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的內容是什麼
① 什麼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制度基礎
一、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制度基礎。
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內涵
1、法治國家
法治國家是與專制國家相對立的,法治國家是依法治國而形成的理想狀態。法治國家的條件標準是通過法律保障人權,限制公共權力的濫用;良法的治理;通過憲法確立分權與權利制漏源跡約的國家權力關系;賦予廣泛的公民權利;確立普遍的司法原則,司法獨立等。法治國家的形式標志是完備統一的法律體系;普遍有效的法律規則;嚴格公正的執法制度;專門化的法律職業。
3、法治社會
法治社會是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② 法治政府的基本標准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標准,共有六個層面、24個字,那就是要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1.政府職能依法全面履行;
2.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完備;
3.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
4.服務型行政執法整體推進;
5.行政權力規范透明運行。
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標准,共有六個層面、24個字,那就是要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治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治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第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③ 法治政府的內涵
法治政府的內涵可以簡潔地概括為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依法維權。
1.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則
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則包括公正、公平、公開、公約、公共參與五個方面。
其中,公正是指政府在執政過程中要依法進行,不得違背法律的規定;公平是指政府要保障社會各方的合法權益,不偏袒任何一方;公開是指政府的決策和行政行為應當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公約是指政府要遵守國際法和國際公約的規定;公共參與是指政府在重大決策和政策制定過程中要廣泛徵求民眾的意見和建議。
5.法治政府的責任和義務
法治政府的主要責任和義務是保護人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政府要在依法行使職權的基礎上,為人民提供公共服務,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並承擔應盡的監管職責,確保社會秩序和法律的有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