策,還要建立健全法制,依法辦事。

但後來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逐漸對法制不那麼重視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付出了沉重代價,教訓十分慘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民主法治建設的深刻教訓,提出必須加強法治,從而把治國理政納入法治軌道。

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任務,第一次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賦予了依法治國在黨治國理政事業中的根本性、主導性和制度性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更加重視發揮依法治國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視通過全面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專門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

提出並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把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提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高度。我們必須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

(1)依法治國人民網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核心功能

對於黨和國家事業而言,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構建法治秩序,提供法治保障。中國共產黨在這樣一個大國執政,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要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需要用好法治這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對於公權力而言,依法治國就是要管住「關鍵少數」,把權力關進法律和制度的籠子里。縱觀人類政治文明史,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必然禍害國家和人民。

權力腐敗歸根結底是權力濫用、權力尋租和權力異化,是對法治的最大破壞、對人權的最大侵害、對執政黨權威的最大損害,因此依法治國必須依法治權,必須強化對權力的監督制約。依法治國要依法治權,更要依法治官、從嚴治吏,領導幹部自身及其權力的運用必須接受法律約束,自覺依法辦事、守法用法。

對於全體人民而言,依法治國就是要切實尊重保障人權。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人權是人民主體地位和根本利益的憲法化法律化表現形式,是人民幸福、人民利益、人民尊嚴的具體化和法治化。對每個公民來說,幸福的根本體現,就是每項人權和基本自由都得到切實尊重和有效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⑵ 依法治國是在什麼時候提出的

依法治國是在1997年月中共十五大提出。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從「法制」到「法治」,一字之變,制度體系向囊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的動態體系轉變,意味著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我們正確處理改革與法治的關系,確保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們建立權力清單、負面清單等制度,用法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我們修訂環境保護法、建立環保督察制度,用法治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全面依法治國,不僅是制度文明的發展,更體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

從治國理政的全局出發,更能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判斷:「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

(2)依法治國人民網擴展閱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的部署,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要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

改革發展穩定,離不開法治護航;經濟社會發展,有賴於法治賦能;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衛。繼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就能讓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確保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⑶ 為什麼要堅持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社會來文明進步自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法治國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民.主與法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⑷ 什麼是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專照個人意志、主張治屬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資料拓展: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3、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參考資料----人民網)

⑸ 「依法治國」是在什麼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5)依法治國人民網擴展閱讀: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為發展人民民主和建設法制國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事實上,新中國在成立後至1957年夏反右斗爭擴大化之前的7年時間里,是比較注意法制建設的。

這期間,不僅制定了1954年《憲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規、命令,而且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都遵守革命法制,實行憲法,依法辦事。這可以從當時一些領導人在講話中看得很清楚。1949年初,謝覺哉同志就說過,我們不要資產階級的法治,但我們確要我們的法治。

1954年9月17日,彭真同志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審議憲法草案時,專門就「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了發言,指出「人人遵守法律,人人在法律上平等,應當是,也必須是全體人民、全體國家工作人員和國家機關實際行動的指針」。

在改革開放以前,各種條件決定了我們黨和國家不可能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當然更不可能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

在我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沒能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提出來。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也不是一下子就輕而易舉地提出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際上,這一基本方略的提出,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和發展

⑹ 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政,三者有什麼關系(區別與聯系)

區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及其版工作人員按照憲法和權法律規定行使職權;依法執政是黨最基本的執政方式。(也就是說,行使主體不同)
聯系:三者都是依照憲法和法律,都體現了法律的尊重,崇尚法律權威;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政都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體現。

熱點內容
簡單明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30 08:04:24 瀏覽:837
行政法以上有沒有包括本數 發布:2025-08-30 07:58:28 瀏覽:573
隴南市司法局 發布:2025-08-30 07:49:53 瀏覽:333
土方法治陽萎 發布:2025-08-30 07:47:58 瀏覽:31
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款模版 發布:2025-08-30 07:18:59 瀏覽:26
物業公司保潔人員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30 07:14:17 瀏覽:209
中國刑法好輕 發布:2025-08-30 07:14:09 瀏覽:652
汕頭知名律師 發布:2025-08-30 06:52:08 瀏覽:879
勞動法與養老保險 發布:2025-08-30 06:45:08 瀏覽:503
民事訴訟法證據制度論文3000字 發布:2025-08-30 06:39:59 瀏覽: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