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117糸解釋

合同法117糸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03 06:57:53

① 如何理解《合同法解釋》規定的情勢變更

您好,情勢變更,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履行完畢前,合同賴以訂立的客觀情勢發生了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異常變動,導致合同的基礎動搖或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於誠實信用,將導致顯失公平的後果時,則應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者解除合同的制度。

一、情勢變更的適用條件

(一)情勢變更的適用條件:

1. 須有不屬於不可抗力或者商業風險的情勢異常變動的事實。主要包括等價關系的嚴重破壞(如嚴重的通貨膨脹,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和合同目的不達(如政府經濟政策的調整)兩種類型;

2. 情勢變更須發生在合同成立後履行完畢前。

3. 情勢變更的發生不可歸責於當事人。

4. 情勢變更是當事人於締約時所不可預見的。

5. 情勢變更使繼續履行原合同將顯失公平。

(二)情勢變更之適用條件的理解

1. 須有不屬於不可抗力又不屬於商業風險的情勢異常變動的事實。「情勢」即作為合同基礎或環境的一切客觀事實,「情勢變更」即合同基礎或環境在客觀上的異常變動。對此,應作如下理解:

(1)情勢的變動應不屬於不可抗力。原因在於,如果合同成立後發生不可抗力,導致合同不能或者難以履行的,用不著適用情勢變更制度。(a)債務人因為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義務的,債務人可以直接援用《合同法》第117條全部或者部分免除違約責任。(b)因為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依據《合同法》第94條第(一)項的規定解除合同,一方給對方發出解除合同的通知,即可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

(2)情勢的變動應不屬於正常的商業風險。原因在於,合同是當事人進行未來計劃的工具,合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對正常的商業風險予以分配。正常的商業風險應由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承擔。

(3)合同賴以訂立的客觀情勢之變動須達到異常的程度。可分為兩類:(a)等價關系的嚴重破壞(如嚴重的通貨膨脹,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普通的貨幣貶值、原材料價格的一般波動、一般的市場供求變化都屬於正常的商業風險,因而不屬於情勢變更。(b)能夠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情勢變動,如政府經濟政策變動,提供勞務合同的債務人喪失勞動能力等。

2.情勢變更須發生在合同成立後履行完畢前。對此,應做如下理解:

(1)合同訂立前已經發生的事件,原本就是雙方訂立合同時作為參照的合同基礎,合同訂立後,情勢未曾發生過變更。此時沒有情勢變更原則適用的餘地,符合構成要件的,可以適用顯失公平、欺詐、重大誤解等制度解決。

(2)合同履行完畢後發生情勢變更的,對當事人而言不存在顯失公平的問題;並且,合同常常因為履行完畢而消滅;最後,如果合同履行完畢後發生情勢的異常變動也可以適用情勢變更原則。

3.情勢變更的發生不可歸責於當事人。對此,應做如下理解:

(1)如果情勢的變更可歸責於一方當事人,則其發生表明該當事人具有過錯,自應遭受其損失,沒有特殊保護的必要,其不得主張情勢變更。該方當事人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2)一方遲延履行期間發生情勢變更的,遲延履行一方不得援用情勢變更原則。

4.情勢變更是當事人於締約時所不可預見的。這一要求的內涵是:預見的主體是因情勢變更而遭受不利益的一方;預見的內容為情勢變更發生的可能性;預見的時間為合同訂立之時,預見的標准為主觀標准(即以遭受不利一方當事人的實際預見能力為准)。如果當事人於訂約時能夠預見情勢變更,則表明他承擔了該風險,不再適用情勢變更原則。

5.情勢變更使繼續履行原合同將顯失公平。其含義是,情勢變更後,如果仍然依照原理的合同條款履行合同,將以犧牲一方的巨大利益為代價而使對方獲得巨額利益。

6. 應當經高級人民法院審核。必要時應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核。《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適用<合同法解釋(二)>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的通知》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中確需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審核。必要時應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核。司法考試中如果涉及,就回答應當經高級人民法院審核。

二、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及其法律效果

(一)雙方當事人可以協議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自不待言。

(二)雙方當事人不能達成協議的,受有不利益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起訴至法院,法院享有「公平裁決權」,有權以下列方式直接干預合同關系。

1. 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或者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預期,或者合同的履行失去意義的,人民法院應判決解除合同。

2. 合同目的可以實現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合同。

三)合同變更或者解除的,受有不利益的一方當事人對對方當事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為,這是不可歸責於他的。

② 合同法97條與買賣合同司法解釋26條的關系

第二十六條合同成立以後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於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於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並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合同履行中有關情勢變更的解釋。
【條文理解】
一、情勢變更原則的涵義
情勢變更原則,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後,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的事由發生重大變化而使合同的基礎動搖或者喪失,若繼續維持合同會顯失公平,因此允許變更合同內容或解除合同的原則。也即合同成立以後,因與雙方當事人無關的原因,發生了社會環境的異常變動,在這種情況下造成當事人一方遭受重大的損害,這個時候雙方當事人就應該重新協商,如果達不成協議,受損害的一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來解除合同、變更合同。
所謂「情勢」,是指客觀情況,具體泛指一切與合同有關的客觀事實,如戰爭、經濟危機、政策調整等。概念的重點,在「與合同有關」這個限制上。客觀事實的發生與合同無關或對合同的影響甚微,就不屬於「情勢」之列。關於情勢的類型,經過多年司法實踐,德國法上總結得較為完整,其類型化可資借鑒。在德國法上「情勢」主要被總結為以下幾類:
第一,貨幣貶值。在以貨幣作為履行標的的長期雙務合同中,貨幣貶值是一種影響平衡關系的常見類型。一戰以後,德國帝國法院(RG)和後來的聯邦最高法院(BGH)有很多這種類型的判決。有這樣的案例: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在退休後,主張其維持生活的費用比20年前增加了40%,要求法院變更退休金的數額。法院認為,這種情況已經構成了情勢變更,支持了其主張。
第二,法律變動與行政行為。法律變動通常為當事人所不能預見,往往會構成履行不能或情勢變更。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其一,徵收。其二,稅法的變動。德國最高法院的基本意見是,除非當事人對稅收的結果在合同中作出明確約定,否則稅法變動的結果由當事人自己承擔。其三,兩德統一後的法律變動。兩德統一後,貨幣合並、土地私有化等進程導致原來東德境內的合同和許多東、西德之間的合同喪失了原來的基礎。對此,除了專門立法加以解決外,還有很多個案,法院適用情勢變更原則作出了相應的判決。其四,經濟管理法律的變動。
第三,災難。天災人禍大多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但是,能否成為「情勢」,還要看其與合同的關聯程度。另外,在戰爭和其他災難後,國家會特別制定一些法律加以處理。所以,總的來說,在德國,基於災難而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情況不多。就中國而言,在出現災難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通過適用《合同法》第117條的不可抗力條款加以解決。
第四,其他經濟因素的變化。這里的經濟環境,包括影響民事主體生產和經營的各種客觀因素。其一,成本增加。但只是在特別的情況下,外界因素導致成本異乎尋常地增高,才有適用情勢變更的餘地。其二,技術發展。技術的發展也可以導致合同標的貶值。
以上是德國法上關於情勢的類型的舉例,也只是不完全地列舉一些案例類型,以作參考。上述類型化中的第二、四項值得我們關注,對於我們的司法實踐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所謂「變更」,則指「合同賴以成立的環境或基礎發生異常之變動」。這種合同成立的基礎或環境的客觀基礎的變動有可能導致合同當事人預期的權利義務嚴重不對等,從而使原先的合同失去其本來的意義。
總體上說,如果合同訂立的時候是公平的,在合同生效後由於社會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使一方當事人遭受重大的損害,造成雙方當事人顯失公平,這種情況下應該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情勢變更原則實際上就是藉助法院來變更合同的內容或者解除合同,以此來平衡由於社會的異常變動所引起的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失衡,實質上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由雙方當事人來分擔由於異常損害所造成的風險,這是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則的。
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情勢變更的類型有很多,在確認時,應該採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具體判斷是否構成情勢變更,應以是否導致合同基礎喪失,是否致使目的落空,是否造成對價關系障礙,作為判斷標准。應認定這種情勢的變化是重大的,也就是作為合同基礎的客觀情況不僅發生了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對原合同的成立和履行有重大影響。如國際市場需求大的變化,價格大的起伏,國內政策法律重大調整等。若只是一般變化,對合同的成立和履行沒有重大影響,則不認為是情勢變更,如價格正常變化,貨源相對減少等。應嚴格按照本解釋第26條之規定的條件,嚴格認定合同訂立的前後變化是否構成情勢變更,嚴格與其他情況相區別,按照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靈活運用,審慎適用,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效力及適用范圍
(一)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
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有以下幾項條件:(1)應有情勢變更的事實,也就是合同賴以存在的客觀情況確實發生變化。這里應嚴格把握對「情勢」、「變更」等概念的理解,上文已對上述概念作出說明,此處不再贅述。(2)情勢變更,須為當事人所不能預見的。如果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能夠預見到相關的情勢變更,即表明其知道相關情勢變更所產生的風險,並甘願承擔,在這種情況下情勢變更原則就並不適用。(3)情勢變更必須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也就是由除不可抗力以外的其他意外事故所引起。如果可歸責於當事人,則應由其承擔風險或違約責任,而不適用情勢變更原則。(4)情勢變更的事實發生於合同成立之後,履行完畢之前。這是一個重要的時間要件。如果在訂立合同時就已經發生情勢變更,就表明相關當事人已經認識到合同的基礎發生了變化,且對這個變化自願承擔風險。(5)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情勢發生變更後,如繼續維持合同效力,則會對當事人顯失公平。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2條的規定,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只要達到由於情勢變更的事實的發生,致使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顯失公平。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的一個函即是對顯失公平的最好的詮釋。此函是針對一個購銷煤氣表的合同糾紛。最高人民法院在函當中認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由於發生了當事人之間無法預見和防止的情勢變更,即生產煤氣表散件的主要原材料鋁錠原來是每噸4400至4600元,後來國家一下上調到每噸16000元。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按原來的合同履行,對供方顯失公平,對於對方由此而產生的糾紛,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27條第1款第4項的規定,根據本案實際情況,酌情予以公平合理地解決。這是用判例的形式確立了情勢變更原則。有學者認為顯失公平應按照理性人的看法加以判斷,包括履行特別困難、債權人受領嚴重不足、履行對債權人無利益。在德國的判例上還創造了僅僅因為價格超常漲落而使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即遭受「經濟廢墟」或「生存毀滅」等概念。

③ 三大法律體系合同法的異同

我給你寫論文吧。。。你去網上搜一篇論文就知道了

④ 勞動合同法《2000》117號文件規定有那些我是2001年在農行買斷工齡的經濟補償和生活補償是怎樣

你好!第四十七條經復濟補償按勞動制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如果對我的解答還算滿意,請採納答案並給好評吧,有什麼法律問題還可以進我的法律工作室找我咨詢,您的肯定是對我的最大鼓勵!

⑤ 合同法117條對二房東有效嗎

合同法117條是關於不可抗力的表述,是對合同違約的免責事由。應該對二房東是有效的。但如果二房東沒有經過房主的允許將房屋轉租的話,會導致租房合同無效。

⑥ 合同法問題

1甲公司有權請來求乙公自司支付剩餘的10噸鋼錠。因為根據已生效合同,甲方履行了付款義務,乙方應相應履行支付義務。
2甲公司有權請求乙公司返還全部5萬元定金,因為甲方完全按照有法律效力的合同進行作為,但由於乙方原因導致合同沒有履行,造成乙方違約,所以乙方應返還全部定金。
3甲公司不能解除合同,因為乙公司履行了一半義務,即交付了10噸鋼錠,甲方可以請求中止合同,而不是解除。
4甲方可以要求乙方賠償違約金1萬外加合同未履行造成的2萬元鋼錠漲價費用。因為乙方違約,並給甲方造成2萬元直接經濟損失。
5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支付違約金,因為乙公司實質違約,應負違約責任。
6甲公司有權請求乙公司支付違約金1萬元,因為合同明確寫出違約金額為合同價款5%,合同總價為20萬,則違約金額為1萬元。

熱點內容
行政法有罪行法定原則 發布:2025-09-14 14:26:32 瀏覽:697
最高人民法院貪污受賄罪 發布:2025-09-14 14:19:24 瀏覽:272
科技法庭法院 發布:2025-09-14 14:19:23 瀏覽:529
中國人民最高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4 13:44:41 瀏覽:587
行政法修訂溯及力 發布:2025-09-14 13:44:40 瀏覽:502
與法社會學有關的思考點 發布:2025-09-14 13:33:41 瀏覽:548
治安管理處罰的適用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9-14 13:33:41 瀏覽:44
北京民告官律師 發布:2025-09-14 13:33:40 瀏覽:165
山陽司法網 發布:2025-09-14 13:22:23 瀏覽:129
十二道菜刑法 發布:2025-09-14 13:20:48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