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電大法學案例分析

電大法學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5-10-12 17:21:37

① 電大法學專科 刑事訴訟法 案例分析題 希望高人解答一下,不勝感激。 新手

修改前的刑事訴抄訟法第二百條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所以省高院(不是中院啊)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是正確的。

② 求答案:電大法學的公司法的案例分析題。

[析 ]:
(1)董事會的召開是合法的。我國《公司法》規定,董事會可根專據需要隨時決定召開董事會會議,屬 並應當於會議召開前 10 日通知全體董事,但緊急事項可以另定通知方式和時間。董事會會議由 1/2 以上 的董事出席即可舉行。該建築材料股份公司召開董事會通知了公司全體董事,並且出席會議的董事超過 1/2,因此董事會臨時會議的召開是合法的。
(2)作出召開股東大會臨時會議的決議是無效的。我國《公司法》規定,董事會決議須經全體董事 過半數同意。而該案例中,董事李某反對,另有 4 名董事未參加臨時董事會,只有董事章某、王某、丁某、 唐某 4 人同意該決議,未達到全體董事的過半數的要求,因此是無效的。

③ 電大民法學案例分析題

案例分析

  1. 某公司與一鄉鎮企業簽訂購買一批工藝品的合同,由於包裝和運輸問題,而使工藝品報廢90%公司損失5000元,合同不能如期履行,公司要求鄉鎮企業繼續履行合同,而該企業只答應支付違約金,不願履行,公司起訴?

問:本案如何處理?為什麼?

答:⑴鄉鎮企業沒按合同履行,有違約行為應支付違約金。

⑵公司要求繼續履行符合民法通則的規定,鄉鎮企業應按合同要求,繼續將工藝品發給公司。

⑶該鄉鎮企業承擔繼續履行和支付違約金的雙重義務。

2. 某甲在乙商場買一高壓鍋回家後使用,過了一個月,甲在做飯時,高壓鍋因質量問題突然爆炸,將甲眼睛炸傷,花醫葯費10000元。甲找乙商場,乙稱系質量問題讓甲找廠家,甲找廠家,廠家稱鍋已使用一個月,應當找乙商場,廠家不對顧客,過了一個月廠負責。

問:甲應當找誰?此事如何處理?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⑴某甲找乙商場和廠家都可以。

⑵某甲可以去法院起訴要求他們賠償損失10000元。

⑶民法通則第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3、甲某在一天傍晚酒後騎車回家,因當天下雪路比較滑,乙單位在路上施工挖一坑,因下雪收工,見坑口較明顯未設標志,准備待雪停後繼續施工,甲由於喝酒,精力不集中,騎到坑前才發現,因路滑剎車不靈摔入坑中受傷,花去醫葯費500元。甲找乙賠,乙稱是甲原因所致拒賠。甲訴至法院。

問:本案如何處理?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⑴法院應當立案受理,乙是有因果關系的被告。

⑵甲方喝酒,觀察路況不周不構成減輕免除乙方責任的過失,乙方的

要求沒有法律依據。

⑶乙方應賠償甲方的損失500元,因為乙方在道路施工未設明顯標志。

⑷民法通則第125條規定:「在公共場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④ 學士論文案例分析怎麼寫,誰能提供格式的範文

我寫論文就用這些。。。
有個案例,你看可以用不?
根據案發時有效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分析如下:
一、環保局是主管的行政管理機關,有權依法責令焦化廠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權作出罰款這一行政處罰決定;
環保局作為主管機關,亦有權依法根據果農請求,作出處理決定,要求焦化廠向果農賠償。依照行政法理論,這種決定是一種行政裁決。
二、根據「一」所述,本案環保局即使要對焦化廠進行罰款,也是在責令其限期改正後的事情,而不能直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12條和第42條)。(當然,如果是焦化廠未經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閑置污染物防治設施,而造成的超標排放,環保局可以直接作出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39條第2項)
環保局受理果農的請求,所作出的也只能是一種裁決性的處理決定,而不該是行政處罰決定(見附件1第45條第2款)。環保局責令焦化廠向果農賠償,實質上不能當作行政處罰,因此,環保局的該處罰決定沒有法律依據,超越了職權(在行政法理論上,缺乏具體行政行為的職權要件)。
即使其作出的是處理決定,也應該適用1995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而不能是1987的,因此,法律適用錯誤是毫無疑問的。
三、總之,環保局的處罰決定沒有法律依據,超越職權,確有錯誤,法院依照有關規定裁定不予執行是正確的(見附件2)。
四、在當時,環保局是可以通過自我糾正來解決問題的:自我撤銷原處罰決定後,依法作出要求焦化廠向果農賠償的處理決定,或者先責令焦化廠限期改正,再觀察是否採取行政處罰決定,這些都是可以的。
五、本案環保局看似只是混淆了行政決定的性質,造成了形式上的誤用,但在嚴格依法行政的要求下,不應當認為其合法。依照目前主流的法理學說,公權力行為在法無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作出,即為違法。

附件:

1、大氣污染防治法(1995年8月29日 修正)
第十二條 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單位,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並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防治。對造成大氣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部門或者其他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二)未經環境保護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污染物防治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
第四十二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按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第四十五條 造成大氣污染危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遭受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備註:該條款與1987年9月5日大氣污染防治法的第36條相同)

2、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實施日期:19910711 ;失效日期:20000310)
85、行政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時,應當提交申請執行書、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和其他必須提交的材料,如果人民法院發現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確有錯誤,經院長批准,不予執行,並將申請材料退回行政機關。

⑤ 電大刑法學案例分析

構成犯罪,故意傷害罪。
首先,主體,十九,完全責任能力;主觀方面,故回意;客觀方面,答傷害的事實;客體,人身權。
其次,是否正方防衛。陳打傷趙的行為已經結束,則不存在侵害依然存在,趙的行為不屬於自我防衛,而屬於故意傷害。
因此,趙某構成故意傷害罪

⑥ 電大刑法學1案例分析

1.王某的行為屬於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種犯罪停止形態.犯罪中止有兩種,即自動放棄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王某的行為即屬於後者.構成此種犯罪中止必須具有時空性,自動性,徹底性和有效性的特徵.
本案中,王某出於殺夫的故意完成了投毒殺人行為,但在作為犯罪既遂標準的犯罪結 果發生之前,自動採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發生,其行為完全符合刑法關於犯罪中止的規定.因此,王某的行為屬於犯罪中止.

2嫌疑人犯罪後能積極救人,採取彌補措施。考慮犯罪未遂,而且受害人有悔改病主動救人,因此屬於從輕或減輕的情形。應對其適用減輕或從輕判罰

⑦ 法學刑法方向大作業案例分析的答案

作業1 分析案例(每小題50分) 第一題:山本某某,女,42歲,日本國籍。馬某某,男,35歲,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民... 參考答案:參看教材有關刑法的效力范圍即刑事管轄權問題。 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走私毒品的,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本案中的可卡因屬於毒品的一種。山本某某違反我國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攜帶毒品進入我國境內,不向海關申報而選擇綠色通道,意圖逃避海關監管,其行為構成走私行為,構成走私毒品罪;馬某某攜款接貨的行為屬於走私行為,構成走私毒品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處,都適用我國刑法;只要犯罪行為或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犯罪。山本某某和馬某某的走私行為開始於我國境外,但完成於我國境內,屬於在我國境內犯罪。同時,山本某某雖然是外國國籍,但並非是享有外交特權和外交豁免權的外國人,而馬某某雖然是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民,但其行為並不是發生在香港區域內,因而二人的行為均不屬於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形,因而適用我國刑法管轄。對山本某某和馬某某的行為應適用我國刑法關於走私毒品罪的規定予以處罰,毒品的數量應以查證屬實的數量計算,不進行純度考慮。並以此作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據。 第二題:王××(男,17歲)與被害人陳××(13歲)系鄰居,平素關系甚好。一日,王××與其弟去河邊洗澡... 參考答案:王某的行為與陳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王某的行為構成了不作為形式的過失殺人罪。從客觀方面看,王某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王某負有實施保護陳某安全的特定義務,這種特定義務是由王某先行的行為使陳某處於危險狀態所產生的。陳某是兒童,王某答應他將他帶到離河岸七米多遠處的深水處游泳,這無疑使陳某的生命處於危險狀態,因而就產生了王某應當保護陳某的特定義務。王某有履行保護陳某的特定義務的可能而未能履行。王某的不作為行為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客體和對象,即陳某的生命權。並且,王某的不作為與陳某的溺水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所以,從客觀方面看,李某的不作為行為構成犯罪。從主觀方面看,王某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王某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預見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護或把陳某帶回到岸邊。陳某很可能會發生溺水死亡的危險。然而他卻由於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正是由於這種不負責任的疏忽大意導致了陳某溺水死亡結果的發生,所以,從主觀方面看,王某的行為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 作業2 第一題:趙某,男,1989年3月生,某某學校初一學生... 參考答案:趙某焚燒他人房屋邊的草堆,造成較大的財產損失,且對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形成了嚴重威脅,其行為屬於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趙某實施放火行為時不滿十四周歲,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符合犯罪主體的成立條件,其行為不構成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題案情:李某,男,45歲,農民。李×小,男,15歲,李某之子。某日,李某見一群農民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控樹蔸作柴燒... 參考答案:李某行為時的心理態度是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屬於故意(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犯罪的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李某明知山坡上有許多人,而與其子一道從山上向下滾石頭,導致他人死亡。李某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採取放任的態度,屬於故意(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 作業3 第一題:王某,女,33歲,經人介紹與湯某相識結婚而因家庭瑣事毒殺案件... 參考答案:王某的行為屬於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答題時要具體敘述犯罪中止的含義及具體描述)王某出於殺害湯某的目的,實施完成了投放毒葯的故意殺人的行為,因而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但是其很快就基於自己的意志,將被害人送至醫院搶救脫險,有效地阻止了既遂結果的發生,因而其行為符合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的成立條件,構成故意殺人罪的犯罪中止。根據刑法的規定,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王某的故意殺人罪已經給被害人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身體傷害。因此對王某的故意殺人罪的處罰原則是應當減輕處罰而不是免除處罰。 第二題:周某,女,17歲;甘某,女,16歲,李某,13歲,孔某,男,19歲,胡某,男,18歲... 參考答案:周某、甘某、孔某、胡某四人均已年滿16周歲,屬於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應當對自已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周某、甘某(要具體描述犯罪情節)出於共同的故意,共同實施了猥褻、侮辱婦女罪的共同犯罪。周某屬於強奸罪的教唆犯,孔某、胡某直接實施了強奸行為,因此屬於強奸犯的實行犯。周某既有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又有強奸罪,就對其實行數罪並罰。根據刑法規定,滿14不滿18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減輕處罰,不滿18的不適死刑。周某、甘某犯罪時均不滿18,因此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且不適用死刑。 作業4 分析案例(每小題50分) 第一題:案情:李某,男,36歲。1998年11月,李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參考答案:李某不構成累犯。我國刑法典規定的累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兩種。一般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並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5年內在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本案中,被告人李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在緩刑考驗期滿後,又犯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但他不構成累犯,因為緩刑是附條件的不執行刑罰,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了,而不是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因而不符合累犯的構成條件。對李某第二次犯故意傷害罪和盜竊罪應當數罪並罰。按照刑法第69條對判決宣告前一人所犯數罪應當首先分別定罪量刑,然後根據數罪並罰的原則決定執行的刑罰。 第二題:案情:王某(男,26歲,無業)從吳某家盜竊... 參考答案:法院的判決有錯誤。應以搶劫罪判王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罰金若干元。我國刑法第269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證據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本案中,王某先在吳某家盜竊2000餘元,構成盜竊罪;後為了抗拒抓捕而殺死了李某,構成了轉化型搶劫罪的犯罪條件,所以對王某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刑法第57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所以應以搶劫罪判王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罰金若干元。

麻煩採納,謝謝!

⑧ 電大法學專科 刑事訴訟法 案例分析題 希望高人解答一下,不勝感激。。。。。。

  1. 偵查人員應首先問其有沒有此犯罪行為,如果嫌疑人承認有,就讓其供述版,如果其說沒有,才能說他有此權行為,並說出證據事實等

  2. 偵查階段就可能找律師為其辯護,訊問人員說不能找也是錯誤的

  3. 訊問人員的第二句和最後一句也是違法的,新刑訴法,明確規定了保障人權,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此違反了這一點

⑨ 2015電大網上婚姻家庭法學形考作業一答案

【案例分析題(20分)】
張某(男)和李某(女)1990年結婚,並於1992年生育一子。1994年,張某所在單位因經營不景氣,由3月份開始發不出職工工資,全家依靠李某一個人的收入維持生活。同年8月,雙方協議離婚。按照協議,孩子歸李某撫養,夫妻共同財產也歸李某所有。1995年3月,張某辭去原來工作,得到單位補發的一年基本工資12000元,以此為本錢與他人合夥經營水果,規模不斷擴大,1997年張某已經存款20萬元並經營了一家果品商店。1997年5月,張某和李某協商復婚。1997年7月,張某用10萬元從趙某處購買了小貨車一輛,並辦理了過戶登記手續。此事遭到李某強烈反對,認為由1994年3月開始全家就依靠自己一個人的收入生活,離婚後孩子也歸自己撫養,以後張某使用本屬於夫妻共有的補發工資經營,才能夠有所發展,現在雙方已經復婚,張某購買汽車的行為屬於擅自動用夫妻共同財產,因未經財產共有人同意,這一汽車交易行為應該無效。張某則堅持自己對復婚前的個人財產享有處分權,不僅購買汽車是正當行為,而且汽車也屬於自己所有,今後使用汽車經營的收益也應算作個人財產。請回答:(1)哪些財產屬於張某和李某的共有財產?(2)張某購買汽車的行為是否屬於擅自處分夫妻共有財產?是否有效?(3)張某購買的汽車所有權歸誰?以後使用這輛汽車經營的收益歸誰所有?

熱點內容
長安區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12 20:38:05 瀏覽:625
李桂英律師 發布:2025-10-12 20:38:05 瀏覽:190
2018華僑大學法律碩士最低分 發布:2025-10-12 20:37:55 瀏覽:139
汾陽法院起訴 發布:2025-10-12 20:36:11 瀏覽:512
兩部黨內法規 發布:2025-10-12 20:34:35 瀏覽:631
合同法中規定預付款 發布:2025-10-12 20:23:19 瀏覽:426
三小條例6 發布:2025-10-12 20:23:17 瀏覽:681
內幕交易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2 20:00:34 瀏覽:343
傳統道德批評 發布:2025-10-12 20:00:33 瀏覽:380
民事訴訟法模擬法庭案例 發布:2025-10-12 19:55:32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