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解道德經
⑴ 真愛永恆在道德經里怎麼理解
道德經里沒有「愛」這個概念或名。但道德經里的「仁」包含這個元素,道版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權為芻狗」而「道者反之動」,故而人德必須具備「仁」的特質。這個仁是二者彼此沒有差別要同等對待的意思,你達到了這個境界也就是今天普世的大愛了。另外,道德經里並不主張「永恆」這個感性理念,因為道可道的「非常道」就是名可名的「非常名」「非恆名」,因此在道德經之中,真、永恆之理念都屬於「有欲而觀其徼」,換成現代言詞類似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⑵ 老子的道德經揭示了宇宙的真相,如何理解
老子的道德經中所寫到的的可能是大爆炸理論的中的奇點。
老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而道家的一貫原則就是崇尚自然,堅持無為而治的思想,以自然自我治癒為主,不主張人類干涉其中。其中老子所寫的道和世間萬物的關系可以說是宇宙是從何而來的解釋。其中的“一”可能就是爆炸理論中所提及到“奇點”。科學研究充分顯示,“奇點”這種物質和宇宙如何形成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大爆炸理論並不是憑空想像的,相關科學理論足夠支撐這種理論。就算這樣,也不能保證大爆炸理論是正確的。
⑶ 你從《道德經》里學到了什麼
5000多個字,老子表達了自己的思想,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包羅萬象。難在遵循與實踐,有這內份豪情豪膽容的人也不多。現代來講,世人紛雜,物慾橫流,因此現代懂道的人寥寥無幾更在及少數。我認為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無為,清凈不私,以此為核心修煉道德經。
⑷ 老子: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聖人的治理方法是,使其心無所求,使其腹中有食物(不致專飢餓),使其思想屬單純,常常令人民沒有太復雜的思想,沒有未滿足的慾望。
出處:出自於道德經。《道德經》是哲學著作。至今廣泛流傳,迷人、有魅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較強的文學性。
(4)真解道德經擴展閱讀
各界名人對老子的看法:
日本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預見並批判今天人類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做人應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
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我不是理論的創立者,我只是個(道家)得道者,我們在這裡面臨著人類地位所固有的。
⑸ 道德經里真朴作何解釋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內守其黑,為天下式容。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朴和真,是為平常心,是為如如不動,是為一心不妄。平平凡凡,不生妄念,是為真朴。
⑹ 道德經第一章誰能夠真正理解啊
真正理解,太不容易了~~
我的理解是:天地萬物都有它賴以發生發展和滅亡的內自然規律支配著,這容個規律,就是道,人們可以想方設法去形容她,但終究任何對她的描述,都不是她的整體和全部的內涵;人們懂得的僅僅是道的一部分或某一個側面,這種規律性的東西,也只有少數絕頂聰明的人才可以觸及和理解些許皮毛(比喻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萬有引力,是道的一個很小的側面,是涓滴);
所以,我們不能賦予「道」的真實名字,因為道,本來是沒有名字的,從宇宙大爆炸形成物質世界開始之前,道就存在了,他在支配著一切,包括大爆炸本身和之後的物質演變天體形成;
當道有了名字的時候,她變成為締造物質世界的祖先,因為,任何事物,都在在道這個規律性的東西的包容和支配下生成和生存,發展和滅亡~~
⑺ 道德經說的:知不知尚,不知不知病。有真正理解的人嗎別跟我說知道自己不知道才是好的之類的凡是這么理
我沒讀過道德經,看你這話我個人理解的是知道不見得是高尚不知道也不見得是一種沒學問的表現
⑻ 有沒有外國人能讀懂理解周易或者道德經這些的,有的話他們真牛
從史書記載第一個解釋《周易》的孔子開始,直到今天,包括孔子在內都沒有人讀懂《周易》(因為所有著書解釋《周易》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周易》是怎麼撰寫成書的),更遑論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