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決定道德
A. 知識與道德的辯證關系
中國古代哲學對道德與知識的關系辨析可分為兩類,其一是根本不相信道德的存在。典型的就是「楊朱哲學」。《孟子·盡心上》曾說它「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其一則是信仰道德的。孔子和莊子都屬此類。他們的本義雖有出入,但對生命本身都是持有道德觀的。其不同處在於,孔子將道德根源置於人的經驗領域(血緣和心理)中;而莊子則將之賦予超驗的「道」的地位。
對於不信仰道德一派,筆者不予討論。因為沒有討論的基礎。
對於孔子,顯然是持「道德高於知識」這一信念的。道德屬於人的精神領域,崇高的道德是排斥功利和實用價值的。而知識,作為人類種族維持生存和尋求發展的文化工具,它的目的恰是純粹的功利效益。因此,道德與知識產生矛盾具有必然性。
社會發展依靠知識的積累和增長,依靠「物」與「利」對人本能的刺激和獎勵。從某一角度來講,「惡」往往成為歷史進步的杠桿。這種進步也必然要以犧牲人類純潔的童年、美好的人性、道德感和對善的追求為代價。這就是歷史與道德、理性與人性、真與美的二律背反。
孔子解決此兩難處境時,是以保護道德,限制、否定知識來進行的。如在《論語》中我們可以見到,他反復闡釋的就是「道德高於知識」這一信念。
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有徳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子路》)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
知德者鮮矣。(《衛靈公》)
巧言亂德。(《衛靈公》)
這些記載都鮮明地表達出孔子對知識(「言」、「巧言」、「利口」)的道德批判和道德立法。他要求的是言行一致,且合於禮(道德規范)。雖然儒家(尤其是理學)能在理論體繫上統一道德與知識,但一落到實踐上,全然就走了模樣。掛道德之羊頭,賣私慾之狗肉。
道德的價值與功利、知識毫不相干。事實上,從功利、知識角度探尋道德,結果總是為「惡」披上道德的外衣,或者成為一種烏托邦。儒家將道德植根於人性心理(孟子謂「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和對經驗典範的追求模仿(孔子的「吾從周」),實際上就失掉了道德根源,為不道德、偽道德實踐大開方便之門。而且越有知識,就會偽裝的越隱蔽,危害也越大。
B. 你覺得知識與道德有關系嗎
知識的修養與知識的它所有關聯有區別,道德素養是一種心態,維護與升華是一種境界,而專知識探索屬是人們對自然世界感性的一種在認識,一種是心靈的堅守,一種是對感官世界的認識,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個智者,有知識的人不一定要道德。
C. 知識和道德哪個更重要
知識能夠讓人更深刻的領會道德的深度,道德決定知識的運用界限。知識和道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法篩選和舍棄誰更重要。只有同時具備知識和道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德才兼備。
D. 一個人,有知識才會有道德嗎
做一個能自我約束,有紀律,有修養,有理想和擁有廣博知識的人。正在求回學的我們就宛如展答翅的天使,在人生的階梯上用力地攀爬。當我們將雙翅全部展開時,我們就是一個完整的天使,一個完整的人。這雙翅亦如我們天天要吸取的文化。人的一生離不開文化,沒了文化做基礎,再多、再美妙的理想,有時候也只是空談。當你去參加工作時,沒有扎實的知識就會出錯,老闆也不會賞識你;當你考公務員時,沒有足夠的知識怎麼通過這種千軍萬馬的大型考試;當你信誓當當地說要去實現你的抱負、你的理想時,沒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誰會接納你,你如何能成功?一個有文化的人,一個喜歡讀書、喜歡思考的人,就會慢慢地形成一定的道德修養,也會受人尊重。一個有文化的人,會在你需要幫助時毫不猶豫地伸出他的援助之手;一個有文化的人,有了知識的本錢,實現自己的理想也就容易地多了。做一個有文化的人,沒有壞處,只有好處。因此,我想對自己說,努力學習,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吧!飄落的葉為著樹著想,而有文化的我們為著我們的理想而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而奮斗。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對我們小學生來說,就要從好好學習做起!
E. 道德與知識 那個重要
當然是道德更重要了。知識是你提高道德水平的基礎。
F. 知識和道德那個重要
道德。
《弟子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專文。屬
通俗講就是:流氓不可怕,可怕流氓有文化。
當今社會,有文化的流氓太多了,所以腐敗了。
一個道德不好的人擁有文化造成的後果將是巨大的。
G. 道德是什麼道德的重要性是什麼為什麼道德比知識重要
道德是人本能的東西,更是後天養成的合乎行為規范和准則的東西。它是社會生活環境中的意識形態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線。它要求我們且幫助我們,並在生活中自覺自我地約束著我們。假如沒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類就很難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個動物世界,人們也就無理性無智慧可言。
道德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重要意識形態,是由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以善惡為評價形式,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用以調節人際關系的心理意識、原則規范、行為活動的總和。它由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實踐(道德活動)三個部分構成。
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利用前人傳授的知識造福人類;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憑借人類已有的知識牟取私利,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道德高尚的人能夠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科學知識,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道德低下的人可能愚昧無知、既損人又害己。
(7)知識決定道德擴展閱讀:
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規范自己行為。
人類擬定道德原則的目的是調節利益關系,實現本階級(社會或團體)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
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准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臻於完善與和諧。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H. 知識與道德 孰重為題作文
道德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詞,道德高尚的人是多麼令人景仰啊!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這個意思吧。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
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 為自己碌碌無為而悔恨,為曾經虛度年華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鋒一樣,永遠的那麼富有愛心,永遠的那麼真誠善良,永遠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今日的世界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表現出更為開闊的空間,然而,我們曾經火熱的心靈卻開始變得冷漠,有些本不該變的東西也在變:親情冷了,同居一樓,鄰里相見不相識;友誼餿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證。曾經,我們幾十年來所景仰、崇拜和學習的榜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傻子。
然而,無論時空如何變化,那些決定人類向前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變,那些人類任何時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沒有變。盡管在我們的身邊,雷鋒精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鋒被不同膚色的人們所景仰,所學習。雷鋒精神以超越時空的力量成為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個美國商人如此說道:雷鋒精神是人類應該有的,應把雷鋒精神弘揚到全世界。要學習雷鋒對待事業的態度,學習雷鋒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學習雷鋒關心人、愛護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質。
一個日本企業家這樣感嘆:「雷鋒僅20多歲就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成為偉大的英雄,對人類是有貢獻的。學雷鋒無國界之分,把雷鋒精神引進我們公司,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會改變員工的精神面貌,產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我們一樣,給予雷鋒最高的表彰:「雷鋒精神與上帝共存。」
四十多年了,雷鋒的名字曾經是激勵我們幾代人成長的路標,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輕的中國正在蓬勃的發展,然而,雷鋒的名字卻隨著我們生活的美好而漸漸遠離了我們。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無論我們經歷多少變化和困惑,他的名字應該永遠刻在我們的心頭,他的精神應該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中永遠的指南。因為,一個人要獲得成功與幸福,不能缺少雷鋒精神,一個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鋒式的好員工。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鋒精神。再平凡的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只要你的人生觀是正確的,你的工作就會有不盡的原動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能力大小,而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任何時候,雷鋒身上助人為樂、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勤儉節約的品質都是我們不斷學習的要素。雷鋒精神是不受時空限定的,無論現代科技怎樣發達,無論人們的生存方式怎樣改變,雷鋒對世界和他人真誠的愛心永遠是人間渴求的那種溫暖,像陽光一樣成為人類永恆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像雷鋒那樣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勤儉節約,把工作當成自己的職責,做一個有利於公司,有利於團隊的人。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得到發展,我們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發揮。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雷鋒精神,只有我們自己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與人為善,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動的真誠中感到真正的快樂。一個時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難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的,真正的快樂只有一種,那就是為他人而付出,這樣做你將獲得生命最高的榮譽。
一個公司要發展,也不能缺少雷鋒精神。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須通過合作來實現,如果我們沒有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沒有助人為樂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難以獲得成功的。一個企業,如果所有的員工都只做自己分內的事情,不團結互助,這樣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的。所有的企業都在努力尋找雷鋒式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不僅會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的最好,還會額外做許多。他們面對任何困難都不會尋找借口,而會自動自發、盡職盡責的完成任務。通常,企業的領導會給這樣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公司里獲得成功,就必須成為這樣的人。
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雷鋒精神。只有發揚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贏得民心。幾乎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都依賴於這種人的努力,他們時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眾的利益。每一個國家都在尋找自己的「雷鋒」,每一支軍隊都在尋找自己的「雷鋒」。雷鋒精神所能影響的遠不止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今日,雷鋒精神已經成為全人類努力學習和實踐的精神,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在尋找和培養更多的雷鋒,因為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將因為有更多這樣的人而變的更加美好。
今日的中國是一個大談變化和西方商業精神的時代,從「乳酪」到「致加西亞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業文化對我們經濟的影響似乎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談到一個叫「羅文」的士兵如何敬業、服從、努力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時候,在人們費勁心計號召員工努力學習「羅文」精神的時候,大多數的人似乎忘記了我們身邊一個更好的榜樣,這是「雷鋒」的悲哀,更是我們的悲哀。應該來說,「雷鋒」要比「羅文」偉大的多,也要實在的多。因為,我們需要的不是一種奴隸式的付出,更應該是一種對世界和他人的愛,為社會服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些年來,對很多人來說,感興趣的不是我們自己是否在學雷鋒,而是外國人在學雷鋒,感興趣的是西點軍校是否有雷鋒塑像,而不是我們的身邊有多少雷鋒。但是,不管怎樣,英雄是不應該被遺忘的,雷鋒精神是不應該被遺忘的。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悲哀的民族;然而一個有英雄卻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則是一個可憐的民族。雷鋒是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鋒從來不會離開我們,而我們卻曾經幾度遠離了雷鋒。
是的,幾十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再也不要穿帶補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飢餓了,再也不要像雷鋒那樣經歷那麼多苦難了。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任何時候,他還應該是我們的榜樣,何時候我們都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理解他、尊敬他。無論我們的生活多麼豐富多彩,我們永遠也不能缺乏雷鋒身上那種對他人和世界的關懷與愛。
雷鋒應該永遠屬於中國,雷鋒精神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哪種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們的國家才能進步,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I. 說明知識比道德更重要的例子
1:先進的科技文化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改變生產關系,從新決定財富的專分配,改變人的所屬屬地位。
例子:1:八國聯軍入侵北京。
那時各國都經歷過工業革命,產業革命,新技術應用於軍事,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當時中國科考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都是在官場上怎樣做人為官之道。不重視科學技術的培養與發展。
落後就要挨打,清政府終究淪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走狗。
2:並不是有一定的道德修養在世界上才能不受人欺負,才能維護自己的權益。
像歐洲,羅馬帝國的侵略擴張,英法多年的海戰,以及現在的巴以問題,伊拉克問題,美國的強權政治——只有科技進步,促進國家發展,整體實力強大,在世界上才有話語權。
被人打了,連說話的權利,維護自己的能力都沒有,還講什麼道德和尊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