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觀
A. 什麼是教育法治觀念
教育法抄治觀念是指一切教育管理和改革都要依據法制執行。
B. 弘揚憲法精神 增強法制教育觀念
「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形成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辦事,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會環境;要努力引導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依法正確行使權力,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努力引導全體公民行使好公民的權利,履行好公民的義務,依法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要努力引導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守法誠信、依法經營,促進物質文明建設;要努力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遵紀守法,努力學習,逐步培養法律素質,做合格的公民.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認真學習憲法,熟悉憲法,遵守憲法,貫徹憲法,維護憲法作為「四五」普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
要抓住重點,推動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制觀念,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省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及其領導人員必須帶頭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的尊嚴和權威.
要面上推進,搞好全民憲法知識的普及教育.我們一定要在重點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及機關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法制觀念宣傳教育的同時,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切實抓好工人、農民、學生、知識分子、進城務工人員等廣大人民群眾的憲法知識普及教育.
要講究方法,增強宣傳教育的效果.要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的作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黨委宣傳部門、司法行政機關等要加強協調,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學習憲法、宣傳憲法、維護憲法的濃厚氛圍.
C. 聽《法治教育》有感作文
聽《法治教育》有感
「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往往因為一件小事,而導致鑄成大錯。
今天,我從一位法院阿姨那兒聽到這么一個案例:有一位學生,付他父母教育方法不當,整天打罵他。一次,他又和父母吵架,因忍受不了,他就帶了幾十元,帶氣離家出走。不久,他的錢便花完了。於是,他找了一家店去幹活。與他一同幹活的小李,工作十分勤快,老闆也喜歡,讓小李與他一起住。他幹活幾天,覺得工作十分累,又沒拿到薪水。他沒有回家路費,便萌發了偷的念頭。一日,他趁小李不注意,掄起棒就朝小李打,小李頓時被****在地。他又怕小李醒來,便拿刀砍了小李幾刀。隨後,他拿了桌上的5元錢逃回老家。後來,他因為良心過不去,告訴了老師。老師又通知公安機關,這起盜竊案終於告破。為了那小小的5元錢,他換來的是什麼?是15年陰暗的監獄和3年的政治權利被剝奪。
他多傻呀!許多人知道這個案例後定會這么說。但是這起案件也反映了一連串的現實問題。就拿那位學生來說吧,是什麼讓他被金錢沖昏了頭腦?是法律知識的缺乏。這就說明我國的法律普及還不夠,我們青少年的素質教育還有很大的缺陷。再拿這位學生的父母來講,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問題。我想,如果他的父母不用「棍棒下出孝子」的老觀念來教育孩子的話,事情也不會到這種地步。
凡事要從小事做起。我們從小就要學法、懂法、守法,從小做一個好少年,長大去建設祖國。
D. 家校教育問題背後所付出蘊涵的法治觀念
這個問題說起來挺復雜可以詢問下教育專家
E. 安全生產法制觀念教育什麼意思
安全生產法治觀念教育其實就是針對讓職工和群眾樹立安全生產依法依規的觀念教育。版
別說得那麼復雜。
安全權生產法治觀念最核心的理念就是生產過程中安全管理的「依法依規」,說文縐縐點就是「合規性」。
說到依法依規,那就要先明白什麼是安全生產法治的依據?也就是法治觀念教育的內容吧。
《安全生產法》作為安全生產方面的「母法」,她的要求就是基本要求。現在職業健康也包含在安全里,《職業病防治法》也是母法
然後就是《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建築、礦山、水上、鐵道等專項法律,以及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
再然後就是法規了 這個一搜一大票,關於危化品的、事故報告的等等
接下來,我建議的就是標准。標准也是多如牛毛。自己查吧。我一提都是頭大。
希望能幫助到你。
F. 什麼是教育法治觀念
教育法治觀來念是指一切教育管理和自改革都要依據法制執行。
G. 我的法律思想觀
我是一名一畢業的大學生,讓我來談談,我對法律思想觀。
1.法律意識的培養是以法治國的客觀要求
法治社會是現代國家的重要標志。現代法治社會的根本特徵是法律權威的至上性,而法律權威的確立,必須以良好的法律意識作為前提和基礎。法律只有贏得全社會普遍的心理認同,才會化為人們的內心自覺。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法治應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1〕可見,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至少應具備兩個因素:一是良好的法律;二是普遍的服從,也即完備的法律制度和積極的守法精神。如果沒有社會公眾對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麼,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無法促成一個國家法治精神的形成。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 「法治不僅是一種治國方略,從精神層面上講,它還是一種觀念,一種意識,一種視『法』為社會最高權威的理念和文化。只有這種觀念與意識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信仰,並支配著社會主體的行為時,法治才能實現」。〔2〕
2. 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
市場經濟是法治化的經濟,經濟活動的主體精神就是法治化的利益精神。它以利益為取向,要求的不是「重義輕利」的道德觀,而是以義為鏡、合法取利的法治觀。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必然要求大學生對公平、公開、競爭等主體精神的認同,及由此決定的對法治精神的呼喚。市場經濟的抉擇預示著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由道德本位向法治本位轉型。與之相適應,現代高校德育在內容、形式和對象上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單純的思想品德教育發展到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律意識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德育。為此,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體現時代的這一要求,把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放到一個相當重要、相當突出的戰略高度上來認識,突出其應有的地位。
3. 法律意識的培養是傳統道德教育獲得有力支持的重要保障
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對大學生進行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這是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治優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極大的傳承的價值意義。不僅不能放棄,而應與時俱進,繼續堅持並發揚光大。但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由於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及社會利益分配的市場化,一方面激發了人們的創造性,另一方面又容易誘發人們的貪欲,加之,傳統的道德規范因缺乏強有力的制約機制,而使之呈現出了弱化的趨勢。當代大學生道德認識和行為背離現象增多的事實表明,僅僅依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無法適應客觀現實的需要。為有效地規范他們的行為,必須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重視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使傳統精神由此獲得新的力量的支撐。
4.法律意識的培養是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從社會的維權角度來看,加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能夠使其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學生唯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才會明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在具體的法律活動中,明白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什麼是法律所禁止的,什麼是法律所要求的,尤其是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如何通過法定程序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的對外交往日漸加強,可以預見,中國的未來將不可避免地更加緊密地與世界連為一體,這種新形勢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在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的同時,尚需具備相應的法律素質,唯有如此,才能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當前,我國大學生對法律知識比較感興趣,且認識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現行的高校《法律基礎》課時有限,不可能對法律知識系統地展開,加之講授該門課程的教師受專業的局限,對專業教的法律知識難以深入把握,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歷史及現實造成了大學生整體法律認識水平不高的狀況,甚至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與社會接觸中出現許多法律盲點。
H. 什麼是教育法治觀念
1要重視法治課程的開設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專門課程始終在思想教育類課程中佔次要地位,這是因為,我們始終有這樣一種認識:只要加強了對學生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及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人們的法治觀念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因而,在學校教育中,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哲學教育、道德教育,而對法治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縱觀世界當代各國,法治已經成為治國的主要手段,各國普遍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課程已成為各國對學生進行社會教育的主要課程。我國黨和政府順應時代潮流,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張。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要加強對公民的法治教育,加強對公民的法治教育應首先從學生開始。實際上,在我們國家,社會主義法律就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是每一個公民都應當普遍遵守的、明確的、強制性的行為規則。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我們應當高度重視法治課程的開設,通過法治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現行的主要的法律法規,以增強他們守法的自覺性。學生不學法律,何來法治觀念?國家的年輕一代沒有法治觀念,何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以說:重視法治課程的開設,是培養學生法治觀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首先應做好的一項工作,在未來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課程中,法治課程應當成為最主要的課程。2法治教育要注重實效對青年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必須充分發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目前的法律教材編寫存在著很大的一個不足就是:過分偏重於理論,理論聯系實際較差,應用性不強。翻開教材,充斥其間的是概念、特點、區別、聯系、作用、意義等內容,這些枯燥的內容讓學生望而生畏。法律教學中,廣泛被人們稱道的「案例教學法」應當成為課堂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據我所知,「案例教學法」在美國是最受教師和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各門課程的教學中被廣泛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在於它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對各種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夠比較容易地掌握法律的具體規定。通過案例教學,某一典型案例與其所反映的法律規定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系,這十分有助於把外在的法律規定轉化為學生的內心信念,進而變成支配其行動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法治教育中要十分重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花大力氣去積累一些典型案例,並做到隨時更新,以保持其時效性,以便用生動有趣並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來說明抽象的道理。例如:大家比較愛看的一些電視節目,象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社會經緯》、《新聞調查》,山東電視台的《金劍之光》、《評案說法》、《道德與法制》等欄目,它們並沒有採用非常先進的講解方法,但人們非常喜歡看,人們之所以願意去看,主要就在於這些欄目學會了「用事實說話」,這種法治教育的方法非常值得教師們學習。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覺到,應當要求學生少背一些無用的概念,多樹立一些有用的觀念。每一次課,教師都要仔細想一想,這次課要讓學生樹立哪幾個觀念,教師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的。隨著青年學生法律知識的不斷增加,他們的法治觀念就會得到不斷的增強。3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行為規則,學生在學校生活中養成的規則意識直接影響著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因此,學校應當通過一切可能的途徑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首先,學校應當全面檢查一下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尤其是與學生緊密相關的規章制度,看一看有沒有違背法律的地方。其次,在有關學生管理的規章制度的制定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要通過全體學生表決的法來決定其是否應付諸實施。再次,在學生幹部的使用上,應貫徹民主選舉的原則,讓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避免教師越俎代庖。學生在一個民主氣氛濃厚,法律得到尊重的環境里生活,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相反的話,學生的思想行為容易走向兩個極端,或者是唯唯諾諾、缺乏主見,或者是我行我素、獨斷專行。在學生管理中,很多教師在學生面前喜歡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兵來管理,這實際上是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這種做法不利於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由於整個社會對法治教育普遍重視的不夠,也使得一些教師的法治觀念比較淡薄,以至於經常出現個別教師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事情。就象新聞媒體報道過的,有的教師因懷疑學生偷錢在學生臉上刺「賊」字,有的教師因學生「損害」了班級形象讓學生自己用小刀刮破自己的臉皮。這類極端的事情盡管很少見,但教師在教學或管理中不知不覺的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事情卻常有發生。如果教師本人就沒有法治觀念,那他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法治觀念的學生來。現在,人們一談到教育,就講教育為社會培養了多少多少人才,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多麼多麼大的貢獻,但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那麼多的青年罪犯,有幾個不是從學校里走出去的,難道學校對此真的沒有一點責任嗎?可以這樣講,正是由於我們忽視了法治教育以及不正確的教育方法,把許多本來可以有所作為的青年推向了犯罪的深淵,這是所有教育者都應該深刻反思的一個問題。4通過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象培養青年學生的法治觀念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對他們的行為和思想都有著巨大的影響。青年學生社會閱歷淺,是非辨別能力比較差,行為模仿能力強,如果不教育他們正確地認識社會現象,學校正面教育的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被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所抵消。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象,單靠空洞的說教是不夠的,必須密切聯系實際,採用平等對話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這樣做,才能使人心服口服。當今社會上的兩類現象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比較大,一是國家幹部的腐敗行為,二是流氓惡勢力的犯罪行為。這兩類現象不斷地被新聞媒體報道出來,對青年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由於青年學生看問題比較容易產生片面性,他們可能會因此得出一個結論:現代社會一團糟,哪有什麼法治。一談到幹部腐敗,學生往往義憤填膺,並提出為了懲治腐敗要大開殺戒,實際上,問題遠遠不是那麼簡單。腐敗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痼疾,確實難以解決。當年朱元璋為了懲治貪官,就規定官員貪污六十兩銀子就應梟首示眾,甚至對貪官可以採取「剝皮實草」的酷刑,但最後明朝還是滅亡在了貪官身上。懲治腐敗,最根本的手段還是靠法治,就象有的學者指出的一樣,對法治的威脅和危害主要不是來自公民個人,而是來自公共權力和官員,依法治國首先是治權、治吏。如果官員的產生、評價、罷免的權利真正掌握在群眾手中,腐敗現象就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現在,新聞媒體常說某某拿著「人民賦予的權利」怎樣怎樣,實際上,一些官員很明白,他是在拿著「上級賦予的權力」怎樣怎樣。針對學生面對社會現象產生的一些片面認識,教師應當正確的加以引導,首先要求學生從自我做起,自己不要危害社會,同時教育學生,要使我們這個社會變的更加美好,最有效的手段還是依靠法治,並要鼓勵學生做一個法治的實踐者、維護者、宣傳者。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法治觀念如何直接決定著將來社會的法治水平,而學校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又決定著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了青年的健康成長,為了使我們的社會變的更加美好,希望每一個有識之士都關心青年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增強他們的法治觀念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