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立法行為的范圍
Ⅰ 行政立法與抽象行政行為的關系
行政立法主要是全國人大及常委,國務院,各部委關於行政方面的立法。有法律專,行政屬法規,和規章。
行政立法一般具有普遍性,是典型的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立法也可以由行政機關制定,但是行政機關制定的法律文件不一定都是行政立法即不是抽象的行政行為。
Ⅱ 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的關系
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別
學習行政法是否感覺區分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很難區分呢?
其實只要理解了抽象行政行為的實質一切就簡單了
所謂抽象行政行為,名字看起來很嚇人但我們先看看它的特徵
抽象行政行為的最主要的兩個特徵是「調整不特定人」和「反復適用性」
有沒有什麼熟悉的感覺? 是否見過什麼東西也有這兩個特性?
我還是揭開謎底吧,抽象行政行為其實就是「行政立法行為」
只有「法律」 才是「調整不特定人」的,並且也只有法律才是具有「反復適用性」的
我們只要看看兩個例子就恍然大悟了
「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
這兩個東西可是我們國家的法律淵源之一哦!
其實這兩個東西也是最典型的「抽象行政行為」
老師上課時也許只是告訴我們 「抽象行政行為不可訴」
但卻不告訴我們為什麼不可訴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疑惑? 「憑什麼抽象行政行為就不可訴呢?道理何在呢?」
難道它行政機關就這么牛嗎?搞個行為那麼抽象,損害我們利益,還不可訴?
但理解了抽象行政行為是「行政立法行為」以後
就可以理解抽象行政行為為什麼不可訴了
因為立法活動是不直接調整相對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的
就如同人大的立法即使產生了錯誤,也不會導致國家賠償關系一樣
「行政立法」這才是和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別關鍵。
所以,以後如果看到題目中政府發個「會議紀要」 憑該記要作出了一定行為
你就反問自己 「會議紀要」這個東西,能算是「法」嗎?
假如認為是「法」,那就是抽象行政行為
如果認為不是「法」,那就是具體行政行為
Ⅲ 抽象行政行為的行政法規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制定法規、規回章和有答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行政規則的行為,其行為形式體現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規範文件和非規範文件。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有關程序制定發布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行政法規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其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命令。現行憲法第89條規定,制定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的職權之一。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對於規范行政法規的制定起了積極作用。
2000年公布的《立法法》和2001年公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是時下規范行政法規制定行為的主要根據。影響行政法規法律效力的主要法律問逝,是制定許可權、制定程序和監督程序。
Ⅳ 抽象行政行為與行政立法的關系
行政立法行為所制定的所有的條例和規章屬抽象行為行為,抽象行政內行為包含了通過行政立容法程序所制定出的條例、規章。但抽象行政行為還包括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立法的結果是產生的具有普通約束力的抽象行政行為。
Ⅳ 行政立法行為屬於 A.抽象行政行為B.具體行政行為C.內部行政行為D.依申請的行政行為
答案選 A ,順便給你分析下幾類行政行為的區別。 (1)抽象行政行為內與具體行政行為容的區別。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職權,針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就「特定的」事項,作出有關該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針對「非特定」人、事與物所作出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行為。它包括有關政府組織和機構制定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行政措施、作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和命令。 (2)內部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所謂內部行政行為是指在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效力的行政行為.而所謂外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行政過程中針對作為相對一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行為。 (3)依申請的行政行為和依職權的行政行為。依申請的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必須根據相對方的申請才能實施的行政行為,未經相對方的請求,行政主體不能主動作出行政行為,如頒發營業執照、經營許可證等行政行為。依職權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可以主動實施,無需相對方的請求,如行政處罰(主動的行政行為)。
Ⅵ 行政立法行為屬於 A.抽象行政行為B.具體行政行為C.內部行政行為D.依申請的行政行為
選A,行政立法行為屬於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行為以其對象是否版特定為標准,分權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制定法規、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行政規則的行為,其行為形式體現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規範文件和非規範文件。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內部行政組織管理過程中所作的只對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因而內部行政行為對公務員的權利和義務有重大的影響。我國行政訴訟法將其列為不可訴行為之一。
Ⅶ 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立法不都是抽象行政行為,要分情況,只有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回象實施的制定答法律法規的行為等才是,而對於立法機關在行政方面的立法則不屬於。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制定法規、規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行政規則的行為,其行為形式體現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規範文件和非規範文件。
Ⅷ <辨析>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為,但抽象行政行為不都是行政立法
對.
抽象行政抄行為是襲指行政主體非針對特定人、事與物所作出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行為。它包括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制定發布針對不特定對象、具有反復適用性和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行政行為。
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根據法定許可權並按法定程序制定和發布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活動.
很明顯,前者包括後者.
Ⅸ 《行政訴訟法》將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之外,這有什麼立法依據或是法理上的考慮嗎
因為要保護國務院不作被告,如果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最有訴訟價值的就內是告國務院的容行政法規和命令,國務院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為,一般都是依據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命令作出的。比如各地的「勞動教養辦法」依據都是國務院的勞教條例,地方政府的商品房限購令依據是國務院調控命令。國務院是一個從來不作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立法把抽象行政行為排除,它就不會上被告席。
Ⅹ 抽象行政立法是如何分類的
在我國,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立法和其它行政主體發布規范性文件的行為。版
按抽象行政行權為規范程度合效力等級為標准,分為行政立法和其他抽象行政行為。
行政立法的種類
1.一般授權立法和特別授權立法
(1) 一般授權立法
(2) 特別授權立法
2.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1) 中央行政立法
(2) 地方行政立法
3.執行性立法、補充性立法、自主性立法和試驗性立法
(1) 執行性立法
(2) 補充性立法
(3) 自主性立法
(4) 試驗性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