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電大法學社會實踐報告

電大法學社會實踐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1-21 04:41:21

『壹』 求一份電大法學專業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作業本後面還要敲單位章。我敲的是幼兒園,章和內容要一致的

電大法學專業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給你這個文章的.

『貳』 求一份電大法學專業的社會實踐報告~急!

社會實踐報告
系部名稱:
專業: ______
年級______ 班級:_________ 姓名: _____ 學號:____ 實踐單位:
實踐時間: 2012年--月--日 至 2012 年--月--日
一、實踐目的:介紹實踐的目的,意義, 實踐單位或部門的概況及發展情況, 實踐要求等內容。這部分內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單列標題及序號。
二、實踐內容:先介紹實踐安排概況,包括時間,內容,地點等,然後按照安排順序逐項介紹具體實踐流程與實踐工作內容、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以記敘或白描手法為基調,在完整介紹實踐內容基礎上,對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或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重點介紹,其它一般內容則簡述。
三、實踐結果:圍繞實踐目的要求,重點介紹對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的分析,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等。分析討論及對策建議要有依據,有參考文獻,並在正文後附錄。分析討論的內容及推理過程是實踐報告的重要內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對策建議,是反映或評價實習報告水平的重要依據。
四、實踐總結或體會:用自己的語言對實踐的效果進行評價,著重介紹自己的收獲體會,內容較多時可列出小標題,逐一匯報。總結或體會的最後部分,應針對實踐中發現的自身不足之處,簡要地提出今後學習,鍛煉的努力方向。

『叄』 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如何寫啊

(思修)大學生人生理想調查報告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拚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科學的人生理想,正是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大學生追求遠大理想,在為實現社會理想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是自身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因此,進一步了解和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理想狀況顯得十分重要。為此,我們近期在雙喜大學虎溪校區范圍內展開了一次關於大學生人生理想的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形式,樣本總量為100份,獲得有效樣本94份,有效問卷率為94.0%。

一. 調查者基本情況

1. 年級結構:大一佔68%,大二佔32%

2. 性別結構:男生佔66%,女生佔34%

二. 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內容

本次調查的問題涉及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活狀態、過去個人理想的實現情況以及未來的事業等方面,以及與此相關的個人閱讀習慣等,相對比較全面。

另有附頁:《關於大學生人生理想的調查問卷》樣卷一份於後供參閱。

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人生目的不強,理想不夠明確

人生目的,是人對「為什麼活著」這一人生價值觀問題的認識和回答,是人生實踐活動的前提和起點,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總目標,不同的人生目的導出形形色色的人生。在被問及「現在對未來的想法如何?」這一問題時,僅有27%的同學認為自己現在對未來的目標「很明確」,大多數(53%)的同學是「比較模糊」的,而還有20%的同學則是「十分渺茫」。這樣的回答不容樂觀,一艘沒有方向的航船是不會正確駛向勝利的彼岸的,現在看來尋回明確的人生目的和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對我們大學生來說確實非常重要。

2. 汗水澆灌理想,成功需要付出

在被問及「當確立了理想後,你會怎樣做?」這一問題時,有45%的同學選擇自己會「十分努力去實現」,41.4%的同學則表明會「比較努力」,而尚有13.6%的同學說「無所謂、隨他去吧」。人生苦短,時光飛逝,歲月荏苒,對自己所追求的東西,確實需要青春熱血和汗水的付出。否則,終將夢落空、事無成。當被問及「以前所確立的目標與理想的實現情況」時,有43.5%的同學選擇了「多數實現」,32.6%的同學選擇的是「一半左右實現」,而有22.1%的同學則說「很少實現」。至於「過去所確立的理想未能實現的原因」,有6.3%的同學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29.5%的同學說是「沒有毅力」,也有8.4%的同學將其失敗歸於是「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更多(55.8%)的則選擇了是「多方面原因導致」。其實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予每個人的時間、精力、資源和機遇等條件都是近乎平等的,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先天條件的差異和外界因素的干擾,但成功畢竟主要靠自己,愛迪生說過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幸運。而那55.8%所謂的「多方面原因」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大清楚自己的失敗,並沒有仔細分析過自己的失誤在哪裡,自己又有哪些成功之處,其實是不明白比較確切的主要原因,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3. 生活不夠積極,狀態不容樂觀

在被問及「進入大學這么長時間,現在的狀態如何?」時,只有9.3%的同學選擇了「生活激情、學習積極」,有47.4%的同學認為自己目前「學習生活比較積極」,而竟有43.3%的同學則選擇了「生活單調、學習乏味」,這是一個令人發指的數據。如此狀態,怎麼可能實現自己起碼的「對未來職業的要求」(高等55.3%,中等41.5%)呢,又何談實現個人理想和為國家做出貢獻、為社會服務?其實大多數同學也都清楚「理想的實現需要諸多的必要條件」:精湛的專業知識(54.3%)、良好的人際關系(45.7%)、出色的口才(11.7%)、廣泛的知識面(21.3%)、頗多的社會經驗(20.2%)、優秀的人格(27.7%)等,這許許多多的方面的優秀都必須經過一定的學習、磨練才可以達到,怎麼能不積極的去面對呢?問及的「在大學里主要應該學到的東西」這一問題的回答情況與「理想的實現需要諸多的必要條件」基本相吻合,包括:專業知識(75.5%)、人際交往(66.0%)、社會經驗(25.5)、必要的拓展知識面(33.0%)等。總的說來,生活不夠積極,大有提高的必要。

4. 心態不夠積極,心理有待提高

成功需要一個平和的心態,既不是盲目的沖動也不是無謂的消極。在被問及「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對未來的想法」時,只有30.2%的同學「冷靜,有個比較系統的計劃」,44.8%的同學選擇了「興奮激動,充滿了理想的憧憬」,而則有25.0%的同學「很迷茫,沒感覺」。被問及「進入大學,發現現實中的大學生活與理想中的相比如何?」時,有大部分(60.8%)的同學感覺「距理想差遠了」,35.1%的同學認為「現實與理想比較符合」。既然有這么多人認為現實與理想有好大差距,這樣的一種心態亟待調整。其實由日常讀書習慣的調查顯示來看心理保健方面的書的人僅有7.4%而已。大學生心理健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厭學而退學,而消極的心理還可能引發更大的事故,這樣的事也時有發生。

四. 採取建議與意見

1. 認真剖析人生意義,樹立科學正確的理想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你若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人生的目的性讓人擁有了價值。

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必將引導我們樹立科學正確的理想。首先,我們樹立人生理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思想,必須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貢獻力量。其次,要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集體利益之間的沖突。我們決不可以見利忘義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而置集體利益於不顧。第三,正確的給自己定位,既不要理想過高難以實現,致使失去信心;也不可過低,不會產生前進的動力,理想的確立要適合自己的水平。

2. 加強教育引導,很有必要性

大方向的教育和引導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有人可能會認為「為人民服務是一個大目標,是一個空口號,與我們現實的大學生活沒有什麼聯系,實質上這是一個錯覺。「為人民服務」和「實現共產主義」這類平凡而高尚的人生目的可見於點點滴滴。而落實到我們大學生眼下時,就是掌握現代科技文化知識,德才兼備,關心集體,樂於助人,積極奉獻等等。

心理咨詢和健康教育應作為輔助手段。這是一個基礎層次,只有排除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之後才能形成崇高的思想品德,且心理的消除往往使諸多思想問題迎刃而解。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個性化傾向日益突出,導致許多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緩解和調適,必然會影響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

3. 珍惜時間,分秒必爭

光陰似箭,歲月不待人。樹立理想後,就應全心投入,力爭實現。我們現在應該把握分分秒秒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全面發展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才可以為祖國未來的建設增磚加瓦,魯迅先生不是也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則是慢性自殺。」嗎?我們只有分秒必爭,才不至於「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年輕的朋友們,讓我一起珍惜分分秒秒,激情澎湃,昂揚向上,快樂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吧!

五. 總結

寫到這里,也該差不多結束了。經過這次調查,只覺得我們經歷了許多,同時又成長了許多,學到了很多以前所沒有的東西。同時希望我們的一番心血沒有白費,那些微不足道的建議和意見可以對同學們有些許幫助。最後,再次感謝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幫助與合作。

『肆』 誰有電大法學專業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發一份

法學的社會實踐吧

直接Q我
給做
包你通過

『伍』 求電大法學社會實踐報告,能當作業的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改革的決定(簡稱「60條」),有「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還有,「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
然而這些也是最抽象的原則;在中國的現實中,原則越抽象,也就越不可能實施。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政府中的行政部門,掌握著憲法原則和「60條」等基本原則能否「可行」、「可操作」、「可落實」的關鍵通道。它們會採取各種手段削弱、曲解、拖延和架空這些基本原則。
一,將「60條」的次要原則凌駕於主要原則之上,用次要原則否定主要原則。例如「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相違背,因為國有經濟可以獲得各種特權,包括壟斷權,這就違背了市場的公平競爭和反對壟斷的原則。
二,利用「解釋」來歪曲「60條」,並塞進部門私貨。例如針對「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某官員出來「解釋」說,按照旨在保護耕地的用途管制,小產權房仍不合法。實際上,黨政機關只是執政黨或政府的執行機關,根本沒有對法律和黨的決議的解釋權;具體而言,該官員的「解釋」是公然偷換概念,因為「60條」說是「農村集體經營建設性用地」,而非「耕地」。
三,利用技術性理由對抗「60條」。例如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抑制房價的任務,採取限購或限價的手段。實際上,當社會要求「抑低房價」時,應是在不直接干預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前提下去推行相關政策措施,如鼓勵供給、尤其是保護「小產權房」交易安全的政策;把「市場形成價格」作為行政部門行為的硬約束。
四,是假裝改革。把並非改革的、甚至是反改革的舉措說成是「改革」。例如「利率市場化」,人民銀行2013年7月宣布部分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只放開貸款利率,而不放開存款利率,這只是有利於銀行壟斷集團的舉措,而不是改革。
五,拖延戰術。相關行政部門以「條件不成熟」或「還需要做大量工作」加以拖延。一拖就是相當長時間。例如,1993年分稅制改革,「作為過渡」,國有老企業稅後利潤不上交。但2008年上交部分利潤,且又被反投回國有企業。到2011年,上交又反投的利潤收支相抵竟為負的78.66億元。一個「過渡」使全國人民近二十年一無所獲,還倒貼了許多。
六,我行我素,根本無視「60條」。不少「60條」規定的基本原則,早在更為重要的《憲法》中已有規定,但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違反憲法的行為多是明火執仗,並沒有受到絲毫懲罰。如「60條」提出,「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已經在憲法中表述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然而這些年來,不少農村居民的土地產權遭到了侵犯。一些地方行政部門借城鎮化之機,以極低補償奪走農民土地,農民若不同意,就濫用公共暴力將他們驅趕,甚至造成一出出家破人亡的悲劇來。沒有哪一個侵犯產權者受到了懲罰。

今天執政黨的當務之急,就要尋找落實「60條」明智而可行的道路。避開行政部門各種駕空手段,把「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變成可實施的原則。
可實施,就要有獎懲。沒有獎懲,就不是有效的制度,憲法就是一紙空文;「60條」就是空話。
第一,採用否定性句式。「國家機構或個人不得××××」這種句式,可以更好地保障憲法權利。
第二,《憲法》以否定性表述形式,即「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及各級行政機關不得制定違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原則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政策,除非有充分理由說明,該法律等是用來彌補市場失靈、並經立法機關同意。」
還有,「非經法律正當程序,政府不得剝奪公民或組織的財產」;「政府行政機關不得制定管制價格以代替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除非有充分理由說明,該領域的市場定價機制失靈,且經立法機關同意」;以及「政府行政機構不得創立和頒發壟斷權,除非有充分理由說明,該壟斷權的創立是合理的,且經立法機關同意。」
第三,以上述否定性憲法條款為依據,修改已有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如《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電信條例》等等,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憲法精神以否定性表述寫入這些法律法規中。
第四,強化憲法意識,憲法原則高於其它法律原則;當發生沖突時,一般法律要服從憲法。行政部門制定的政策,要服從憲法和法律。以技術性理由對抗成為憲法和法律的「60條」原則,就要受到否定和懲罰。
第五,憲法意識還包括,政府有其權力邊界,行政部門職責就是執行憲法和法律,在憲法和法律邊界內制定政策,不能僭越權力邊界去立法,更沒有釋法權。執政黨或全國人大應該明確指定有釋法權的機構。一旦行政部門出來釋法,就要指出它的非法性,並對其所釋之「法」加以駁斥。
第六,現有《憲法》和法律體系已經包含了大量「60條」中的內容,因而,馬上落實「60條」,就是清理和廢除國務院及各部委已經頒發的有違市場經濟原則的行政文件,其中大量的是設立壟斷權的文件。
第七,針對拖延戰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相關部門說「條件不成熟」的領導人免職。實際上,有大量以社會和國家前途為已任、不牟私利的行政官員,優秀人才自會脫穎而出。
第八,針對我行我素,執政黨和中央政府就要採取霹靂手段。
面對強大的利益集團,實施改革可能會遭遇真刀真槍的挑戰。對侵犯產權的行為做出及時和有力的反應,才能真正顯現執政黨的決心。如果再有頗有實力的行政部門濫用公共暴力強占農民土地,執政黨和中央政府就應撤消當地黨政一把手的職務,並將其逮捕,並以侵犯財產罪予以公訴。否則,「60條」的權威頃刻瓦解。
「言必信,行必果」在深化改革中當然艱難。落實「60條」不僅需要勇氣,而且需要智慧。
抄襲於 盛洪

『陸』 電大法學社會實踐報告

最後一個假期,我去區檢察院實習,時間是從二00二年七月十六日至八月九日。實習期間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習期間能夠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早退,認真完成領導和檢察人員交辦的工作,得到院領導及全體檢察幹警的一致好評,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 此次實習,主要崗位是審查起訴科,因此主要實習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實習中,我參加了幾起案件的開庭審理,認真學習了正當而標準的司法程序,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細致的了解了公訴起訴的全過程及法庭庭審的各環節,認真觀摩一些律師的整個舉證、辯論過程,並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適用及適用范圍。跟隨幹警提審,核實犯罪事實,探詢犯罪的心理、動機。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國的公訴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職能,同時還配合公訴人員做好案件的調查筆錄和庭審筆錄,做好案卷的裝訂歸檔工作。 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領導和檢察幹警求教,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政策,學習法律、法規等知識,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後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的法學教育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法學的發展是在實踐中來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法學教育應當與實踐結合起來,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具體說就是要處理好「三個關系」:即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系,以課堂為主題,通過實踐將理論深化;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系,以暑期實踐為主要時間段;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系,力求實踐內容與實踐規模同步調進展。 在實習過程中,也發現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國政府為推進法治建設而進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們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與廣度上還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時候,人們對有些法律條文是知道的,但卻不知道如何適用它,以至於觸犯法律;有時候人們對兩個以上不同法律對同一問題的規定不明白,不知道該適用哪一部法律,有一個案件就是這樣的,被告人原是某村會計,後來在改選中落選,這樣一些會計帳簿、會計憑證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認為《會計法》是規定的要等帳目清算後再移交,所以就堅持不交出,結果被以隱匿會計帳簿、會計憑證罪逮捕。這一個案例就說明我們的普法活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實際,真真正正的讓人們了解法律、法規的含義。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確立法律神聖地位,只有這樣法治建設才有希望。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實習中所接觸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甚至有兩個犯有搶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慮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從社會大環境來說,我覺得社會也有一些責任的。從八十年代初改革開始到八十年代末,這是一個重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段時間對精神文明建設有些放鬆,也就是說,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時期就有可能已經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氣。所以說,教育從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個口號,要真正落到實處。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近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領導和幹警們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次實習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學習法律的最終目的是要面向群眾,服務大眾,為健全社會法治,為我們的依法治國服務的。高等法學教育在推進法治建設過程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其培養的具備一定基本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技能人才,將在社會上起到重要作用。現代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規則的社會,我們的國家要與世界接軌,高素質法律人才的培養必不可少。因此,對人才的培養,應當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面向國際。

熱點內容
珠海勞動合同法孕假是多久 發布:2025-05-26 00:57:44 瀏覽:11
吐納法治病 發布:2025-05-26 00:55:55 瀏覽:324
教師職業道德缺失 發布:2025-05-26 00:52:07 瀏覽:307
2009年4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答案 發布:2025-05-26 00:51:26 瀏覽:510
外來條例投票 發布:2025-05-26 00:50:37 瀏覽:704
南通三院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5-26 00:50:28 瀏覽:750
試述經濟法形成的一般原因 發布:2025-05-26 00:34:56 瀏覽:922
員工規章制度算勞動合同嗎 發布:2025-05-26 00:34:02 瀏覽:127
勞動法實務培訓 發布:2025-05-26 00:26:07 瀏覽:888
婚姻家庭法社會調查 發布:2025-05-26 00:21:51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