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什麼是承諾國際經濟法

什麼是承諾國際經濟法

發布時間: 2021-02-09 06:34:28

Ⅰ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國家經濟主權原則。

國家經濟主權原則是國家主權原則在國際經濟法領域內的具體體現,它構成了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基礎。國家經濟主權表現在國家對其全部財富和資源的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以及對經濟活動的支配權等。

在內容上,該原則包括國家對其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國家對外國投資者及其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權,以及國家有權決定對境內的外國資產實施國有化或徵收的措施等。

2.平等互利原則。

平等互利原則指所有國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國家應以平等的資格參與經濟活動,並平等分享成果。平等互利是國際經濟交往中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各國不論大小強弱,其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

平等是實質上的平等,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平等。互利指不能只謀取本方的利益,而置其他各方的利益於不顧。平等互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最惠國待遇是平等互利原則的一個典型範例。

3.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指發展中國家應通過國家經濟的發展逐步縮小並消除窮國與富國的差距,發達國家應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文化、科學和技術等領域進行合作,以促進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

依《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是所有國家的一致目標和共同義務。該原則首先強調的是承認和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發達國家的繁榮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礎上,為了實現共同發展,就應加強各國間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合作,當然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也包括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

(1)什麼是承諾國際經濟法擴展閱讀:

就國際經濟法中所包含的各國涉外經濟法或民商法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處在殖民地、附屬國地位的眾多弱小民族,或根本沒有立法權,或只有形式上的立法權。

二戰結束後數十年來,被壓迫弱小民族的反殖民主義斗爭陸續勝利,眾多新主權國家相繼興起,逐漸形成了第三世界,開始有了獨立的國內立法權。盡管在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它們有著共同屈辱歷史,共同斗爭經歷,共同現實處境,因而有關徹底改變這種現狀的共同願望和強烈要求,並且正在從事改造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共同斗爭。

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這種要求和平共處的努力,當然會遇到來自發達國家的各種阻力和障礙。因此,在當代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更新發展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保護既得利益、維護國際經濟舊秩序與爭取平等地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矛盾和斗爭。這乃是當代世界「南北矛盾」斗爭的主要內容。

在最近四五十年來「南北矛盾」斗爭中逐步形成的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可以大體上歸納為經濟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全球合作原則以及有約必守原則等四個方面,以下各節,分別予以闡述。

參考資料:網路-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

Ⅱ 什麼事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內際組織容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

Ⅲ 國際經濟法

C
合同法
第十八條 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內知之前到達容受要約人。
B
第五十二條
(2)如果賣方交付的貨物數量大於合同規定的數量,買方可以收取也可以拒絕
收取多交部分的貨物。如果買方收取多交部分貨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他必須按合同價
格付款。

Ⅳ 國際經濟法;《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公約》對口頭發價必須立即接受是什麼意思

我按照上面你說的例子來解釋口頭發價必須立即接受。發價人電話發價(版即要約),被發權價人應該即刻作出接受或不接受的決定(即是否承諾)。如果被發價人幾天後才作出接受,一般是無效的。因為被發價人超過了對口頭要約進行承諾的合理時間。因此,你問的「口頭發價必須立即接受」,這里的「必須立即接受」不是指接受任何條件,而是必須立刻作出決定是否承諾。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Ⅳ 關於國際經濟法

你好。從你提問的方式中我覺得你對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的理解可能有點偏差。

1、你說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是我國法律中規定的涉外貿易合同成立時必須具備的兩個要件。而合同合同只須實質要件。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買賣)公約》和一些歐美國家對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只需要具備了實質要件買賣合同就成立。

2、實質要件指的是:買賣雙方必須就合同條款達成協議,合同才能成立。意思就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在跨國貿易中就是指賣方的要約被買方接收,就是買方對賣方的要約作出了承諾。這也是「如果承諾對要約內容作出實質性變更時買賣合同不成立,承諾變為新要約」的原因,因為買賣合同不具備實質要件。

3、形式要件在中國國際貨物買賣相關法律中指的是合同的形式。在中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必須是書面合同。當然,書面的形式很多的,信件、電報、傳真都可以。《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法》中貨物買賣合同可以不是書面的,中國政府在簽署該條約時對該條款作出了保留。以上就是形式要件的意思——合同必須是書面。在中國,承認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成立必須具備a意思表示一致,b合同是書面形式。
至於什麼關系就不解釋了。

關於你的第二個問題。在法律效力上,當面簽訂的合同的效力和採用要約承諾方式成立的合同的效力是一樣的。正是因為在國際貨物買賣中買方和賣方往往不在一個國家,所有無法當面簽訂合同,只能採用你發要約我作出承諾的方式來簽訂合同。
當面簽訂的合同,雙方簽字合同馬上成立。而要約承諾方式的合同需要承諾作出合同才成立,中間有時間差。
中國經典的國際貨物買賣法教材是已去世的馮大同教授主編的《國際貨物買賣法》,此書已絕版。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Ⅵ 國際經濟法的問題

1.合同沒有成立。因為乙的還盤已經超過了甲規定的承諾期限。超過承諾期限的還內盤無效。合同容在還盤到達發盤人時成立。見《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3條。
2.甲有權解除合同。因為,甲的預期利益沒有得到實現。而且,乙未及時裝船已經構成違約。
3.此時,甲無權解除合同。因為是普通的雞肉,不需要在特定的時機銷售。不過,此時乙仍然存在違約行為,甲可以請求變更合同內容,比如適當降低雞肉價格等。

Ⅶ 什麼是國際金融法,國際金融法和國際經濟法有啥區別急急急!!

國際金融法屬於國際經濟法的范疇。
國際金融法是調整國際間貨幣金融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制度的總稱。
國際金融法的本質屬性在於其是國際貨幣金融交易規律所要求的行為規則。國際金融法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l. 國際金融法的主體
國際金融法的主體是國際貨幣金融關系中權利與義務的享有者和承擔者,亦即參與國際貨幣金融活動的當事人。國際金融法的主體既包括一般的自然人和法人,也包括國家及其有關官方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是國際金融法的特殊主體,它們不僅可以是國際貨幣金融交易的當事人,而且,它們更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者、實施者和管理者。法人和自然人作為國際金融法的主體,則主要表現在他們是國際貨幣金融交易的當事人。
2. 國際金融法的客體
國際金融法的客體即是國際貨幣金融關系中權利與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包括貨幣、特別提款權、票據和黃金等國際間普遍接受的金融資產。作為國際金融法客體的貨幣,一般應當在國際間具有可兌換性,即通常所謂「硬通貨」。如果是不能國際上自由流通的貨幣,則其一般不能成為國際金融法的客體。但是,在一定的特殊國際貨幣金融交易中,非硬通貨亦可成為客體。
3.國際金融法的調整對象
國際金融法的調整對象是指國際金融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即國際貨幣金融關系。
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實際上包括國際貨幣關系和國際金融關系兩部分。國際貨幣關系是指以國家之間貨幣的收支、兌換,以及外匯管制主要內容的社會關系。國際金融關系是指國際間貨幣資產的融通關系,包括國際貸款關系、國際證券關系,以及其他形式的國際資金融通關系。
應當注意的是:國際金融法的調整對象與國際金融法的客體不同;前者是國際金融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而後者則是國際金融法所調整的國際社會關系亦即國際貨幣金融關系中權利與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他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Ⅷ 什麼是國際經濟法

國際經濟法是指調整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版;國家與他權國私人之間;國際組織與私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私人之間,相互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是隨著各國之間貿易和經濟往來日益增長以及國家對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干預日益加強而形成和發展的。關於國際經濟法的概念和范圍,國際上和國內都學說不一,總的來說,可歸納為廣泛和狹窄的兩種概念和范圍。廣義的泛指調整國際經濟交往的法律。其范圍包括一切關於超越國界並涉及任何經濟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規則和制度,不論進行交往和交易的主體是國家、國際組織或機構、國營金融機構(如國家的中央銀行),還是個人、法人或跨國公司。它也不區分國際法和國內法、公法和私法。狹義的是國際公法的一個特殊部門。凡國際貿易、經濟交易中涉及的私法問題(如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等)和國內法問題(如關於進出口管理的國內立法等)都不屬於國際經濟法的范疇。

Ⅸ 國際經濟法中要約和承諾的概念分別是什麼

要約是向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人發出要求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表示無條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Ⅹ 國際經濟法 承諾逾期到達效力爭議的案例,請教高手指導!

1,該買賣合同已經成立。
涉及到逾期承諾的效力問題。對於承諾的生效時間,原則上,回根據「公約答」18條採到達主義,但對於逾期的承諾,「公約」21條2款規定:「如果載有逾期承諾的信件或其他書面文件表明,它是在如傳遞正常則能及時送達要約人的情況下寄發的,則此項逾期承諾具有承諾的效力,除非要約人毫不遲延的用口頭或書面通知受要約人,他認為其要約已因遲延承諾而失效」。
在本案中,B公司的承諾如非郵寄原因,完全可在要約有效期內到達,而且A公司在11月5日收到該逾期承諾後,未作任何信件答復,即該承諾有效,合同成立。

2,該要約於10月15日生效,因此有效期截止於10月30日

一個一個字敲的,可能表述不太好。。。

熱點內容
文盲簽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7 11:48:50 瀏覽:396
檔案工作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17 11:38:30 瀏覽:951
2014年4月自學商法二答案 發布:2025-09-17 11:31:02 瀏覽:236
法院刑事卷宗目錄 發布:2025-09-17 11:29:29 瀏覽:36
2014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9-17 11:23:07 瀏覽:237
溫州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9-17 10:58:09 瀏覽:660
法院問被告 發布:2025-09-17 10:53:00 瀏覽:294
民事訴訟法內容怎麼寫 發布:2025-09-17 10:52:07 瀏覽:216
經濟法基礎2018分數分布 發布:2025-09-17 10:24:20 瀏覽:837
刑事技術與依法治國 發布:2025-09-17 10:20:02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