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被替代
⑴ 近代中國資產階級與法治代替專制的史實
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現代民主社會,實際上已經歷了一場場革命,革命對於摧毀舊秩序有難以替代的意義。而事實上,民主化進程是需要有秩序的漸變和積累,而後才能實現質的飛躍。可以在長期的國家建設過程中,使人們得以學習民主政治的運作,養成民主的意識習慣,進而培養民主的心理素養。隨著中國經濟現代化進程,政治民主化將是不可改變的趨勢。我們這一代人,則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當代中國的民主理論,並結合中國傳統悠久的歷史文化、近現代以來政治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特有的經濟社會生活方式,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社會自己的民主理論與民主制度,推動當代中國民主化的發展與完善。 中國近現代代政治民主化進程一個漸進漫長的過程,從無到有,從有到發展,不斷加快步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起步階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
1840年發生鴉片戰爭以後,傳統受到了現實的嚴峻挑戰,中國人對近代化的探索開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表明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敗。
1、階段性的成果:
(1)經濟上:地主階級改革派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②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③民族資產階級開始創辦近代工業。
(2)政治上:洋務派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並未將政治體制的近代化提上議事日程。總理衙門的設立,標志中國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開始了「西學東漸」,創辦新式學堂,培養科技人才,開始學習西方的科技文明。 但是,在這一階段,中國也只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並未認識到近代民主與科技的重要性。
2、階段特徵: 這一時期,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主角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領域主要在經濟領域,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政治體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議事日程,以軍事工業為主體的工業化有所進展,並經歷了由小農經濟到輕工業、由軍需到民用、由國營到民營的發展過程。投資形式也由官辦、官督商辦到商辦民辦,經歷了從一元到多元的轉變。同時,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衍生。
(二)整體發展階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階段。
這一階段政治體制的近代化實現了重大突破,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有力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其間,君主立憲制與民主共和制兩種方案則發揮了不同作用。民主與專制斗爭激烈,民主化進程艱難,逐漸由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轉向社會主義政治民主化。
1、階段性的成果:
(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體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層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其下層革命派則成立了資產階級政黨,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經濟上(工業化、大機器工廠生產):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下,民族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以工業化為主體的經濟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
(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化轉型,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領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階段特徵:
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中堅力量是資產階級;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變革社會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國近代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整體發展」體現在近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全面展開,近代化內涵的全面體現和資產階級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體現。最突出的領域是在政治領域;
(1)中國政治體制的近代化呈現出波浪式推進的特點: ①從清政府來看,經歷了從鎮壓維新變法到推行「新政」 和「預備立憲」的失敗;
②從資產階級內部來看,發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發生了保皇派、立憲派與革命派的斗爭;③從北洋軍閥的統治來看,對內專制獨裁,對外投靠帝國主義,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遇到了逆流;④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來看,制定民主革命綱領,領導工農運動,進行國共合作,開創了中國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紀元。
(2)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長足發展,開始由傳統文化向近代化轉型。主要表現在:西方文化大量湧入,「西學東漸」達到高潮,向西方學習,已從生產技術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①資產階級維新派:以進化論為理論基礎,主張變法維新實行君主立憲;
②資產階級革命派:則把從西方學到的國家學說發展為三民主義,並把理論學習和革命宣傳變為實際行動,發動了辛亥革命;
③資產階級激進派:則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學,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思想
④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中國社會的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 (3)文化領域現代化:①教育:新式學堂興辦、科舉制廢除和教育部的設立;②文學:文學革命等;③史學:史學革命。
(三)曲折前進階段(1927~1949年):——國民政府統治時期 1、概況:
(1)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是中國近代化事業有所發展的十年。
這一時期國民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動了工業、商業及整個經濟領域近代化的進程。但官僚資本的形成和壟斷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擠了民營工業的發展。同時,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的退讓,對共產黨和工農群眾的血腥屠殺等都影響了民主制度的正常發展。
(2)抗戰期間: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被打斷,原有的工業在日本軍國主義的大舉侵略下遭到嚴酷摧殘。
(3)抗戰勝利後:美國壟斷資本與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相結合,使中國近代化事業處於窘境。 (4)新民主主義經濟產生且發展: 首先,體現在無產階級成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內容由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轉變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再次,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開始成為新思潮的主流,為政治民主化的新發展提供科學理論。 2、階段特徵: 在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極為尖銳復雜的歷史環境下,近代化艱難地進行。由於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官僚資本、日本的侵華、美國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國近
代化的進程歷經曲折,幾乎陷入絕境。同時,增加了新的內涵:中國無產階級開始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任務,中國近代化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四)騰飛階段(新中國成立後) 1、表現 (1)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邁進; (2)政治上: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建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民主協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經濟上: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改革開放、「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2、新中國成立後的現代化進程
(1)模仿蘇聯: 從《論十大關系》開始毛澤東就探索建設中國現代化的道路,但是由於沒有堅持八大的正確指導方針,連續在政治和經濟領域出現「左」傾錯誤,偏離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沒有擺脫蘇聯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模式,使得現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2)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建設: 中共在理論和實踐上找到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理論上: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屆四中全會、十四大、十五大等的主要理論 實踐上: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
(三大步:1978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1985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992年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提出);
對外開放(1978年—1999年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紀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是中國新一輪的對外開放)
在這一階段,可以看出民主化進程需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與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不能照搬他國的模式;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正確認識中國的主要矛盾;;要勇於創新,大膽改革。 中國的民主化進程的完善當然還需要一個歷史契機和一段漫長的時間,而這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大勢所趨,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潮流,民主與文明當應永葆活力。
⑵ 政治型法治與社會型法治之間是替代性嗎
政治型法治與社會法治之間是替代性嗎?我覺得這中間不是替代性,二是交融性,也就是說,兩者相互融的
⑶ 中國目前是法治多還是人治多
從中國目前的制度來看,相對來說比較靈活的。人制和法制都有,兩者相結合的。大眾化的事一般都是法制。特事特例的又可人制!法律只是一個國家的輔助管理手段,政權的管理工具!最根本的還是在人心!法的執行和推廣,遵守和監督,都需要人來做。有些人很官很正,但有些人心惡劣貪婪,則有法不尊,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違法,甚至枉法,踐踏法律甚至腐敗,最終導致亡權亡國被新生政權替代!我的歡觀點中國最終還是人治大於法治。因為法是人制定的。必要的時候人可以修改法律。法律也有更新和完善,也有剔除不好的法律,不適合實際的法律。法律的規則是人制定的。這個規則適用於社會大多數。有誰觸犯法律,有法可依有法可治。當法律與現實形成矛盾,則需要當權者集團進行討論法律是否適應現在的發展形式。不當之處要加以修正。
⑷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形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對還是錯
違反行政法需要進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兩者不沖突更不可以替代。
⑸ 居住證可以代替哪些證件完成什麼事情
#2016年10月東營車管所#
9月份東營秋季車展,買車的時候售車經理說車輛落戶需要暫住證明、或居住證。於是開始了辦理居住證之旅。
暫住證明是去派出所辦理立馬就能拿到的,居住證則需要一年左右才能拿到,因此拿證時間是2017年8月份
一年有效期居住:流動人口首次申領居住證的,發給有效期為一年的居住證。持有效期為一年的居住證,在居住地可以免費享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的就業服務;免費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按規定享受政府部門提供的各類免費培訓;按規定享受政府保障性住房。
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還能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有需要進行職稱考試的,也可按規定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
三年有效期居住證:持有效期為三年的居住證,除了享受所有有效期一年的居住證的服務外,還可以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辦理赴港澳地區商務簽注手續;依法參加居住地社區組織和有關社會事務管理;已婚育齡夫婦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可以在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辦理生育服務登記。
首先它是代替之前的暫住證,並有許多針對外來務工人員享受本市的一些本地居民可享受的福利,也可在一定年限後成為本市居名。
居住證一般要同社保一起,即有居住證還要一直交納社保費才可享受到,累計居住年限五年,子女入讀公校;滿七年,就可以申請本地戶口的機會。這里還有些評判標准,比如你是企業老闆,公司能接納多少本省務工人員,或者企業年納稅額超過多少,即可獲得加分。
《山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流動人口依法享有下列權益和公共服務:
(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失業登記、就業信息查詢等服務;
(二)參加社會保險,享受相應的保障;
(三)國家規定的傳染病防治、兒童計劃免疫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四)國家規定的對育齡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基本項目技術服務;
(六)按照規定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
(七)居住地人民政府規定的住房保障政策;
(八)居住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給予的表彰和獎勵;
(九) 其適齡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
(十)在居住地享有機動車注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
(十一)在居住地辦理出入港澳地區的商務簽注手續;
(十二)具有本省戶籍且在居住地居住滿一年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請普通護照、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及簽注、往來港澳通行證及團隊旅遊簽注;
(十三)以「合法穩定住所」或「合法穩定就業」為條件申請常住戶口。
(十四)省內戶籍的流動人口持居住證可以享有異地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的便利。
⑹ 黨的哪次會議用「法治」替代「法制」
黨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十八大)於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開。中央確定,黨的十八大代表名額共2270名,由全國40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2012年11月8日9:00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大會選舉了新一屆的中共中央領導層,包括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在之後召開的中央委員會上選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書記處、中共中央軍委等。2012年11月14日12時許,在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
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推進依法行政,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