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合同法的訴訟時效
按照現在的一般情況看
還是執行了民法通則
似乎民法通則更強調於小型買賣
而合同法的那個是指大型貨物買賣合同
2. 民事訴訟時效的規定有哪些
民事訴訟時效的規定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里規定的,可從1年到20年不等專。
根據《中華人屬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2)民法合同法的訴訟時效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
(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
(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3. 民事訴訟時效是多久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專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屬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1年訴訟時效。身體收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民法通則136條)
3年訴訟時效。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環境保護法42條)
4年訴訟時效。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提出訴訟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條)
最長訴訟時效。從權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則137條)
(3)民法合同法的訴訟時效擴展閱讀:
私法自治,民訴中可委託朋友作為自己的工作人員代理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4. 民法訴訟時效1年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②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商品本身不合格只是違反了合同的約定,並沒有造成瑕疵產品以外的損害,如果因為產品缺陷造成了瑕疵產品以外的人身和財產損害,則按照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定,適用兩年訴訟時效的規定。二是指如果出售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事先聲明的,則不受該訴訟時效的限制。
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財物丟失或者損毀的。
《民法通則》之外的其他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129條規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該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
《海商法》第257條規定, 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承運人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之日起計算;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屆滿後,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 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九十日,自追償請求人解決原賠償請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對其本人提起訴訟的法院的起訴狀副本之日起計算。
5. 誰給總結一下民法中的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指債權人怠於行使權利持續到法定期間,其公力救濟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勝訴權——受法律保護的權利)消滅。
注意: (1)訴訟時效經過,當事人的起訴權並不消滅。具體而言就是:當事人向法院起訴,法院還是應該受理的(當事人行使起訴權的表現),法院受理後進行審查,如果審查發現訴訟時效經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的事由,則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此時勝訴權才消滅。(2)注意這里的起訴權和勝訴權、實體權利三者的關系。起訴權和勝訴權都是訴權的一種,它們是程序上的權利,跟實體權利相對應。訴訟時效經過,勝訴權消滅,起訴權和實體權利本身都不消滅。這里給大家舉個綜合一點的例子:M和N是好朋友,一直關系不錯,M要開公司,向N借了10萬元錢,雙方約定2007年1月1日還清欠款,結果到了2007年1月1日,M公司經營失敗沒有能力還錢,此時N在2年內有權利請求M還錢。如果N礙於情面不好向M要錢,也不向法院起訴,這種怠於行使權利的狀態持續經過2年,N的勝訴權就消滅了;不過如果N於2009年1月1日以後向法院起訴,法院此種情況下應該受理,因為N的起訴權沒有消滅;法院受理後對該案進行審查,發現這兩年中N不向M主張權利不存在中止、中斷、延長的事由,法院就可以最終決定駁回N的訴訟請求,此時N的勝訴權消滅了。接著來,上述案例中,被法院駁回訴訟請求的N比較郁悶,十分氣憤,突發心臟病住進醫院,M忽然良心發現,覺得不還這10萬元錢實在是對不起N,於是M找到N說,我把10萬元還給你吧,咱倆還是朋友。N說,好吧。就這樣,10萬塊錢又回到了N的腰包中。這會,可能有人問,N不是被駁回訴訟請求了嗎?怎麼對這後來M還的10萬元還有權利接受啊?法律上有什麼根據嗎?這里就涉及一個自然之債的問題,也是所謂的「N的實體權利沒有消滅」。雖然N的勝訴權消滅了,但是10萬元錢的債權還沒有消滅,它只是從法律之債變成了自然之債,既然是債,不管何種債,M隨時給,N就可以隨時接受。只是一旦N接受了,M想再反悔說,本來我不需要還了的,看到N那麼氣憤我才還的,現在他竟然這樣對我,我想再要回來。對不起,M此時已經要不回來這筆錢了,因為自然之債償還之後,權利義務消滅了,債的關系消滅,M也就沒有權利再要了。(3)訴訟時效僅僅限於請求權。這里要引申一下,按照權利的作用不同,把權利分為請求權、抗辯權、支配權、形成權。訴訟時效僅僅限於請求權,所謂的「請求權」也就是請求法院根據法律對其合法權益進行保護的權利。
訴訟時效跟除斥期間的區別:
第一,二者的價值定位不同。訴訟時效的規范功能是為了維持新事實狀態,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新的法律關系狀態得到法律的肯定;而除斥期間的規范功能在於維持原事實狀態,除斥期間屆滿原事實狀態之法律關系狀態得到維持。 第二,對象不同。除斥期間一般針對形成權,合同法第55條的撤銷權,繼承法第25條受遺贈表示等都是除斥期間;訴訟時效針對的是請求權,主要是債權請求權。第三,時間經過的結果不同。除斥期間經過,消滅的是實體權利,是權利本身的消滅;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當事人消滅的是勝訴權,起訴權和實體權利都不消滅。超過訴訟時效,義務人簽字,視為對債務的重新確認:超過除斥期間,義務人簽字,簽了也白簽。第四,是否可變不同。除斥期間是不變期間,其不因為任何事由發生中止、中斷、延長;而訴訟時效是可變期間,它可能因為一些事由中止、中斷、延長。還拿(一)中的那個例子說明:如果2008年6月1日到2009年1月1日這6個月中間任何一天發生了不可抗力(自然災害、軍事行動等)或者其他阻礙權利人行使權利的事由,則2009年1月1日,N向M索要借款的勝訴權都沒有消滅(當然起訴權和實體權利本身就不因為任何事由而消滅,這里不再說明,詳見(一)),因為期間最後6個月內,發生了不可抗力,是訴訟時效期間中止的事由,訴訟時效期間自中止事由結束後接著計算。這里假設該不可抗力在2008年9月1日結束,則N向M索要借款的訴訟時效順延到2009年4月1日。另外,有關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權利人向債務人索要債務;二是債務人自覺承認債務;三是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只要在訴訟時效期間內發生了這三樣事由,則訴訟時效就中斷,待到中斷的事由發生過後,訴訟時效重新計算。注意這里是「重新計算」跟訴訟時效中止中的「繼續計算」是不同的。第五,起算點不同。除斥期間一般自權利成立時起算;訴訟時效期間一般自權利被侵害或者權利可行使(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時起算。這里筆者重點提一下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的20年最長訴訟時效,這個訴訟時效,可以延長,但是不可以中止和中斷。
6. 合同法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訴訟或者仲裁時效是指權利人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解決專爭議,保護其權益屬而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規定訴訟時效的目的,在於促使當事人盡早行使權利,盡快解決當事人的糾紛。一般的合同糾紛按照民法總則的規定,訴訟時效為3年,幾類特殊的爭議,如租賃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爭議,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丟失或損毀的爭議的訴訟時效為一年。由於合同的復雜性、地域性,因此,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其他法律規定了特別時效的,依照其規定,如海商法規定的貨運賠償請求權的時效為一年。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當應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7. 請問:民法中訴訟時效為3年、4年、5年的分別有哪些
②《環境保護法復》第42條
因環境污染制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4.[4年]
《合同法解釋(一)》第7條
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法實施之前,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過二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尚未超過二年的,其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四年。
5.[5年]
《行訴解釋》第42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