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體驗法在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應用

體驗法在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應用

發布時間: 2021-03-10 20:49:43

A.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活動的其他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社會教學方法的選擇(四大方法)
一、情感陶冶教學法
情感陶冶教學法,是通過創設情境,啟發幼兒聯想,誘發新的情緒體驗,使幼兒與現實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共鳴並作出反應,從而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真實情境時,更容易產生移情,作出親社會行為的一種教學方法。
課例:《我愛爸爸》老師情感激***緒追憶、情感換位和實際行動四個環節。
「能乾的爸爸」進行情感激發。
「愛我的爸爸」進行情緒追憶。喚醒孩子在過去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體驗,引起他們對情緒體驗產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聯想與共鳴。
「辛苦的爸爸」實現情感換位。當課件出現風雪中指揮交通的警察爸爸、揮汗如雨辛勤工作的工人爸爸,教師通過讓孩子們分析和討論,讓幼兒轉換角色去體驗爸爸工作的辛苦,使孩子們的情緒、情感、角色轉換能力得到新的發展。
「我愛爸爸」是孩子用實際行動表達對爸爸的愛。教師根據活動前的預想提供了一個讓孩子抒發感情、作出積極行為的情境:畫禮物,讓孩子愛爸爸的體驗付諸自身的實際行動,「我愛爸爸」的情感在討論、繪畫、唱歌等形式中走向高潮,得到升華。
二、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是幫助幼兒了解人際關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學習以適當的行為方式進行溝通,從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發展語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兒實踐和嘗試自己解決社交問題的辦法。
課例:大班《小記者》。事先排練「記者采訪」的情景表演,活動一開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直觀地初步了解記者職業及采訪的基本過程,懂得與人交往時要主動並採用禮貌用語,如「你好」,「請問」……然後,教師圍繞表演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怎樣做好一名記者。交流後,教師以「假如你是一名記者,你想采訪哪方面的新聞」引發幼兒學習當小記者的興趣,激發幼兒樂意向別人了解自己所關心的社會新聞的情感,再請個別幼兒學做小記者進行采訪。師生通過評議,使幼兒進一步明確如何當好小記者。讓全體幼兒分組扮演小記者及各種社會角色進行采訪活動,這使全班幼兒都有實踐機會,提高了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實現了活動目標。最後,全體幼兒扮演小記者,對現場聽課老師進行采訪,再次鍛煉了幼兒當小記者的能力,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得到鞏固。
三、實際練習教學法
實際練習教學法,是讓幼兒在「做中學」,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交往能力,幫助幼兒內化道德規范、行為准則的教學方法。
課例:中班《我是小主人》。首先,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創設了「今天班級有小朋友過生日,請小班弟弟、妹妹來我班做客」的情境,激起幼兒討論「如何當好小主人」的興趣,然後,教師將幼兒交流的意見進行小結,使幼兒明確當好小主人的行為要求:當小班弟弟、妹妹來做客時,我們要當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名字、班級,再帶領客人參觀我們的教室,和他們一起游戲。接著,教師組織幼兒開展「大帶小」活動,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小主人」帶「小客人」一起進行生日聚會活動,身體力行照顧小客人,幼兒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體驗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感,順利實現了教育目標。該活動讓幼兒「在做中學」,大部分時間幼兒親自參與實踐練習,豐富了幼兒的直接經驗,使幼兒掌握了當好小主人的一些行為要求,有助於良好行為的養成。
四、藝術感染教學法
藝術感染教學法,是通過詩歌、故事、散文等文學藝術作品,使幼兒理解和掌握寓於藝術作品中的社會知識和行為要求,從而豐富幼兒的社會知識,發展幼兒社會性的方法。
課例:《上小學了》。它是通過文學藝術作品:繪本《蚯蚓上學》,使幼兒理解和掌握寓於藝術作品中的關於「上小學」的社會知識和行為要求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可以說這個社會教學活動是一個在欣賞、討論、感染文學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聯想、深化,達到豐富社會知識、強化社會行為的一個典型課例。這一活動的精彩,首先在於,何老師精心選擇了一個非常合適的文學作品《蚯蚓上學》,它是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有啟迪性的、非常切合幼小銜接主題的文學作品;第二,在文學作品的運用過程中,何老師始終緊扣社會目標,把握社會領域的核心價值。社會教育活動中讓幼兒欣賞文學藝術作品,最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而是為了使孩子明理、激情,進而導行。因此,在欣賞藝術作品過程中,教師提問的指向性應該非常明確,直接指向我們設定的社會目標:「洋洋今天第一天上小學,你們看他的心情怎樣?」「下課了,應該先干什麼,再干什麼?」「日課表是干什麼用的?小學里有哪些課?」圍繞教學要求提出這些問題,讓孩子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從而明白蘊藏在作品中的道理,激發孩子良好的情感並影響其以後的行為。討論時,教師充分尊重幼兒,鼓勵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最後一個問題:「關於小學的事情,你還有什麼要問老師的嗎?」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第三、跨出文學作品,拓寬活動內容。何教師除了對原來的繪本頁面進行了篩選,還根據目標的需要增加了一些內容:鈴聲、日課表、入隊儀式、成績單等,適當地拓寬了活動內容,引導孩子在作品中原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從內容、形式、范圍多角度進行認識、理解,達到開闊視野、發展思維、豐富知識、增強能力的目的。

B. 參加社會體驗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何好處

在集體活動中,尤其是競賽式的集體活動中,為了集體的利益,在榮譽感的驅使下,幼兒會克服自私心理,自覺地與同伴合作和分享。在相處中,為了得到同伴的喜愛和認同,幼兒會盡量克制自己不與別人爭吵、打架,即便發生了矛盾,幼兒自己也會學著協調解決。同時,集體活動還有利於幼兒移情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同情他人的困難,並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幼兒園是幼兒體驗集體生活的最好場所,也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陶冶性格的最好場所。

C. 請列舉說明移情訓練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活動中應如何運用

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活動中。移情訓練法使用的越來越普遍,可能。這種方法對幼兒能夠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

D. 在利用參觀法對幼兒進行社會領域時需要注意哪幾個方面

李永強,狂法對幼兒進行社會領域了解時,應該要注意孩子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安全全問題

E. 什麼是幼兒園社會合作領域

社會教育領導的目標是能主動的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於與人交往,學習互助 合作 和分享,有同情人,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那麼每個年齡段,課程目標根據《綱要》總目標,歸為四大類:一是自信心的培養;二是人際交往;三是行為規則;四是民俗文化。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對《綱要》中社會教育 領域 目標進一步的解讀,《綱要》中將潛移默化作為社會教育的首要特點,進一步強化了社會教育與其他 領域 在教學方法和途徑上的區別,特別強調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教師還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知識的良好環境,同時把幼兒與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行為作為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資源。《綱要》充分認識到了,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要求實現幼兒園、家庭社區的協調與 合作 ,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義務教育工作者,對社會 領域 課程認識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接下來我就談一談社會教育活動具體目標的確定。 一、要參照總目標,特別是年齡階段的目標,制定具體的活動目標。 二、每個活動應包含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等三個內容的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但對幼兒來說,重點是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一方面社會行為比較具體直觀,另一方面社會行為是指最終的目標和結果,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性格,發展和諧的個性。 三、避免空洞的說教,目標應具體到具體的行為。 四、生活經驗是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和依據。課程內容就是從幼兒出發,從幼兒的生活出發。 2.談談你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教育方法? 社會 領域 教學的指導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實踐練習法。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比如說小小值日生,自我服務,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園內公益勞動,待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實踐練習法來實現。第二種方法是調查法,調查法是教師引導和啟發幼兒針對社會環境,社會事務,以及社會現象的相關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現社會現象存在的狀態,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幼兒社會教育中的調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它為 什麼是 這樣的問題。因此,調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和較為具體的認識,因此調查法 是幼兒 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再一種方法是參觀法,社會 領域 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教師根據社會 領域 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要服從於教育目的,根據教育的要求來進行。第四種方法是表演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通過形態動作、語言及表情去體驗,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一般要有明確的主題,主題可以 是幼兒 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制定的。比如說大班社會活動,傳遞微笑中,幼兒通過角色表演,了解了節日習俗,聚會,傳遞微笑帶給別人的快樂。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對幼兒現實生活的關注,有助於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第五種方法是講解法,講解法 是幼兒 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即 什麼是 對的, 什麼是 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它為什麼要這樣做,講解法不 是幼兒 社會學習的唯一方法,但是是一種重要的方法,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道理或規則的本質,教師的講解,有助於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 幼兒園社會 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生動的、具體的,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第六種方法是談話法,這是我們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方法,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話題,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形式。談話法在幼兒社會 領域 教學中的使用,有助於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經驗,有助於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一般來說,話題與幼兒生活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這也就是說,來自於談話的話題,一定是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的。第七種方法是討論法,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碰撞和思想發散, 幼兒園社會 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一種是價值沖突性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等。二就是多種求解可能行的,我們如何幫助班上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相同之處,都有一個討論過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該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幼兒表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另外,社會 領域 中,還有幾種特殊的方法,根據教師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運用,他們是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 3.談談你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 我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有下面幾種: 第一是生活感知教學模式。那麼我們在運用這種模式的時候,如何來確定它的教學目標呢?首先得讓幼兒直接深入社會生活,擴大眼界,豐富感性經驗,幫助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幼兒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幼兒理解相關的社會行為規范,實踐有過的社會行為,這是生活感知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那麼它的程序和策略是怎樣的呢?那麼首先在第一環節,我們首先要激發興趣,組織幼兒參觀散步出發之前,就是要以簡短的談話啟發幼兒活動的願望,要告知幼兒參觀游覽散步的地點內容和注意事項,第二個環節就是要實地的去觀察,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到大街上或者小巷子里去散步,觀察馬路上人們的社會生活,有意識的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看各行各業人們的生活和勞動的場景,在參觀活動中,教師要帶幼兒,到達參觀地點後,要重新整隊,讓幼兒有一個整齊精神的面貌。再一個就是要提出有關的參觀要求,引導幼兒有禮貌的向接待者問好,向幼兒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參觀,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主要內容上,可以先參觀該單位的全貌,再有所側重的分別觀察,教師和接待人員可以做簡單的介紹,要組織好這一環節,老師還應該注意: (一)、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包括確定參觀的內容和具體目標的要求。有參觀單位聯系,有必要時,應該指導接待人員寫一寫,講一講講話稿等等。 (二)、就是參觀過程中,要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去看看,去想想,還要引導幼兒,要用適當的語言表達所見到的人和事,允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給予解答,或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與尋找問題的答案。(三)參觀時間不宜

F. 參觀法幼兒園社會活動指導的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社會教育領域活動教學策略 一、社會教育領域的目標 1 、《綱要》中社會教育領域的目標 2001 年 7 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 試行 ) 》 中提出社會教育領域的目標是: 「 能 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 情心; 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不 怕困難, 有初步的責任感; 愛父母長輩、 老師和同伴. 愛集體、 愛家鄉、 愛祖國。 」 每個年齡段課程目標根據《綱要》總目標歸為四大類 1. 自信心培養 2. 人 際交往 3. 行為規則 4. 民俗文化 2 、《綱要》中社會教育領域目標解讀: 《綱要》將潛移默化作為社會教育的首要特點,進一步強化了社會教育與其 他領域在教學方法和途徑上的區別。 特別強調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應 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教師還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 接納、 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 同時把幼兒與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作為 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資源。 《綱要》 充分認識到了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復雜性和長 期性,要求實現幼兒園、家庭、社區的協調與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健康 發展,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幼教工作者對社會領域課程認識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二、 社會教育活動具體目標的確定 1 、要參照總目標,特別是年齡階段目標制定具體活動目標; 2 、每個活動應包含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等三個內容的教育,三者 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 但對幼兒來講, 重點是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 一方面社會 行為比較具體直觀, 另一方面社會行為是指最終的目標和結果, 從而形成良好的 習慣、性格,發展和諧的個性; 3 、避免空洞的說教,目標應具體到具體的行為。 4 、生活經驗是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和依據。課程內容就是從幼兒出發,從幼 兒的生活出發。 接下來給大家講講社會領域教學的指導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三、社會教育領域教學指導方法 1. 實踐練習法 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 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 這種方法的 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 在生活事件、 生活活動中,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 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 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如值日生、自我服務、力所能及的園內公益勞動、待 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 2. 調查法。 教師引導和啟發幼兒針對社會環境、社會事物及社會現象的相關問題,通 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現社會現 象存在的狀態,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幼兒社會教 育中的調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和「為什麼是這樣的」等問題。因此, 調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的和較為具體 的認識。因此,調查法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 3. 參觀法。 社會領域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 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教師根據社會領域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 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 識與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 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 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服從教 育目的,根據教育的要求進行。 4. 表演法。 教師有計劃、 有目的引導幼兒通過身態動作、 語言及表情去體驗、 感受一定 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一般應有明確的主題。 主題可以是幼兒商定的, 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確定的。 比如: 大班社會活動 《傳遞微笑》 幼兒通過角色表演, 了解節日習俗、 體會傳遞微笑帶給別人的快樂。 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 對幼兒現實生活的關注, 有 助於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 5. 講解法。 講解法是向幼兒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 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即什麼是對 的,什麼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講解法不是幼兒社會學習 唯一的方法, 但是一種重要的方法。 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 那就是依 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 道理或規則的本質。 教師的講解有助於 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 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 生動的、 具體的, 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 6. 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交 流。 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形式 。 談話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育的使用, 有助於 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經驗, 有助於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 一般說來, 話題與幼兒生活的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 7. 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論題進行的思想碰撞或思想發散。幼兒園 社會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一是價值沖突型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二是 多種求解可能型的,如我們如何幫助班上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 相同之處是都有一個討論過程。 在討論過程中, 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 而不是 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幼兒表 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 另外社會領域還有幾種特殊的方法,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運動。 它們是: 二、社會領域教育的特殊方法 1. 價值澄清法。 2. 移情訓練法。 3. 觀察學習法 4. 角色扮演法。

G. 簡述教師應用參觀法開展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應用參觀法開展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在活動中一定要保證幼兒的安全,要細心精心的照顧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在活動中能夠以受到一些有益的教育。

H. 如何培養幼兒在社會教學活動中的情感體驗

老師可以通過區角活動、角色扮演活動、職業體驗,還有繪本的閱讀等來培養幼兒的社會情感體驗〭例如組織孩子熟悉各種交通標志,帶孩子到十字路口觀察、組織他們玩「交警和司機」的游戲,孩子們可以從中學會很多交通知識,同時也培養遵守交通規則、遵紀守法的良好情感。

I. 我喜歡幼兒園的教案中在哪裡運用了幼兒社會教育方法

圍繞著五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的展開:
1、幼兒的游戲發展方面:象徵性的游戲、想像力
幼兒的教育總括有這些、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方面:自我情緒體驗
5、幼兒的認知發展方面:記憶力、思維能力:詞彙、句子、社會性的游戲
2、認同
4、語用技能、口語表達能力
3、幼兒的個性發展方面方面:自我情緒、幼兒的語言發展方面,具體教育要按孩子的接受能力

熱點內容
法院翻譯方案 發布:2025-09-16 14:08:32 瀏覽:704
任前法律知識和廉政考試 發布:2025-09-16 14:06:36 瀏覽:546
清末對訴訟法編撰的 發布:2025-09-16 13:49:08 瀏覽:163
不是被告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9-16 13:42:58 瀏覽:409
西安市法律援助網 發布:2025-09-16 13:39:19 瀏覽:766
是檔案法治的靈魂和核心 發布:2025-09-16 12:51:40 瀏覽:787
一個億律師費 發布:2025-09-16 12:29:19 瀏覽:910
有法律效力的房屋搬離通知書 發布:2025-09-16 12:29:17 瀏覽:294
勞動法關於父母生病陪護假 發布:2025-09-16 12:24:56 瀏覽:459
江西省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9-16 12:21:5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