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合同法解釋
Ⅰ 廣義合同和狹義合同的區別
合同是一種合意(協議)。但合同究竟是什麼樣的合意,存在廣義、狹義、最狹專義區分。
(1)廣義的合屬同概念——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
即:指一切能夠引起法律上的效果的協議。
范圍:包括行政合同、勞動合同、民事合同
(2)狹義的合同概念——民事合同或民法合同
即: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范圍:包括身份合同(婚姻、收養、監護契約)、物權合同、債權合同。
(3)最狹義的合同概念——債權合同。(我國合同法調整的就是債權債務合同)
即: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債權債務關系的協議。
Ⅱ 合同法形成性考核中什麼是狹義的強制締約
所謂強制締約義務,也稱為強制訂約義務,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據法律的規定,負有應相對人的請求,而與其訂立合同的義務。合同一方當事人對相對人的要約,必須作出承諾,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強制締約義務來源於法律的規定,對意思自治進行了程度不同的限制,或取消了當事人不訂立契約的自由,但保留了當事人選擇相對人的自由,或者相反,保留了當事人不訂立契約的自由,但不允許當事人對締約相對人進行任意的選擇。
我國《合同法》規定了以下幾種強制締約義務:
《合同法》第38條規定,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
《合同法》第230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合同法》第289條規定,從事公共運輸的承運人不得拒絕旅客、托運人通常、合理的運輸要求。
Ⅲ 法律在廣義上的意思是法、那麼狹義的概念是什麼
廣意和狹義的法律
廣意的法律,是指一切規范性文件;而狹義的法律,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一般的人理解法律,是廣意的,但是,我們的理解,是要具體的和實在的,否則會在案件中吃虧。
在刑事案件中,法無名文不為罪,這個法是狹義的。
在民事案件中,因為審判人員對這個標尺的理解運用,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民事訴訟案件的結果,我們也要在法律賦予的權力中用好法律的武器。
合同法第52條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合同法解釋第四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在行政訴訟中,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區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第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不一的,以及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之間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Ⅳ 合同法的承諾名詞解釋
1、合同是雙方來的法律行自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2、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3、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4、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Ⅳ 合同的名詞解釋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Ⅵ 合同解釋
合同是當事人或當事雙方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廣義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門中確定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狹義合同指指一切民事合同。還有最狹義合同僅指民事合同中的債權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5條: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關系的協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Ⅶ 什麼叫合同的解釋
關於合同的解釋,有人認為,合同解釋是對合同內容及含義的理解和探討;有人則主張:合同解釋,不是指合同當事人或其他任何人對合同條文或所用文句所作的解釋,而是指受理案件的法院或仲裁機構依其職權對合同條文所用文句的正確含義所作的解釋。由此可見,從不同角度對合同解釋所下的定義也不同。(1)關於合同解釋的主體。合同解釋的主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合同解釋主體為任何人。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公證人、鑒證人員、證人、鑒定人、法官、仲裁員、學者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合同進行解釋。狹義合同解釋的主體,僅指對合同及其相關資料所作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解釋的受理合同糾紛的法院或仲裁機構。狹義合同解釋主體對合同進行的解釋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拘束力,是製作調解書、判決書和仲裁裁決書的重要依據之一。(2)關於合同解釋的客體。合同解釋的客體既包括發生爭議的合同中使用的語言文字,還包括沒有爭議的合同文字。根據(合同法)第125條規定,在解釋合同時,不僅要考慮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還要考慮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才能公正地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合同文本採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並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Ⅷ 廣義合同和狹義合同的區別有什麼
合同與協議的區別:
協議是指有關國家、政黨、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個人,在平等專協商的基礎上訂立的屬一種具有政治、經濟或其他關系的契約。協議,在其所表示的意義、作用、格式、形式等方面基本上與合同是相同的。經濟合同和以經濟為內容的協議,都可以稱為契約,兩者都是確立當事人雙方法律關系的法律文書。
合同與協議雖然有其共同之處,但兩者也有其明顯區別。合同的特點是明確、詳細、具體,並規定有違約責任;而協議的特點是沒有具體標的、簡單、概括、原則,不涉及違約責任。從其區別角度來說,協議是簽訂合同的基礎,合同又是協議的具體化。
合同與協議是兩個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的概念,不能只從名稱上來區分,而應該根據其實質內容來確定。如果協議的內容寫得比較明確、具體、詳細、齊全,並涉及到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協議,也是合同;如果合同的內容寫得比較概括、原則、很不具體,也不涉及違約責任,即使其名稱寫的是合同,也不能稱其為合同,而是協議。
Ⅸ 什麼是合同法
按照當年上法學院時候的理論來說,合同法分為狹義的和廣義的合同法兩類。
廣義的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調整合同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合同法規定了合同的一般原則,規定了合同的訂立、變更、終止以及違約責任以及與此相關的權利義務。合同法是規范交易關系、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最重要的法律。
狹義的合同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999年3月15日通過,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之後經過了幾次修訂的。