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明確消費稅立法

明確消費稅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1-15 17:09:43

A. 如何看待「消費稅改革」問題

關於消費稅制改革的背景,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即: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關完善稅收制度調整消費稅徵收范圍、環節和稅率的要求。
改革消費稅製作為建立地方稅體系的步驟之一,符合四中全會關於依法治國的改革思路。我們知道,1994年至今的20年財稅實踐中,中央沒有真正承認過我們國家有地方稅體系,如果說有,也只能把它描繪成地方收入體系。
地方稅體系與地方收入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需要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把某些稅種固定下來,後者主要通過階段性人為博弈的形式把某些收入暫時穩定下來,這其實就關涉「依法治國」與否。
而要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地方稅體系,就必須打破中央統攬所有稅種立法權與管理權的現狀,以及按比例劃分共享稅收入的觀念,在部分稅種還稅於地方的原則下,建立比較穩妥的中央上位法下的地方下位法,同時相應建立起上下級政府間轉移支付的法案等。
就流轉稅而言,哪個稅種由地方立法呢?在「營改增」逐步到位的情況下,答案是非常明確的:消費稅。
既然選擇消費稅作為地方稅,就必須從徵收環節入手對其進行「後移」改造,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條:
第一,徵收環節後移地方稅特徵自然顯現。我們知道,劃分某一稅種是否屬於中央稅還是地方稅,一般要考慮稅基流動性、稅基過度競爭性,以及區域性特徵的大小等三種因素。前兩種因素較大時,原則上作為中央稅,由各地國家稅務局徵收;後一種因素明顯時,原則上作為地方稅,由各地地方稅務局徵收。相對增值稅和營業稅而言,消費稅的特殊性在於,它不是對一般的商品和服務征稅,而是對特殊的消費品和服務征稅。
因此,目前之所以把消費稅等同增值稅由各地國家稅務局在生產環節徵收,主要是為了防止稅基過度競爭情況的出現。對此,一些實務界人士曾發表文章認為,如果在生產環節消費稅由地方稅務局徵收且收入歸屬地方,那麼區域性之間投資辦廠爭搶稅源的情況會愈演愈烈,我們看到的全國煙廠和酒廠就不是現在百家或千家的數量概念了。而未來將消費稅由生產環節後移至零售環節徵收時情況會大有改觀,稅基的區域性特徵是明顯的,因為誰在哪裡埋單就在哪裡繳稅,消費稅收入與地方開辦的工廠無關,稅基過度競爭問題將得到緩解,同時地方政府增加居民收入、鼓勵居民消費的積極性就會提高,地方稅特徵自然顯現。
第二,徵收環節後移與即將立法的環保稅相適應。我們知道,環保稅的徵收對象是排污行為,誰排污誰繳稅,這就決定了該稅一定在生產環節徵收。同時我們又注意到,理論界與實務界的一些專家針對消費稅范圍調整的問題提出,應將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納入消費稅征稅范圍,誰消費該產品誰繳稅。因此,當我們把這兩個稅種放在同一項目中進行比對時發現,如果對高污染產品既在生產環節徵收環保稅,又對其在生產環節徵收消費稅,就會產生重復征稅。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將消費稅後移至零售環節徵收的理由自然形成,即:在生產環節對排污行為徵收環保稅,在零售環節對排污產品徵收消費稅。
第三,徵收環節後移,稅源基礎得到增強。目前除了金銀飾品在零售環節徵收、香煙在生產和批發兩道環節征稅外,大多數應稅消費品主要在生產環節徵收。這樣做的弊端是,當一些國內外生產企業通過各種手段規避轉讓定價調查與調整、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向國內獨立核算的銷售公司銷售應稅消費品時,在生產環節或進口環節應徵收的消費稅計稅基礎受到了侵蝕。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年度報告觀察到,由於中國稅制存在這一漏洞,因此鮮見國外高級消費品公司在中國設廠的新聞,倒是開店銷售的新聞一天比一天多。因此對其在零售環節徵收消費稅,能有效改變上述現狀,使稅源基礎得到增強。
對新情況新問題的應對思路
在消費稅收入歸屬趨於明朗,且現實條件使共享稅收入還難以完全取消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和部門應採取相應措施,及早應對以下幾方面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第一,認清未來中央在稅收立法權議題上的走向。
目前理論與實務界比較推崇的改革思路是,根據「統一稅政前提下,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要求,除中央稅和共享稅的立法權全部歸中央外,消費稅等全國性的地方主體稅種由中央統一制定基本法律法規,但適當賦予省(市)級政府一定范圍的稅法解釋權、某些總稅目下的子稅目增減權、稅率規定幅度下的選擇權、部分項目減免稅的審批權等稅收許可權,對其餘的地方小稅種可以通過中央授權的方式,由地方進行相應的稅收立法。地方政府和部門只有做好上述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地方人大才能在未來消費稅等地方主體稅種的下位法立法中處於主動地位。
第二,及時向中央提出有關消費稅制改革的對策或思路。
可以從消費稅徵收范圍、具體環節和稅率模式上提出合理化意見。
在消費稅徵收范圍上,目前已形成的基本共識是,除了進口化妝品外,對於國內大眾性化妝品可從現有徵稅范圍中剔除,對私人遊艇飛機、高檔傢具以及含有高能耗、高污染的一些項目納入征稅范圍。
除此之外,可以進一步建議中央,應對以下幾個稅目從現有徵稅范圍中剔除:首先是一次性木筷,這是因為國務院有關部門已在2010年採取了禁止一次性木筷生產和流通的行政強制性措施。其次是酒精和汽車輪胎,因為這幾類產品處於生產環節是對中間資料的消耗、與在最終消費環節對特殊消費品徵收消費稅的原理有矛盾。
在消費稅具體徵收環節上,基於消費環節徵收消費稅的說法具有合理性,可以進一步建議中央,在中央上位法立法中,應將「零售環節」概念改為「消費環節」。這是因為,在經濟學學理上人們一般把生產與消費看作一組常用名詞,既然生產環節不征,那麼就應該在消費環節征稅。
其次,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中,消費額是由零售額和批發額構成的,這一概念為稅務部門對某些應稅項目在批發環節徵收奠定了法理基礎,比如: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燃油批發企業在全國分布相對平衡,跨省銷售較少,相對於零售環節的難以監管,批發環節徵收成品油消費稅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最後,原來國家對香煙是通過生產和批發兩道環節徵收消費稅進行嚴厲調控的,如果採取「零售環節」徵收、排斥了批發環節徵收,在稅率維持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兩道環節變為一道環節徵收必然意味著對香煙消費調控力度的減弱。
在消費稅稅率的模式選擇上,除了香煙、酒類、小汽車和高能耗、高污染商品等國家不鼓勵消費的應稅項目仍採用比例和定額稅率外,可以進一步建議中央,對於諸如私人遊艇飛機、高檔箱包傢具等奢侈品採取有別於比例稅率的累進稅率。
第三,做好應對稅收征管方面的各項預案准備。可以從稅務登記、納稅申報以及源泉控制等方面做好准備。
在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方面,徵收環節後移後,對稅務部門基礎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已成事實,需要及時應對。這是因為,原來各省市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要求填寫「應稅消費品生產經營情況登記表」的單位和個人相對不多,納稅申報也較少,而未來此種情況將大有改變。以煙草和小汽車行業為例:我國國內一些應稅消費品生產規模較大的省市,在生產環節徵收改成在零售環節徵收後,其納稅人戶數變化之比大約為1:150,再加上稅收核定徵收的眾多個體工商戶,給稅務部門帶來了新的挑戰,政府有關部門應成立專門工作組認真梳理,進行科學應對。
在源泉控制方面,徵收環節後移後,面對銷售渠道多樣化、計算方法不確定性等問題,需及時研究。這是因為,除了實體店外,網上銷售已逐步成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零售渠道,如果對大部分網上零售仍採取不征稅政策,那麼未來消費稅稅源減少在所難免。稅務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及時研究,借鑒亞馬遜等國外公司已成功開發的網路購物征稅系統經驗,盡快出台對其進行有效監控的技術保障措施。
其次,現有稅法對於生產企業自產的用於饋贈、贊助、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等方面的應稅消費品,在沒有同類品出廠價格的情況下,要求按照成本利潤法計算組成計稅價格,如果徵收環節後移按零售價格計算,那麼現有的計算方法如何調整,需要稅務部門及時出台相關辦法。
最後,在進口應稅消費品由海關代征「增、消」兩稅議題上,如果中央維持現有辦法不變,那麼徵收環節後移後,零售企業如何扣除進口環節已徵收的消費稅,需稅務部門制定相應對策。
第四,在做好收入測算基礎上探索收入歸屬權劃分。可以從應稅項目入手,做好相應稅收收入的測算工作。
從近幾年來全國和一些省市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消費稅14個稅目中,煙、酒、油和小汽車的國內消費稅收入佔全部國內消費稅收入的比例在90%以上,因此需要重點對這幾個應稅項目進行測算。
針對未來消費稅納入地方稅體系,以及「營改增」到位後(中央取消全額返還)產生的收入差距問題,除了採用上下級政府間轉移支付手段予以部分解決外,根據《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的「保持中央與地方收入格局大體不變」的要求,從中央到地方應協同探索一些共享稅稅種收入歸屬權劃分的解決方案。
就所得稅收入歸屬權劃分而言,由於企業所得稅(不包括具有全局性的中央企業)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徵,而個稅呈現一定的要素流動特徵,因此在將來條件成熟時,可以將企業所得稅納入地方稅體系、個稅納入中央稅體系。
如果上述思路近期難以操作,那麼包括增值稅和所得稅在內,應借鑒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中央和地方稅體系的立法經驗,在取消比例分享制基礎上實行稅率分享制思路,即:在不增迦納稅人稅負基礎上,實行中央與地方兩級徵收。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稅率分享水平在各省(區、市)間應有所區別,原則上稅改後收入明顯降低的地區,地方分享的稅率可以適當調高,中央分享的稅率隨之降低;同時為提高稅務行政效率,各地國家(地方)稅務局可委託各地地方(國家)稅務局征稅,並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以彌補徵收管理成本。這樣做,一方面平衡了兩級政府各自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全方位地方稅體系建設步伐得到實實在在的加快。

B. 人大立法有哪幾個稅種

中國現行的稅種共18個種(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營改增」;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環保稅 ),分別是: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使用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關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煙葉稅、環保稅。

只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車船稅、環保稅、煙葉稅和船舶噸位稅這6個稅種通過全國人大立法,其他絕大多數稅收事項都是依靠行政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來規定。

(2)明確消費稅立法擴展閱讀:

15個國務院制定

增值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第十二次常務會議通過,2008年11月5日經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消費稅 《消費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第135號令發布,2008年11月5日經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營業稅 《營業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第136號令發布,2008年11月5日經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

資源稅 《資源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第139號令發布。

城鎮土地使用稅 於1988年9月27日經國務院第17號令發布,2006年12月31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的決定》修訂條例內容。

土地增值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於1993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第十二次常務會議通過。

房產稅 於1986年9月15日經國務院文件國發〔1986〕90號發布。房產稅條例規定,對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產免徵房產稅。但近年,為調控房價,上海、重慶等地開始試點對個人住房征稅。

城市維護建設稅 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車輛購置稅 2000年10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

印花稅 1988年8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11號令發布。

契稅 1997年4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55次常務會議通過。

耕地佔用稅 2007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511號令通過並發布。

煙葉稅 2006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464號令通過並發布。

關稅 1985年3月7日,由國務院發布。1987年9月12日,由國務院修訂發布。1992年2月28日,經國務院第九十九次常務會議通過。1992年3月18日,國務院第96號令《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的決定》修訂。

船舶噸稅 2011年12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暫行條例》經國務院第610號令通過並發布。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屬於稅收法律還是稅收法規

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國務院頒布的,屬專於行政法規。
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國務院令第53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已經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第3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D. 消費稅的作用有哪些

消費稅的立法主要集中體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消費政策,以及強化消費稅作為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手段的特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消費政策,調整產業結構
消費稅的立法主要集中體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消費政策。如:為了抑制對人體健康不利或者是過度消費會對人體有害的消費品的生產,將煙、酒及酒精、鞭炮、焰火列入征稅范圍;為了調節特殊消費,將摩托車、小汽車、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列入征稅范圍;為了節約一次性能源,限制過量消費,將汽油、柴油等油品列入征稅范圍。
(二)正確引導消費,抑制超前消費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體財力還比較有限,個人的生活水平還不夠寬裕,需要在政策上正確引導人們的消費方向。在消費稅立法過程中,對人們日常消費的基本生活用品和企業正常的生產消費物品不徵收消費稅,只對目前屬於奢侈品或超前消費的物品以及其他非基本生活品徵收消費稅,特別是對其中的某些消費品如煙、酒、高檔次的汽車等適用較高的稅率,加重調節,增加購買者(消費者)的負擔,適當抑制高水平或超前的消費。
(三)穩定財政收入,保持原有負擔
消費稅是在原流轉稅制進行較大改革的背景下出台的。原流轉稅主要稅種—增值稅和產品稅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卷煙、酒、石化、化工等幾類產品上,且稅率檔次多,稅率較高。實行新的、規范化的增值稅後,不可能設置多檔次、相差懸殊的稅率。所以,許多原高稅率產品改徵增值稅後,基本稅率17%,稅負下降過多,對財政收入的影響較大。為了確保稅制改革後盡量不減少財政收入,同時不削弱稅收對某些產品生產和消費的調控作用,需要通過徵收消費稅,把實行增值稅後由於降低稅負而可能減少的稅收收入徵收上來,基本保持原產品的稅收負擔,並隨著應稅消費品生產和消費的增長,使財政收入也保持穩定增長。
(四)調節支付能力,緩解分配不公
個人生活水平或貧富狀況很大程度體現在其支付能力上。顯然,受多種因素制約,僅依靠個人所得稅不可能完全實現稅收的公平分配目標,也不可能有效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通過對某些奢侈品或特殊消費品徵收消費稅,立足於從調節個人支付能力的角度間接增加某些消費者的稅收負擔或增加消費支出的超額負擔,使高收入者的高消費受到一定抑制,低收入者或消費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費者則不負擔消費稅,支付能力不受影響。所以,開征消費稅有利於配合個人所得稅及其他有關稅種進行調節,緩解目前存在的社會分配不公矛盾。

E. 根據消費稅法律制度的規定,

消費稅的納稅人是我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零售和進口《中華人民共內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容》規定的應稅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具體包括:
在我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零售和進口應稅消費品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其他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個體經營者及其他個人。
根據《國務院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在我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零售和進口應稅消費品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也是消費稅的納稅人。
消費稅是國家為體現消費政策,對生產、委託加工、零售和進口的應稅消 費品徵收的一種稅。
消費稅是對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和進口稅法規定的應稅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流轉稅,是對特定的消費品和消費行為在特定的環節徵收的一種間接稅。

F. 依據消費稅立法規定,屬於徵收消費稅的商品是 A.商店銷售的卷煙 B.加油站銷售的汽油 C.汽車製造廠生產

b加油站銷售的汽油徵收消費稅是加油站代扣的消費稅和養路費

香煙高稅收在廠家完成於零售無關,汽車的附近費徵收在購置後去稅務大廳個人辦理。

G. 消費稅相關法律法規

請登復錄這個制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查詢http://202.108.90.178/guoshui/main.jsp

H. 消費稅的相關法律

消費稅是以特定的消費品的流轉額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商品稅。它在各國開征亦較為普遍,具有特定的財政意義、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國務院於1993年12月13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財政部於同年12月25日制定了《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這兩個法律規范性文件,對我國消費稅法的主要內容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消費稅會計處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已經國務院頒發,
現對有關會計處理辦法規定如下:
一、繳納消費稅的企業,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增設應交消費稅明細科目進行會計核算.
二、企業生產的需要繳納消費稅的消費品,在銷售時 應當按照應繳消費稅額借記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科目, 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實際繳納消費稅時,借 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發
生銷貨退回及退稅時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企業出口應稅消費品如按規定不予免稅或者退稅的, 應視同國內銷售,按上款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三、企業以生產的應稅消費品作為投資銨規定應繳納 的消費稅,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
四、需要繳納消費稅的委託加工應稅消費品,於委託 方提貨時,由受託方代扣代繳稅款.受託方按應扣稅款金額
五、需要繳納消費稅的進口消費品,其繳納的消費稅 應計入該項消費品的成本,借記固定資產、商品采購、
材料采購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六、免徵消費稅的出口應稅消費品應分別不同情凩進行會計處理:
1.生產企業直接出口應稅消費品或通過外貿企業出口應稅消費品,按規定直接予以免稅的,可不計算應繳消費稅.
2,通過外貿企業出口應稅消費品時,如按規定實行先 稅後退方法的,按下列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
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本條例規定的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國務院確定的銷售本條例規定的消費品的其他單位和個人,為消費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消費稅。
第二條消費稅的稅目、稅率,依照本條例所附的《消費稅稅目稅率表》執行。
消費稅稅目、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第三條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應當繳納消費稅的消費品(以下簡稱應稅消費品),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銷售數量;未分別核算銷售額、銷售數量,或者將不同稅率的應稅消費品組成成套消費品銷售的,從高適用稅率。
第四條納稅人生產的應稅消費品,於納稅人銷售時納稅。納稅人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用於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不納稅;用於其他方面的,於移送使用時納稅。
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除受託方為個人外,由受託方在向委託方交貨時代收代繳稅款。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委託方用於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所納稅款准予按規定抵扣。
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於報關進口時納稅。
第五條消費稅實行從價定率、從量定額,或者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復合計稅(以下簡稱復合計稅)的辦法計算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
實行從量定額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額×比例稅率+銷售數量×定額稅率
納稅人銷售的應稅消費品,以人民幣計算銷售額。納稅人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應當摺合成人民幣計算。
第六條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應稅消費品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第七條納稅人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納稅人生產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自產自用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第八條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按照受託方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 ÷(l-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委託加工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第九條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 ÷(1-消費稅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進口數量×消費稅定額稅率) ÷(1-消費稅比例稅率)
第十條納稅人應稅消費品的計稅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計稅價格。
第十一條對納稅人出口應稅消費品,免徵消費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出口應稅消費品的免稅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
第十二條消費稅由稅務機關徵收,進口的應稅消費品的消費稅由海關代征。
個人攜帶或者郵寄進境的應稅消費品的消費稅,連同關稅一並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十三條納稅人銷售的應稅消費品,以及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應當向納稅人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除受託方為個人外,由受託方向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解繳消費稅稅款。
進口的應稅消費品,應當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第十四條消費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納稅人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為1個納稅期的,自期滿之日起5日內預繳稅款,於次月1日起15日內申報納稅並結清上月應納稅款。
第十五條納稅人進口應稅消費品,應當自海關填發海關進口消費稅專用繳款書之日起15日內繳納稅款。
第十六條消費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及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本條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商法趨勢 發布:2025-05-17 08:16:07 瀏覽:590
藝術家的道德 發布:2025-05-17 08:15:04 瀏覽:476
鄭州通行條例 發布:2025-05-17 07:53:02 瀏覽:249
18年10月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17 07:52:59 瀏覽:111
柴油庫管理法規 發布:2025-05-17 07:24:39 瀏覽:746
鄭州金鑫律師 發布:2025-05-17 07:18:53 瀏覽:403
南召法院 發布:2025-05-17 07:18:21 瀏覽:1
真相邊緣下社會與法 發布:2025-05-17 07:08:14 瀏覽:71
法的本質社會控制說看法 發布:2025-05-17 07:00:30 瀏覽:951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7 06:54:37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