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權歸

立法權歸

發布時間: 2021-01-16 01:34:53

Ⅰ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是什麼它對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歸屬做了怎樣的規定

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的xian%fa!對你上述的三個權利規定之外,還把行政權中的考試權和監察權剝離出來,做成五權憲%*政!法律@教育網

Ⅱ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對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歸屬有怎樣的規定

臨時約法的規定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原則,即參議院行使立法權,總統及國務院行使行政權,法院行使司法權.

Ⅲ 我國的立法權歸誰 誰有權力提出/起草/修改法律

我國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才有國家立法權,也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是國家立法機關。

Ⅳ 稅收立法權收歸人大有什麼好處,求指點,謝謝。

1.人大是具有立法權的權利機構,國務院是行政機構理論上不具有立法權,人回大的作用就答是將權利關進籠子,盡可能的使人民受益;
2.要立法得要經過人大,也就是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同意才能通過,而國務院授權立法則不需要這一前提條件;
3.假設人民代表能代表人民利益,而國務院作為一個行政機構要絕對服從領導人的命令,那麼國務院授權的立法必定不是以滿足人民的意願為先決條件,而有可能是在服從領導及其所屬的利益集團的利益為先決條件,也就是說不需要經過人大的認可就可以擅自頒布或修改稅收制度。

舉例來說,近來的房產交易環節個人所得稅按所得額的20%徵收就是國務院未經人大審議就通過的一項通知,這是與人民的利益直接相關的,但卻不經過納稅人的代表同意大的。事實上我國18項稅法只有3項是經過人大審批通過的法律。

個人以為,今天的這種情況是過去的歷史造成的,而現狀難以改變則是由於現實的約束(其中有些是客觀條件的缺失,有些則是認為的因素)。這種人大授權立法可能是有利於效率而不利於公平的,需要辯證看待。

想要更具體的了解,建議學習下人大、國務院、稅收法治等詞條

Ⅳ 如何讓立法真正體現民意

所謂「開門立法」,即在立法過程中堅持走群眾路線,讓群眾積極參與,實現立法版民主化。具體而言,就是采權用公開徵求立法建議、立法聽證等方式,使民主立法延伸到最起始階段,讓民眾的意志從立法的最初就得到體現,從而提高立法的透明度,拓寬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渠道,使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體現民意、符合民心。

Ⅵ 美國1787年憲法為防止個人專權是怎樣規定的

1787年憲法的原則:「分權與制衡」
(1)立法權歸於國會
①國會實行兩院制;②參議院、眾議院的選舉規則;③立法權歸於國會,法律的實施經總統批准;④國會擁有宣戰權;⑤參議院對總統任命權、締結條約的審批權;⑥在職官員不得成為國會議員。
(2)行政權歸於總統
美國的總統權利使聯邦的行政權保持強有力的地位,是美國政治制度的特點,美國政治制度被稱為總統共和制,簡稱總統制。美國總統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職位之一,他的權力由憲法賦予,歸結起來為:「保衛美國聯邦憲法及執行國會制定的法律。」美國總統主管聯邦政府的行政部門——一個有幾百萬人的龐大組織。而且,美國總統在立法和司法事務方面也有很大權力。
美國總統權力在行政方面主要表現為:
總統有權處理國家事務和聯邦政府的各種工作,有權選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機關首長(須經參議院認可),總統是美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宣戰權雖屬國會,但在一些情況下總統往往越過國會不宣而戰。在戰爭和緊急情況下,經國會授權,總統還可擁有更大的權力。
在外交事務方面,總統是負責處理對外關系的主要官員。他任命駐外大使、公使和領事(須經參議院認可),接見外國大使及公務人員。總統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但須經參議院2/3多數票的批准;而總統與外國簽訂的一切行政協定,卻不需經參議院的同意。
(3)司法權:歸於聯邦法院
監督和解釋憲法,最高法院擁有最高裁判權。
(4)「分權與制衡」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權力之間制約達到平衡。總統和國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衡。

Ⅶ 代表提議,稅收立法權回歸人大的意義何在拜託各位了 3Q

稅收法定原則有利於約束征稅機關的公權力、維護納稅人的基本權利。

1.人大是具有立法權的權利機構,國務院是行政機構理論上不具有立法權,人大的作用就是將權利關進籠子,盡可能的使人民受益;
2.要立法得要經過人大,也就是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代表同意才能通過,而國務院授權立法則不需要這一前提條件;
3.假設人民代表能代表人民利益,而國務院作為一個行政機構要絕對服從領導人的命令,那麼國務院授權的立法必定不是以滿足人民的意願為先決條件,而有可能是在服從領導及其所屬的利益集團的利益為先決條件,也就是說不需要經過人大的認可就可以擅自頒布或修改稅收制度。

Ⅷ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國家經濟主權原則。

國家經濟主權原則是國家主權原則在國際經濟法領域內的具體體現,它構成了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基礎。國家經濟主權表現在國家對其全部財富和資源的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以及對經濟活動的支配權等。

在內容上,該原則包括國家對其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國家對外國投資者及其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權,以及國家有權決定對境內的外國資產實施國有化或徵收的措施等。

2.平等互利原則。

平等互利原則指所有國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國家應以平等的資格參與經濟活動,並平等分享成果。平等互利是國際經濟交往中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各國不論大小強弱,其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

平等是實質上的平等,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平等。互利指不能只謀取本方的利益,而置其他各方的利益於不顧。平等互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最惠國待遇是平等互利原則的一個典型範例。

3.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指發展中國家應通過國家經濟的發展逐步縮小並消除窮國與富國的差距,發達國家應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文化、科學和技術等領域進行合作,以促進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

依《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是所有國家的一致目標和共同義務。該原則首先強調的是承認和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發達國家的繁榮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礎上,為了實現共同發展,就應加強各國間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合作,當然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也包括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

(8)立法權歸擴展閱讀:

就國際經濟法中所包含的各國涉外經濟法或民商法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處在殖民地、附屬國地位的眾多弱小民族,或根本沒有立法權,或只有形式上的立法權。

二戰結束後數十年來,被壓迫弱小民族的反殖民主義斗爭陸續勝利,眾多新主權國家相繼興起,逐漸形成了第三世界,開始有了獨立的國內立法權。盡管在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它們有著共同屈辱歷史,共同斗爭經歷,共同現實處境,因而有關徹底改變這種現狀的共同願望和強烈要求,並且正在從事改造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共同斗爭。

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這種要求和平共處的努力,當然會遇到來自發達國家的各種阻力和障礙。因此,在當代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更新發展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保護既得利益、維護國際經濟舊秩序與爭取平等地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矛盾和斗爭。這乃是當代世界「南北矛盾」斗爭的主要內容。

在最近四五十年來「南北矛盾」斗爭中逐步形成的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可以大體上歸納為經濟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全球合作原則以及有約必守原則等四個方面,以下各節,分別予以闡述。

參考資料:網路-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

Ⅸ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憲法,的立法權屬於誰。行政權要歸於誰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憲法規定:
立法權歸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版院制議權會。眾議院議員由成年男子直接選出,任期四年;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參議院有權否定眾議院的議案。選民實際上受財產資格和在法國居住時期的限制。
行政權力歸於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他由參議院和眾議院聯席會議選出。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贊同下有權解散眾議院。
意義: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資產階級各集團在國家政權中都占據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體得到最終確立。它使工業資產階級得以分享政權,促進了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影響: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為法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共和制的確立和鞏固,使法國社會得到穩定發展)。

熱點內容
經濟法專業考研最易的學校 發布:2025-05-17 20:37:51 瀏覽:607
成人本科可以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5-05-17 20:36:28 瀏覽:698
執業律師能不能開法律咨詢中心 發布:2025-05-17 20:29:28 瀏覽:815
西安市高新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17 20:29:21 瀏覽:452
不變的道德 發布:2025-05-17 20:16:25 瀏覽:914
法治工商品牌 發布:2025-05-17 20:03:26 瀏覽:150
警察行政法和警察法 發布:2025-05-17 19:49:17 瀏覽:825
民事訴訟法司法考試2017 發布:2025-05-17 19:35:18 瀏覽:535
法律顧問工作日誌表 發布:2025-05-17 19:35:12 瀏覽:4
不是道德健康 發布:2025-05-17 19:19:09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