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與道德
答:一、道德抄的起源
道德起源是襲道德在人類歷史上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外倫理思想史上對道德起源有各種不同著法。宗教神學的倫理學把道德歸結為上帝或神靈的意志和啟示。
二、法治的起源——源自古希臘的「眾人之治」
和不少在現代社會因為西方世界的崛起而廣為人知的概念一樣,「法治」這個概念的起源,也要追溯到那遙遠的古希臘時代,和那位在西方歷史上不可不提的哲學巨人——亞里士多德。雖然近些年有不少研究對古希臘文明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但是這並不影響這些知識是西方學術研究的起點。
亞里士多德認為,由「同等的人交互做統治者也做被統治者」的貴族民主制度「合乎正義」,而在這種制度下被指定出的法律和制度,就是「以法律為治」即法治了。
② 班集體道德怎樣建設
班集體道德是指調整本班與其他班之間、本班學生與教師之間、本班內部學生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來評價和規范學生行為。
班集體道德與法紀規范和制度規范不同,不具有那麼強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和強烈的感染力,當被學生認可和接受後具有自我約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約束班集體和學生行為的重要手段。
在班集體建設過程中,班幹部應該對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范疇加以引導,讓全班學生形成共同的道德觀和道德品質。班集體制度建設班集體制度是班集體內部的法規,是班集體文化的內容之一。從班集體文化的層次結構看,班集體制度屬中間層次,它是班集體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班集體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班集體制度對學生的行為帶有強制性,本班學生必須遵守和執行。《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班幹部要組織全班學生反復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黨和國家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對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中小學生守則》從大處著眼,對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為習慣養成提出了基本要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小處著眼,從行為習慣養成入手,提出具體的、操作性較強的要求。認真學習、落實《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有利於學生增強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提高分辨是非、區分善惡的能力和道德選擇與行為評價的能力。班幹部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增強守法、守規、守紀的意識,養成守法、守規、守紀的行為習慣。
③ 由一個人(或多個人)可以看出集體的道德品質,和領導人的道德品質嗎
不能完全這么說,但是也可以從一個人看出一個集體管理藝術和領導人道德品質。
④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包括哪幾個層次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具體道德要求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無私奉獻、一心為公,這是集體主義的最高層次,是共產黨員、先進分子應努力達到的道德目標。
二是先公後私、先人後己,這是已經具有較高的社會主義道德覺悟的人們能夠達到的道德目標。
三是公私兼顧。
從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強調無產階級的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要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
(4)集體與道德擴展閱讀:
集體主義原則是與個人主義原則根本對立的。集體主義原則反對並譴責把個人利益凌駕在國家、集體利益之上,更不允許用個人利益否定國家和集體利益。
在實際生活中,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的一致,並不等於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上三者的利益都完全相同。三者之間在利益上發生矛盾和沖突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
集體主義作為一種道德原則,一方面,要求國家和集體不斷調整各種政策和措施,關心勞動者的個人利益,盡量使他們的個人利益得到發展;另一方面,也引導人們自覺地以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必要時甚至犧牲個人利益,保護集體和國家的利益。
⑤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道德要求可分為哪幾個層次
1、是無私奉獻、一心為公.這是集體主義的最高層次,是共產黨員、先進分子版應努力達到的道德目權標。
2、是先公後私、先人後己。這是已經具有較高的社會主義道德覺悟的人們能夠達到的道德目標。
3、是公私兼顧。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道德建設的核心,即道德建設的靈魂,它決定並體現著社會道德建設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規定並制約著道德領域中的種種道德現象。
(5)集體與道德擴展閱讀:
以善惡評價為標准,依靠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所維系的一類社會現象。這樣的道德定義及其展開闡釋,把經濟關系置於起決定作用的地位,並從經濟關系中引申出道德關系,從道德關系中引申出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道德現象。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集體主義原則是指導人們行為選擇的主導性原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⑥ 求助:集體紀律與個人道德哪個重要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 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馬斯·莫爾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 羅素
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 恩格斯
我們有無產階級道德,我們應該發展它,鞏固它,並且以這種無產階級道德教育未來的一代。 —— 加里寧
當前的任務是,即使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也要挖掘礦石,提煉生鐵,鑄造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以及與這一世界觀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純鋼。 —— 列寧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知恥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於不知恥。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從日常的堅持不懈的斗爭和鍛煉中發展和鞏固起來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黃金越煉越純一樣。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 德謨克利特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奢則妄取苟取,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 —— 羅大經
半截粉條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算細人。 —— 徐特立
讓自己完全受財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謨克利特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 薩迪
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 —— 孟德斯鳩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盧梭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 約翰·洛克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 —— 劉少奇
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 松蘇內吉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薩迪
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 薩迪
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沖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偽與欺騙,應當顯得懇摯悅人,這樣學著去行正直。 —— 誇美紐斯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 約翰·洛克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 孟德斯鳩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 梅里美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 岡察爾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 達爾文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⑦ 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內容有哪些
1.確立社會主義道德核心的客觀依據。
2.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要求。版
3.社會主義市場經權濟條件下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4.集體和個體的辨證關系。
5.確立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原則的客觀依據。
6.集體主義的基本內容。
7.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
⑧ 作為一種道德原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
1、集體利益源與個人利益是矛盾的統一體;
2、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3、集體主義原則尊重勞動者正當的個人利益,尊重勞動者個人才能的充分發揮。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十九大報告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要求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應當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8)集體與道德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一貫提倡集體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集體主義歷經近一個世紀的發展,逐步成為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並最終內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核,凝聚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形成了新時代中國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新時代集體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思想道德基礎,是「三個更好構築」的根本。
⑨ 集體生活的道德原則有什麼
集體主義的內容抄是:一方面襲,從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另一方面,在維護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當兩者之間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必要時甚至犧牲個人利益。共產主義是集體主義的最高形式。集體主義反映著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整體利益,是個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集體主義最高原則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集體主義集中體現了無產階級的優秀品質和為人類解放而奮斗的犧牲精神。
⑩ 一個問題:什麼是自治道德,集體道德,神性道德
人類文化學家RichardA. Shweder等(1997)以嚴肅的態度考察了印度文化的傳統和經典,通過分析南亞文化中與道德相關的主題後,總結出印度文化中有三種道德話語(moral discourse):自治(Autonomy ethics)、群體(Community ethics)和神性(Divinity ethics)。
自治道德主要包括不得傷害他人、權利和正義等道德規范,這些規范使得個體選擇和意志得以實現,這些道德包括通常為西方文化所強調的個人自由、權利等;
群體道德包括個人對群體的責任、尊重等級並與他人合作等道德規范,從而保護社會或團體的整體性,東方文化中所強調的群體主義道德與此相似;
神性道德則包括遵守宗教的規矩和傳統文化要求等,以保證靈魂的純潔性和自然的秩序,避免墮落,如違反宗教教規的行為可能被視為不道德。
Shweder進一步認為,這三種道德同時存在於各個文化之中,只是在不同的文化中,對不同的道德的側重不同。例如在現代西方社會中,自治道德及其相關的個人主義是最被人們所強調也最顯眼的一種道德規范,而群體道德和神性道德則沒有如此高的地位,但仍然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相反,在印度社會中,自治道德的地位相對於群體道德和神性道德而言,則更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