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專業能力

法學專業能力

發布時間: 2021-01-15 21:28:35

A. 法律基本專業技能是什麼

法理學憲法學 中國法制史 刑法 刑訴民法民訴行政法經濟法概論國際法 國際經濟法概論國際私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知識產權法 合同法

B. 法學專業主要是學什麼是背法律

法學專業主要是學習課程為

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總論、民法分論、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

實踐課程為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一般不少於20周。

法學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法學專業能力擴展閱讀:

法學專業培養要求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

5、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

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學專業

C. 學法學需要具備那些能力

首先要有很好的記憶力 這個對以後的幫助很大 不是簡單的背 法條不用背 法官也是要查閱的 而是記住要點 解題的方法 其次就是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語言能力 分析能力(尤其是理論聯系實際案例的)

D. 法學畢業生 的專業特長是什麼

深厚的法學理論復功底,制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熟練的法律實務操作能力等等吧。。

擁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了解各種法律文件;熟悉各類公文、法律文本的書寫;具有較強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及邏輯分析能力;為人正直、遵紀守法;愛好廣泛,樂於與人交往,較好的團隊精神。

*通過國家律師資格考試

俺也是法學應屆生,找律所呢,有些難阿。。。

E. 法學專業的理解

法學專業,對於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講是既愛又怕,愛是因為學法學當律師、法官非常光鮮、高大上。怕的是經常聽到法學專業被吐槽,就業很不好,連續多年被列為紅牌專業。

那麼法學專業能不能學,什麼樣的學生適合讀法學專業,法學專業學生畢業主要去向,法學專業學生大學期間需要做好哪些規劃,哪些大學的哪些專業實力比較強……,圍繞這些問題,我將用兩篇文章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希望對學生、家長和老師在專業選擇、高考填報志願、學生就業等方面時有幫助。本文將重點介紹法學專業以及專業報考建議,下一篇文章將重點介紹法學專業優勢大學及報考建議。

法學專業分析解讀與報考建議
1、法學專業培養目標

法學專業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法學知識和技能,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政策,畢業後能在人大、檢察院、法院等國家機關從事立法、檢察、審判等工作,或者到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企業規范運營、法律風險防控等工作,或者能在律師事務所從事律師工作。簡單地說,法學專業就是培養律師、法官、檢察官等國家公務員以及與法律相關的法務人員。

2、法學專業學什麼

法學專業本科學生,大學期間除學習大學英語等公共基礎課外,主要學習法理學、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國際政治等專業課程。這些課程要想學好是一定要付出非常多努力的,需要很好的理解、記憶,也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和書籍。目前多數大學在本科階段都是採用「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本科階段不對具體方向做細分,等到研究生階段再細分具體的專業領域。但也有部分大學會在大三的時候讓學生選擇一個細分方向重點學習,這需要學生和家長在高考報志願時要詳細看大學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和專業方向介紹。

法學專業分析解讀與報考建議
3、哪些學生適合學法學

法學專業絕不是一門簡單靠背一背就能學明白的專業,要想學好法學專業,學生一定要具備以下幾方面能力:

1、較好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法學專業課程多,法律條款繁雜,學生在學習這些專業的過程當中,需要記憶大量的法律條文,而且要長期記住。所以,對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要求較高。

2、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法學知識,畢業從事審判、訴訟等工作,都需要學生具有深入分析思考案件前因後果關系,能准確辨別證據真偽,在眾多法律中尋找適合案件的法律條文能力,做好這些沒有好的邏輯思維是很難的。

3、較強的文案寫作能力。學習法學需要閱讀大量的案例材料和經典的法學著作,還要求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和各種訴訟文書。文案寫作區別於我們所說的文學創作,要求規范、嚴謹、條理清晰,而不是文學創作更強調的美感、創意。

4、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從事律師、審批等工作,離不開與人溝通交流,離不開訴訟、辯論工作,因此要求學生要善於溝通,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5、較強的決策判斷能力。法學專業學生從事案件審判、訴訟、答辯等工作,一定要有準確的決策判斷,在審判、辯護時做出准確的判斷、決策。

6、從性格上看,太過於感性的人可能不太適合學習法學,否則這樣的學生在從事法務工作中可能會感情用事、猶豫不決,不能做到公平公正。

此外,報考法學類專業也有身體條件要求。報志願時,考生要對照體檢意見和高等院校的招生章程中對身體條件的特殊要求,避開限報專業報考。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這幾類學生不能報考法學專業: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400度的學生;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的學生;嗅覺遲鈍、口吃、步態異常、駝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風的學生。

4、法學類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

在遼寧、河北、湖北、廣東等執行3+1+2選考政策的省份,絕大多數高校的首選科目要求是歷史和物理均可,沒有再選科目要求。但是也有個別大學有再選科目要求,如東北師范大學要求再選科目為政治。在執行3+3政策的區域,絕大多數高校法學專業的選考是不限科目,但也有少數高校有選考要求,如西南石油大學法學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是政治或歷史。作為高考志願規劃專家,我們建議有明確報考法學專業的學生,最好還是要選考政治科目,因為學法律會涉及到很多國家政策、法律法規,這都跟政治息息相關的。

F. 學習法律專業需要具備的素質

責任感,理智,洞察力強,想做法律人最起碼應該有對法的尊重和敬畏,理性縝密的思維 ,敬業精神,能吃苦,有耐心,能忍辱負重,委曲求全
有敏捷的思維,善辯的口才,良好的社會關系
為人要坦誠,對人要熱情大方,不計較個人得失,存點道德,講點良心.法律的本意是懲惡揚善! 語言的表達是可以訓練的,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律師,一定要正直,起碼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先,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准確把握委託人的問題,正確判斷委託人的目標,是解決問題的前提。雖然受託於委託人,但律師職業內在地要求律師具有獨立的判斷和獨立的行為,不能完全按照委託人的意志行事。律師在執業時還應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

其次,要有強烈的執業意識。律師應當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要善於與客戶交流,提供個性化服務而不是標准化服務。

再次,要有熟練的聽說讀寫基本技能。是否聽清了客戶問題,能否清楚、准確、通俗地表達專業的法律意見,做沒做好資料的收集、識別、篩選、澄清、分析工作,完沒完成盡職調查報告、法律意見書、合同文件、工作備忘等工作成果是評價律師服務的重要標准和依據。

最後,律師應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律師行業屬於服務性行業,律師提供的是專業法律服務,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相比咄咄逼人的口才和赤裸裸的權力交易更為重要。

合格的素質體現在對律師和法律工作的認識和態度上,是一種正確的價值觀。

一、 天賦
做律師還需要天賦嗎?當然!我是說你想成為一個像樣的律師。天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心智,如果心智發展不平衡,性格的某一方面過於極端,那麼就不適合做律師。譬如,對事對人毫無熱情,那麼你不適合做律師。如果你總想伸張正義,你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律師人,因為律師要面對的許多問題,不是簡單到只有正義或不正義。
其次,如果你是一個殘疾人,你的長相對不起觀眾,你也不會成為一個像樣的律師。現實社會就是這樣,人與人最初的交道,人的相貌比才學往往更重要。即使長期相處,誰都希望自己的律師相貌堂堂,而不是形容猥瑣。如果爹媽給了你不凡的相貌更好,如果你相貌平平,那麼你需要時間的歷練,你需要不斷的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說得是內心的修養可以反映在外表,但是,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外表應當有基本的基礎,才可能通過內心的修養來影響自己的外表。有些通過司法考試的朋友,幾扣律師事務所的大門而不得其入,始終搞不清原因。有的就是因為我講的原因,尤其是一些注重名望的所,他們會在一定程度上,關心應聘者的相貌。 我並不是歧視殘疾人士和長相不佳的人士。
二、後天的能力
雖然我將律師應當具備的以下能力定義為後天的能力,實際上,後天的能力往往又與天賦有關。我們就把它叫做後天的能力吧。
律師應當是最善於和人打交道的人,這種善於打交道並不僅來自天賦。如果你不但不善於和人打交道,且不願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你根本無法做一個律師。
如果你不善於表達,包括言語表達和文字表達,包括一對一的表達和面對成十上百人的發表意見,也沒有下定決心改掉這一對律師來說是極大缺陷的問題,你不能做律師。如果你現在還寫不好一份檢查或家書,你就扔掉做律師的想法算了。當然,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都可以不斷的學習鍛煉,這既需要時間,更需要你自己自覺的認識。
三、善於不斷學習,包括書本上的、他人的、自己經歷的。

G. 法學專業的需要具備什麼其他方面的能力才有利於工作

我也是法本生,下半年大二,通過和一些律師的交流我大概知道如果以後你要內從事律師或法律顧問(其他容我不清楚)的話應該具備哪些技能。首先法律知識一定要非常扎實這是沒得說的,司考一定要過,中國的Bar也一定要拿到。然後英語的話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議出國留學(我以後是這么打算的)。另外,律師有分訴訟律師和非訴訟律師(不懂的話自己上網查),一般來說非訴律師的前景和待遇比訴訟律師好得多,然而成為非訴律師的門檻也非常高,除了上述兩點,非訴律師最最重要的是掌握一門其他專業的知識,如果你要去一家以建築工程為主的律所,你就要掌握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管理等專業的知識,如果是要代理公司設立、重組、股改等業務你就要掌握公司融資、會計等相關方面的經驗。總之,訴訟律師是什麼業務都得代理的,而非訴律師代理的業務就比較專業,需要其他專業的相關知識,具體要看你從事哪方面業務。

H. 學法律專業需要什麼樣的個人素質能力

在我看來,法學專業素質包括了學習(研究)方法(知識工具)的掌握、知識的積累以及人文素質的培養。
學習(研究)方法也就是知識工具,是指學習知識所應具備的將這類知識從自己腦海之外,進入自己腦海之內,形成自己的知識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慢慢積累的,每個人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一項知識本來存在於自己的腦海之外,你完全不懂它的意思,那麼,你如何讓它成為自己的知識呢?這就要提到「語境」的問題。任何知識均是在某個語境下進行學習和交流的。是故,學習(研究)方法(知識工具)第一重要的就是語言:包括所有你要涉獵的知識存在的語境。我們現在存在的當然是漢語語境。於是,你的漢語言知識就是既非常重要也非常基本的一項素質了。簡而言之,當一項知識用漢語言的表述方式呈現在你眼前時,你必須能准確地理解它、消化它,並且能用漢語言傳達給其他人並為他人理解和消化。僅僅從語言的角度來看,可能可以概括為聽、說、讀、寫等項能力,但實際上,這種能力是一種不可分割的綜合能力。當然,漢語言能力一般是在大學入學之前就應完全具備的。如果發覺自己的漢語言能力還不夠強,那麼應當在這方面苦下功夫。多看一些民國時期的文學作品,比如魯迅、胡適、朱自清等人的雜文、散文或是文藝評論,可能對你有幫助。因為現代漢語就是以他們這代人的文章為模範的。如果覺得他們的文章讀起來非常吃力甚至聞所未聞,那說明你的漢語言能力亟待提高。在具備漢語言能力的同時,作為對自身視野的擴展,還要掌握一門外語——比如英語。雖然中國的英語教育非常陳舊,但這並不妨礙你掌握好這門語言。關鍵是自己要懂得為什麼要掌握它,而不是一味應付考試。掌握英語的方法與學習漢語的方法有某些相同之處,但由於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要讓自己了解英語語境下人們的人文環境(如生活習慣、歷史背景等),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學通英語,這不是通過背單詞就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將來你完成研究生課程要繼續攻讀博士,那麼還要掌握另一門外語,比如德語、法語或是日語。對於學習研究法學的人而言,英語、德語、法語是較為常見的語言,這與民法法系(德、法)和判例法系(英、美)代表國家有關,中國法學界向來就將這些國家的法學研究結果奉若神明(當然現在學者開始反思這一現象了,有興趣可以看看鄧正來等人的文章)。知識積累,就是將你懂得了的知識積累在腦海的過程。記憶是必須的,學習法學,記憶只是開始,絕不是結束,更不是目的。從記憶一個概念入手,掌握概念的特點,再將概念與其他概念區分,進而將這個概念放入整個知識體系之中,掌握它的來龍去脈,這樣才是掌握了概念。比如考研試卷上的分析比較題,給出兩個概念要求考生比較(如遺囑與遺贈扶養協議),就是考察考生對這方面知識掌握了多少。做這類題,首先要掌握這兩個概念各自的含義和特徵,然後再進行分析比較,找到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得出自己的結論。當然,書本上有老師的結論,但那隻是老師的知識,你盡可以不加思索地把它完全背下來,也能把它完全理解消化。或許考試的結果在分數上不分伯仲,但兩者的學習效果卻完全不同,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讀死書」與靈活掌握知識的區別。真正掌握知識當然是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方法,並且能把這種方法運用到任何一對概念之中去,這就叫「舉一反三」。最後聊聊人文素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在我看來,法學研究者應當具備的人文素質主要是本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現實、當今世界主流的文化價值觀、法學周邊學科知識等等。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拓寬自己的視野。在學生階段,不接觸實務,最好是通過閱讀來豐富自己。了解中國歷史及社會現實,可以讀一讀歷史書籍、古典文學作品,比如讀《紅樓夢》,從法學學習者的角度看,就是要通過書中描寫,掌握中國古代的社會運行機制和方式,而不能像學中文的人一樣,只看當中的詩詞歌賦。世界主流的文化價值觀,主要是指歐洲文藝復興之後形成的自由、民主、人權等理論和觀點,這也是當今法學價值觀的核心內容。法律的價值和理念完全就是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法律成為這些觀念的記載體,法學者也成為這些觀念的忠誠「衛道士」。我不知道你們的參考書目當中是否有商務印書館的那些書籍,如果有,可以選擇其中幾本看一看。我在大學時曾經讀過《法學階梯》、《論法的精神》、《論犯罪與刑罰》、《烏托邦》等幾部。之所以選這幾本,一來是出於自己的興趣,二來是這幾本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如果選擇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那麼恐怕本科四年下來都讀不懂,可能會失去對法理學這門課的興趣。還有就是法學周邊的學科知識,比如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宗教學、美學等等學科的知識。

熱點內容
城鄉規劃的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7 15:00:06 瀏覽:360
雙流法院通報 發布:2025-05-17 14:23:10 瀏覽:202
合法學院動漫 發布:2025-05-17 14:21:18 瀏覽:339
離婚協議約定子女結婚費用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14:07:42 瀏覽:944
上海法院法官違紀 發布:2025-05-17 13:56:03 瀏覽:700
三校名師講義刑法劉鳳科 發布:2025-05-17 13:51:53 瀏覽:8
行政法學的英語 發布:2025-05-17 13:16:20 瀏覽:983
湖南科技大學法學 發布:2025-05-17 13:05:42 瀏覽:881
中國司法部健康打卡 發布:2025-05-17 13:05:37 瀏覽:148
民法機能 發布:2025-05-17 12:50:24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