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法學學校
⑴ 吉林大學是個什麼類型的學校這個學校好嗎
吉林大學是個什麼類型的學校?這個學校好嗎?
吉林大學位於省會長春市,是一所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的副部級大學,也是雙一流建設A類大學。吉林大學的前身是1946年在哈爾濱創建的東北行政學院。1950年遷至長春為東北人民大學,1952年經院系調整,成為建國後我國政府親手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60年成為國家重點大學。近年來,除了個別熱門專業,吉林大學的專業錄取分數線遠低於同在東北的哈工大,更別說與其他處於北京、上海的985大學相比了。所以從生源來看,吉林大學招收學生質量大多不算太好,而且吉林大學地理位置偏僻,師資流失也比較嚴重,雖然這是全東北高校面臨的通病,但依然有很多人稱吉林大學為中下流985。甚至很多南方同學也認為吉林大學是來保底的最差985大學。
⑵ 讀文科可以考哪些大學
文科生可以報考的大學有很多,經管類比較好的文科大學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外語類比較好的文科大學有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師范類比較好的文科大學有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
經管類大學
985: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
211: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
非211:東北財經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
外語類大學
985: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
211: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非211: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等。
政法類大學
985: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
211: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非211: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
師范類大學
985: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211:華中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類大學
985: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
211:中國傳媒大學、暨南大學等。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⑶ 成人高考都考哪些科目
成人高考的科目因專業不同,考試的科目也不同,具體如下:
(2)農學考試的科目:政治、外語、生態學基礎。
(3)體育類考試的科目:政治、外語、教育理論。
(4)藝術類(一級學科)考試的科目:政治、外語、藝術概論。
(5)教育學(職業教育類一級學科除外)考試的科目:政治、外語、教育理論。
(6)醫學(中醫學類、葯學類等兩個一級學科除外)考試的科目:政治、外語、醫學綜合。
(7)哲學、文學(藝術類除外)、歷史學以及中醫、中葯學(一級學科)考試的科目:政治、外語、大學語文。
(8)工學、理學(生物科學類、地理科學類、環境科學類、心理學類等四個一級學科除外)考試的科目:政治、外語、高數(一)。
(9)經濟學、管理學以及職業教育類、生物科學類、地理科學類、環境科學類、心理學類、葯學類(除中葯學類外)等六個一級學科考試的科目:政治、外語、高數(二)。
(3)老牌法學學校擴展閱讀:
1、高考並非中國公民獲得文憑學歷的惟一途徑,還有成人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電大和遠程學歷教育等途徑,所取得學歷都是國家認可的學歷。
2、普通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高考由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教育部考試中心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教育考試院命制試題。
3、成人高考同普通高考一樣,都是選拔人才的國家考試,只是由於本身的學習特徵需要,才在學習形式等環節上有所差別,進行了一定區分。
4、成人高考分高起專、高起本、專升本,選拔要求因層次、地域、學科、專業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學習形式存在全脫產(全日制)、半脫產(業余)、函授(自學為主,集中面授為輔)三種形式。
⑷ 西北政法大學和上海政法學院哪個強
西北政法大學強。
西北政法大學,簡稱「西法大」,坐落於陝西省會西安,由專中央與陝西省共建,屬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之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管理、文學等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入選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法學傳統「五院四系」成員、「立格聯盟」創始成員、長安聯盟成員、西北地區法學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共有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經濟學院、商學院、刑事法學院、民商法學院、經濟法學院、行政法學院、國際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公安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等12個學院以及繼續教育學院、法律碩士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院、司法官教育學院,開設有32個本科專業(方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工學、管理、藝術等專業大類。
⑸ 湖南師范大學哪些專業最值得讀
首先,我還是先介紹一下,我們湖南師范大學吧。
⑹ 台灣東吳大學如何
東吳大學是台灣一所頂尖的私立老牌普通大學,專業以文學、法學、商學為主,也有理學專業.此校以法學為最佳。中國第一所私立西制大學.
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始建時在蘇州。於1900年由基督教監理會在中國蘇州創辦,是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1951年先在台灣設立東吳補習學校。54年奉教育部核准恢復東吳大學法學院,為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現今已是台灣重點實力高校。
源遠: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清廷不敵英法俄日等國侵略,被迫簽下數紙不平等條約。戰事連連潰敗使政府及百姓喪失了信心,社會呼籲改革及學習列強之長的聲浪日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美國基督教會來到中國興辦教育事業。監理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是美國基督教重要差會之一,1846年成立,本部設於田納西州。1879年起該會先後在蘇州創辦博習書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宮巷書院(Kung Hang School) ,在上海創辦中西書院(Anglo-Chinese College) 。
1900年決議合並三書院
以宮巷書院為基礎,在蘇州天賜庄博習書院舊址,擴建為大學。1900年12月制定校董會章程,推林樂知(Young J. Allen)先生(萬國公報創辦人)為董事長、孫樂文先生(David L. Anderson)為校長。二十世紀初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東吳大學正式誕生。
東吳大學創辦初期之二十六年,歷經三位美籍校長孫樂文(David L. Anderson)、葛賚恩(John W. Cline)及文乃史(W. B. Nance)。這個時期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於捐款及學費。校園內的教學大樓林堂、孫堂及葛堂及教職學生宿舍等設施陸續興建完成,校園規模日趨完整。學科發展包括文、理、醫學、神學及法科(在上海崑山路),另有四所附中、二十所附小、惠寒小學、吳語學校等組成完整的東吳教育體系。各學科除在學術研究上表現突出,更為社會培養無數專業人才。學校以「Unto a Full-grown Man」為校訓強調學生人格的陶冶。
1915年,以東吳大學為本,於上海創設「東吳大學法學院」。學院教學突出"英美法"內容,專以講授「比較法」為主,其科學的培養目標和鮮明的教學特色,使東吳大學的法學教育在當時飲譽海內外,時有「南東吳、北朝陽」之稱。
五四運動激發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熱情,為順應中國社會的潮流,東吳大學逐步進行中國化的過程。1926年首先廢除宗教必修課程,禮拜儀式亦改為學生自由參加。繼而改組校董校旗會,三分之二的成員改由中國人擔任。1927年楊永清先生當選首任中國籍校長,訂「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中文校訓;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核准東吳大學在國民政府注冊立案。
建國前,中國共有13所基督教教會大學,分別是燕京大學Yenching University、齊魯大學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heeloo)、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聖約翰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之江大學Hangchou Christian College、華西協和大學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華中大學Huachung University、金陵大學University of Nanking、福建協和大學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華南女子文理學院Hwa Nan College、金陵女子文理學院Ginling College、滬江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等。
雖然數量不多,但起點很高。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範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校歌育界和社會上產生頗為深刻的影響。由此可見,教會大學史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們為中國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台。東吳大學在台校友倡議復校,1951年籌組董事會,於台北市漢口街借屋設東東吳大學吳補習學校,設法政、商業、會計及英文四科。1954年台灣當局「教育部」以東吳補習學校辦學績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台灣東吳大學恢復法學院,設法律、政治、經濟、會計四系並附設外國語文學系,為台灣地區第一所私立大學。1957年購得士林外雙溪土地七甲加上士林鎮公所贈與之土地共十五甲,此時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長,積極推動建校事宜。
兩年內完成第一棟教學大樓(寵惠堂)及學生活動中心。1961年全校由台北市漢口街遷到外雙溪現址。至此東吳師生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美麗校園。在台復校的過程艱辛坎坷,衛理公會及美國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會未予支持,物質條件極其窘困。但在董事會苦心奔走,海內外校友及教會熱誠捐助下,東吳依然堅守嚴謹校風踏實辦學,為東吳學子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1969年「教育部」終於核准東吳大學恢復大學建制。
引證文獻:
東吳大學的起源──上海中西書院簡論 胡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