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梭倫立法解釋

梭倫立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21 13:04:00

⑴ 梭倫改革改革的原因背景和條件

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執政官梭倫(約前640~約前558
)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

1、背景:

由於奴隸佔有制的發展,雅典許多平民因債務而受到氏族貴族的奴役,平民反對氏族貴族剝削

壓迫和獨攬政權的斗爭十分激烈

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首席執政官

成為斗爭雙方的仲裁人
,並以立法者身分實行了廣泛改革。

2、改革的主要內容有:

①廢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債務,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債,由國家出錢把因無力還債而被賣到異邦為奴的人贖回。這一措施史稱解負令。②廢除世襲貴族的壟斷,不再以出身而以財產的數量來劃分公民等級。按一年農產品收入的總量把公民分為4個等級

各等級的政治權利依其財力之大小而定。第一、二等級的公民可以擔任國家高級官職;第四等級的公民不能擔任官職,但有權參加公民大會和民眾法庭。③設立四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作為最高行政和司法機關
,擴大公民大會權力,准許每個公民就自身利益攸關的問題向公民大會和民眾法庭提出申訴。④制定新法典取代格拉古的嚴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關殺人罪的部分,使整個雅典法較有人道色彩。梭倫還獎勵公民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禁止輸出穀物,改革度量衡,鑄造雅典新幣,制定了一些有關財產繼承、禁止厚葬、撫恤為國犧牲公民的親屬等法令。

3、意義:

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歷史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有助於工商業的發展,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使自身從事勞動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上的地位得以保證。

⑵ 梭倫改革的背景、內容和意義

1、梭倫改革的背景:

由於奴隸佔有制的發展,雅典許多平民因債務而受到氏族貴族的奴役,平民反對氏族貴族剝削 、 壓迫和獨攬政權的斗爭十分激烈,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首席執政官 ,成為斗爭雙方的仲裁人 ,並以立法者身分實行了廣泛改革。

2、梭倫改革的內容:

經濟

①廢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債務,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債,禁止把欠債的平民變為奴隸。

②承認私有財產繼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上的氏族殘余。

政治

①廢除世襲貴族的壟斷權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財產的數量來劃分公民等級。

②設立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作為最高行政機關。

3、梭倫改革的意義:

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歷史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有助於工商業發展,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使自身從事勞動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上的地位得以保證。

(2)梭倫立法解釋擴展閱讀

梭倫改革局限性:

梭倫由於受歷史條件和本身工商業奴隸主階級立場的局限,沒有滿足下層平民對土地的要求,沒有使他們享受平等的政治權利;梭倫還期望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經濟狀況,一方面保護貴族的政治特權。

但其結果是,下層人民的要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貴族也因自己的利益受損而心生怨恨,於是梭倫對平民與貴族是兩面不討好。獲利最多的是工商業奴隸主。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

梭倫經濟改革穩定了雅典公民團體,促進了工商奴隸主階層的崛起,使雅典階級結構發展為貴族奴隸主、工商奴隸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會格局,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會基礎;政治措施使下層平民得以參與國家政治,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證,同時也開啟了西方權力劃分的先河。

滲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與東方「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價值基礎。

梭倫改革觸及了當時主要生產資料——土地的佔有關系,是對舊生產關系的調整,所以恩格斯稱它是一場「革命」,但這是一場不徹底的革命,舊勢力沒有被徹底清除,下層人民的要求也沒有很好地滿足。

梭倫推崇「中庸」,企圖用妥協的辦法來求得斗爭雙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經濟狀況,一方面保護貴族的政治特權,他形容自己「拿著一隻大盾,保護兩方」,但結果兩面都不討好,最後自己被迫遠走埃及。

⑶ 古代希臘。梭倫的法律特點和作用

一、梭倫(Solon;前638年—前559年),生於雅典,古希臘時期雅典城邦著名的改革家、專政治家。梭倫在屬前594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執政官,制定法律,進行改革,史稱「梭倫改革」。

二、梭倫改革的法律特點:

1.廢除債務奴隸制;
2.廢除德拉古制定的殘酷法律,只保留關於謀殺的部分;
3.按財產的擁有量將公民分為4個等級,其政治權力按照財產來決定;
4.恢復公民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
5.在貴族會議之外設立四百人會議管理國家,前三等級公民均可入選;
6.建立公民陪審法庭,有無財產的公民都可參加。

三、作用: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有助於工商業的發展,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使自身從事勞動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上的地位得以保證。

搖了貴族專制統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辟了道路。梭倫改革大大促進了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雅典很快成為古代希臘最繁榮的工商業城市

⑷ 梭倫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經濟上
①廢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債務,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 梭倫改革
債,禁止把欠債的平民變為奴隸。由國家出錢把因無力還債而被賣到異邦為奴的人贖回,並廢除了「六一漢」制度(平民無力還債,不得不為債主耕種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為地租交給債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所以被叫做「六一漢」),這一措施史稱「解負令」。 ②實行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的措施,包括限制糧食出口,擴大橄欖油輸出;實行貨幣改革,以利於商業貿易;獎勵外地工匠移民雅典,提倡公民學習手工業技術;改革度量衡,鑄造雅典新幣,制定了一些有關財產繼承、禁止厚葬、撫恤為國犧牲公民的親屬等法令。 ③承認私有財產繼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度上的氏族殘余。
政治上
①廢除世襲貴族的壟斷權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財產的數量來劃分公民等級。按一年農產品收入的總量把公民分為4個等級(按年改入的的穀物等產品的數量分別列為500斗 古希臘貴族
、300斗、200斗和200斗以下四級), 各等級的政治權利依其財力之大小而定。第一等級可擔任一切官職;第二等級的公民可以擔任除司庫(即財政官)以外的高級官職;第三等級可任低級官職;第四等級的公民不能擔任公職,但有權參加公民大會和民眾法庭。 同時,不同的等級所盡義務也有差別。例如,在軍事義務方面,第一、第二等級提供騎兵,自備軍械、軍裝和馬匹。第三等級提供重裝步兵,他們自備軍械和軍裝,但不需提供馬匹。他們是構成雅典軍隊的主要成分。第四等級主要是充當輕裝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帶軍備,只帶棍棒。 ②設立四百人會議作為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作為最高行政機關。四百人會議由4個部落各選100人組成,除了第四等級外,其他公民皆可當選。 ③設立陪審法庭(也譯為民眾法庭,相當於最高法院),作為最高司法機關,任何公民都有權上訴。陪審法庭的陪審員由所有等級的公民經抽簽方式選出。陪審法庭受理並裁決公民投訴或上訴的案件,擴大了公民的權力。 ④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嚴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關殺人罪的部分,使整個雅典法較有人道色彩。
編輯本段改革分析
梭倫當時擔當了重任,無法守成而只能改革,在夾縫中的改革應該說是很不容易的,但他成功了,不僅使雅典走出了困境,還奠定了此後雅典近兩百年繁榮興盛的根基。在此分析一下梭倫改革的兩點啟示。第一,梭倫始終恪守中道。 他沒有滿足平民的平分財產的要求,但下令取消當時所有的公私債務,這樣,至少使當時的窮困者不再負擔任何債務;同時不僅廢除了「債務奴隸」,也禁止今後任何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這就防止了自由公民分化成主奴兩個階級。富人的借貸收不回來,財富當然要「縮水」,但他們已握在自己手中的財富卻沒有被剝奪,更無肉體被消滅之虞。這可以說是梭倫的「短辦法」、「快辦法」,是一種主要表現於經濟上的斷然措施,就如在沸湯上澆上一盆涼水。 對此開始窮富雙方都不滿意,但慢慢也體會到它的好處。當梭倫獲得了雙方信任,被賦予立法大權,他就考慮他的「長辦法」了,這就是從憲法上規定,按公民的財產狀況將他們分為四個等級,四個等級都有選舉權,但只有前三個較富有的等級有擔任官職的資格。初看起來窮人的權利有限,他們不能擔任官職,只能作為公民大會的成員或作為陪審員來參與國政。但這兩種權利,尤其是後一種權利,在開始時似無足輕重,到後來卻證明是非常重要的,絕大多數的爭執最後都要經過這些陪審員來解決,包括高級官吏判決的案件,他們就漸漸成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而隨著經濟發展加「通貨膨脹」,實際上後來幾乎所有人也都有了擔任官員的准入資格。 梭倫堅守中道是因為他對人性有一種透徹的認識。他在改革中雖然幫助窮人,但並不賦予窮人和富人兩方任何一方以道德上的優越性,他不討好任何一方。他知道富人固然常常是「為富不仁」,但窮人佔有了財富也會同樣如此。過度積聚尤其僭取的財富像權力一樣會腐蝕任何人。他在自己的詩中寫道:「自由不可太多,強迫也不應過分;富厚如屬於沒有教養的人們,厭足就要滋生不遜。」所以「我拿著一隻大盾,保護兩方,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佔居優勢。」今天看來,他的那怕是暫時廢除信貸的經濟措施對現代市場社會來說可能會是過於激進乃至災難性的,而他的人分四等的政治主張在現代人看來又會是過於保守乃至反動的,但它們在當時的情勢下卻不失為中道之舉,因為重要的是其間所貫注的中道精神。 第二,梭倫將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致,而又使權力立足法律並重歸法治。 梭倫一度取得了很大的、甚至是接近獨裁者的權力,窮人和富人兩方都曾力勸和想共擁他做大權獨攬的「僭主」,但他拒絕了。這其中當然有他自己的考慮,他說,在那個位子上固然好,但很少有人從那裡和平地走下來。更重要的是,他將城邦的福祉看得比個人的權力更要緊,他也有自己在權力以外的愛好和所珍視的價值。所以,為了城邦的長治久安,梭倫把他個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權力和權威用在了制訂和落實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權位上會怎樣,而是他不在會怎樣。但梭倫並不是盲目地相信法律條文,他知道法律必須有各方利益和背後強力的支持。有人曾嘲笑他編訂的法律好象蜘蛛網,只能纏住那些落在網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權貴就會被扯得粉碎。梭倫對此的答復是:當破壞協定對雙方都不利的時候,人們是會遵守相互間的協定的;而他正是要為公民們制訂這樣一種法律,使他們都明白,實行正義要比犯法有利得多。他不期望為雅典人制定「最好的法律」,而只是制定「他們願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他也不主張數量和狀態的平等,而主要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正如他所說的:「我制訂法律,無貴無賤,一視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法律不能自行,還是必須依靠人,甚至在初期要依靠大的權威來建立和鞏固它,而擁有很大權威的權力者,是否能有長遠眼光和公正精神將人治引向法治,並以身作則地自覺遵守法律,的確又相當依賴於這一權威者的自身素質。法須持人方能力行,而人又須持法方能久安,這可能正是人治和法治的一種持久張力,而其健全的解決之道可能要依賴於各方面的有利條件配合,有時甚至依賴於幸運。的確,梭倫指向法治的改革成功不僅與其個人政治素質和魅力有關,也還依靠了雅典人當時已經比較尊重法律的民情,而緊隨其後的僭主庇西斯特拉圖又實際上執行了一條沒有梭倫的「梭倫路線」,這就更是梭倫立法的一種幸運了。

⑸ 試評述梭倫立法

希臘城邦制中,雅典與斯巴達之間存在著鮮明的不同。斯巴達是陸地強國,僅僅擁有農業;而雅典則位於阿提卡半島沿岸,不僅有強大的海軍,而且商業也在希臘各城邦中居首位。斯巴達領袖們不願送士兵遠離家鄉,因為他們奉行閉關自守政策,需要士兵來控制奴隸;大膽進攻的雅典人則相反,他們一心要擴大在希臘各城邦中的霸權勢力。
最關鍵一點,對於希臘的兩個發達而處於競爭關系的城邦來說,他們對自由的觀念不同。對斯巴達人來說,自由意味著保持國家的獨立,而要實現這一壓倒一切的目標,就必須要求秩序、紀律和軍事化;雅典人也要求保護城邦不受敵人侵略,但他們珍惜個人自由,同時追求個性的充分發揮和完善。
較為開放與自由的雅典社會漸漸成為希臘文明的中心與領導者。
但在開始階段,雅典內部卻出現了不穩定因素。從公元前8世紀起,雅典寡頭政治形成,並在隨後的一個世紀中,貴族改權經歷了社會危機。首先,是在政府中居多數的擁有土地的貴族與要求參與管理的新富商之間關系極為緊張;其次,農民飽受苦難,法典懲罰嚴厲,貧窮者組織起來要與貴族斗爭。
誰來設法避免內戰消除危機?
公元前594年,有著賢哲聲譽的大思想家梭倫,被選為首席執政官。兩年後,他著手策劃解決雅典問題。
梭倫改革是一次全面而系統性的策劃,從思想基礎、政治權力、經濟改革等多方面綜合改造了雅典社會。
在思想與社會哲學上,他認為正義准則奠定了人類社會的基礎,希臘精神的顯著特點是相信宇宙間一切井然有序,從而把正義從宗教範疇內抽象出來而賦予其世俗基礎。他進而提倡以理性的方式去對待社會問題,這包括:把城邦弊政歸咎於人們的具體行為;尋找治癒弊端的實用良方;主張所訂法律與事物的自然規律協調一致。這里,已經初步顯示出以理性為基礎的政治思想與城邦民主的萌芽。
梭倫改革的基點是從全社會的利益出發,力求穩健,避免激進的非常手段。梭倫的目的在於通過對貴族的限制和改善貧困者的狀況來恢復雅典社會的活力。為達到這一目的,他取消了債務,使那些因負債而淪為奴隸的雅典人獲得自由;貴族將繼續在政府中發揮作用,但不得濫用權力,允許各階層的自由人,包括最貧窮者,旁聽公民大會;並歡迎以前由於非貴族出身而被拒之門外的富有平民擔任城邦最高職務。這樣,他既瓦解了世襲貴族的過分勢力,又拒絕了極端分子提出的沒收並重新分配貴族土地的要求,解決了內亂的根源,開創了雅典社會向民主城邦過渡的局面。
與此同時,梭倫輔之以創造性的經濟革新,使雅典富足起來。
最後,策劃的點睛之筆,在於他拒絕因為自己的威望而成為獨裁者。

綜觀梭倫的各項改革,可見它在解救人民疾苦、消除貴族特權方面邁了很大的一步,同時也為工商業奴隸主掌握政權准備了條件。總的說來,它是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隸制民主政治和發展奴隸制工商業的道路,這也是符合當時希臘城邦發展要求的康莊大道。亞里斯多德說梭倫「採取曾是最優秀的立法,拯救國家,」是很正確的評價。在梭倫改革後的百餘年間,雅典始終遵循著他開辟的這條道路,繼續進行一些民主改革,終於使雅典成為一個經濟繁榮、國力強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領導地位的希臘城邦。

⑹ 試評述梭倫立法

管仲相齊與梭倫立法

管仲相齊與梭倫立法 中國與西歐在環境、氣候上有相當差異,而在這大的差異下,如果對某寫較小的區域來進行探索、研
究,也會找到某些相近似的狀況。然而,在相近的環境、歷史狀況下,所面臨的問題即使有相似性,但人
們選擇處理問題的方式卻會有不同的模式,而在尋求有異又有相同的模式來解決具有相似性的問題時,所
得出的社會效果及歷史影響也必然會既有相近又有相異的。
在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之間,在東方東海之濱的中國和西方地中海沿岸的雅典相繼出現了倆
個對各自國家的歷史、法律都有深遠影響的改革家------管仲、梭倫。它們通過改革立法使各自的邦國日漸
強盛,並為日後在各自地區成為盟主奠定基礎。現在與全球化風潮之下,即各國面臨的全球環境、政治秩
序、法律秩序趨於一致而又存相異的大前提下,對兩位先賢在他們的時代所運用的模式進行一些比較,也
許對我們當今的改革做一番思索是有所裨益的。
個人經歷之異同
管仲(?--BC645(643))又稱夷吾、敬仲,字仲,穎上人。其出身在平民或者貴族之間,資料各說不
一。從史記的記載中可知 ,管仲年輕時曾與鮑叔牙一同經商。但在經商沒多久後,倆人各事其主。在公子
糾和公子小白爭奪齊國君主之位的斗爭中,小白勝而為君,管仲而受辱乃幽囚。後經鮑叔牙引薦而始輔齊,
此後主齊輔政四十餘年,管仲採用一系列改革,促進齊國政治、經濟得以長足發展,使齊國日益富強,終
助齊君桓公成就霸業,並使齊桓公成為春秋諸國之盟主多年,後於齊國之相位上辭世。
梭倫(約BC638---BC559)古代雅典著名的改革家、立法家和詩人。他作為古代希臘謙和美德的集中
體現者,被譽為古希臘頗有名望的七賢之一。梭倫是雅典薩拉米斯貴族後裔,但由於其父樂善好施,到梭
倫年輕時,家庭經濟已不寬裕。故他就外出做生意,以養家需。同時體會外出經營商業的酸甜苦辣,並游
歷地中海沿岸城邦。其足跡遍及希臘許多城邦及小亞細亞等地,他了解各地風土人情,考察各種社會制度,
結交各地名賢之人。後因薩拉米斯大捷而聲震雅典,並因他的才華和人品使其聲望和威信在雅典人心中逐
漸提高,在雅典各階層都有一定的認可度。終於在BC594年成為九執政中的第一執政(首席執政官),此
後他開始立法變革。於執政二十二年之後,在雅典人發誓十年不改其法律的誓言的情況下而離開雅典,遠
行至埃及等地進行游歷,周遊各地十年後梭倫返回雅典,又與僭主庇西特拉圖做了抗爭,最後終老雅典。
從兩者的經歷中能看出倆人都曾經作為商業從事者於所在地域游歷,並獲取了詳實的資料,這為兩人
在後來擔任改革重任時(盡管一位是輔政者,一位是主政者),都能制定出切合他們所在時代和所在區域的
實際狀況的策略打下堅實基礎。用太史公之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來表述兩
位先賢不畏艱難,四處經商尋求利益是有一定切合之語。
但是兩位先賢由於諸多情況,各自的經歷又是相當有差異的。首先,兩者在經商的成績上有所不同。
史記中雖未記載管仲經商成功與否,但從管仲言「吾始困時,嘗於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
貪,知我貧也。」 可知,至少在管仲和鮑叔之間,管仲的經營資力出於下位。「吾嘗與鮑叔謀事以更窮困,
鮑叔不以我為愚,只時有利不利也。」 可推知其在商業經營中沒有獲得較大成功才謀事以更窮困。加之西
周商人的地位並不是較高,能否推算管仲在商業經營上雖然獲得一定成績,但很快就轉入予他人謀其事的
方向,即成為謀劃策事之人。而梭倫則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梭倫在出身與名望方面均屬上等階層,但在財
富與現實地位方面屬於中等階層。」 ,可知其在家道漸微之時,含辛茹苦,勵精圖治,恢復其經濟實力,
使他處於中上等的地位,但仍然不是大工商主的地位。其較管子的社會地位已經不同,這其中原因與希臘
原本就對商業不貶有關,商業的成功有益於社會綜合地位的提升。這些使兩人在後來的策事時所採取的方
略有所不同。
其次,兩人改革的權力之獲取方式不同。管子經過公子糾與公子小白之爭,已處於幽囚,在鮑叔的舉
薦下方為桓公(小白)所用,後漸握相權。而梭倫則是在薩拉米斯之戰中獲得威望,又因其原系雅典望族,
故在雅典各階層獲得認可,經公推而成為首席執政官。這樣就必然形成兩人在改革中尋求之目的有差異,
管子必須協調其上位之人的意志與社會現實,且以上位之人(君主)的意志為首位;而梭倫則以協調各階
層的意志與社會現實,往往以社會現實為首位,尋求各階層之共益。
再次,兩者改革立法時所處之位置相異極大。管子是以輔政之位來推行其改革,而梭倫則以主執政之
職實現其立法改革。故而管子所推行之策略必須經君主的批准方可實行,這里就出現了君權不能觸及之瑕,
而梭倫則以首席執政官來立法並通行雅典,限制其立法的因素甚少,主要為全雅典人所共識的正義與公平。
各自所面臨的社會實況
從史籍記載中可知,春秋時齊國背河臨海,土地貧瘠又非常少,形成齊國較其他諸侯國要重視商業和
手工業。根據有關資料可看出雅典(阿提卡)的地理狀況與齊國的狀況有許多相似之處, 不同的是,古希
臘有眾多島嶼城邦,而中國卻是一個廣域的陸地之邦。雅典有港口且是外向型的,而齊國有沒有港口無資
料可查,即使有也無貿易之外在對象。
管子所處的實際環境是齊國經歷了幾代之後,至襄公時期,襄公弊政而使齊衰,乃至自己遭弒,終形
成諸子爭君。貴族及士各有所投,齊國呈亂局,及桓公立乃使齊國復定,管子經舉薦從囚徒變為相國。在
春秋之時由於周王室漸衰,而諸侯漸強,形成各諸侯逐漸作大而有爭勢之趨。梭倫所處的希臘則是由許多
大大小小的城邦組成,城邦之間相互獨立,自身謀求發展,各城邦之間也有爭強之紛糾,乃至戰爭(如薩
拉米斯之戰)。雅典則處於如此狀況:
但公元前7世紀將要結束的時期,無助的貧困人民所遭受的痛苦和富有者在法律的保護下所積極的財
富尖銳對照,已將雅典帶到了革命的邊緣。平等並非自然的,如果能力和詭譎均可自由發展,不平等自將
成長,直到在社會戰爭無分軒輊的貧窮中自行毀滅為止。自由與平等並非夥伴,而系仇敵。財富的集中是
不可避免的,但同時它又是命定要失敗的。普盧塔赫說「貧富不均的程度已甚為嚴重,這個城市已真正到
了危險的境地,……似乎除了一個高壓力量外,並無其他方式可以解除這種困擾……」貧者發現他們的處
境每況愈下,政府和軍隊都在他們主人的手裡,腐敗的法院所裁決的案件總是與他們的利益相反,於是開
始討論暴力反抗,將財富做一個徹底的重新分配。富人既不能合法的收回所貸出去的債務,同時忿怒對於
他們的積蓄和財產的挑戰,於是即求助於古老的法律,並准備以武力對付似乎不僅威脅他們財產,同時也
威脅故有秩序、整個宗教及文明的暴民。
管仲所相的齊國與梭倫所執之雅典,在地理狀況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他們所處的政局也頗有類同之處,
但其區別也是很顯然的。
首先,從外部環境來看,管子所處的是王室漸衰,諸侯漸大之春秋。各諸侯國基本上對王室指令不重
視,而更重視其自身的強弱。而梭倫所處的是希臘諸各城邦國家各興其政,以圖發展。但整個希臘當時以
寡國小民成實際狀態,並不多見相互間的兼並。
其次,從自身來看,齊國當時為諸侯國中的大國,其所尋求的目標是維持強盛,並對其他之諸侯有兼
領之圖。而雅典當時是希臘的二流城邦,並不是很有實力,其目標是不斷發展自身以圖強。
再次,齊國雖然有因無君而爭君之亂,但其社會各階層並沒有出現相互間裂縫難合之態。而雅典之況,
則已是劍拔弩張,處於冰山崩潰的前夕。
因諸多相似及特異也必然使管仲和梭倫面臨的問題有同有異,而他們在對問題之解決的策略上就必然
會各有韜略,而其中有異曲同工之作,也有同曲異效之策。
所采策略的比較
兩位改革者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之下,都從經濟、政治及社會諸多方面對當時各自國家進行繼承、革新,
以達到治國興邦之效。兩者相同之處就是都不約而同的以經濟為首要方向,而且對原有法律在繼承的基礎
之上予以修訂,在人們如何進行政治生活也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各自國家在以後的措施中奠定基石。
但因形勢及各自傳統等不同,必然是的它們在具體措施方面有相當不同。
首先,因管子以輔政來實現其改革,那麼其必須依靠其上的君王(桓公)之令才能使其策略得以貫徹,
故他的法治思想必須與君王的意志尋求某種協調,因此沒能形成系統的法典。而梭倫作為立法的首席執政
官,則可以完成其系統的思想而頒成法典。當然梭倫也是在其執政期間逐步完善其法律。
第二,從經濟方面來看,管子採取「相地而衰征。」 「陵、阜、陸、墐、井、田、疇均。」 「與民分
貨。」 等策略。並根據齊國臨海有漁、鹽之利,而興漁鹽,設立鹽、漁、鐵官職加以管理,鼓勵漁鹽交易。
他主張的法令的制定必須適應民眾好財爭利的習性,將法規建立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之上,以適應人們對物
質利益的追求。即「下令於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 。而且管子還認為物質利益不僅是人性的追求,還
是人們遵守禮儀法度的前提。即著名的語句:「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梭倫則基於經濟考
慮,立法的第一步就是頒布「解負令」。將已淪為債務奴隸的雅典民眾恢復自由,使雅典平民收回他們已失
的土地,即首先恢復雅典平民的經濟地位。接著梭倫採取鼓勵手工業、商業發展的措施,加強對外貿易。
禁止農產品出口以使雅典糧食供應充足。為促進雅典農業的發展,梭輪還就水井的公用、灌溉系統的整頓、
植物的栽植設立條例。盡管兩位改革者所採用的方法各異,但從他們的方略中可探知他們都以極其敏銳的
觀察力看到一個社會穩定的根源首先要解決人們的基本生存,並且必須因勢就利來發展各自的經濟以達到
富強,這可謂是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從政治方面來看,他們都對已有的法規既有繼承並有革新。春秋時期,三代以及西周所奉行的
人格政治暫失優勢,但禮之遺風尤在。故管子提出「修舊法擇其善而業用之。」 ,並主張以法理政,以法
統軍,以法治民,並將三者在制度上結合起來。即「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其「舊法」是指西周的禮制和
刑罰,但范圍較廣。管子把禮、義、廉、恥視為「國之四維」,強調「飾四維」、「張四維」,強調禮義的強
製作用 。同時對禮的一些方面有所突破,諸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尊尊」 、「刑不可知」
等,以達「禮以導民」, 任用賢能,及以法令作為人們言行之准則。官子在齊設立「三國五鄙制」, 將齊
人分成士、農、工、商四民,使四民分居定業。梭倫則繼承德拉古之法律並有革新。就如亞里士多德所記
載那樣:
在阿里斯泰喀摩斯執政期間,德拉科(德拉古---摘注)定立了他的法規:9位執政官從那些擁有不少
於10米那之自由財產的人中選出,其他諸種較低官職則選自得以具備武裝的人。將軍與騎兵將官從那些顯
明其擁有不少於100米那自由財產並且其處於合法妻室的子女也已超過10歲人中選出。(官員必須為其官
職交保,且擔保人資格嚴格限制。---摘注)……議事會由401人組成,從公民中通過抽簽產生,這一官職
以及其他官職由年齡超過30歲的公民抽簽決定;在所有人都輪到過之後,將重新開始抽簽,在此之前同一
人不得任職兩次。(對未到會(議事會、公民大會)有罰金制。---摘注)……戰神山議事會(元老院---摘
注)為法律保護者,並且監督各類官員,以使其依照法律來統治。……這一政體中的組織形式就是這樣一
種性質,大多數人為少數人所奴役,平民們起來反對顯貴階層,派別之爭十分激烈,而且各派別長時間的
相互對峙。
他(梭倫---摘注)建立了一個政體,並另行制定了法律,人們停止使用德拉科除關於兇殺之外的各種
法令。他確立的法律延續上百年之久。根據財產把人劃入四個階層,與先前的劃分一樣,500麥第姆諾戶、
馬戶(騎士)、有軛牲戶、僱工;其各種官職分配給前三個階層中的人擔任,如9名執政官、財政官(司庫)、
主買官(監契官)、「十一人(獄吏)」和掌俸官。各種官職按各階層財產多寡進行分派,屬僱工階層者僅僅
得到參加公民大會和公審法庭的權利。……他組建了一個400人的議事會,每一部族出100人;但他指派
戰神山議事會負責保衛法律,就像它先前作為政體的監督者而存在那樣。(梭倫並對早先時候由戰神山議事
會召集並自行決定適合於每種官職的人選,任期一年的制度進行了改革,由每一部族選出10位候選人以角
逐9名執政官之職位,再從這些候選人中抽簽而定。---摘注)
從外在表現來看,官子與梭倫都以全民皆兵的形式寄政於軍,又都將轄下之人分為四等,但他們所取
得的功效卻大相徑庭,截然不同。管子在人格政治漸失效用之時,從社會現實中選擇了「引薦」、「挑選」
制之來形成國家管理官員的構成方式。而梭倫則以「級級自選」並互有制約之制來形成其官員的構成方法。
管子將齊人四分並離居定業(以身份為基,但相互間存在一定的可變性)。梭倫則以財產為基將民四分,而
各自等級之間的流動性要較管子所設的要大。
分析其各自策略得源頭,則可知華夏民族自原始之末,氏族向國家過渡的時候就是以各部落的自足為
先,部落間的互換為次。每每部落之間發生爭端,往往會有一存一亡之果。故而漸次形成「以食為天」、「自
給自足」的主要發展模式,而此種模式下必然要形成一個群體中要有統一意志,綜合成有序的規范。故三
代至周形成王為獨尊,官員皆歸屬於王之下。盡管王的中央集權並不能全部貫徹於全部領地,但王在名義
上是獨尊的。管子之改革自然不能完全脫離這一框架,也只能最大限度的突破,通過曲折的方向來對王的
獨權作一番制約。其所用「引薦」、「挑選」都是上位者通過在下位者的推薦,然後根據其意志而選,甚至
於上位者可以不依引薦而自選。所以其構成之模式是以從上向下的。管子將人四分也是依據其治世之需。
士為謀治之主,故將士列在首位;農為人食的基礎,故緊列其次;工商則在當時為主輔的行業,故列三四
之位。而管子之策更推進了此種模式的發展。管子對各民的自身權利未給予強調,而主要強調的是社會秩
序怎麼穩定。而希臘民族則可以從亞里士多德的記述所示,希臘民族是眾多的城邦構成的,以城邦立國,
並且大多數為小國寡民。而小國要自給自足則難度相當大,其生存之道就不能盡靠自產之食來維系,必須
通過各國之間的互換。而互換必然引起人們的流動,推進商業,進而要求行動之自由。故梭倫之改也必然
在其民族習俗的基礎上來格制創新。所以他所採用的「級級自選」制度形成自下而上的官員構成模式,且
官職之間存在制約。依此形成的法就不是某一個人的個人意志,而是眾意。而眾意又需有機構來保護,於
是就有了元老院之制來保護法律。又因希臘民眾的流動性較大,其政治之基為全民,物質基礎是工商經濟,
梭倫必然依據財力將民四分。這更能符合希臘當時之現實。梭倫的立法不僅根據希臘的民風,而且進一步
推動了希臘民族的社會意識的發展,為希臘的民主憲政奠定了基石。
第四,從社會改革方面來看,官子主張「禮以導民」、「伸張君主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使人服政、
循政」來概述。梭倫則主張國民參政,並創立陪審制度來賦予貧民司法權。服政、循政往往是人們處於被
動的地位,故對自身的權利的主張及義務的遵循始終不處於積極狀態,而參政使人們能處於政治活動之中,
從而推動政治之演進,也使人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
所實現的成果的比較
齊桓公因用管子之謀而成春秋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此後又經李悝、申不害、商鞅各自發
展這樣的理論,形成法家思想並應用於不同的諸侯國。到韓非乃集法家之大成,構建完整系統的法家理論。
李斯將這一理論實踐於秦國終使贏政並六國成一統。梭倫執政雅典二十二載,使雅典的強國之基堅實。其
後,庇西特拉圖僭主之政雖成專制,但在很大的范圍上繼承了梭倫所立之法。正因庇西特拉圖用梭倫之法,
漸使雅典成為希臘的一流城邦。終於在兩位貧民出身的執政官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先後進一步完成民主
憲政,使雅典登上希臘盟主之位。並號稱「全希臘的學校」。管子和梭倫的改革所取的效果是人所共知的,
其對後世的影響也各有千秋。管子以輔政執齊,則他的策略之效用因主上採用必然能達到迅捷之效,快速
使齊國成為春秋首霸。但同時由於管子處於輔政,在桓公之後他的政略必受影響。齊國後來之亡於管子之
政的漸消不無關系。但是其理論又在其他君王諸侯中得以更新發展,使這些諸侯國交替強盛。梭倫因其是
雅典的首席執政,在立法的時候必須考慮雅典各階層的利益,尋求在各階層之間達到平衡與協調。故他的
立法的效果就不是能夠立竿見影的,而是經庇西特拉圖的繼承並執行多年後才漸顯良效。然而梭倫制定的
法的效力卻是非常長久的,以致羅馬的西塞羅時期,西塞羅仍說梭倫的法律在雅典仍有效。
管仲因其政績之宏和思想之博,不僅在當時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後來既為法家所尊崇,有為儒家所稱
道,還為道家所贊譽。甚至到中國近代化以後,還為精通西方法學的學者所高度評價:管子不獨是中國最
偉大的政治家,而且在中國法律思想史上,是一位見解超群,學識卓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政治
家。……管子是中國法治之祖,也是世界法治之祖。 梭倫由於他梭奠定的希臘民主憲政,也深受西方學者
的贊譽:說起來似乎很難使人相信,雅典在這種情況之下(各國在歷史上也一再出現此一情形),能有一個
人,既不訴諸暴力,也不做慷慨激昂的演說,而能說服貧富雙方達成折衷方案,不僅扭轉社會的暴亂,也
為雅典獨立發展的其餘時期建立一個新穎而更寬宏的經濟秩序。梭倫的和平革命實在是歷史上一個令人興
奮的奇跡。 而梭倫塑像上的銘文更能說明他在人們心裡的地位:摧毀過無端驕傲的波斯侵略者的薩拉米斯
島養育了梭倫,這位偉大的立法者。
結語
管子以「社會為本位」、「獨尊君權」為核心建立起法律思想,在他首創的思想之基礎上後來多位先賢
又作以闡發,終形成法家思想。這在後世中國兩千餘年的帝制時代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用。而作為華夏民族
兩千餘年帝制時代法律源頭之一的法家思想的某些內容在民族的潛意識中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於順著時間
的橫軸沿入現在。我們沒辦法忽視它的存在,更不可漠視這一思想在人們行為中的潛在規則作用。梭倫以
希臘人特有的利己主義思想出發,主張保護個人權利,維護國人參政權,尋求公平與正義。他的法律不僅
在西方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在今天的社會中不乏借鑒意義。但當我們處於現在這一新世紀的界點回顧歷
史,思問兩位先賢的改革,做如此的假設:將管子之政換予當時之雅典,而將梭倫之法頒於春秋之齊國。
想必答案不問自知。在當今之世,各國面臨難以迴避的全球化風潮,而各民族的自身傳統不可全然拋棄,
更不可不予重視。如何完善各國的自身之政,有能合於全球化之趨,是各民族各國家都必須審慎對待的問
題。
19世紀中葉,西學攜著炮艦打開天國大門,曾經藐視西洋的華夏之民,彷彿一下子掉入萬丈泥淵,不
知所措。緊接而來的是西學東漸,西法漸盛,對自己原有的一切給予全盤否定。在西法東來近一個多世紀
之後,華夏民族在經歷了曲折的實踐之後開始反思。雖然這反思來的較晚,但畢竟是有所深醒。紙上的法
能不能是實在的法?曾經拋棄的是不是一點不足取?吸收進來的是不是完全正確?對傳統思想的評述已深
如瀚海,對外來思想的引薦更時廣如繁星,此處無需再作贅述。對希臘文明尤其雅典之政的評述也有許多,
文章僅借引湯因比之述已期使讀者深思。
我們已經看到,雅典如何因成功戰勝了早期所面對的自然和人類的挑戰,以及不斷創造出超凡脫俗,
光輝燦爛的國內文化,從而贏得了暫時的榮耀----一個崇高的稱號。他對希臘的貢獻十分巨大,但它賴以
獲得「全希臘的學校」這個頭銜的理由,恐怕只是對它的子孫後代們是個提醒:他們的成就離完美還差得
很遠。……這場致命的戰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雅典已證明他對下一個挑戰,即來自它已取得的國內成就
的挑戰,已沒有戰而勝之的能力。
阿提卡的利己主義給雅典帶來一連串的災難,……並引起希臘文明的衰落。……它的根深蒂固的利己
主義,在公元前4世紀毀掉了希臘世界與威脅性的馬其頓統治相對抗的機會。……退縮到自私孤立的狀態,
從此消極地目睹著羅馬一個接一個收拾它的強大競爭對手,壓垮了雅典周圍的鄰國。而它的鄰國卻一直在
缺乏雅典的援助下力求通過一個聯盟來改變這場災禍。雅典就是以這種極端不合理之態度靜觀其變,直到
羅馬的世界霸權在粉粹了一切主要競爭對手後變得堅不可摧為止。
概而言之,文章的目的在於使讀者理解到正如歷史法學派所言:法律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在當今面臨
法律得多層次改革之時,是否應深思曾經所作的許多法律革新;是否應該對民族精神的內涵予以發掘,並
培養新的民族精神。而不是僅僅制定紙上的法,全然不顧現實之情況---十三億人民中,各類人口所佔比率
如何?各生活在什麼樣的區域?等等。

*胡曉東 男,法學研究生E-mail:[email protected]

管仲夷吾者,穎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
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子事公子糾。---《史記.管晏列傳》
《史記》
《史記.管晏列傳》
《史記.管晏列傳》
《亞里士多德選集·政治學卷》pa298
Attica之土壤甚為貧瘠,幾乎所有地區的地下石均接近地表面,使生活所需的極簡單之農作物亦甚困難,
令人極為沮喪。僅有冒險性之行業及需要耐心培植之橄欖與葡萄,始促成Attica之文明。……因為土地貧
瘠,接近海岸以及港口眾多,遂誘使Attica人民從事貿易;因為人民堅定勇敢,富於發明創造遂使其贏得
愛琴海的市場。通過這個商業商國,雅典在伯利克利時期獲的財富、權力並達到文化之巔峰。---《世界文
明史.希臘的生活》pa141--143
《世界文明史.希臘的生活》pa146
《國語.戰國策》卷六 齊語 pa60
《管子.乘馬》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9
《管子.牧民》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6
《管子.牧民》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9
《國語.戰國策》卷六 齊語 pa58
《國語.戰國策》卷六 齊語 pa59
《管子.牧民》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8
《禮記.曲禮上》轉載於《中國法制史》pa28
《禮記.大傳》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13
《管子.樞言》轉載於《中國法律思想史》pa28
《國語.戰國策》卷六 齊語 pa57-58
《亞里士多德選集·政治學卷》pa296--298
《亞里士多德選集·政治學卷》pa298--302
《史記.管晏列傳》
《先秦諸子法律思想》梅仲協 著 轉載於《管子的法律思想》pa一四六
《世界文明史.希臘的生活》pa147
《改革精英》pa47
《歷史研究》pa148

參考文獻:
《國語·戰國策》 左丘明/劉向 著 嶽麓書社出版 1988年版
《管子的法律思想》 戴東雄 著 中央文物供應社
《中國法律思想史》 楊鶴皋 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中國法制史》 張晉藩 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世界文明史·希臘的生活》(中譯本) 威爾·杜蘭 著 譯者:幼獅文化公司 東方出版社1999年版
《亞里士多德選集·政治學卷》顏一 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歷史研究》 阿諾德·湯因比 著 劉北成 郭小凌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改革精英》 丁瑞忠 主編 群眾出版社 1996年版

⑺ 雅典憲政制度史中,屬於梭倫立法的內容有哪些

梭倫立法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包括:(1)頒布「解負令」。廢除公民以人身作抵專押的一切債務,屬禁止人身奴役。(2)頒布了一系列發展社會經濟的條例。如「土地最大限度法」、「高利貸限製法」、「禁止奢侈法」等,規定個人佔有土地的最高限額,禁止買賣婚姻,統一度量衡,允許土地分割和轉讓、擴展雅典對外貿易等。(3)頒布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的法律。廢除了世襲貴族的政治特權而代之以財產法定資格。把全體公民,按照財產法定資格劃分為四個等級:富農、騎士、中農、貧民,分別規定與其等級相應的政治權利。(4)創立新的國家管理機構「四百人議事會"和「陪審法庭」,以限制和削弱貴族會議權力。(5)廢止德拉古「用血寫成的」法律,僅保留了有關殺人罪的條款。宣布一切有關殺人的案件均由法院審理,禁止血親復仇。
梭倫立法是雅典城邦歷史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古希臘法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⑻ 梭倫的大盾(12分)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書中對梭倫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當梭倫完成上

(1)
水平1:從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並進行合理解釋。
·因為梭倫認為他留下的法律制度是根本的保障,他個人的去留無關緊要。
·因為梭倫認為法律至上,個別政治人物的作為改變不了法律制度。
水平2: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就事論事。、
·梭倫認為他沒有義務留下來解釋法律
·梭倫對自己制定的法律高度自信
·梭倫不願意變更法律
其他答案:沒有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梭倫離開是為了經商和游覽
(2)
水平1:能根據材料做出合理解釋
·因為平民和貴族都有各自的利益,梭倫要保持已制定法律的公正、嚴肅性。
水平2:僅羅列了材料中的相關信息
·梭倫認為大家應該遵從他所寫的法律條款
·梭倫不願意偏袒任何一方而成為僭主
其他答案:不合理的解釋
(3)
水平l:能根據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煉總結
·貴族與平民利益之間的博弈;良好法制的建立;傑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公民守法精神;良好法制的建立;傑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水平2:能對材料做出部分的提煉總結
其他答案。

⑼ 梭倫制定的法律有那些

1.廢除債務奴隸制;

2.廢除德拉古制定的殘酷法律,只保留關於謀殺的版部分;

3.按財產的權擁有量將公民分為4個等級,其政治權力按照財產來決定;

4.恢復公民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

5.在貴族會議之外設立四百人會議管理國家,前三等級公民均可入選;

6.建立公民陪審法庭,有無財產的公民都可參加。

⑽ 梭倫改革的背景、內容、意義

公元前6世紀初雅典執政官梭倫(約前640~約前558 )進行的一系列經濟、政治和社會改革。
1、背景:
由於奴隸佔有制的發展,雅典許多平民因債務而受到氏族貴族的奴役,平民反對氏族貴族剝削 、 壓迫和獨攬政權的斗爭十分激烈 。 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首席執政官 , 成為斗爭雙方的仲裁人 ,並以立法者身分實行了廣泛改革。
2、改革的主要內容有:
①廢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債務,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債,由國家出錢把因無力還債而被賣到異邦為奴的人贖回。這一措施史稱解負令。②廢除世襲貴族的壟斷,不再以出身而以財產的數量來劃分公民等級。按一年農產品收入的總量把公民分為4個等級 , 各等級的政治權利依其財力之大小而定。第一、二等級的公民可以擔任國家高級官職;第四等級的公民不能擔任官職,但有權參加公民大會和民眾法庭。③設立四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作為最高行政和司法機關 ,擴大公民大會權力,准許每個公民就自身利益攸關的問題向公民大會和民眾法庭提出申訴。④制定新法典取代格拉古的嚴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關殺人罪的部分,使整個雅典法較有人道色彩。梭倫還獎勵公民從事手工業和商業,禁止輸出穀物,改革度量衡,鑄造雅典新幣,制定了一些有關財產繼承、禁止厚葬、撫恤為國犧牲公民的親屬等法令。
3、意義:
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歷史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有助於工商業的發展,調整了公民集體內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使自身從事勞動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上的地位得以保證。

熱點內容
新會法律援助處 發布:2025-09-06 11:17:53 瀏覽:446
2018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各省 發布:2025-09-06 11:12:54 瀏覽:581
女律師離婚率 發布:2025-09-06 10:54:10 瀏覽:603
侮辱軍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6 10:52:40 瀏覽:162
朝陽法院起訴查詢 發布:2025-09-06 10:49:35 瀏覽:938
北京大學刑事訴訟法期末試題 發布:2025-09-06 10:44:34 瀏覽:483
忠誠教育法院 發布:2025-09-06 10:43:39 瀏覽:8
刑事訴訟法第170 發布:2025-09-06 10:34:35 瀏覽:849
內省道德精神 發布:2025-09-06 10:24:43 瀏覽:378
目前的民事訴訟法是哪年修訂的 發布:2025-09-06 10:15:53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