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婚姻法直系姻親結婚
A. 在香港,禁止結婚的情形有哪些
1) 婚姻雙方的血親或姻親關系是在親等限制以內的。
2) 任何一方年齡不足16歲。
3) 任何一方在結婚時已經合法結婚。
4) 婚姻雙方,並非一方為男,一方為女。
B. 直系姻親的概念
直系姻親,顧名思義與婚姻、直系親屬、姻親等概念相關。故欲先明其義,必先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何謂親屬?在《禮記·大傳》《儀禮·喪服》等文獻中均有關於親屬的描述,漢代儒家學者劉熙在其《釋名·釋親屬》中這樣解釋:「親者,襯也,言相隱襯也」「屬,續也,思相連續也」。 於是就把親屬定義為基於婚姻和血緣而產生,具有親屬身份的人們之間具有「相襯相續」的密切關系。現代意義上的親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親屬是指一切基於婚姻、血緣或法律擬制而產生關系的人,這是社會學意義上的親屬。狹義上的親屬僅指基於婚姻、血緣或法律擬制而產生的且彼此間具有法律上權利義務關系的人,此則法律意義上的親屬。 當然婚姻家庭領域所研究探討的對象僅為狹義之親屬。至於姻親則是指以婚姻關系為中介相互聯系的親屬。直系則是關於親系的分類,其中包括直系親和旁系親。
直系姻親是以婚姻關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但不包括配偶本身。姻親可分為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和配偶的血親的配偶三種。血親的配偶,是指自己的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的配偶;如兒子的妻子,兄弟的妻子。配偶的血親,是指自己配偶的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如妻子的父母、兄弟姐妹等。配偶的血親的配偶,是指自己配偶的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的配偶,這是一種間接的姻親關系;如妻子的兄弟的妻子。
綜上,可推知直系姻親之概念即指己身配偶之直系血親(二者共同後代除外)和己身直系姻親的配偶。
C. 姻親關系的新法
在中國來傳統的習俗看來,姻源親之間的結合是有悖倫理道德的,但是,由於現行《婚姻法》對此無明文規定,從法理上來說,又難究其錯。據今晚報報道,即將出台的新《婚姻法》將首次確認禁止姻親結合。
姻親之間能否結婚?從國外立法看,一般都嚴禁直系姻親即公公與兒媳、岳母與女婿間通婚。例如,法國、瑞士、日本、美國的部分地方法律均絕對或相對禁止直系姻親結婚。婚姻關系因離婚或一方死亡,他方表示終了意思而使姻親關系消失之後,也不得結婚。
中國現行的《婚姻法》並未對此作出明確規定,因此,以往可以認定,公公娶兒媳,岳母下嫁女婿雖然不合理,但也不違法。許多人對此現象表示理解和同情。
來自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32.5%的人認為,直系姻親結婚只存在倫理道德上的障礙,並不會引起優生方面的不良後果。如果人們多數能接受姻親結婚的事實,就沒有必要禁止結婚,這些人主張「直系姻親只要有感情,法律應允許結合。」。而40.1%的人認為,應禁止直系姻親結婚,認為姻親結合會造成「亂倫」,遺害社會。
對姻親結婚禁止的態度,男女區別不大,但與文化程度相關。文化程度越高,認為法律應允許直系姻親結婚的比例越大。
D. 香港和台灣地區是一夫一妻制么
是。
香港婚姻家庭與繼承法由港府立法局制定,於1970年7月10日經港督批准公布,決內定1971年10月7日為本容條例的"指定日期",實行婚姻改革。
主要內容有: 在指定日期及以後締結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也不得締結兼桃婚姻,舊式與新式婚姻,凡於指定日期前根據華人法律及習俗在香港舉行婚禮者,即屬舊式婚姻,一如現在注冊婚姻一樣,都視為有效婚姻。
(4)香港婚姻法直系姻親結婚擴展閱讀:
在中國傳統社會的婚姻制度中,為避免封建制度的繼承關系混亂,「一夫一妻制」和「嫡長子繼承製」成為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則,在很多朝代的法律中都給以明確的規定。但在實際生活中「一妻」的原則卻未必被普遍遵守,有時會平妻的狀況。
譬如晉朝的賈充,獲皇帝允許有李婉、郭槐兩個正妻。敦煌出土唐天寶年間的戶籍冊中,可以發現許多二妻、三妻之家。在此後諸多金石雕刻和文學作品中也多有一夫多妻的記載。
貴族男子和特定情況下的平民男子可以納妾,「妾」的身份比正妻為低。所以中國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實際上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形式。三者之中,妻是正式配偶,須明媒正娶,稱為「正妻」(或稱正房、嫡妻、正室)所生子嗣稱為「嫡出」,具有正統法理的繼承權利。
E. 婚姻法直系親屬
直系親屬,即相互之間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的上下各代親屬,如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等。
F. 香港婚姻法全文 不要網址
LZ 字數所限 , 根本不可能給你香港婚姻法全文 ! 還是給你網址吧! 希望幫到你! http://www.divorce.com.hk/hklaw.htm
章: 181 婚姻條例 憲報編號 版本日期
(1) 在擬結婚通知書發出後但在登記官證明書就擬締結的婚姻發給或有特別許可證就擬締結的
婚姻批給之前,擬結婚的其中一方須—
(a) 面見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及
(b) 在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屬何情況而定)前作出誓章,表明—
(i) 該方相信該段婚姻並無按照第27(1)條規定屬血親或姻親關系的障礙,亦無任何其
他法律上的阻礙;及
(ii) 該段婚姻—
(A) 已獲得第14條所規定的同意;或
(B) 無須獲得第14條所規定的同意。
(2) 登記官及任何婚姻監禮人均有權監理第(1)(b)款所提述的誓章。
(由2005年第23號第9條代替)
條: 13 任何一方不足16歲時許可證或證明書的不予發給 L.N. 10 of 2006 13/03/2006
如擬結婚的任何一方未滿16歲,則不可發給登記官證明書或批給特別許可證。
(由1934年第13號第2條增補。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99年第71號第3條修訂;由2005年
第23號第41條修訂)
條: 14 交出同意書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如擬結婚的任何一方—
(a) 在結婚日期當日已足16歲但未滿21歲;及
(b) 並非鰥夫或寡婦,
則本條適用於有關的擬締結的婚姻。 (由2005年第23號第10條代替)
(1A) 附表3指明的有關人士就擬締結的婚姻所作的同意書須在—
(a) 登記官證明書發給之前向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交出;或
(b) 特別許可證批給之前向登記官交出。 (由2005年第23號第10條增補)
(2) 本條不得理解為免除取得原訟法庭對法庭的受監護人結婚的同意的必要。 (由1997年第80號
第28條增補。由1998年第25號第2條修訂)
條: 15 (廢除) 30/06/1997
(由1997年第80號第29條廢除)
條: 16 不準發給登記官證明書的權利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凡根據第14條的規定須就某段擬締結的婚姻獲得某人的同意,該人可在登記官就該段擬締
結的婚姻發給登記官證明書前,藉以下方式不準發給該證明書:在根據第7(4)條出示以供查閱的擬結
婚通知書副本上—
(a) 寫上「不準」兩字或「Forbidden」一字;
(b) 簽署其姓名;及
(c) 述明他以何身分不準發給該證明書。 (由2005年第23號第42條代替)
(2) 如經上述方式不準發給登記官證明書,擬結婚通知書及一切就之而進行的程序即作廢。
(由2005年第23號第42條修訂)
條: 17 登記官對不準發證的權利可予查究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如擬結婚的任何一方指稱不準就該段擬締結的婚姻發給登記官證明書的人,並無第16條所
指的權利,登記官須作出查究,如他信納該人並無該等權利,則可如常在適當時間發給證明書,而
無須理會自不準發證時起計逝去的時間。 (由2005年第23號第43條修訂)
(2) 為進行此項查究,登記官可為任何人監誓。 (由1997年第80號第30條修訂)
(由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
條: 18 就登記官的決定提出的上訴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如登記官信納不準就某段擬締結的婚姻發給登記官證明書的人,獲第16條授予如此行事的
權利,則擬結婚的任何一方可藉呈請書向原訟法庭上訴,而法院或法官可循簡易程序聆訊及裁決該
宗上訴。 (由1911年第50號修訂;由1911年第62號附表修訂;由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
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75年第92號第59條修訂;由1998年第25號第2條修訂;由2005年第23號第44條
修訂)
(2) 上述裁決即屬最終決定,登記官須按照該裁決辦事,無須理會自不準發證時起計逝去的時
間。 (由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
條: 18A 區域法院法官可給予同意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如就擬結婚一方須按第14條獲附表3指明的一名或多於一名有關人士的同意,而— (由1998
年第312號法律公告修訂)
(a) 在該人或該等人士中的任何一人是監護人的情況下,並無監護人或監護人已逝世;
(b) 該方已盡力查詢,仍無法覓得該人或該等人士中的任何一人;
(c) 該人或該等人士中的任何一人拒絕同意;
(d) 該人或該等人士中的任何一人是精神不健全的;或
(e) 該人或該等人士中的任何一人已不準發給登記官證明書,
則區域法院法官可在有人提出申請後,同意該段婚姻;此項同意的效力,猶如它是由該人或該等人
士的任何一人所給予一樣,或猶如不準發給登記官證明書一事已經撤回一樣。 (由1997年第80號第31
條代替。由1998年第25號第2條修訂;由2005年第23號第45條修訂)
(1A) 為免生疑問,現宣布如按第14條須獲某方的父親或母親的其中一人同意,則只有在該方既
無法取得其父親的該項同意亦無法取得其母親的該項同意時,第(1)款方會適用。 (由1997年第80號
第31條增補)
(2) 根據《區域法院條例》(第336章)第72條訂立民事程序規則的權力,須擴及—
(a) 訂明申請同意的方法;
(b) 訂明申請書及任何附屬文件的送達;
(c) 訂明在聆訊申請時須依循的程序,包括可在內庭聆訊申請事宜;及
(d) 授權區域法院法官在根據第(1)款對婚姻表示同意前,可要求及收取社會福利署人員或
其它合資格人員擬備的報告書。 (由1998年第25號第2條修訂)
第181章 - 婚姻條例 12
(3) 在本條中—
「監護人」(guardian)—
(a) 包括按法院命令獲付託對該方的管養權的人(父母除外);及
(b) 在多於一人獲委任共同充任監護人的情況下,包括所有監護人。 (由1997年第80號第31
條增補)
(由1990年第32號第17條增補)
條: 19 在特許禮拜場所舉行的婚禮 L.N. 10 of 2006 13/03/2006
第6部
舉行婚禮、結婚證書及婚姻的效力
(由2005年第23號第46條增補)
(1) 婚禮可在任何特許禮拜場所,在該場所隸屬的教會、宗派或團體中合資格的神職人員主持
下,按該教會、宗派或團體奉行的婚禮儀式或慣例舉行,但婚禮必須公開,而且須在上午7時至下午
7時之間舉行(有特別許可證的除外),舉行時除主禮的神職人員外,須有2名或以上見證人在場。 (由
1911年第50號第4條修訂;由1911年第51號第4條修訂;由1960年第1號第9條修訂)
(2) 神職人員獲雙方交出登記官證明書或特別許可證後,方可為他們主持婚禮。 (由1926年第14
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99年第71號第3條修訂;由2005年第23號第47條修訂)
條: 20 在特許禮拜場所舉行的婚禮的結婚證書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登記官須安排制備結婚證書冊並將之供應予所有特許禮拜場所,冊內證書須按附表1表格4
的格式一式兩份制備及附有符合登記官指明的格式的存根。 (由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
第20號第4條修訂)
(2) 婚禮的主禮神職人員、結婚雙方及2名或以上見證人須在一式兩份的結婚證書上簽署。
(3) 婚禮完成後,主禮神職人員須立即將一份結婚證書交予結婚雙方,並隨後在7天內將另一份
送交登記官,而該登記官須在其辦事處將該另一份結婚證書存檔。 (由1911年第51號修訂;由1911年
第63號附表修訂;由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60年第1號第10條修
訂)
(4) 主禮的神職人員須在存根上記下結婚雙方的姓名及結婚日期。
(由2005年第23號第48條修訂)
條: 20A 須向婚姻監禮人供應結婚證書 L.N. 10 of 2006 13/03/2006
登記官須因應任何婚姻監禮人要求,安排制備結婚證書冊並將之供應予該婚姻監禮人,冊內證
書須按附表1表格7的格式一式兩份制備及附有符合登記官指明的格式的存根。
(由2005年第23號第11條增補)
條: 21 由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主持的婚禮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在有登記官證明書發給或有特別許可證批給之後,雙方可在符合第(1A)款的規定下,在登
記官或婚姻監禮人主持下締結婚姻。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代替)
(1A) 在—
第181章 - 婚姻條例 13
(a) 登記官主持婚禮之前,結婚雙方均必須在登記官在場下分別簽署一份聲明書;
(b) 婚姻監禮人主持婚禮之前,結婚雙方均必須在婚姻監禮人在場下分別簽署一份聲明
書。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增補)
(1B) 如聲明書是在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面前簽署的,則他須見證該項簽署。 (由2005年第23號第
12條增補)
(1C) 第(1A)款所提述的聲明書須採用附表1表格5的格式。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增補)
(2) 如有需要,須將第(1A)款所提述的聲明書在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屬何情況而定)在場下向
雙方或其中一方以其所操語言傳譯,而負責傳譯的人須在聲明書上以傳譯員身分簽署。 (由1926年
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修訂)
(3) 由登記官主持的婚禮須於上午9時至下午7時之間,在登記官的辦事處公開舉行: (由2005年
第23號第12條修訂)
但是—
(a) 對於憑特別許可證結婚者,登記官可按證上所指明的任何時間,按證上所指明在其辦
事處或其它地方,為結婚雙方舉行婚禮;及
(b) 登記官在考慮擬於某一日期在某一地點舉行婚禮的人數後,如認為適當,並事先在該
日期前最少7天在其辦事處展示一份公告,表示他有意在該日期地點為該等人士舉行婚
禮,則可在該日期地點,在上午9時至下午9時之間為該等人士舉行婚禮。 (由1960年第
1號第11條增補)
(3A) 由婚姻監禮人主持的婚禮—
(a) 可於任何時間舉行;及
(b) 須於任何位於香港的地方舉行,但登記官辦事處及特許禮拜場所除外。 (由2005年第23
號第12條增補)
(4) (a) 由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主持的婚禮須在2名或以上見證人在場下,以下述方式舉行—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修訂)
(i) 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屬何情況而定)須首先向雙方作意思如下的宣述— (由2005
年第23號第12條修訂)
「在兩位結為夫婦之前,本人在職責上要提醒你們:根據《婚姻條例》締結的婚姻
是庄嚴而有約束力的,在法律上是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不容他人介入。因
此,[男方姓名]和[女方姓名],你們的婚禮雖然沒有世俗或宗教儀式,但你們在本
人和現時在場的人面前當眾表示以對方為配偶,並為此簽名為證後,便成為合法
夫妻。」;及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修訂)
(ii) 男方隨後須向女方—
(A) 以中文宣述如下—
「我請在場各人見證:我[男方姓名]願以你[女方姓名]為我合法妻子。」;或
(B) 以英文宣述如下—
「I call upon all persons here present to witness that I, [name of the male party], do
take thee, [name of the female party], to be my lawful wedded wife.」;及 (由2005
年第23號第12條代替)
(iii) 女方隨後須向男方—
(A) 以中文宣述如下—
「我請在場各人見證:我[女方姓名]願以你[男方姓名]為我合法丈夫。」;或
(B) 以英文宣述如下—
「I call upon all persons here present to witness that I, [name of the female party], do
take thee, [name of the male party], to be my lawful wedded husband.」。 (由2005年
第181章 - 婚姻條例 14
第23號第12條增補)
(b) 凡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屬何情況而定)信納雙方及各見證人—
(i) 均聽得懂中文,則可以中文舉行婚禮;或
(ii) 均聽得懂英文,則可以英文舉行婚禮。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代替)
(4A) 如男方由於任何身體的殘疾(不論是永久性或臨時性的)或由於他不能說中文亦不能說英文,
以致他無法作出第(4)(a)(ii)款規定的陳述,則如—
(a) 除男方、女方、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以外的任何人,向女方—
(i) 以中文宣述如下—
「現代表[男方姓名]聲明如下:我請在場各人見證:我[男方姓名]願以你[女方姓
名]為我合法妻子。」;或
(ii) 以英文宣述如下—
「It is declared on behalf of [name of the male party] as follows: I call upon all persons here
present to witness that I, [name of the male party], do take thee, [name of the female party],
to be my lawful wedded wife.」;及
(b) 在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的查詢下,該男方以令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屬何情況而定)信
納的任何方式及藉任何令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屬何情況而定)信納的方法示明:所宣
述的反映他欲與女方結婚的意願,
則該男方須視為已遵守第(4)(a)(ii)款。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增補)
(4B) 如女方由於任何身體的殘疾(不論是永久性或臨時性的)或由於她不能說中文亦不能說英文,
以致她無法作出第(4)(a)(iii)款規定的陳述,則如—
(a) 除女方、男方、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以外的任何人,向男方—
(i) 以中文宣述如下—
「現代表[女方姓名]聲明如下:我請在場各人見證:我[女方姓名]願以你[男方姓
名]為我合法丈夫。」;或
(ii) 以英文宣述如下—
「It is declared on behalf of [name of the female party] as follows: I call upon all persons
here present to witness that I, [name of the female party], do take thee, [name of the male
party], to be my lawful wedded husband.」;及
(b) 在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的查詢下,該女方以令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屬何情況而定)信
納的任何方式及藉任何令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屬何情況而定)信納的方法示明:所宣
述的反映她欲與男方結婚的意願,
則該女方須視為已遵守第(4)(a)(iii)款。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增補)
(5) 在第(4)款的規定已獲遵守後—
(a) 登記官或婚姻監禮人(視何者屬適當而定);
(b) 結婚雙方;及
(c) 第(4)(a)款所提述的各見證人,
須在一式兩份的採用附表1表格7的結婚證書上簽署。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代替)
(6) 如婚禮是由登記官主持的,他須—
(a) 在結婚證書經按照第(5)款簽署後,隨即將其中一份證書交予結婚雙方;及
(b) 將另一份結婚證書在其辦事處存檔。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代替)
(7) 如婚姻是由婚姻監禮人主持的—
(a) 婚姻監禮人須—
(i) 在結婚證書經按照第(5)款簽署後,隨即將其中一份證書交予結婚雙方;
(ii) 在存根上記下結婚雙方的姓名及結婚日期;及
第181章 - 婚姻條例 15
(iii) 在婚禮後7天內將以下各項送交登記官—
(A) 另一份結婚證書;及
(B) 結婚雙方按照第(1A)(b)款簽署的聲明書;及
(b) 登記官須將按照(a)(iii)段送交予他的證書在其辦事處存檔。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增
補)
(8) 為免生疑問,如婚禮是由某婚姻監禮人主持的,該婚姻監禮人不得擔任該婚禮的見證人。
(由2005年第23號第12條增補)
條: 22 憑特別許可證在其它地方舉行的婚禮 L.N. 10 of 2006 13/03/2006
凡有特別許可證授權在某地點舉行婚禮,但該地點並非特許禮拜場所或登記官的辦事處,而該
婚禮又非由登記官主持,則登記官為婚姻任何一方辦理監誓誓章時,須將一份空白的一式兩份結婚
證書交予該方,而主持該婚禮的神職人員、結婚雙方及2名或以上見證人,須按上文訂明的方式在該
證書上簽署;而神職人員須於婚禮完成後立即將一份證書交予雙方,並隨後在7天內將另一份送交登
記官,而登記官須將該另一份證書在其辦事處存檔。
(由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37年第27號附表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60年
第1號第12條修訂;由1999年第71號第3條修訂;由2005年第23號第49條修訂)
條: 23 結婚證書的登記 L.N. 91 of 2007 27/08/2007
(1) 登記官須以他認為最便於參閱的次序及方式,登記所有在其辦事處存檔的結婚證書。 (由
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97年第80號第75條修訂)
(2) 在不影響第(1)款的一般性原則下,登記官可安排將結婚證書以數碼影像形式記錄。 (由
1997年第80號第75條增補。由2006年第8號第43條修訂)
條: 24 結婚證書或其核證副本的效力 L.N. 91 of 2007 27/08/2007
凡在登記官辦事處存檔的結婚證書或其副本(包括採用結婚證書的微縮膠片的閱讀列印機列印本
形式或結婚證書的數碼影像列印本形式的副本)(副本須看來是經登記官簽署及核證為真正副本,並
經用其正式印章列印或蓋印),在任何法庭上,或在任何藉法律或經雙方同意而有聆聽、收取及審查
證據許可權的人面前,均須予接受為證上所載婚姻的證據。
(由1911年第50號修訂;由1911年第62號附表修訂;由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
第4條修訂;由1997年第80號第76條修訂;由2006年第8號第44條修訂)
條: 25 結婚證書出錯的更正 30/06/1997
登記官在獲出示已交予結婚雙方的結婚證書時,可更正該結婚證書上的文書錯誤,但須加上簽
署或簡簽以示真確,並須註明更正錯誤的日期。
(由1926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60年第1號第13條修訂)
條: 26 容許翻查及發出核證副本的權力 5 of 1999 05/02/1999
(1) 登記官可容許翻查由他管有的所有證書、證明書、許可證、登記冊及索引,並可發出其中
任何記項的核證副本,亦可發出證明書以示名列證上的人並無結婚紀錄。 (由1999年第5號第3條修
訂)
第181章 - 婚姻條例 16
(2) 在《1999年婚姻(無結婚紀錄證明書)條例》(1999年第5號)生效日期前根據本條發出或其意是
根據本條發出的證明書,須當作是在該證明書發出時該條例已經施行的情況下發出的。 (由1999年
第5號第3條增補)
(將1902年第15號第4條編入。由1911年第50號第4條修訂;由1912年第8號第22條修訂;由1926
年第14號第5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60年第1號第14條修訂)
條: 27 無效婚姻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按照附表5的規定屬血親或姻親關系的婚姻,即屬無效。 (由2005年第23號第13條代替)
(2) 如有以下情況,婚姻即屬無效—
(a) 如—
(i) 婚禮並非—
(A) 於登記官的辦事處在登記官主持下舉行;
(B) 於特許禮拜場所在合資格的神職人員主持下舉行;或
(C) 按照第21(3A)條在婚姻監禮人主持下舉行,
而亦非—
(D) 經由特別許可證授權;
(E) 根據第21(3)條但書(b)段的規定而舉行;或
(F) 根據第39條的規定而舉行;
(ii) 婚姻某方使用假姓名結婚;或
(iii) 未有登記官證明書就該段婚姻發給或未有特別許可證就該段婚姻批給,
而結婚雙方明知及故意默許婚禮在該情況下舉行;或
(b) 如任何一方於舉行婚禮時未滿16歲。 (由2005年第23號第13條代替)
(3) 凡已有婚禮舉行的婚姻,除非不符上述條文,否則即使未符合本條例的任何其它條文,亦
不得當作無效。
條: 28 婚姻的效力 30/06/1997
凡根據本條例舉行婚禮的婚姻,在法律上為所有用意及目的,均屬成立及有效。
條: 29 未得所規定的同意而與未滿21歲的人結婚等事宜 L.N. 10 of 2006 13/03/2006
第7部
罪行及罰則
(由2005年第23號第50條增補)
任何人明知—
(a) 未滿21歲的結婚一方結婚須得到根據第14條規定的同意書;及
(b) 未有取得上述同意書,
而與(a)段所提述的人結婚,或協助或促使任何其它人與該人結婚,即屬犯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
2年。
(由2005年第23號第51條代替)
第181章 - 婚姻條例 17
條: 30 神職人員或婚姻監禮人所犯罪行 L.N. 10 of 2006 13/03/2006
任何神職人員或婚姻監禮人— (由2005年第23號第14及52條修訂)
(a) 明知—
(i) 未滿21歲的結婚一方結婚須得到根據第14條規定的同意;及
(ii) 未有同意書按照第14(1A)條就該結婚一方交出,
而故意主持該方的婚禮;或
(b) 故意主持與本條例的任何其它條文相違的婚禮,或明知本條例任何條文未予遵守仍故
意主持婚禮,
即屬犯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2年。
(由1911年第30號第5號修訂;由1911年第50號修訂;由1911年第62號附表修訂;由1936年第24
號第2條修訂;由1950年第22號第3條及附表修訂;由1991年第50號第4條修訂;由1996年第25
號法律公告修訂;由2005年第23號第52條修訂)
條: 31 不送交證書等的罪行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任何神職人員不按照第20(3)條將結婚證書送交登記官,即屬犯罪,可處第1級罰款。
(2) 任何婚姻監禮人—
(a) 不按照第6A(c)條將該條所提述的文件送交;或
(b) 不按照第21(7)(a)(iii)條將證書或聲明書送交,
即屬犯罪,可處第1級罰款。
(由2005年第23號第15條代替)
條: 31A 婚姻監禮人所犯罪行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任何婚姻監禮人無合理辯解而違反第5G(1)條,即屬犯罪,可處第3級罰款。
(2) 任何婚姻監禮人無合理辯解而違反第5H(1)條,即屬犯罪,可處第1級罰款。
(3) 任何婚姻監禮人無合理辯解而違反第5H(2)條,即屬犯罪,可處第3級罰款。
(4) 任何婚姻監禮人無合理辯解而違反第9(1E)條,即屬犯罪,可處第4級罰款。
(由2005年第23號第16條增補)
條: 32 干預紀錄的罪行 L.N. 91 of 2007 27/08/2007
任何人故意移去或竄改由登記官依據本條例或為施行本條例而備存或存檔(不論是採用紙張、微
縮膠片或數碼影像的形式)的通知書、證書、證明書、許可證或其它文件,即屬犯罪,可處第5級罰
款及監禁2年。
(由1960年第1號第16條代替。由1972年第48號第4條修訂;由1996年第25號法律公告修訂;由
2005年第23號第53條修訂;由2006年第8號第45條修訂)
條: 33 對未經授權而主持婚禮的人的罰則 L.N. 10 of 2006 13/03/2006
任何在法律上不合乎資格的人,明知而故意主持婚禮或假裝主持婚禮,即屬犯罪,可處第5級罰
款及監禁2年。
(由1911年第30號第2及5條修訂;由1911年第50號修訂;由1911年第62號附表修訂;由1950年
第22號第3條修訂;由1991年第50號第4條修訂;由2005年第23號第54條修訂)
第181章 - 婚姻條例 18
條: 33A 就婚姻監禮人的委任提供虛假數據的罪行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任何人為指明目的向登記官提供任何虛假數據,而—
(a) 他明知該項資料是虛假的;或
(b) 他沒有合理理由相信該項資料是真實的,
即屬犯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2年。
(2) 在第(1)款中,「指明目的」(specified purposes) 是—
(a) 促致某人獲委任為婚姻監禮人或其委任獲續期;
(b) 使某婚姻監禮人的委任免被撤銷或暫時吊銷;或
(c) 避免有根據第5D(9)條發出的通知針對某人而發出。
(由2005年第23號第17條增補)
條: 33B 虛假地顯示自己為婚姻監禮人的罪行 L.N. 10 of 2006 13/03/2006
任何並非婚姻監禮人的人—
(a) 宣傳或顯示自己為婚姻監禮人;或
(b) 明知而允許其本人被宣傳或顯示為婚姻監禮人,
即屬犯罪,可處第5級罰款及監禁2年。
(由2005年第23號第17條增補)
條: 34 罰款 30/06/1997
所有因犯本條例內的罪行而判處的罰款,可提交裁判官循簡易程序追討。
(由1911年第30號修訂;由1911年第50號修訂)
條: 34A 檢控時限 L.N. 10 of 2006 13/03/2006
盡管有《裁判官條例》(第227章)第26條的規定,就違反第29、30(a)、30(b)、32、33、33A(1)、
33B、39(3)(a)或39(3)(b)條所訂的罪行而提出的法律程序,可於檢控人發現或知悉被指稱構成該罪行
的作為或不作為後6個月內提出。
(由2005年第23號第18條增補)
條: 35 表格的採用 L.N. 10 of 2006 13/03/2006
第8部
雜項
(由2005年第23號第55條增補)
附表1所列表格,可用於合適的情況,並可視實際需要而改動。
(由1911年第50號第4條修訂)
第181章 - 婚姻條例 19
條: 36 費用 L.N. 10 of 2006 13/03/2006
(1) 附表2所指明的費用,須就該附表相對於該等費用之處所指明的有關事項而向登記官繳付。
(由1911年第50號第4條修訂;由1911年第62號附表修訂;由1912年第8號第22條修訂;由1926年第14號
第5條修訂;由1947年第15號第2條修訂;由1948年第20號第4條修訂;由1960年第1號第17條修訂;由
1999年第71號第3條修訂;由2005年第23號第57條修訂)
(2)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可藉憲報刊登的命令修訂附表2。 (由2005年第23號第57條增補)
條: 37 費用的減免 30/06/1997
G. 什麼是直系姻親
直系姻親是以婚姻關系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但不包括配偶本身。姻親可分為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和配偶的血親的配偶三種。一般是是丈夫或妻子的兄弟姐妹父母這種。
H. 直系姻親結婚是否可以
婚姻本是兩個人的私事,然而,婚姻法的修訂卻是大家的事。 近日,直系姻親之間能否結婚的話題又炒得沸沸揚揚。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32.5%的人認為,直系姻親只要有感情,法律應允許結合。而40.1%的人認為,應禁止直系姻親結婚,認為姻親結合會造成「亂倫」,貽害社會。可見,正反兩方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那麼,法律究竟應不應該干涉這個「私事」呢?答案是肯定的,應該。 從生物學意義上,直系姻親之間並沒有血緣關系,不會引起優生方面的不良後果,兩者結婚僅存在倫理道德或是觀念上的障礙而已,如果人們多數能接受姻親結婚的事實,就沒有必要禁止結婚。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人不僅僅是生物意義上的人,「他」還是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法律對個人私事的約束與否,不僅考慮個人的感情、喜好以及他的個人利益,還要考慮個人所處的整個社會的利益和大眾的價值觀。因為大家之所以能和諧相處在一起,就在於有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再者,在穩定社會,調和人之間的行為方面,法律並不是萬能的,價值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旦法律不顧人的倫理道德,肆意破壞這種共同價值觀,社會生活中的人就會無所適從,無所適從的結果就是行為混亂,行為混亂的結果就是社會的崩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直系姻親結婚已經遠遠超出兩個人「私」的領域。因而,法律欲在維護個人自由和維護社會價值觀之間選擇時,要慎之再慎,不可輕易越雷池半步。 婚姻本是兩個人的私事,然而,婚姻法的修訂卻是大家的事。 近日,直系姻親之間能否結婚的話題又炒得沸沸揚揚。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32.5%的人認為,直系姻親只要有感情,法律應允許結合。而40.1%的人認為,應禁止直系姻親結婚,認為姻親結合會造成「亂倫」,貽害社會。可見,正反兩方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那麼,法律究竟應不應該干涉這個「私事」呢?答案是肯定的,應該。 從生物學意義上,直系姻親之間並沒有血緣關系,不會引起優生方面的不良後果,兩者結婚僅存在倫理道德或是觀念上的障礙而已,如果人們多數能接受姻親結婚的事實,就沒有必要禁止結婚。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人不僅僅是生物意義上的人,「他」還是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法律對個人私事的約束與否,不僅考慮個人的感情、喜好以及他的個人利益,還要考慮個人所處的整個社會的利益和大眾的價值觀。因為大家之所以能和諧相處在一起,就在於有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再者,在穩定社會,調和人之間的行為方面,法律並不是萬能的,價值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旦法律不顧人的倫理道德,肆意破壞這種共同價值觀,社會生活中的人就會無所適從,無所適從的結果就是行為混亂,行為混亂的結果就是社會的崩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直系姻親結婚已經遠遠超出兩個人「私」的領域。因而,法律欲在維護個人自由和維護社會價值觀之間選擇時,要慎之再慎,不可輕易越雷池半步。 為什麼禁止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男女結婚? 親主要指出於同一祖先,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即自然血親;也包括法律擬制的血親,即雖無血緣聯系,但法律確認其與自然血親有同等的權利義務的親屬,比如養父母與養子女,繼父母與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 禁止血親結婚是優生的要求。人類兩性關系的發展證明,血緣過近的親屬間通婚,容易把雙方生理上的缺陷遺傳給後代,影響家庭幸福,危害民族健康。而沒有血緣親屬關系的氏族之間的婚姻,能創造出在體質上和智力上都更加強健的人種。因此,各國法律都禁止一定范圍內的血親結婚。比如日本民法禁止三親等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瑞士民法典禁止直系尊血親與直系卑血親之間,全血緣或半血緣的兄弟姐妹之間,以及伯、叔、舅、姨父、姑父與侄女、外甥女之間,伯母、叔母、舅母、姑、姨與侄子、外甥之間結婚。我國也早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說法,自西周以來,便禁止同姓為婚。唐代對同姓為婚處兩年徒刑。明清律規定:同姓為婚者,各杖六十、離異。清末,將禁止同姓結婚改為禁止同宗為婚。我國台灣「民法」禁止下列親屬結婚: (1)直系血親及直系姻親; (2)旁系血親在六親等以內者,但因收養而成立之四親等及六親等旁系血親,輩分相同者,不在此限; (3)旁系姻親在五親等之內,輩分相同者,不在此限。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婚姻法除禁止直系血親、同胞兄弟姊妹,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兄弟姊妹結婚外,對其他五代以內的旁系血親間禁止結婚的問題,作了從習慣的規定。1980年婚姻法除保留禁止直系血親結婚的規定外,又明確規定禁止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此次修訂婚姻法對於禁止血親結婚的范圍沒有改動。也就是說,婚姻法禁止結婚的血親有兩類: (1)直系血親。包括父母子女間,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間。即父親不能娶女兒為妻,母親不能嫁兒子為夫。爺爺(姥爺)不能與孫女(外孫女)婚配,奶奶(姥姥)不能與孫子(外孫子)結合。 (2)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包括:(1)同源於父母的兄弟姊妹(含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即同一父母的子女之間不能結婚。(2)不同輩的叔、伯、姑、舅、姨與侄(女)、甥(女)。即叔叔(伯伯)不能和兄(弟)的女兒結婚;姑姑不能和兄弟的兒子結婚;舅舅不能和姊妹的女兒結婚;姨媽不能和姊妹的兒子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